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故乡行

张东旭

<p>  衡阳与邵阳两地区交界的山坳里,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叫湖田冲,这里是我的故乡。</p> <p>  </p> <p>  今年国庆节前,居住广西南宁,九十三岁的嬸娘决定回故乡去看看,激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于是也匆匆从深圳出发,赶到了湖田冲。</p> <p>  多年沒有回来了。以前虽然也回过几次,由于这里自然条件差,水田缺水,旱土少肥,总觉得变化不大。</p><p> 今天,再次行走在故乡的田埂上,穿梭于童年的记忆里,一路走来才发现,故乡现在真的变了。</p> <p>  路变宽了。</p><p> 这条石块路,当年是往来邵阳的一条跨县通道,也是我上小学的必经路段。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汽车开到晒谷坪,这样的路很少有人走了。</p> <p>  灯变亮了</p><p> 五十年代未,我离开这里时,点灯用桐油,晚上外面一片黑。听说城里人用“洋油”点灯,但还没见过。</p><p> 如今,山村亮堂了。空调电视不稀罕,电话装在衣袋里,山旯旮里,还点上了漂亮的路灯。</p> <p>  乡亲变富了。</p><p> 为了改变贫穷面貌,湖田冲人在家乡,战天斗地,辛勤耕耘。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年青人,从这里走出去,或务工,或求学,为国效力。</p><p> 七十一年前,我的父亲、叔父,也是从这里走出去,参加“祁邵衡”游击纵队。“六、三”黄陂桥惨案中,他们有幸从白色恐怖中走出来,为新中国效力。离休后,仍念念不忘为家乡发挥余热。</p><p> 如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都有湖田冲人的第二故乡,他们的子孙后代走得更远,有的已漂洋过海,走出国门。</p><p><br></p> <p>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精准扶贫,走产业发展之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湖田冲赶上了好时代。</p><p> 茅坑变马桶,柴火改燃气,自来水免费送到家,路边摆上了垃圾桶。乡亲们日渐富裕起来,与城里人的生活有得一比。</p> <p> </p><p> 房子变大了</p> <p>  </p><p><br></p><p> </p><p><br></p> <p>  这是一处四十年代的半土砖平房, 房子的主人,当年被称为这里的首富。家中的老大老二已分家另住,老两口带着老三老四和小女就住在这五间半屋里。</p><p> 站在门口,十几个平方的屋里,抬头见瓦,不时还有阳光射进来。黄土夯实的地面有点不平,特别是进门第一脚的地方,泥土日积月累,总要高一点。</p> <p>  湖田冲人,对房子情有独钟。七十年来,从茅草屋,到土砖房,红砖房,再到钢筋水泥,已经升级换代好几轮。</p><p> 过去的平房,普通楼房已经过时,如今人们要住洋房别墅了。</p> <p>  </p><p> 这是邻村国家扶贫的安置房。</p> <p>  </p> <p>  这栋房子的主人叫铁雄,是我的堂弟,这几年一直在外打工。众多的堂弟堂妹中,由于身体原因,他是最困难的一户。村里为他划了一块地,在亲友们的扶助下,建起了这栋房,乖巧好学的儿子已经上高中了。</p><p> 天堂里的祖辈们,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定会很欣慰。</p> <p>  山前升明月,天涯共此时。</p><p> 值此中秋、国庆双节之际,我要高高举起酒杯,</p><p> 为湖田冲人干杯!</p><p> 为我的故乡点赞!</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