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故事 <p>2017年,毕业50年。故地重访内蒙镶黄旗:大学毕业分配的地方。並做美篇《情怀》以纪念。</p><p>一位访客成中尘,在百度网搜索镶黄旗时,看到了这个美篇。感觉这里提到雷达站北京兵的内容,与他的父亲经历相同。回大同后,他的父亲(美篇文中提到的指导员)读罢《情怀》,一眼认出了我。</p> <p>指导员的儿子日月合,按百度标示我出诊的时间和地点,在北京找到了我,随后,我和52年杳无音信的指导员通了电话。北京~大同的高铁通车了,我来到大同,见到了1968年认识的指导员。</p><p>这次见面时指导员说,当年他派出的是个班长,不是小战士。</p> <p>一席丰盛的清真宴,全家人(指导员夫妇,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儿、一个孙女儿、妻外甥女、女婿)为我接风洗尘。孩子们更为了长辈的这份不尽缘祝福。</p> <p>接风宴一桌大歺,有这样一盘“凉拌黄花菜”。</p> <p>据大家介绍:2010年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到大同云州区考查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p><p>黄花在大同种植己经有600多年历史。习近平希望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好,让黄花产业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p><p>习近平的“致富花”落实到接风宴的歺桌上。</p> <p>20多岁相识,70多岁重逢。</p><p>岁月无情,我们都已经是老人。</p> <p>相隔52年,相识又陌生。</p> <p>午饭后,当天下午,我们来到矿山公园。</p><p>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于2005年8月由国土资源部审批通过,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家及省市重点支持的云冈地域旅游景点配套项目,同煤集团以晋华宫矿“煤都井下探秘游”项目为依托,凭借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的地理位置,依靠悠久的采煤历史文化和罕见的侏罗纪煤层地质奇观,取得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并入选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名录》。</p> <p>一家人和我在矿山公园广场合影。</p> <p>《礦工万岁》名符其实。</p> <p>我和嫂子妹:丁丁。</p> <p>有生以来第一次下矿井,深入地下150米。</p><p>左一是三儿媳妇儿,10多年潜心学习矿井文化,曾是矿山公园资深讲解员。</p> <p>历史的痕迹留在矿壁上。</p><p>这是大儿媳妇儿。</p> <p>大同煤矿的煤层属于侏罗纪时代,距今两亿年。我手指的是一段树木的化石。我仿佛穿越到两亿年前。</p> <p>从未有过的矿工装扮。</p><p>只是在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读过矿工的工作与生活。</p><p>第一次听说,什么是“风的短路”!</p> <p>树干的化石。</p> <p>第一次见到地下岩石和煤的分界限:清清楚楚的一条直线。</p> <p>乘车重返地面上,恍若隔世。</p> <p>去登《观佛台》,可以眺望到远处云岗石窟的大观音塑像。</p> <p>指导员的二儿子。</p> <p>用望远镜观看远方的云岗石窟。</p> <p>这就是云岗石窟的大观音佛。</p> <p>傍晚的阳光。</p><p>拍照的好时光。</p> <p>指导员大儿子的杰作。</p><p>《浮想联翩》</p> <p>《英姿飒爽》</p> <p>《古今沉思》</p> <p>晚饭后,登大同古城牆。</p> <p>登高远望,灯火辉煌。</p> <p>北京的朋友发来信息,他少年时曾在大同,住过教堂,读过完小。</p><p>热心腸的老大夫妻俩,开车带我找到了这个教堂,拍下夜景,发给北京的朋友,北京朋友说:教堂的变化不太大,让他回忆起童年时光,儿时的乐趣。</p><p>满足了一个老年人的愿望。</p> <p>第二天,遊悬空寺。</p> <p>悬空寺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p> <p>历来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p> <p>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p><br></p> <p>南楼</p><p>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宫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p> <p>北楼</p><p>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p> <p>长线桥</p><p>长线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长线桥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p> <p>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梁又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这不正是修筑栈道的[古方]吗?看来,悬空寺就是用类似筑栈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p> <p>其实,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藉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p> <p>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崇,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p> <p>辛苦的成中尘夫妇在悬空寺下的小廣场上为我们录像、拍照。</p><p>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旅游纪念。</p> <p>从第一层,</p> <p>到最高层。</p> <p>每一层都留下了永恒的纪念。</p> <p>顺利走完悬空寺</p> <p>这座建造于北魏时期的著名寺庙,曾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足迹。在悬空寺外的峭壁上,有“壮观”二字,传说是唐朝大诗人李白亲笔所写。但细心的人们发现,这个“壮观”的“壮”字比正确的写法多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p> <p>据说是当年李白游历到此,见到建在崖壁上的悬空寺,惊愕万分,诗兴大发,但左思右想,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诗句来形容悬空寺,于是挥笔写下了“壮观”二字,写罢意犹未尽,感觉难抒胸臆,于是又在“壮”字上重重加了一个“点”画,意为悬空寺比壮观还要多一点。</p> <p>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据说描述的可能就是悬空寺。</p> <p>现代人站在《北魏栈道》上,仰望悬空寺,感叹李白的诗句,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深深的折服。</p> <p>感恩古代人,给我们留下中华瑰宝,</p><p>感恩现代人,给我留下永存的情谊。</p> <p>昊天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昊天寺,在大同云州区城北1.5公里。多说建于北魏,早于大同华严寺。曾于明万历年间创修。又于七十年代初被毁。八十年代重修,现有面积20000多平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米。</p> <p>昊天山为火山群之一峰,属新石器遗址,建于北魏,早于大同华严寺,现位于云州区城北一公里处,山之颠有一奇特建筑,巍巍入云霄,浩浩接天宇,疑为仙境楼阁,却是人间胜景。菲菲细雨里,如梦如幻,绰然多姿;茫茫白雪中,琼楼玉宇,白鹤长眠;晨光中,熠熠生辉;晚照下,沉静肃穆。这便是晋北著名的旅游胜地--昊天寺。现在的寺院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寺内建筑精美,佛教气息浓厚,每逢佛历节日,游人如织,香火鼎盛。</p> <p> 在云州区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昊天寺,离天二指半,燕雀难飞过。"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昊天寺的高。昊天寺建在大同盆地隆起的火山口上,看上去确实很壮观。把寺庙筑在火山口上,昊天寺是第一家。这在中国寺院建筑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它是火山口上的奇观。</p> <p>昊宇广厦入云天,</p><p>缥缈自在有神仙。</p><p>慈心仁手渡众生,</p><p>菩提释迦法无边。</p> <p>成中尘说:我给您俩拍张合影。</p><p>我说:嫂子妹同意我就合照。</p><p>丁丁说:同意同意!</p><p>指导员笑曰:为什么不同意?!</p><p>众笑!</p> <p>在昊天寺拍到这么美丽的蟹蛛</p> <p>多彩瓢虫</p> <p>在北京从未见过</p> <p>来到大同火山群</p> <p>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同盆地东部,可以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p> <p>大同火山群最高大也最有名的有阁老山、黑山、狼窝山、金山、排楼山、昊天寺山、马蹄山等七处,它们均为截顶圆锥状稀疏分散在近百万平方米范围内。均为早已熄灭了的死火山。</p> <p>我们参观的是狼窝山火山群</p> <p>位于今大同云州区城东北部的西区火山则是火山锥景观最为密集也最为壮观的一个部分。它们的海拔高度大多在1100米至1400余米之间,大概是由于有平坦宽广的河谷地貌的衬托,这些火山锥一个个犹如地底幽灵突兀而起,大多显出一种威武与神秘,最为著名者则如金山、黑山、狼窝山、阁老山、双山、马蹄山、老虎山和昊天寺山等。</p><p><br></p> <p>这两位就是“搜”到我,“找”到我的成中尘,日月合。</p><p>指导员的两个儿子,为了他们的父亲。</p> <p>下午拍照的好时光,按“导演”的动作要求:</p><p>年轻态</p> <p>飞起来</p> <p>后踢腿</p> <p>把两块火山石带回北京,现在,放在绿萝花盆里,做为盆景。</p><p>今天晚歺,在清真歺舘《得月楼》吃的正宗红烧牛肉刀削面,我要了一碗清湯羊肉刀削面。配各种清真小吃:虎皮鸡蛋、牛肚、醬牛肉、泡菜、花生米拌菜,卤豆腐干,还有青岛啤酒。</p><p><br></p> <p>第三天,去清凉寺。</p><p>治途风光无限,惊喜百出。</p><p>经过全国第一文明村:楊家窑。</p><p>主路尽头,是“和”字的雕塑。</p> <p>居民住進洋气的二层小楼。</p><p>我更关心这里的学校,建筑非常不错。</p> <p>更吸引我的是学校里有孔子的塑像。</p><p>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p><p>把教育的鼻祖塑像立在学校的重要位置,宗旨《乐育英才》。</p><p>办学有思想!</p> <p>这个文明村,主要有兰花,木瓜的培养基地。还有乳业公司。</p><p>如果全国的农村都达到楊家窑的水平,</p><p>三农问题就真的解决了。</p> <p>原汁原味儿的西红柿。</p> <p>木瓜是这样繁殖的。</p> <p>木瓜的花和果。</p> <p>还有树熟的香蕉,香甜可口。</p> <p>玩儿的很入神</p> <p>两位温柔可亲的儿媳妇儿。</p> <p>我现在老了,羡慕人家有三个大儿子。</p> <p>陪伴游览,心存感激!</p> <p>路边的自然景致,一个个的惊喜和“小确幸”!</p> <p>红高粱</p> <p>玉米地</p> <p>飽满的成熟谷穗。都是多年未见的“罕物”!</p> <p>两代人,手拉手。</p> <p>带着工具,摘取路边的沙棘。</p> <p>沙棘果酸甜可口。</p><p>辛苦砍下来的沙棘枝,连带的沙棘果,没来得及吃,就要返京了。感谢成中尘!</p><p>还有,第一天接风宴上那瓶沙棘果、红葡萄酿成的浓郁酸甜的美味红葡萄酒,唇齿留香!</p> <p>就是这瓶“Deep Blue”。</p><p>怡园酒庄生产。</p> <p>清凉寺</p><p>传说,文殊菩萨就是从这里走向武台山。</p><p>成中尘解说。</p> <p>清凉寺原名龙王庙,始建于清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文革期间,由于历史原因,清凉寺又再度遭到严重损毁。改革开放以后,大同市政府为了落实宗教政策,满足信众需要,于1992年以44号文件批准恢复清凉寺。在各地檀越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清凉寺于1993年开始重建,历时十余载,现今的清凉寺道场庄严,环境幽雅。</p> <p>寺院占地面积约20亩,内有龙王、观音、财神、圣母、大仙五大殿以及后来扩建的清净念佛堂,一座寺院依山而眠,得天独厚。西边与云冈石窟贯通,南面正临环城高速入口。</p> <p>听到佛的声音。</p> <p>一路攀登上千台阶。终见峰顶。</p><p>为了拍照,大儿媳妇儿带了三块纱巾,迎风飘起。</p> <p>我第一次拍这种“风情照”。</p> <p>终于登顶,</p><p>登高远望。</p> <p>快乐自拍。</p> <p>又到下午拍照的黄金时刻。</p> <p>这是我的得意之作。</p> <p>面对清凉寺祈祷:愿所有亲人、朋友幸福安康!</p> <p>在去陈庄水库的路上,见到一处无名小风景。</p> <p>终于到了陈庄水库,己经晚霞红遍半边天。</p> <p>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p> <p>夕阳西下,去一条街,给指导员带回他爱吃的“糖干炉”。</p> <p>晚上9点多,才来到老城中的“喜晋道”吃晚饭。</p><p>成中尘带来了收藏28年的山西汾酒。</p> <p>情满杯中酒,</p> <p>拆迁前,他们的家就在这清真寺附近,那棵暴马丁香树,和他们一起,从童年长到中年。北京的枣林前街,也是他们回忆的童年。</p> <p>第四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文瀛湖边。</p> <p>绿色青草地。</p> <p>相聚再别离。</p> <p>全家人,围在一桌,吃着自家饭,聊着自家常。</p> <p>日月合的厨艺,满载着他的诚心诚意。</p> <p>成中尘从夜里三点,开始准备餃子馅儿。和好了面。</p><p>嫂子妹非得问我爱吃什么馅儿的饺子,我说:最爱吃羊肉西葫芦餡儿饺子。人家家里不吃羊肉,从来没做过这种餡儿的饺子,难为老大了。</p><p>吃完这顿家常饭,我就要回北京了。</p><p>嫂子妹、成中尘,送我到高铁站。</p><p>千里相聚,终有一别。</p><p>感谢相亲相爱的一家人,</p><p>感谢实实在在的一家人。</p><p>再相逢,不再太遥远。</p> <p>我请成中尘找出指导员年轻时的照片,记忆中模糊的形象,就是这个模样。</p> <p>1968年,我在内蒙镶黄旗卫生院,大学刚毕业,23岁。</p> <p>这就是光阴,光阴似箭。</p><p>这就是岁月,岁月如梭。</p> <p>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邻。</p><p>天涯共此时。</p><p>此刻,我在北戴河海边,拍下这组照片。</p> <p>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p><p>仅此庚子年中秋之际,遥祝幸福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