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庄流芳谱 经典诗词诵

翰墨

<p>  “鼓浪追月,遗韵中秋”,2020年第十八届鼓浪屿中秋文化节在菽庄花园举办。这是由鼓浪屿管委会主办,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鼓浪屿菽庄吟社承办的一场大型国庆中秋节活动。</p><p> 我们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吟社”与“菽庄吟社”共同参与了《文化传承 中秋诵读》诗词吟诵。展现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p><p> 下面将通过视频,照片和文字说明来一起分享这场文化盛宴吧。</p> <p>  “藏海衔山气象雄,匠心独运构思工。楼台典雅园林秀,花卉珍奇草木丰。桥若长龙嬉碧水,浪如天鼓卷潮风。寄情芳屿林公梦,一片真诚岁月中。” 菽庄吟社的一位诗人的这首《菽庄花园》真是高度概括了菽庄花园的全貌。闻名遐迩的菽庄花园,就座落于风光秀丽的鼓浪屿岛上。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是闽南风格融合西洋色彩的园林景观,原来是林尔嘉先生的私人别墅。因主人字“叔臧”谐音命名为菽庄花园。菽庄花园最大的特色就是:藏海与借景将海藏在园中。现在菽庄花园成了厦门名胜景点的一处旅游打卡地。</p><p> 这次中秋文化节的《文化传承 中秋诵读》诗词吟诵沙龙就是在菽庄花园举办。</p> <p>  “菽庄吟社”由菽庄花园的兴建者林尔嘉先生于1914年7月创办。吟社经常邀约游宦通儒,文人墨客在园里雅聚吟诗作赋。菽庄吟社以菽庄花园为载体,节事活动有修禊、七夕、中秋、重阳、上元等;游览活动有赏菊、观潮、泛月、登山、访古等;唱和活动有景点、定题、限韵、诗钟等。</p><p> 2016年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间,为弘扬菽庄爱国爱乡精神,传承百年文化传统,恢复和重建了沉寂多年的菽庄吟社。自此,中断了70多年的菽庄吟社重新焕发出生机,琴岛文化领域也因此再添一笔厚重文韵。</p> <p>  “俊彦云集会菽庄,吟坛回首百年昌。莫言花苑藏幽韵,更道情怀寄故乡。”引用龚万全先生《菽庄吟社成立一百零三周年感赋》的这诗句,可知鼓浪屿菽庄吟社承办了这埸《文化传承 中秋诵读》诗词吟诵沙龙的意义和情怀。</p> <p>  由于新冠疫情还没有解除,这次诗词吟诵诗会,无论是参与者或观众都受到人数的限制。然而,还没有开始,已经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游客都站着等待。</p> <p>  弧形围坐着的有菽庄的后裔、有闽南文化研究会的领导、有市级非遗古诗词吟诵的传承人、有参加吟诵的两个吟社的老师们和爱好古诗词吟诵的朋友,还有许多来菽庄花园旅行的游客和观众。</p> <p>  看:电视台的摄影记者,吟社的专业摄影家,还有观众席的摄影爱好者都调好焦距,严阵以待,准备记录下那精彩的画面。</p> <p>  随着主持人的上台,长枪短炮,摄影机、照相机、手机都已对准了,准备抢拍那扣人心弦的一幕。</p> <p>  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厦门闽南吟社副社长李向群与郑红祥女士共同主持了这台《文化传承 中秋诵读》诗词吟诵节目。</p> <p>  主持人的报幕音刚落,五位美女拖着绮丽的舞裙、宛如仙女飘然入座。一曲《春江花月夜》的古筝弹奏,悠扬的琴声,优美的动作,拉开了第十八届鼓浪屿中秋文化节的帷幕,也将观众们带入了春江花月夜的境界,并引来了许多游客的驻足观赏。</p> <p>  凝气深思,玉指轻扬,琴音渐响。古筝的琴声优美委婉,像小溪那泉水叮咚,,又似那山谷的幽兰。听: 那琴声噔噔如珠玉坠地,券券而来,萦绕耳畔久久不息。真是应了那句“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p> <p>  这个特写镜头,主角黄秀香柔柔浅笑,发丝轻扬,右手轻抬,拨动的琴弦上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歌声伴着琴声,柔和优美,余音绕梁,引人入胜。</p> <p>  承办方鼓浪屿菽庄吟社黄念旭社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在国庆和中秋两节前夕,组织这次诗词吟诵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菽庄吟社的历史与发展。</p> <p>  “秋水长天月润园,听涛观潮夜色恬。诗文吟唱舞鹭影,鼓浪风华醉无眠。” 节选黄念旭《菽庄吟社中秋、重阳活动有感》。今天 ,菽庄吟社黄念旭社长为大家吟诵了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先生写的《庚申中秋观涛台望月》和吟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独特的唱腔委婉动听,唐音古韵展现无遗。请看下面他吟唱的视频:</p> <p>  首先鼓浪屿菽庄吟社的黄中华老师朗诵了现代诗《菽庄吟社林公赞》,博得热烈的掌声。</p> <p>  闽南吟社的陈荣韬老师,用闽南方言吟唱了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前洞庭湖的景色,它写得含蕴而俊爽,空灵而有奇气。曾被名家称“飘飘有凌云之气”,“在集中最为杰特”。陈老师用他那字正腔圆,情入词境,精彩纷呈地将唐音古韵演绎得炉火纯青,也将人们带到了洞庭湖畔的美景之中,画面感十足,引人入胜。看他下面吟唱视频,让你亲身体验。</p> <p>  “佳节菽庄诗会临,乡音乡情古诗吟,吟社诗友论古今,方言传承担重任。”在现场,我感受到了一种中秋佳节的文化氛围,灵感而至,用闽南方言写了这首《诗会随感》,并在台上朗诵。</p> <p>  文化传承,姓氏传承。穿越时空,回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的诗词风格,他的后裔辛书汉今天在这个舞台上为他演绎。荡气回肠地吟诵了他的名作《青玉案•元夕》。</p> <p>  胡明宜与吴忍成,两位老师同是老三届、老知青,更是老搭档。他们合作演绎了许多节目:有古诗词吟唱、毛泽东诗词吟诵、方言小品、闽南童谣等等。他们的默契配合,真的是一唱一和,桴鼓相应。请看下面他们吉它伴奏吟唱的毛泽东诗词《长征》。</p> <p>  吕卫国老师,是闽南吟社里的好声音之一,他今天也是用闽南方言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从这两张照片不难看出,他的吟诵,除了声音宏亮,掷地有声,他的情感丰富,慷慨激昂,将毛泽东主席诗词的大气磅礴演绎得如火纯青。下面的视频将让你耳目一新。</p> <p>  曲晓妮老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闽南话播音员。她那纯正甜美的音色,结合诗的韵律,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不管是普通话还是闽南方言的吟诵,都很好地体现了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诗的韵味。请看下面视频,让我们好好享受她那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吟诵。</p> <p>  古琴吐绝调,玉指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读。 一身古装打扮的林伟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古琴伴奏,方言吟唱《采莲曲》。“采莲去,月没春江曙……”随着清脆悦耳的琴声和林老师清新流畅的吟唱,一幅很美的采莲画面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正如白居易《夜琴》诗中描述的“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p> <p>  有人说它神秘,似从远古而来的遗音;有人说它悦耳,像山间的小溪潺潺;有人说它空灵,慰藉了尘世中浮华的心灵。它被称为—“行走的编钟”,它就是空灵鼓。空灵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既能打出节奏,又能完整演奏乐曲的打击乐器。何翠云老师用空灵鼓演奏、闽南方言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乐曲流泻而出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那明月、美酒、宫阙、嫦娥以及对亲人们的相思,那是一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情怀啊!下面的视频,将是两位老师的精彩表演。</p> <p>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脍炙人口的《江南春》,在闽南吟社王美榕老师那声情并茂,风风韵韵的演绎下,特别引人入胜。</p> <p>  骆志祥老师用一遍方言吟诵、一遍吟唱的形式,将朱熹的《春日》诗洋洋洒洒地为大家献上。他那声音渾厚响亮,一吟一唱,唱腔宛转悠扬,动作豪放潇洒,赢得了全场的掌声。</p> <p>  张如昭老师吟诵的《江楼远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娓娓动听,洋洋盈耳。听她那一字一句,平仄韵味,将诗的意境和画面感演绎得恰到好处。</p> <p>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低沉又富有磁性,浑厚如玉石之声的刘汉文老师,将柳宗元这首《江雪》千古绝唱的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的意境,用闽南方言的吟诵表达得淋漓尽致。</p> <p>  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林恒立老师用闽南方言一吟一唱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真的是游刃有余于山水诗的咏叹。他那渾厚悦耳,富有磁性的声音,低吟浅唱。以及他那独特的唐韵唱腔,将“空山”、“晚秋”、“明月”、“清泉”,以及浣女渔舟的画面感完美地体现出来。</p> <p>  “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而又不忍离别的滿腹相思之情的千古名词。郑红祥老师的闽南方言吟唱,很好地表达了对这首词的诠释。</p> <p>  由于受视频的局限,这个视频将闽南吟社上面六位老师的方言吟诵古诗词的精彩情境合在一起呈现给大家。不同的风格表现,但却一样是古韵遗风,美的享受。</p> <p>  菽庄吟社的龚书鑫先生,用闽南方言朗诵了他的堂姐,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的现代诗《致橡树》。他那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别有一番韵味。</p> <p>  陈力杰用闽南方言吟唱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赤壁》,只听他或铿锵有力,或流转舒缓,将作者以小见大,怀古咏史的感情,通过对诗的理解而表达出来。</p> <p> 甘晓莹 母女上台同吟唐代诗人王维的《画》,稚嫩的童音,与她妈妈的莺声燕语融汇成一曲动听的吟唱调。也让人们感觉到眼前的这幅山水画作。</p> <p>  菽庄吟社黄念旭与其它古诗词吟诵爱好者们同台集体吟唱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曲》。</p> <p>  特邀嘉宾,厦门大学音乐老师赵亮的陶笛《秋》,顿时让大家肃静下来而洗耳恭听。他那高超的技艺与悠扬的笛声,仿佛让人们觉得一丝丝秋意飘然而至,动听又富有意境。下面的视频,让你自己体会吧。</p> <p>  见缝插针;上台前抓紧时间向老师请教被抓拍的特写镜头。</p> <p>  切磋琢磨;诗友相见,互相探讨,留下这精彩而快乐的瞬间。</p> <p>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诗会后,菽庄吟社黄念旭社长与闽南吟社参加诗会的老师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厦门“闽南吟社”首次受邀参加鼓浪屿中秋文化节,在《文化传承 中秋诵读》诗词吟诵沙龙诗会后,参加吟诵的成员在菽庄花园的壬秋阁前留下了这张值得铭记与回味的集体照。</p> <p>  扶栏碧海目凝望,晃岩蓝天映入景。在菽庄花园里拍摄日光岩的最佳点,我们又留下了这张值得纪念的集体照。</p> <p>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20年第十八届鼓浪屿中秋文化节将载入鼓浪屿的文化史册,它的余音、遗韵,也将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