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晋善晋美之路

老牛

<p>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一直就有“中国地下历史看陕西,地上历史看山西“一说。</p><p>《乔家大院》的播映,更加增强了人们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意愿与神往。9月中旬,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本人随团双飞游山西。因武汉飞太原的航班时间太早,故改飞临汾。六天,时间虽短,积淀厚重的晋文化,非语言能描述,非照片能呈现,但确已深深印入脑海。晋文化对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产生出巨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是先祖赐予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财富。</p> <p>武汉启航</p> <p>落地临汾</p> <p>位于山西洪洞县霍山南麓广胜寺,古柏苍翠,山青水秀。寺内的飞虹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目前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琉璃塔。大家熟知的86版《西游记》中第18集《扫塔辨奇冤》就是在此地取景拍摄。塔身以青砖砌成,外部以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构件镶嵌,塔高47.3米,平面呈八角形,共计十三层。</p><p>2018年8月29日,经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测量审核确认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广胜寺</p> <p>飞虹塔</p> <p>广胜寺内有一奇,那就是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唐代左右扭奇柏。这两棵树一东一西,树纹一左一右,甚为奇特。纵观山上众多古柏,树纹都向左扭,唯独此寺有别,古柏树纹右扭。至今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仍是个迷。</p><p>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霍山自然风光的秀丽,也能感悟到广胜寺千年文化的熏陶。</p> <p>右扭柏</p> <p>左扭柏</p> <p>僧人</p> <p>洪桐大槐树寻根祭祖园</p> <p>中国根</p> <p>大槐树祭祖习俗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它发源于洪洞,肇始于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的移民大迁徙。人们定住他乡后,每逢纪念节日,无论是在自家的槐树下 ,还是在供奉祖先排位前都将举行祭祀,表达对先祖和亲人的思念。根系大槐,祖祭千秋。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大槐树祭祖的习俗。2008年,这一习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老槐根</p> <p>解手,背手,连手</p> <p>苏三卸枷处</p> <p>祭祖大殿</p> <p>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p> <p>思源河</p> <p>山西壶口瀑布景区因前期连阴雨导致河水陡涨,为保证旅客安全,景区封闭,实在令人失望。好在前年到陕西壶口一游。但横看成岭,竖看成峰,两岸景不同,多少有点遗憾。只能在黄河岸边拍照留念,到此一游。壶口瀑布被誉为“天下奇观,中华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彰显了母亲河的波澜壮阔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中国华门</p><p>建于2002年,占地150亩,由基座、主门和阁楼三部分组成,地下二层,地上七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面2.2万余平方米。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个时期古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华门主门高18米是世界最高最大的门,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华门中间至上而下,依次排列着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21个历史朝代,源远流长。进入华门经过的56级黄褐色的台阶则代表着中华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个民族历经5000年共同创造。</p> <p>源远流长</p> <p>瀑布墙</p> <p>天下第一门</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五台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位于山西忻州市,其“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与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 ,被誉为佛教“文殊信仰中心“。</span></p><p><br></p> <p>白塔</p><p>五台山的标志建筑,其高75.3米,周围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明代又重建。</p> <p>五台山“盛夏尚披裘“。4℃度的低温,加上呼啸的北风,让人瑟瑟发抖。但是,丝毫阻挡不了人们对五台山的无限敬仰和竟相朝礼的热情与脚步。</p> <p>据说,到五爷庙可感受佛国的纯净与神秘,也是善男信女许愿最为灵验之地,时间需在上午九时前。因此,信者蜂拥而至,也是五台山其香火最旺盛之处。</p> <p>河边民宿博物馆即阎锡山故居</p> <p>统治山西近40年,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阎锡山府宅,位于山西定襄县河边镇。它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建有大小共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坐东向西长135.2米,宽119.7米,总占地面积6.18万平方米,耗资140万两银,为民国第一豪宅。现存18院落,575间房,占地3.8万平米。它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和美学价值。</p><p>2009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孙中山先生给阎锡山亲笔提字。</p> <p>文沱草庐</p> <p>国共合作第二战区室</p> <p>德一楼</p> <p>密道</p> <p>哨塔</p> <p>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