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阅读现状</b><div>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水浒传》开创了中国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在民间传说、戏曲、评书等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的作品,讲述了108个好汉“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造反和聚义的故事。作为长篇章回小说,无论是思想格调,语言表达,还是故事的讲述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民间艺术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div><div> 作为九年级的必读名著,虽然里面的英雄故事,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但是,要真正走进原著,细读文本,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语言障碍,虽然是白话文,人物语言已经贴近当时的生活,但是毕竟是古代白话文,里面不乏文言词汇,夹杂着一些诗文, 而且还有很多极具地域特色的俚语,学生读起来难免有时代的隔阂感。二是学生在阅读中疑惑重重,书中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血腥暴力的画面一度挑战学生的道德底线,为何它还堂而皇之地成为四大名著,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还有很多女同学对那些人们口口相传的英雄人物非但不能引起共鸣,反而心生厌恶。</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看来,《水浒传》入选初中课本确实是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所以我把本期阅读主题定位为思辨性读《水浒》。</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二、实践过程</b></div><div><b>(一)读法指导</b></div><div> <b>1、分层阅读 跳读助之</b></div><div> 《水浒传》共120回,近百万字,而且是古代白话文,且有大量俚语,部分学生有阅读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分层阅读方法,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读原著完整阅读;阅读能力稍弱一点的也要读,要连滚带爬地读,这部分学生我建议他们采用跳读法,把一些难字,不认识的字先跳过,这并不妨碍阅读的完整性;阅读能力特别薄弱的孩子,则推荐他们阅读青少年版本的无障碍阅读,通过沉浸一个个的好汉故事唤醒阅读兴趣。</div><div><b> 2、巧用结构 传记阅读</b></div><div>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美国汉学家普安迪说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喜欢以百回成篇,追求所谓的圆满之感,而百回之下又常以十回为节点,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律动。像第一回至第十回,是所谓的“鲁十回”。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主要讲述杨志、宋江的故事,以宋江为主。第二十一回至三十回,是武松传。还有林冲传、卢俊义传------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读人物传记的方式读《水浒》,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div><div> <b> 3、深入文本 个性批注</b><br>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批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以帮助自己理解原文,进行深入思考。可是,批注批什么?我们可以从金圣叹评水浒中学得一二。批人物,批结构,批情节,批写法,批细节,批章节,对比着批,可批之处甚多,我把金圣叹的一些比较经典的批注摘录给学生看,告诉他们批注的方法。但是,同时也告诉他们,批注式阅读的高级境界是从“我注六经”走向“六经注我”,让六经皆为我之注脚。在不断的批注式阅读中,学生将被灌注这样的一种理念——文章,包括大师的作品,我之文章;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br><b> </b></div><div><b><br></b></div><div><br></div> <div><b> 4、整理反思 人物卡片</b><br>读完《水浒》,会有很多零散的片段留存在脑海里,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我让学生进行人物卡片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名字、绰号、文字画像、传奇故事、经典评说、我读我见环节。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可以查找一些名家对这些人物的经典点评加深印象,但是又不要一味迷信专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读出自我,所以又加了一个“我读我见”的环节。<br></div> <b>(二)共鸣——看水浒江湖 数英雄风流</b><br><b> 1、解名“水浒”</b><div> “水浒”一词出自诗经“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意思是,古公亶父大清早骑着马,沿着西方的水滨,一直来到岐山下。他带着妻子姜氏,来寻找安居的地方。“水浒”这个名称隐含的意思,就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人的安身之所。可以说,水浒,就是野草水洼之地,就是落草者渊薮。</div><div> 落草就是落到野草上去了,有明珠暗投的意思。人们常说,落草为寇;又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落草是失败者的下场,是失败者的去处。难怪《水浒》好汉中,一开始不愿意落草的,是一些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像史进这样的地方财主,又涉世未深,对这个世界、世道还抱着淳朴的信任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落草。<br> <b>2、易名“水浒”</b></div><div> 如果给《水浒传》换个题目,你会怎么命名呢《______传》?通过命名,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比如可以改为《兄弟传》,“兄弟”在《水浒》中是最动情的词,王法没了,清官没了,但是,只要兄弟还在,就还有活路。也可以改为《英雄传》,书中的人物在黑暗势力的压迫欺凌下,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最后无处可退,无路可走,于是上演绝地反击——“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由任人宰割的细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也可以换成《侠义传》,《水浒》在字里行间布满了作者的情思:在苦难中,有浪漫;在泪光中,有笑容;在现实中,有理想。《水浒》不仅写了英雄的可怜,更写了英雄的可敬;不仅写了人世的寒凉,也写出了这寒凉中的一丝暖意;虽然有邪恶,亦有荡气回肠的侠义。<br> <b> 3、榜眼之争</b></div><div> 宋江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但是谁做第二把交椅很多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所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谁最适合做梁山第二把交椅?通过争辩对人物又有了更深的认识。<br> <b>4、焦点英雄</b></div><div><b> </b> 看一部作品了解一个人物,这节课主要带孩子了解比较有争议的一个人物——李逵。喜欢他的人赞他率真自然、天真烂漫,不喜欢他的人厌恶他杀人如麻、脾气暴虐。所以关于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几个问题。</div><div> <b>(1)看目录,找出关于李逵的事件。</b></div><div>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div><div>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div><div> 李逵打死殷天锡</div><div> 李逵独劈罗真人</div><div>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div><div> 李逵元夜闹东京</div><div> 黑旋风乔捉鬼</div><div> 李逵寿张乔坐衙</div><div>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div><div> 李逵梦闹天池</div><div> 李逵莽陷众人话</div><div> 建议学生选取自己印象较深的故事复述,然后从这些小标题中的动词猜测李逵的性格特点。“斗”“杀”“打死”“独劈”“救”“闹”“乔捉”“扯”“骂”“莽陷”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李逵的鲁莽、善武、义气、率性。</div><div> <b> (2)七嘴八舌评李逵</b></div><div> 你喜欢李逵吗?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的理由。</div><div> 不喜欢的理由:天降杀星——斩尽杀绝,嗜血如命(三打祝家庄中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江州劫法场,他抡起板斧,一路砍过去,一直砍到江堤上,那儿全是百姓,他也是一斧头一个,排头砍过去;在沂县,杀掉曹太公等三四十人;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不允许公孙胜下山,李逵一抡板斧就将其砍了,真是谁档我路我杀谁。)他毫无是非观,只会服从。(为了逼朱仝上梁上,连沧州知府那四岁的小孩也不放过,一斧劈了,朱仝对众人说:“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除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div><div> 喜欢的理由:赤胆忠心,肝脑涂地(宋江想笼络众位好汉上山,壮大梁山的力量,也增加自己的资本,这时李逵不失时机跳出来,挥动他那双令人生畏的板斧,大叫:“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我一斧头砍做两截便罢!”最后宋江一杯毒酒赐他,他也是垂泪说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口无遮拦,天真烂漫(金圣叹评李逵,说他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李逵与宋江的第一次见面。“哥哥,这黑汉子是谁?“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个闲人,我却拜甚鸟!”李逵是这个成人世界里的孩子,举凡孩子的天真、单纯以及胡闹闯祸、没准头、欠缺是非判断,他都有。)</div><div> <b>(3) 与林冲对比,再评李逵价值</b></div><div> 对于林冲,我们要思考:一个人,为什么如此懦弱?是什么让人如此惧怕以至于交出尊严?</div><div> 对于李逵,我们要思考:一个人,为什么如此暴力?是什么让人如此残暴以至于枉顾伦理道德?</div><div> 柴皇城被殷天锡气死且霸占了房子,柴进希望用他的“誓书铁券”通过律法讨回公道。而事实是高廉压根没把柴进说的“誓书铁券”放在眼里,喝令手下把柴进毒打一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下在牢里。柴皇城一家人口家私,尽都抄了,房屋也被高廉的殷夫人占了。</div><div> 殷天锡、高廉等人代表的是权力,在那个世道,不问是非黑白,不走法律秩序,谁有权谁就是对的,谁有权谁就是王道。作为底层的李逵,他从来没有感受到国家法律、条例对他的保护,他们这些没有权利的人,只能任人宰割。</div><div> 高太尉想要霸占林冲的妻子,可以一再设计使林冲锒铛入狱甚至几度夺其性命。</div><div> 武松欲为冤死的大哥鸣不平,证据确凿,可是西门庆与知县官商勾结,依然告状无门。</div><div> 面对这样的社会,到底该怎么办呢?</div><div> 是像林冲一样“冲冠不怒”“我怕,我忍,我理解”吗?</div><div> 当国将不国,法将不法的时候,我们呼唤英雄,一个敢于直面暴权,无视暴权,伸张正义的英雄。</div><div> 李逵说:“柴皇城被他打伤,怄气死了,又来占他房屋,又喝教打柴大官人,便是活佛也忍不得!”<br></div><div> 所以,李逵出来了,虽然他劣迹斑斑,虽然他道德角度上看,他是一个草菅人命的恶人,但是,他作为另外一种更大的恶的对立面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恶就是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塑造的权利社会,他的恶似乎就被弱化了。</div><div> 我们为什么喜欢李逵?因为这个世界常有殷天锡。</div><div> 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有信佛的,有崇道的,有尊儒的,但是,大家 又都向往侠!喜爱侠!在被压迫得喘不过来气的时候,盼望侠!</div><div> 毕淑敏在《珍惜愤怒》中这样写道:“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般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div><div>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div><div> 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div><div>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iv><div>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李逵。</div><div> 我们喜欢《水浒传》,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侠。</div><div> <b>(4)李逵,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b></div><div><b> </b>对一个人,应该辩证地去看,不盲目其优点也不闭塞其缺点,还原他的生活时代,寻找存在的合理性。以一个未来文明人的理性看待站在历史长河中的李逵,或劝说,或谆告。</div><div>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李逵等水浒英雄虽然早已走远,但是江湖上还是写满了他们的传说。一个民族需要文明的传承和光大,同样需要血性和骨气,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批判的睿智和理性。<br><b>(三)争鸣——辩真假英雄 论水浒价值</b><br> 网上辩论——人们说“少不读水浒”,你怎么看?</div><div> 《水浒传》诞生数百年来,赞扬诟骂声一直不绝,然而其文学名著之地位始终未动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古为今用”。<br></div><div><br><h1><br></h1><br></div> <b>三、实践反思</b><br> 名著是经典,是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精华,但是我们阅读名著的态度不应是膜拜的,也不是一味的共鸣和浸染。作为师者,我们既要传授其阅读的方法,又要指导他们阅读的态度。我们应该在现代文明的烛照下,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元的阅读内容和文化滋养,让学生在复杂的文化矛盾与冲突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水浒传》作为备受争议的经典,我们不要一味地拒绝,在一个开放与开明的时代,与其避而不谈,讳莫如深,不如坦然直面,深入剖析。对人物的评价,对这本书的价值定位,我们让学生敞开谈,甚至大胆辩论,问题就能在质疑和辩论中逐渐走向明晰。<br> 名著该读,但是要思辨地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