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在北京皇城根内,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清幽寺庙:普度寺。2020年10月6日,骑单车逛北京胡同,沿南河沿,进磁器库胡同,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一独特的寺庙。说其独特,一是该寺庙是目前北京唯一留存的典型的满族风格建筑;二是该寺庙的原址曾是皇家禁地,与明、清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indent-1">下图为普度寺山门,题图为普度寺大殿。</p> <p class="ql-indent-1">普度寺位于北京南池子大街与南河沿大街之间,西可从南池子大街普度寺西巷进入,东可从南河沿大街磁器库胡同进入。</p> <p>下图为南池子大街。</p> <p class="ql-indent-1">下图为普度寺西巷。因位于普度寺之西而得名。</p> <p class="ql-indent-1">下图为磁器库胡同。因此地是明、清宫庭存放磁器的仓库而得名。</p> <p class="ql-indent-1">普度寺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因此谈普度寺的前世,应从明永乐皇帝朱棣修建皇太孙宫(洪庆宫)说起。朱棣在位时,很喜欢自己一个孙子,叫朱瞻基。朱瞻基是太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长子,自幼随祖父数次远征蒙古,很受朱棣赏识。所以朱棣在永乐二年立朱高炽为太子之后不久,就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永乐九年),意味着他父亲登基后他就是太子。不仅如此,朱棣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修建北京紫禁城的时候,还专门为朱瞻基在东华门外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现普度寺所在地)建了皇太孙宫,即洪庆宫,由于地处紫禁城东南,因此也称东苑。后来朱瞻基(明宣宗)登上皇位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大修宫殿,改称“南内”,也称“小南城”,也即明南宫的起源。</p><p class="ql-indent-1">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部族瓦剌入侵,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之子)御驾亲征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土木堡之变”。此后,群臣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改年号为“景泰”,在于谦等大臣的支持下在北京城下击败瓦剌军队。一年后,英宗被瓦剌放回,景泰帝将其尊为上皇并软禁在小南城中。景泰八年,景泰帝病重不能临朝,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大臣的强持下,从小南城入宫重登帝位复辟,也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p><p class="ql-indent-1">英宗复辟后将其曾被软禁过的小南城进行了重新整修,增建、改建了大量殿宇,使南内成为与大内(紫禁城)、西内(西苑三海)并称的皇宫“三大内”。</p><p class="ql-indent-1">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帝来京并定都北京。此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均由多尔衮一人独揽,称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居住的地方就是南内(南宫)。后经过改建,彻底成为他的王府,由于多尔衮的封号为睿亲王,所以南宫、南内的名字无人再叫,改称睿亲王府。</p><p class="ql-indent-1">后多尔衮在一次打猎过程中坠马摔死。由于其生前权势熏天,驾空了顺治,死后被列了十四大罪状,追夺一切封典,睿亲王府就更没人住了,所以在康熙三十三年,皇帝下旨将睿亲王府改建成萨满教玛哈噶喇庙。乾隆20年(1755年)重新修葺扩建,并赐名普度寺。这也是历史上普度寺最后一次扩建,距今已有265年了。</p><p class="ql-indent-1">由此看出,普度寺与紫禁城同龄。原址曾是明太子居住的地方,是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的囚禁地,也是“夺门之变”的发生地,还是清初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居住的府邸。几百年间,几易主人,由皇家禁苑到宗教寺庙,历史沧桑,人生百味,令人感喟。</p><p class="ql-indent-1">后来,在清末至民国年间,普度寺被军队和学校使用,民国时期的国民三小(后改为南池子小学)即在此处。建国后,中间部分为小学使用,周边进入居民,新建了大量平房。大殿作为教室和仓库,配殿被拆,只有山门、正殿、方丈院等保存较好,其余部分或拆或改,失去原状,不复存在。</p><p class="ql-indent-1">2002-2003年政府迁出小学和住在寺界以内的居民,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其余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回填保护,进行绿化,成为居住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场所。普度寺周围保留了老北京风貌的住宅,并形成了四条胡同,分别是普渡寺前巷、普渡寺后巷、普渡寺东巷、普渡寺西巷。</p> <p class="ql-indent-1">现存的普度寺山门和大殿的建筑风貌非常独特,是建在一高台之上,据说与故宫太和殿同等高度,足见其等级和地位。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主殿为灰瓦绿剪边歇山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窗棂低矮,是典型的满族风格建筑,在北京保留下来的仅此一处。飞椽有3层,在建筑法式中极为少见,也是等级地位高的象征。</p> <p>三层飞檐,极为少见。</p> <p class="ql-indent-1">普度寺的台基高出周围居民的屋顶。向下俯瞰,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尽收眼底。向西眺望,故宫的角楼依稀可见。</p> <p class="ql-indent-1">走出普度寺,站在周围的胡同仰望高台上的大殿,心生感叹,不仅想起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来今往有多少事情,不管帝王将相,还是一世枭雄,到最后不过归于老百姓酒后闲谈。也许这就是历史。</p><p class="ql-indent-1"><br></p><p>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