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坏死性胰腺感染是急性胰腺炎的首要并发症。胰腺如有坏死,感染发生率可达80%,从而导致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感染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胰腺脓肿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100%,所以胰腺脓肿形成即应手术治疗,引流脓腔。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三科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坏死性胰腺炎伴胰腺脓肿形成,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因“中上腹痛15天。”入院。入院前曾辗转州内多家医院治疗。入院查体:T37.0 P107次/分 R20次/分 BP96/62mmHg,神志清醒,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左肾区叩痛,移浊阴性,肠鸣音弱。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上腹部混合回声区,请结合临床。血常规检查提示C反应蛋白>300mg/L。血淀粉酶AMY227U/L。腹部CT检查如下图。</p> <p> 入院诊断: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2、胰腺脓肿 3、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后晏化军主治医师在科主任陈兴云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及彩超室刘伊林的协作下急诊在彩超引导下行胰腺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胰腺外引流)治疗。</p> <p>彩超引导穿刺治疗中</p> <p>实时动态监视下完成操作,避免副损伤</p> <p>术后24小时胰体部脓肿引流液</p> <p>术后24小时胰尾脓肿引流液</p> <p>引流液培养回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p> <p> 术后予以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对症治疗,术后三天复查CT引流导管位于脓肿底部,主胰管平面,胰体部脓肿明显缩小</p><p><br></p> <p> 术后三天复查CT引流导管位于胰尾脓肿内,脓腔明显缩小。带引流管出院,择期来院拔出引流管,胰腺假性囊肿成熟后择期来院行胆囊切除、胰胃吻合或胰肠吻合术。</p><p><br></p> <p>讨论:</p><p> 胰腺脓肿诊断一经确立应立即手术,未及时手术治疗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患者死亡。胰腺脓肿与其他脓肿有不同之处,脓腔内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和絮状物,因此彻底的引流是治疗效果的可靠保障,应保证引流在最低位,同时试图用细小引流管来解决问题是徒劳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近年在微创手术影响下较为引人关注的方法,尤其对危重病人可避免手术打击的风险,同时赢得再次手术的时间。施行引流要强调应定期冲管,以免脓栓阻塞引流管,如果拔管时间过早或过快,可能引起脓肿的复发。根据脓肿的形态、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p><p> 胰腺假性囊肿伴感染如果能通过保守治疗控制感染,不建议早期行穿刺外引流术,穿刺外引流治疗可延缓病程,导致囊肿形成缩小、囊壁增厚,增加内引流治疗风险及难度。</p><p> 凉山州是艾滋病的高发区,而 脓肿多发于特殊传染性疾病的机会性感染,最常见于艾滋病,如何从源头杜绝艾滋病的感染,如何规范化的治疗艾滋病,任重而道远!</p><p> 有效地实时监视是超声导向穿刺操作能够成功的保证。</p><p>穿刺要点:</p><p>确定穿刺针与扫查平面平行</p> <p>穿刺中校正穿刺方向</p> <p>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p><p>穿刺针与扫查平面不平行</p> <p>部分容积效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