林长华:东山岛上看时尚(人民网)

东山资讯

  人民网(林长华/文) “食是番薯箍,配是小鱼糊,穿是布袋衣,睡是沙滩铺……”这首民谣唱出了贫困年代福建漳州东山岛人的哀怨。一九七八年,岛上农民年人均收入只有五十四元,人们苦干一天,不如母鸡下个蛋。近二十年来,当地发挥山海优势,突出侨台特色,海岛经济驶入快车道。近几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都不下三千元,比改革开放前增六十倍,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收入的增多,使东山岛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br><br>  “热待”减退,“冷遇”有加。客来敬茶,“喝上一泡再说”本是工夫茶兴盛的东山岛人热情待客的传统礼节。如今,不少人家把来客迎进客厅坐定后,往往程式化地倒一杯矿泉水,或者从冰箱取出冰镇饮料。对特别尊贵的宾客,则送上易拉罐饮料或冷藏啤酒。时下,东山岛人采芦笋、搞养殖、做生意、办事业,红红火火,匆匆忙忙,过去主客见面“一泡茶一包烟,酣谈老半天”的习惯正在被更高效率的方式替代。<br><br>  鱼肉失宠,野菜走俏。野菜,本是人们在饥荒情况下,用以裹腹的野生植物。然而,时下鲜嫩的野菜不但备受东山岛人垂青,而且争俏酒楼盛宴,每道菜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元。笔者前日到酒楼赴宴,想不到上桌的春卷馅料竟有昔年用作猪饲料的野菜“浒苔”。席间,一盘美其名曰“护国菜”、实为番薯叶的菜肴,甫端上桌,即被风扫残云般抢先“进口”。即便在家庭,野菜也很受宠幸。每逢双休日,山野间屡有人像刨金找银似的觅采野菜。举凡荠菜、猪母菜、乌依菜、蟛蜞草等等,均在采集之列,“野菜迷”说,常吃山珍海味,未免感到乏味。因此,在尝遍有尾无尾的动物后,换换野味也就见怪不怪。<br><br>  布鞋木屐,爱不释脚。东山岛人不仅吃讲奇巧,追求返朴归真,就是在穿戴方面也有十足的仿古复旧味道。一度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在商店被皮鞋、旅游鞋排挤到墙角的平底布鞋,以及尘封多年的木屐重受青睐。曾以轻蔑目光睥睨它的人们,也穿起圆口布鞋出入星级宾馆,他们风趣地告诉笔者:“穿布鞋透气、舒适、轻松,又有中国特色!”侃起木屐更是好处多多。这种古老的木底鞋,有防扎、凉爽、避过敏、无异味等优点,称得上一种再好不过的休闲鞋。现代的布鞋和木屐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它款式新、质料又好,穿上去着实令人“爱不释脚”。<br><br>  补丁服装,亮丽风光。在一片返朴归真劲风吹拂下的东山岛人,对服饰之追求也标新立异。为赶潮流,许多服装店里贴近自然、古朴无华的服装占据了不少位置,几十年不见的土布便装,圆领服装又挂上了衣架。甚至学龄前的孩童也穿上了黑色端庄的长袍马褂,俨然成了小财主。服装店里一些时髦的款式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补丁衣裤。那些现代的土著装,与华贵富丽的时装形成强烈反差,仿佛是历尽沧桑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或是对浪费在华丽虚荣上的时光的忏悔。<br><br>  手表退流,金玉上岗。如今,手表在东山岛人的腕上逐渐减少,而代之以金玉镯戒。给腕上带来革命的是腰间的“BP机”和掌中的手机,它们既然有报时功能,海岛人便厌烦在腕上添个累赘。于是乎,爱美和崇尚自然的先生女士们纷纷戴起了熠熠生辉的金玉珠宝,有的甚至在脚上也戴上一副黄金脚镯,比哪吒脚下二个风火轮更招人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