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国庆期间,阳光心育心友们相约龙泉仰天窝绿道,天气给力,爬山正合适。<div><br></div></h5> <h5>10:50左右到达入口,大部队先来一张合影,慢悠悠的等着后面小分队的到来。</h5> <h5>在这里,我们汇合了第一个小分队;</h5> <h5>背上背包,伴随着言言妈妈的小音响播放的歌曲继续前行</h5> <h5>莯欣小心友做诗一首</h5> <h5>行走在绿绿的芭蕉叶下</h5> <h5>我们在这里远眺,你能看清楚最远处吗?</h5> <h5>栏杆外,有办法的植物妈妈给孩子套上三只粘子脚,“百科全书”都都哥哥告诉我们这是“鬼针草”</h5> <h5>带着“鬼针草”妈妈的期盼,我们粘在衣服上带它们去旅行</h5> <h5>哇哦,好大一片小雨伞</h5> <h5>高高的桉树林下,我们探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遭遇了两条对着我们狂吠的狗</h5> <h5>脱下鞋子,踏步鹅卵石路</h5> <h5>健身器材花式玩法</h5> <h5>小分队小心友一路急行军,要赶上前面大部队</h5> <h5>聚餐时间,歇歇脚</h5> <h5>翻过山顶,豁然开朗</h5> <h5>午餐时间</h5> <h5>午餐后,孩儿们休息片刻,下山啦</h5> <h5>山的另一边,不一样的风景</h5> <h5>来来来,我们来吃“大火锅”</h5> <h5>我们一起查个资料</h5> <h5>路遇刚翻完的红苕地,我们来寻宝,掐红苕尖,找遗落的红苕,顺便再捉只毛毛虫,回家准备养成蝴蝶</h5> <h5>晚餐我们在这里</h5> <h5>小心友们</h5> <h5>大心友们</h5> <h5>回家的地铁上,专注的玩着游戏<div><br><div>🎈美好的一天🎈,下次我们再次相约哦❤~~~</div></div><div><br></div></h5> <h5>阳光心育三个功能:<br>长情(包含对无所谓少年的警惕,憧憬的培养,共趣立志)<br>读书成为平常需求(包含状态转换能力,习惯。)<br>自由游戏的功能(包含构思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主事概念,愉悦预支的重要性。。)</h5> <h5><p></p><p>《阳光心育八字总则》<br>“一心,二性,三纲,四化”<br>一心:童心。<br>二性:空性;灵性。<br>三纲:目的;路径;原则。<br>四化:趣味化;群体化;常态化;家学化。</p><div><br></div><div>概说:<br>一心:童心<br> 童心是阳光心育家长课整个三个单元里的第一单元的标题,第一单元大概需要十个课时详解;也是阳光心育整个理论的核心。对这个词最大的误解就是把童心和童行混为一谈。其实七老八十像儿童一样蹦蹦跳跳绝对不是童心,只是童行,儿童行为!而最能保有童心的成年人群是大科学家群体,不需要蹦蹦跳跳做一些儿童行为。“童心即是妙心”,一个人随着智力的增加,其保有的妙心也会不断升级表现的形式,八岁娃娃和四岁娃娃都是有童心的,但八岁娃娃不会喜欢和四岁娃娃玩,会说他们幼稚,这是因为八岁的娃娃已经在自己的妙心表现中融入了比四岁娃娃多的智力。何况是几十岁了还像四岁娃娃一样只是蹦蹦跳跳,这是八岁娃娃都看不起的“四岁的童行”。<br><br>二性:空性;灵性。<br> 现在教育主要流弊在于注重“记性”,忽略“灵性”,而“空性”则完全是陌生的。其实“空灵”历来是一体,是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个词。空性和灵性展开讨论需要很多时间,但从一个具象的角度想想,如果一个儿童脑子里见缝插针地塞满了各种知识、教诲,没有辽阔的思想空间和想象力驰骋的天地,是不咋个容易培养起敏捷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灵动的情感的。<br><br>三纲:目的;路径;原则。<br> <br> 1:目的<br> 活泼的生命;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 <br> <br> 2:路径 <br> 自然;经典;生活。(大自然,大经典,小生活) <br><br> 3:原则 <br> 坚定正确的心育方向; 有趣有益的引导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br><br> 不论何种流派风格,只要所教和带领的儿童失去了活泼灵动的眼神,就是失败的,其他指标再好也是失败的。而儿童眼神最不会骗人,也是最简明易懂的。<br> 自由的精神就是童心的另一种表述,也是阳光心育的核心理念。 <br> 独立的思想首先是思想,而现在培养儿童的思想能力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独立了。一个思想能力弱的儿童以后且不说独立思想,就是应试学习也是难有效率的,因为到了少年期的学习就不是简单地浅思维内容的量的堆积就可以满足的,一定要有深思维的能力,思想不敏捷深刻,思维也深不起来,所以在儿童期要花大力气用心于思想能力的培养,以后初高中学习时,才有带来高效率的深思维能力。 <br> <br> 上述三种目的,需要通过三种路径来达到: <br> 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亲近大自然,是涵养灵性,培育生命情怀的根本所在,但现在很多家庭带着小孩探索,拓展,旅游其实没有实现让儿童心灵亲近大自然的功能,浪费精力和经济,有时还有反作用(这个是家长课重要内容)!! <br> 经典:经典承载人类几千年文明,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丰富的食粮,但对于经典的理解因人而异,这里说的经典指的是全人类经过时间检验的为世界大多数热爱精神文化艺术的人所认可的各种作品。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等;还有就是创造了经典,其思想超越时空照耀心灵的古往今来的伟人,也要用儿童感到愉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儿童的精神伴侣。 <br> 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我们每个人一生注定大多数时光是在平凡,平淡中度过,任何生活的惊喜、成就,当时会兴奋一阵,时间一久也就平淡无奇了,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儿童从平凡生活中获得生命愉悦的能力!。<br> <br> 通过三条路径达到三个目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大原则:<br> 一是要坚定心育的大方向,不在现代眼花缭乱的各种理念中迷失;<br> 二是一切具体的引导和教育方法都必须从符合儿童天性的有趣出发,但也要不落入为了有趣而有趣,有趣是为了后面的有益。<br> 三是要能够根据不同家庭,个体,群体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灵活机动地设计活动和课程,以及种种引导方法。做到有方法不唯方法。<br> <br> 四化:趣味化;群体化;常态化;家学化。<br> 趣味化:强调要从有趣开始,进入种种引导,不然让儿童生厌,再好的理念内涵也是很难入心。<br> 群体化:强调通过群体氛围的感染,让各种有益元素不露痕迹地融入儿童的内心。<br> 常态化:强调很多好的元素要和平常生活打成一片,收润物无声之功。<br> 家学化:强调很多好的东西要融入生命,不是一时应景,而是伴随一生,传之后代,培育良好的家风家学。(传统文化讲求“耕读传家”不是“富贵”传家,这个是阳光心育一个重要的讲题,需要专门时间讲解)<br></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