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山色的过程

美的教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临画是要去理解作画人当时的情境,不要抄,不要临表面皮毛的东西。中国画,不要仅仅临结构,要临他的呼吸和精神。要去理解认识临安山色。画家的平静的心境,坦荡的胸怀,高级的传统笔墨语言不能只学人家的外表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临安山色》是清代初期画圣王翚(石谷)在六十四时候的鼎力之作。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此图集古法为一炉,是我们接近经典',走进传统的一座宝库。无论从笔墨,还是塑造,意蕴。以及恢宏细腻的物象组织,都是中国山水史上的经典。盲目的批判四王,我们更会迷失在“当代艺术”自欺欺人的垃圾之中。</p> <p>刘怀勇老师给出了临摹《临安山色》的要义:</p><p>1、临摹之前一定要充分细致的分析,鉴赏,用心读画,从局部到整体,从节奏到旋律,从一个点到一根线去认真的解读,理解笔墨。认识结构与塑造,找到经典的妙意。</p><p> 2、临摹之前一定要有简单的基础学习,认识笔墨,把握塑造方法。</p><p>3、整体临摹之前,务必选择局部进行试笔,试临,不然会浪费好多东西。</p><p>4、整体临摹尺寸不应小于原作。小了学不到东西。原尺寸高约十英寸(25.4厘米),长约一百五十英寸(381.厘米)。</p><p>5、选择纸张,净皮生宣,稍薄为好,新纸火气大,宜燥,用陈纸为佳,上好的皮纸,古法纸大好,我选的是“桑皮纸”。</p><p>6、择笔,羊毫加健,偏软的中锋,新笔,山水三号即好。</p><p>7、家有老墨块最好,北京一得阁墨汁亦好。切记,笔,墨,纸,一定要使用上好的,不然悔恨终生。</p> <p>陈鹏飞同学的笔墨控制,太稳健了,老道,苍茫,杀进纸里去。</p> <p>钩的树松毛淡还欠火候。</p> <p>时间得有保证,每天安安静静的2到3个小时必须找到,特别是心地安安静静的,无丝足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天的3/24,找到了就要坚持。</p> <p>散锋画叶子</p> <p>体会老师说的散笔锋点树叶</p> <p>今天临摹了3个小时。一滴墨,一盘水,一个干净的盘子。每天起于干净的盘子,终于干净的盘子</p> <p>画完3个小时,浓墨清盘,剩下点淡漠,淡水</p> <p>每一时间段一滴墨,一盘水,到画完。</p> <p class="ql-block">刘怀勇老师说的浓淡干湿,皴檫点染,轻重徐急,积揉泼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割裂开单用是错误的,凌乱的…,</p><p class="ql-block"> 淡墨与浓墨衔接生硬。</p><p class="ql-block">树画的不对,这个地方,姚秋月同学画的更到位,投入的时间,精力足,反复推敲,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姚秋月同学,沉下心来,忘我的绘画,盯其一点,终究有突破,</p> <p class="ql-block">反复画了好多遍。好多遍。用心体会的。而我却赶进度,走表面效果,靠表面效果,吃不透,浅尝辄止。不深入。</p> <p>树的点染没有变化,漆黑一片“死墨”,扣掉重新画</p> <p>虽然是近景,但两个人物还是画大了。需要动手改掉。</p> <p>树木画的生机不足,死板有余。得反复打磨。</p> <p>流淌的小河,淡墨。远山的米点皴,淡雅,体会老师的悠哉悠哉,</p> <p>山水不是笔墨的简单堆砌。左边是一笔墨画的石头,右边是堆砌的无生命意向的“死墨”。</p> <p>这一部分的山石是“一笔”墨色勾勒到底,有浓淡到干湿,轻重。不是简单的墨色堆砌。</p> <p>今天画到《临安山色》的6米处,悬崖峭壁处的勾线,轻重缓急,颜色的松毛淡的达到了,快意。</p> <p>溪山红树里的树林,点色。校园里也有这样的灌木。</p> <p>训练笔听指挥,听使唤,一定深刻领会刘怀勇老师毛笔取水,毛笔取墨,调水调墨的技巧。始于清水,始于浓墨,行于淡墨,行于松,行于毛,</p> <p>写生生活中的景物。教室前,校路旁。看看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线条美</p> <p>树干画的“傻傻的”直溜,左顾右盼,婀娜多姿的没有表现出来,打补丁重画。</p> <p>松针是从中心往外运笔,还是从外向里打进去。回看刘怀勇老师的松针画法,复习复习。</p> <p>针,松针的形态,锋芒毕露</p><p>花,菊花的形态,内敛外柔</p> <p>10月7号推进了一个月了。继续推进,每天挤时间推进《临安山色》一天推进一尺,两尺。还是诚惶诚恐。松,毛,淡。最难画的是虚处。而实处的用笔,因为实,更要高级,讲究。 把临安山色画碎了,气脉不足,精神不振。</p> <p>点要点的活泼自然,活的点</p> <p>点要点的洒脱贴切。灵动的点</p> <p>积点成线,点是活的点,线是动态的线。刘老师改完空白处的“飞鸟”后,谭晓东班长感叹“画面活了”。空白处点黑长点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积累,提炼,观察和感悟。</p><p> 留意一下生活中鸟的追逐打闹,嬉戏玩耍,它是划过长空美的点画</p> <p>染的妙处。刘老师问诊</p> <p>近处的大树和景物,用墨色虚下去了。虚实相生。最难表现的还是虚处</p> <p>韩学长的作品,问诊后的效果</p> <p>今天也画到临安山色的有近景,树,远山布满画面的部分。悉心揣摩,意在笔先。不能照抄表面。</p> <p>范郁文同学画的笔墨透气,山活,水活,空气活,</p> <p>笔墨控制的火候好。</p> <p>临摹时,现场班的刘自立同学的大画</p> <p>韩霄凤的大画调整后的效果</p> <p>10月10号。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临摹过程中临到尾声,云雾,虚处,最难画的虚处,最难表现的虚处。表现出空旷,无边无际的深远。仔细揣摩,悉心收拾。胸中有天地,</p> <p>最后阶段的山和云雾的临摹,结尾不能马虎。</p> <p class="ql-block">12月26日,恩师刘怀勇老师潍坊与同学们见面。刘老师现场点评了我的画,需要认真思考,用心画。</p> <p>刘老师给马继文同学调整画</p> <p>马继文同学对《溪山红树》和《临安山色》,分解开来,临创了很多福,这是其中的几幅。这是溪山红树的开篇,最底下部分的临创。</p> <p>严谨的学习态度。</p> <p>松毛圆厚还润</p> <p>临安山色的影子</p> <p>厉害了老马</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送别枯桑下,凋叶落半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行懵道远,尔独知天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p> <p>把刘怀勇老师教的山水方法用到实战。朋友的二层复式楼房客厅东墙画一张山水《旭日东升》高5米2.宽3米2。</p> <p>刘怀勇老师传授的松,毛,淡,在壁画上画出国画的效果,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变通,墙是立着的,不吸水,没有宣纸的晕染效果。要出国画的味道,需要层层叠压,还要把浓淡干湿,轻重徐急,运用出来,活学活用。不落俗套。</p> <p>学了刘怀勇老师的,山水松毛圆厚,墙绘心里也有谱了。</p> <p>落笔有型,落笔有塑造,落笔有浓淡,有快慢。</p> <p>淡彩最有味道,但是在墙面上,留白的地方,不画,水份不会自然的晕染。</p> <p>竹子,和松针上色是用刘怀勇老师教的跳墨,画而不描。留有余地,错落有致,留而不留,变化多端。</p><p><br></p> <p>书法用笔,毛笔加丙烯颜料,画树的主杆,适时调整笔锋。写其意,不落入俗套。</p> <p>太阳的颜色画的太艳丽,格格不入,得用高级红压一下。</p> <p>脚手架在,这个角度看远山留下一张揣摩。</p> <p>红日,蓝天,火烧云拿捏到一起,反复调整了三遍,若隐若现的红云,淡淡雅雅的蓝天。</p> <p>中间层次的云雾用海绵调色,力道,速度,点染综合运用。画出云气的感觉。</p> <p>重彩需要浓墨。大面积的青绿色。山石的轮廓复钩了一遍。最底下的土坡颜色需要调整。太俗了。</p> <p>先把土坡上最重的几块颜色调整</p> <p>最底下的土坡,调整后的样子。</p> <p>近处山石勾线和铺色交替进行。跳墨和跳色都用。线也丰富,色也丰富。</p> <p>覆盖,勾勒,反复了好几遍。</p> <p>夹叶。勾线,铺色,复钩线。调整了三遍</p> <p>近处土坡和石头的调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