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古治——内乡县衙

西风瘦马

<p>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是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p> <p>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p><p>1996年11月20日,内乡县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光绪年间,章炳焘(字厚甫,浙江会稽人)受命知内乡县事,重建了县衙。经不断扩建修葺,内乡县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p><p>建筑造型</p><p>内乡县衙前部建筑,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后部内堂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p><p>建筑布局</p><p>内乡县衙严格地按《明史》、《清会典》所载的“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邸、监狱居南”的建筑规制完全一致,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宝和三大殿而建,同时又受其地理位置和其主持营建者、工部下派官员浙江人章炳焘的影响,融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于一体,整个县衙,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p><p>内乡县衙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p><p>县衙作为封建社会基层代表,是知县行使权力,也是衙门里官差办公的地方。所谓“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之识,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对衙署的设置,且有一定的规制:“各省衙署治事之堂为大堂、二堂,外有大门和仪门,宴息之所为内室、群室,吏攒办事之所为科房”。按照明清时期衙署的建筑规制,内乡县衙总平面布局沿中轴线呈“一心三带二区”的空间结构。</p> <p>● 一心</p><p>“一心”即大堂。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先定中轴线设立大堂,再以大堂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展开其他建筑,从而形成一个严谨有序的建筑群。</p><p>● 三带</p><p>“三带”即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皂壮快三班门、典史衙、架阁库、县丞衙、银局、东花厅为辅的东辅带;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主的中心带;膳馆、监狱、承发房、主簿衙、税库、西花厅为辅的西辅带。</p><p>● 二区</p><p>“二区”即用于击鼓鸣冤、接待宾客、关押犯人、职能机构、审理案件等为主的办公区域和以收储档案、收支税银、县丞及知县办公起居为主的住宅区域,每个区域均采用院落式组群布局,庭院环环相扣,规模庞大,等级森严,主从有序。</p><p>内乡县衙在功能布局上严格按照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为:①坐北朝南,县衙的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轴线上,呈南北向,对称式布局;②左文右武,大堂前六房的位置按左右各三房排列,分别为东列:吏、户、礼和西列:兵、刑、工,同时吏(文)、兵(武)二房在前列;④前朝后寝,即前衙后邱,功能分区明确。县衙的大堂、二堂为知县行使权力、预审案件的治事之所,而二堂之后的三堂及东西花厅则为知县内宅和其家眷起居之所;④狱房居南,内乡县衙的监狱设在大堂西南仪门之外,主要以中国传统八卦方位图为依据,八卦西南为坤位,即死穴位,故监狱多放于此。</p><p><br></p> <p><br></p><p>楹联匾额</p><p>内乡县衙现有群体建筑门前楹联30余幅,其中最有影响的楹联为三堂楹联。这些楹联匾额,是衙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镌刻、官衙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衙门建筑、衙门文化、衙门楹联为之大成,它以凝炼的文句、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古老的艺术。</p> <p>主要建筑</p><p>县衙三堂</p><p>内乡县衙建筑总平面布局分为三路,中路建筑为主体建筑。正中的一串院落是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大门院落、大堂院落、二堂院落、三堂院落、内衙院落。其中大堂院落占地面积最大,集中了衙门的职务处理功能,是整个衙建筑群的中心。</p><p><br></p> <p>县衙六房</p><p>六房是县衙的职能办事机构,有书吏在此办理公务。大堂前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自北向南,东列为吏、户、礼,西列为兵、刑、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