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公园路老街

杨振东

<p>温州老街公园路,“老三届”“老知青”的温州人的上辈人的县城隍(城隍殿巷),作为温州古城地标,有大家不曾遗忘的历史。</p> <p>天津馆、一品香、集香居、东南戏院、文化食堂、报社、展览馆、露天南洋照相馆、中山公园、瓯海医院第一医院、资福(华盖)山的工农兵雕塑等等,还有曾经的公安展览会、“文革”中的破“四旧”现场焚书……它深深扎根在城市生命的深处,也深深地铭刻在老一代温州市民的记忆里;它既是城市活着的物质遗存,也是城市宝贵的精神遗产。</p> <p>公园路位于温州古城东南,全长580多米,东西走向,旧时称县城隍或称县城殿巷,作为以前“东庙”的故地,这里不仅有古代温州最高学府——孔庙,还有古城墙、中山桥、东山书院、飞霞洞、池上楼等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今幸得温州市及鹿城区两级人民政府重视整修重建公园路老街,并挖掘历史重现其中的闪光面。</p> <p class="ql-block">整修后的公园路老街重现这条老街即“公园路十景”,将公园路与禅街、五马街连为一体,打造成以步行街、慢行为主要形式的五马街历史文化商圈主动脉,并通过“公园路十景”和“中山公园十二景”,串点成线形成文旅线路,高品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产业发展、文脉传承、活力复兴。以后无论是温州新老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客人、客户到温州老城区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古城文化景地去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开元问禅新诗韵</b></p> <p>开元寺(原寺今已不复存在),旧名崇安寺,建于东晋太宁二年(324),是温州目前有历史记录的最早寺院,唐时改名“开元寺”,永嘉禅师玄觉曾在此修行。北宋熙宁十年(1077),著名宰相苏颂为开元寺写《温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高宗南渡温州,驻跸期间改寺名为天庆官,并把皇家太庙神位供于此,绍兴五年(1135)迁到临安;嘉定元年(1208)重建千佛阁,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为此撰写《开元寺千佛阁记》。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张璁、弘治元年(1496)榜眼王瓒等曾在此处修学,开元寺屡毁屡建,名僧辈出,可谓千古名刹。史载宋代重建温州市松台山净光塔时,朝廷曾拨款到开元寺。张璁和曾任礼部侍郎的王瓒曾客居寺中。1903年前后,养正学堂办在开元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县城隍庙碑记和宏德大楼及东南大厦(上二图)</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元寺占地辽阔,古址范围为今市新华书店(温州书城)、东南大厦、兴文里这一带,在此之前,这里是东南剧院(兼影院、会议)、市展览馆、市文化局、文化食堂等单位。</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开元寺旧址的温州书城(新华书店)总店(共三层,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东南大厦公园路铺面的民营五马医院和医院的白求恩塑像(上图一、二)</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医院大堂塑像中的“白求恩大夫”系红领巾、着草鞋,正气凛然,显示“民医”根红苗正,医德医术可靠。</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东南大厦公园路铺面的温州老字号广进祥(上图)</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大老板和高梁肉的故事。广进祥老字号创建于清末(1896年),距今已124年,专营腊味食品,原址在今市区(鹿城区)东门横井巷25号,为温州市人民政府立有的民国建筑市级文保单位。创始人梁姓商人和高梁肉有不解之缘。彼时梁老板将猪里脊切成薄片,再抹上特制调料,经过日晒烘干后,竟做出了一种全新腊味,与普通腊肉相比,口感相似,回味却更加甘甜,新鲜吃法大受欢迎,“广进祥”从此名扬浙南。因梁老板身高臂长,大家称他为“高梁伯”,他家独有的腊肉,自然就被称作了“高梁肉”,“高梁肉”名字由此而来。</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东南大厦公园路的两块被挖掘出来的条石,上面刻有依稀可辩的汉字,诉说着开元寺的历史沧桑。(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原开元寺西,今公园路西北路口的温州书城老店,原为市国营服装公司大楼,“文.革”时毁于武斗战火,后重建为新华书店。(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口的温州老字号“集香居”蛋糕店(温州书城西侧,上图)</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年国营“集香居”蛋糕以价廉物美深受市民喜爱,温州机关企业学校工会节日及职工干部生日福利主要购买点,惜倒闭几十年雄风未振。楼顶有“集香居”三字,卖的却是运动鞋,和蛋糕毛关系没有。集香居西侧当年有家著名的国营“一品香”卤食店,也全军覆没几十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东瓯名镇古斗城</b></p> <p>相传温州古城营建之初,东晋堪舆大师郭璞正好寓居温州,于是请他来卜建郡城。郭璞登上现在位于古城西北角的郭公山,见瓯江以南“数峰错立、状如北斗”,于是连城内五山,筑城墙,加上城外四座山,以地上的山体来对应天上的北斗星象,因此温州古城也被称为“斗城”。</p> <p><i style="font-size: 15px;">温州古东城墙旧址(上三图)</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温州古称东瓯名镇,今市府前街与广场路交汇处原建有古钟楼,刻有“东瓯名镇”字(钟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拆除。)温州古城始东晋大守元年(323),东起积谷山,西至松台山,北连郭公山,西通海坛山,南联华盖山,全长9300余米。温州城墙最早建筑时全部是用石头垒筑的,古城墙北边沿瓯江修筑,在华盖山等小山则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不过最早的石头城墙随着历史上多次的修建早已不存。到了后来,城墙全部成为中间夯土,两面包砖的结构。温州和绍兴是浙江仅有的两座千余年来城址未变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府学儒风古文庙</b></p> <p>位于温州府学巷口和公园路口的老温州府学文庙(“老温州”时称府城隍)旧址,是温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址,又是温州古代教育的发祥地。温州教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太宁初年(323-325)就建立永嘉郡学(府学)于华盖山麓,这是浙江省地方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所府学。唐太宗时,下诏各州县学皆同建孔庙(文庙)。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温州知府叶温将永嘉府学迁至九星宫故址(即今名城广场),从此这里就成为温州府学与孔庙。府学所在巷子因此称为府学巷,北门为公园路(旧称县城隍)。新中国成立后,府学孔庙被拆除。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建立温州府学文庙以来,历经近千年,培养出大量人才。南宋以来,温州府中进士者1285人,其中状元6人。</p> <p>文庙被拆除后旧址解放后为市工人文化宫,北端公园路区为市总工会,东首为市人民大会堂。现改建为购物中心的名城广场(分AB两馆五层多功能的大卖场),广场A馆南首辟有“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p> <p><i style="font-size: 15px;">名城广场南进出口(上五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府学文庙展示馆一瞥。(上七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名城广场公园路北口(原址为市总工会办公大楼,图一);图二视频为广场露天场地的“蚂蚁市集”手拍。</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文庙旧址公园路北门(今名城广场)、天津馆历史沿革牌(上图一、二)</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庙旧址公园路北门南侧路口的这家运动鞋店铺,原址为温州国营名店“天津馆”,二层楼经营餐饮,一楼西角角专卖天津小吃锅贴,饺子皮人工现擀现包,肉馅全部人工现剁,浇熟油后放韭菜葱油煎铬,香气扑鼻,吃起来既香又有嚼头,一二楼餐饮及锅贴均生意火爆,但改革开放后天津馆很快溃不成军,关门黄摊。</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下段落插图照为公园路“城隍曲韵”长廊竣工时,笔者2019年11月手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县城隍殿看南戏</b></p> <p>老温州县城隍殿是祭祀城神的庙宇,时常举行祭、演酬神等民间活动。城隍殿是温州人习惯叫法,实际就是文字上的城隍庙,“老温州”也叫府城隍。明万历二年(1574),永嘉(今温州城区旧称)知县刘三宅改县东仓旧址(开元寺东南侧)为县城隍庙;万历十ニ年(1584)县城隍庙告竣,乡贤侯元撰写《县城隍碑》。晚清时期重建,是老温州文娱重要场所。南戏台,北照壁。城隍曲韵,人声鼎沸。老温州县城隍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史载:“庙前有月池,场地宽阔。清末民初温州尚武京剧设此,为温州培养了一批名角。”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办过南市戏院、公共游艺场,放映过电影,东南剧院曾设于此。清末民初温州“尚武台”京剧科班曾居殿内。县城隍庙旧址在今公园路东南大厦一带。此次公园路修建改在县城隍庙老址对面搭戏台建长廊,命名“城隍曲韵”,重现古温州城隍庙以南戏为主的文化风貌。</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明太祖朱元璋赞南戏《琵琶记》语、“南戏故里”碑(上图一、二)。</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元璋说:“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语出:徐渭《南词序录》)。“海错”,古“海味”称呼。《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温州瑞安人)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朱元璋出身贫苦,少年青年时期的乞讨生涯在他的灵魂上打下了穷人的烙印,直到他做了皇帝,也依然对地主、官吏的为富不仁深恶痛绝,每每痛下杀手。他对高明《琵琶记》的点赞,看似娓娓而谈,实则暗含对富贵之家的严重警告:珍惜你们的平平安安的生活吧,这比山珍、海错都要金贵,要是贪得无厌,贪墨害民,恐怕就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眼下的平安日子就要变成奢侈的幻想!朱元璋的话非常有艺术,有时一针见血;有时他很会把严重的话说得很轻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戏故里”。温州是南戏唯一发源地。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即“明清传奇”)。温州是南戏唯一发源地,南戏又是百戏之祖,所以可以说温州就是戏剧的故乡。(上图)</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温州南戏(含南戏改编的越剧、瓯剧)名剧:《高机与吴三春》、《杀狗记》、《白兔记》、《荊钗记》、《拜月记》剧照(上五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今“城隍殿”手拍(上九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五、九柏峥嵘岁月稠</b></p> <p>绣花铺伪装下开展革命通讯工作的新四军通讯处。</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8年,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从温州平阳山门出发开赴前线投入抗战洪流,当时的新四军通讯处就设立在公园路九柏园头的魏宅和黄宅。作为瓯绣能手的温州通讯处主任周饮冰在黄宅开了一家绣花铺,对外以店老板的身份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温州通讯处不避艰险,将浙南特委人员送到皖南教导队受训,向新四军输送干部和知识青年240多人。此外,温州通讯处还配合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输送中共党员、进步人士经温州到皖南抗日根据地及新四军的1000多人。仅1938年秋一次就转送了700多人。当这一批批爱国青年来到温州时,周饮冰为安排他们的食宿、交通和沿途安全,费尽心机。当时在爱国群众的心目中,“九柏园头17号”成为光明、进步的象征。</span></p> <p>1938年10月10日早晨,九柏园头17号被国民党查封。当周饮冰获悉通讯处人员被捕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告别即将分娩的妻子和不足四岁的女儿,前往国民党温台防守司令部交涉,结果被扣。其妻子在周被扣押后半个月分娩,生下一女婴,因经济困难,送进育婴堂。党组织知道后,即派人去认养,却已被人领走,至今下落不明。周饮冰在狱中知道这事后,写信劝慰家人。他说:“只要国家民族有前途,我们个人的生活才有出路。”1939年9月九柏园头事件被捕的八人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判刑。1942年6月,周饮冰、刘辛夫等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中段南人行道边的九柏园头巷的新四军温州通讯处旧址,上图1-4依次为:九柏园头、巷弄、市政府立的市级文保单位牌匾、旧址。</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六、城南旧事情难枕</b></p> <p>公园路老街历史有记录温州旧事的南洋照相馆,有讲述张爱玲与温州旧事的中山旅舍、“中华名小吃”县前汤圆、呈现温州七十余年历史变迁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楼,以及反映温州古巷、民居风貌的花园巷和郑氏民居等等“城南旧事”。</p> <p><i style="font-size: 15px;">南洋照相馆和老“南洋”旧影(上图一、二)</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营南洋照相馆位于公园路东端南侧,创设于1939年,是温州市区最受群众欢迎的摄影“三家店”之一(另两家摄影店为南洋店对面的“露天”和府前街的“美术”,这两家停业早已不复存在),今老店重开,出租个体经营摄影业。</span></p> <p>说南洋道露天,老温州摄影业小史表一番:说清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归侨夏炳南先生在铁井栏开设了温州第一家照相馆,取名同昌摄影社。以后,韩辅仁照相馆(打锣桥口)、曾春林照相馆(广场馆)陆续开办。宣统二年(1910),王定环在邵蘅家外拍全家福照相。民国9年(1920),木兰生照相店先是墨铅放大,后来也照相。民国13年(1924),府前街一带有美术馆、庐山、还吾、留芳等照相馆。民国22年(1933),公园路一带有真面目(主人黄国栋,没有影棚而在屋后通道里拍照,人称露天照相)、大地、大光明、东方、就是我、南洋等照相馆。民国25年(1936),温州市区照相馆逐渐繁荣。民国36年(1947),市区照相馆已发展到22家,府前街有美术、木兰生、王开、国光、黎明、留芳、明星、胜光;公园路有露天、吾友、中国、沙龙、虹艺、就是我、南洋、青春、良友、艺林;新街口有邵度;康乐坊有天然;馒头巷有吾吾等等照相馆。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整合后还有露天、美术、南洋、伟光、曙光等五家照相馆。(这些店后来市场放开后除南洋外,余皆消失得无影无踪)</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中山旅舍旧址【今“城南诗酒”店(餐饮、茶吧)】。(上二图)</i></p> <p>民国女文人张爱玲为爱追到温州,当年就住在公园路中山旅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胡兰成作为汉奸被民国政府通缉,在一姓斯朋友的帮助下,一路到了温州。1946年,春寒料峭的二月,张爱玲席卷行囊远赴温州来看他。对于张爱玲的寻情而来,胡兰成惊而不喜,甚至有怒。他将张爱玲安置在温州城中的一家旅馆,因怕警察查夜竟未敢留宿,只每日白天才去陪她。中山旅舍,是张爱玲的伤心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七、儒英咸集美食城</b></p> <p>“儒英坊”位置就在现在的县学前(南起公园路,向北转西至兴文里止)。拿“县学”作字面解,其坊间的书香墨迹便可知一二。所谓县学,即是一个城市的最髙学府。在古代温州,县学在元、明、清诸代均有修建或扩建。由于当时县学前的书卷气浓厚,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衣冠楚楚、满腹“四书五经”的秀才们,可谓儒家英才荟萃,县学前被 取名为“儒英坊”、“聚英坊”。今改建后的儒英坊为三层现代建筑的美食城,招商引进汇入了包括温州瓯菜、小吃在内的全国部分地区的地方美菜美食。坊内还统一规划,将民居改为瓯式风格的民宿旅社。</p> <p><i style="font-size: 15px;">儒英坊南门、东门、东门广场、美食城(视频)、修建中的瓯宿——中山旅舍。(上图1-5依次)</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八、瓯医溯踪思前贤</b></p> <p>瓯海医院(解放后“老温州”叫第一医院,后来叫一医、附一医)是民国时温州本地热心公益人士杨玉生、吴璧华、潘鑑宗、黄溯初等发起并捐资创办的浙南地区首家西医院。这里原是辛亥革命老人黄颂英的父亲——晚清举人的宅院旧址,人称举人院。温州瓯海医院系地方民办医院,自创始至1949年,共办了28年。瓯海医院今为浙江省立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正大门原朝公园路,改府学巷,园西巷开有东门。现该址为附一医老院,一院新院建在温州瓯海区茶山境内。</p> <p><i style="font-size: 15px;">原瓯海医院公园路正门、今市附一医老院育英门诊大楼(上图一、二)</i></p> <p>图2右侧的五层楼是“文革”老建筑,建于约1974年,距今已46年。当时笔者在北大荒收到温州16岁妹妹在中山公园音乐台草坛打羽毛球照片,远处背景即这座漂亮的小洋楼,思乡心切,不由感叹:这座小楼真高啊,这么雄伟漂亮,什么时候我能回到家乡看看呢?</p> <p>附一医老院育英门诊大楼为温州旅台湾地区华侨何朝育(1912—2008)、黄美英夫妇捐资建造。 何朝育夫妇资助家乡累计已逾亿元,先后在温州建成原温大育英图书馆、原温师院育英大礼堂、温医育英学术馆、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温医附属一院育英门诊楼、瓯海啸秋中学和啸秋小学、市育英老年康复中心、龙湾蒲州育英学校、温州育英学校、永嘉育英新村等一系列工程。是迄今为止向我市捐款数额最多的温籍乡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九、华盖洞天资福山</b></p> <p>华盖山,“老温州”习称资福山,因山体形态像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坐的车辇上的伞盖,故得名。华盖山曾经被唐代的道书《洞天福地》列为“天下第十八洞天”,山上留存有许多和道教文化相关的古遗迹,如资福寺、东瓯王庙遗址、炼丹井等。有三生石、五粒松、青牛坞、蒙泉诸胜、大观亭、却金亭、临望亭、玉华亭、双烈亭等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往东走到中山公园门口,左手一指华盖山,右手一指积谷山(中山公园内)(上四图。华盖山及海坛山另篇笔者原创游记文链接附文末)</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十、报社风云公园路</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温州报业集团大厦【上图一;图二、三原为国营温州大酒店(前身为温州旅馆),后经营不济停业转报社使用,但店招尚在;图四为日报宣传台。】</i></p> <p class="ql-block">《浙南大众》(今《温州日报》)是公园路地标。从建国前夕的中共浙南地下党《浙南周报》、《时事周报》到解放后的《浙南日报》、《浙南大众》到今天的《温州日报》,期间又经“文革”时期的停刊折腾,报社走过了光辉的历史,几代报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老报社公园路旁开窗的排字印刷车间的机器设备操作声和油墨清香,给曾路经此地的温州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一、老街漫游看店景</b></p> <p><i style="font-size: 15px;">温州手制工艺品瓯塑(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锦衣卫”出没!(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距今已85年的老中药铺——民生药店。(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名居郑宅,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民国时期(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温州叶氏米塑作品假可乱真,令人叫绝(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的怀旧录像厅。(上二图。图一录像厅,图二为手拍现场视频)</i></p> <p>想起了当年电视机尚未走进家庭,市文化宫每晚5分钱看几小时,王扶林的《敌营十八年》,断断续续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后来在市景山的雪山招待所开会,每晚放《霍元甲》录像,“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迷踪拳,大呼过瘾!</p> <p><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夜景(上图视频)</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海派大馄饨也来了!(上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成都火锅在温州异军突起,据说吃客要提前预约。(上二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谭木匠,招牌有味道(上图)</i></p> <p class="ql-block">别小瞧此“木匠”,小生意大文章,小小木梳集团,旗下生产、营销、旅游等公司一大堆,市场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高居。至2013年6月,拥有专利80余项,通过一千余家专卖店向国内外300多个大中城市提供服务。</p> <p><i style="font-size: 15px;">以上十一图分别为温州“非遗”或名小吃、土特产、工艺品等。</i></p> <p><b style="font-size: 15px;">县前汤圆店公园路分店重开张,顾客盈门现象几十年未见,“老商业”人如遇此盛况,想必心情激动喜极而泣!(上图。笔者注:笔者拍时恰逢空挡,顾客少了些)</b></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一家未装修好二层店铺有书法展,挑了几幅手拍(上二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公园路街景(上图视频)</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二、积谷美景山之胜</b></p> <p>积谷山位于温州公园路中山公园内,面积0.92公顷,海拔38.7米,这座神奇的小山,顾名思义,就是丰收后屯在晒谷坦上的一屯稻谷。如果从与之相隔仅咫尺的华盖山看过去,椭圆的,饱满的,硕大的……也就像一颗神奇的谷子,一半埋在地下,一半呈现于空中。山顶一亭系名积谷亭,后改称留云亭,1987年重建。山腰有云辉亭和驻鹤亭,南麓有飞霞洞,传说晋人刘根在此修炼仙道,乘赤霞飞往天台。山景清幽,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东晋郭璞(山西闻喜人),奉命来温督造郡城时,深刻观察了风土民情,指着今日的“积谷”和太平岭上的“卧旗”两山说了两句预言“内有积谷,虽其不饥,外有卧旗,虽兵不凶。”可见温州自古就是安足之地。</p> <p><i style="font-size: 15px;">积谷山南向亦即中山公园南入口,因临人民路(旧称东城下),又名街心公园。(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街心公园上一级平台小广场(上图三)</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街心公园拾级而上就是一个大平台小广场,还有口古井,右边台阶通往山顶,此处还是东山书院旧址(今已迁移至积谷山东南角,即今中山公园原儿童乐园东北角。)</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腰驻鹤亭、云辉亭(上图一、二)</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顶留云亭(图二)</i></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拾级登顶便是留云亭,当年市区无高楼大厦,信河街邮电局、五马街国营服装公司均四、五层高即称“大楼”,笔者小时候登留云亭,山上能看见整个温州城,依稀能见北边的瓯江,现在不行,林立的高楼群比积谷山还高,另外,山上的树木也比过去高多了。</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留云亭下山一段古城墙(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积谷山北入口,这才是上山“主干道”,数了一下,从此口到山顶留云亭,或反其道下山,台阶计250级。(上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十三、濠河泛月歌中游</b></p> <p>东护城河,古时也叫“东城濠”,北濒瓯江,东边护城河长576丈,南边利用温瑞塘河,长500丈。是温州现在留存下来依然保持得较为完整的护城河体系,目前是一条断头河。中山桥:1930年前后,为动工兴建中山公园,华盖山至积谷山的一段城墙被拆除,为方便交通,在华盖山南麓护城河上架建一座石拱桥,即中山桥,连接公园路。如今的市区公园路、五马街、禅街,曾一度分别被命名为中山东路、中山中路和中山西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环城河周边改造的需要,温州旧城东边的护城河一部分被填掉,改造成环城东路,仅留下如今中山公园东侧的河道,架设在护城河上的中山桥也不得不拆除。今在原中山桥东侧重建了中山桥。</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东城濠中山桥、护城河、濠碑亭五景(上五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四、先行后继中山堂</b></p> <p>1927年2月,北伐军进抵浙江后,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民主革命伟人、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发起在华盖山、积谷山之间建造中山公园,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5.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8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纪念堂落成,迄今已有近90年悠久历史。自建成以来,中山纪念堂曾多次开辟展览。1952年改为中苏友谊馆,“文.革”时改为温州市少年活动室,1987年6月和今两次重建。在一楼展厅内,中厅为孙中山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西、北、东三面墙壁的镜框中,陈列着一批珍贵的照相,介绍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分为少年求学、立志救国(1866~1894)、致力革命、推翻帝制(1894~1911)、创建民国、捍卫共和(1911~1922)、誓师北伐、鞠躬尽瘁(1922~1925)四个阶段。楼上为录像室和会议厅。国内外包括港澳台同胞及国际友人曾多次前来参观谒拜。中山纪念堂是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温州和孙中山先生有不解之缘,笔者记忆起码有三个。</p> <p>一是铁路缘。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曾在他的《建国方略》中,为温州描绘东方大港、修筑铁路的蓝图。1997年金温铁路建成时,温州乡贤南怀瑾先生曾欣叹道:“《建国方略》中的重要建设——金温铁路终于完成了,中山先生在天之灵当可告慰了吧!”</p> <p>二是志向缘。温州有不少老字号的得名,与孙中山先生有关。如解放街的许大同毛笔店,瑞安的李大同茶食品店,以及早年五马街的新同华旅店,都是温州人“致敬”孙中山先生而取的。</p> <p>三是“墨铅”缘。原公园路露天照相馆西邻有张鸿欣墨铅人像放大室(可见温州在计划经济时代已多有个体户),张先生驼背,照片人像墨铅临摹放大身怀绝技,作品逼真与摄像照片无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画了幅中山先生戴瓜皮帽中年像,寄给了北京孙夫人。孙夫人收到后亲笔给张先生回信,表示珍藏作品,并万分感谢!信纸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办公厅用笺”,回信原件和张先生孙中山墨铅作品装裱挂店墙上。</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中山纪念堂部分场景及展物(上十一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十五、东山书院幽清香</b></p> <p>东山书院,今位于公园路中山公园原儿童乐园南端偏西的积谷山麓。东山书院是温州城区最早的书院,也是当时全国知名书院之一。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温州的官学起步较早,早在晋代就已经建立县学、府学。两宋时期,特别是宋室南渡以后,温州文风鼎盛,书院盛极一时,多数为当地知府、县令、名儒、士绅倡导或捐资创办的,一般选择山青水秀、风光秀丽的地方构筑院舍,也有借用祠堂庙宇改建的,比较著名的有东山书院、浮沚书院、会文书院和梅溪书院等。东山书院,是北宋时期温州名儒王开祖的授徒教学之所,由于原址在华盖山,且华盖山又名“东山”,所以后世称此书院为“东山书院”。</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东山书院夜拍十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六、中山公园童年梦</b></p> <p>温州中山公园源起: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浙江后,温州各界人士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筹款建造,民国十九年(1930)落成。以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其面积4.8公顷(水域1.52公顷),前接华盖山,后靠积谷山。</p> <p>中山公园和解放路(街)一样,几乎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都有,是时代的产物。温州中山公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都还是温州市民逛公园唯一的地方,里面不但有假山草坪、亭廊小径,还有冷饮茶座(改革开放初期刚萌芽的大众舞厅交谊舞首先在此处开始)、说书弹唱,儿童乐园更让小朋友们所喜欢。其中中山纪念堂的造型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积谷山原有摩崖石刻很有名,但可惜湮灭了。此次修整重新开放的中山公园旧貌变新貌,重拾旧日美好记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p> <p><i style="font-size: 15px;">四宜亭,建于民国(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中山公园正大门(北出入口)原白鹿雕塑(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原中山公园儿童乐园雕塑“我爱和平”(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建于1953年的文化长廊,唉,留下太多太多回忆。(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冽泉、义井这些老井均有头有脸,有名有姓,资格厚重,属市级保护(上三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难忘九曲桥,难忘九曲桥边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的登云桥(上五图之五)</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池上楼东春草池(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春草池上月带桥(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气如虹”爬籐登山涧顶,那个年代小朋友的玩耍。(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儿童乐园撤了,留一点童趣给孩子(上四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留园东窗拍公园春草池,山壁史称“小赤壁”,口气大大的。(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老大爷:光说不练假把式,老妈妈:光练不说没意思。(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假山岩山下山洞,以前大人说此洞藏有美蒋特务,我们都信以为真……</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中山公园中心湖的古老的湖心亭(上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十七、春草鸣禽池上楼</b></p> <p>谢灵运纪念馆又名如园,位于温州中山公园谢池巷后门、谢池巷东首池上楼,池上楼为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温州市区旧称)太守时建设,现重建。展陈内容分谢灵运和山水诗、谢灵运和温州、山水诗和温州古迹三大板块。</p> <p>“池上楼”原址在今温州市鹿城区东公廨,久毁。后人因他曾经“创第凿池于积谷山下”,将该山西侧命名为“谢村”,临池建楼,名为“谢池”、“池上楼”以资纪念。清道光初,曾仼湖南粮储道的温州(温州时称永嘉)人张瑞溥辞官归里,于此购地构筑私家别墅“如园”,修葺池上楼,增建怀谢楼、春草轩、鹤舫,亭台花木,古雅清幽,蔚为温州近200年来一方名胜。198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依清代建筑原貌重修。<b style="font-size: 15px;">(下图池上楼外观)</b></p> <p><i style="font-size: 15px;">春草楼及中心园区一览(上图一、二)</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留园后院环境如此清雅(上四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池上楼(上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园内隶、草、楷书法行云流水,驻足许久留连忘返。(上四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怀谢楼登楼(上四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上图,瓯塑作品)</i></p> <p><b style="font-size: 15px;">张瑞溥(1776-1831),字百泉,号鉴湖,生于永嘉县吹台乡十六都河庄(今温州市瓯海区娄桥镇河庄村)。祖籍陕西凤翔府,后迁贵州,再迁居温之永嘉县今温州瓯海县河庄,雍正间乃移居温州(旧称永嘉)府城中。清嘉庆中入资为同知。官至湖南粮储道。道光初引疾返乡。</b></p> <p>“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诗里的名句,历来受到高度评价。</p> <p><b style="font-size: 15px;">谢灵运(385年-433年),本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外孙女刘氏。出身陈郡谢氏,生于会稽郡(今属绍兴市)。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刘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今温州市区旧称)太守、秘书监、临川太守。元嘉十年(433年),以“叛逆”罪处死,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附:困惑</b></p> <p>也有困惑不解或遗憾。</p> <p><i style="font-size: 15px;">这两处建筑破烂不堪,都在沿街面,非常不和谐。(上二图)</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损坏公物一例(上图)</i></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刚安装的跷跷板油漆味还没退便惨遭厄运,本该小孩或大人一头一位“嘎悠嘎悠”“悠着点”的小玩玩,结果好几个大人孩子一起上玩命似的狠晃,铁打的也完了!这叫什么素质!想起了小时候的儿童乐园,小朋友一边一个上上下下,还高兴地唱着儿歌:“跷跷板,真好玩,你落地时我上天,你上天时我落地,小小朋友不翻脸……”跷跷板被无数孩子晃了几十年仍完好无恙。</span></p> <p><i style="font-size: 15px;">损坏公物二例(上图)</i></p> <p>这家伙,破坏公物竟然使出了鲁提辖倒拔垂杨柳功夫!</p> <p><i style="font-size: 15px;">以下链接(笔者原创公园路的华盖山游记)点击打开:</i></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j95ztv?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初四漫步走,翻了两山头</a></p> <p><b style="font-size: 15px;"><i>【文及手拍/杨振东 上图/小朋友们公园路景物素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