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Y6:9月4号,今天休整,所以睡了个懒觉。宾馆的早餐每人10元,虽然简单,但是很可口,尤其花卷特别好吃。午后去艾肯泉,明天再返回黄瓜梁向当金山口进发。</p> <p>艾肯泉—恶魔的眼睛</p><p>在西北茫茫旷野之中,这样一个匪夷所思之处,着实令人惊叹不已。艾肯泉名字来源于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探险著作《走向罗布泊》,在“柴达木南部及西部之行”章节中,作者将此泉在书中记载为“艾肯泉”,“艾肯”在蒙古语中是“可怕”的意思。</p><p><br></p><p><br></p> <p>艾肯泉距花土沟镇约45公里,但其中有40公里是硬土路段,我们足足用了一个小时。路况很不好,起伏颠簸,SUV也得缓慢行驶。同样,这里不收取门票,从停车处步行两百米后就是艾肯泉了。</p><p>艾肯泉周围大约两百米是黄褐色的地面,泉眼水面大约方圆三四十米,泉水成趵突状喷发,在泉眼的北面修建了一个十米左右的观景台,收10元钱。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全貌,虽然不像照片中那么明显,泉眼的颜色也不是那么绿,但基本上和照片上的一样,泉眼周围是绿色的,再往外的黄褐色的。</p><p>这里的风很大,除了拍照留影之外也没有别的可看,大约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就返回了茫崖市。</p> <p>恶魔之眼(景区里写的天使之眼)——艾肯泉</p> <p>DAY7:9月5号,今天的目的地是俄博梁雅丹和博罗转井镇。我们的路线是茫崖到黄瓜梁是140公里,黄瓜梁到俄博梁90公里,这段S305路段依旧是在雅丹群中,而且道路笔直,缓升缓降,而且没有限速,只是因为欣赏路两侧的景色而开得不是很快。</p><p>在经过了俄博梁路标后,路右侧有个停车场,从这里开始了二十多公里的颠簸路,俄博梁与火星营地是相连的,在核心处有路牌,但目前无人值守,自由出入。</p><p><br></p> <p>路上风景让我们越走越兴奋,很多形态各异的雅丹,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鲸鱼,任由你天马行空、自由想象。</p> <p>这段路很差,而且没有形成公路,只是按照车辙而行,有的地方路面还有流沙,二十多公里走了四十分钟,远远的可以望见高处一组由雅丹组成的“城堡”,这里就是俄博梁了。在一个岔路口我们选择了俄博梁,另一侧是火星营地,但还有14公里。</p><p><br></p> <p>从这里往前走就是山路了,虽然不是很高但起伏较大,很快就进入了雅丹群,路两侧是形状各异的雅丹,我们顺着车辙走,不敢轻易尝试新路,在一个自然停车场,游客们都把车停在这里,余下的是极陡的路,只有硬派四驱能勉强开上去。</p><p>从这里再向东南伸延是林立的雅丹群,据说可以徒步穿过去到南八仙和大柴旦。</p> <p>俄博梁雅丹—魔鬼城的巡夜人</p><p>说到“魔鬼城”,很多人想到新疆,事实上新疆的三个“魔鬼城”面积加起来不过百余平方公里。而青海省冷湖地区的柴达木雅丹群面积达2.1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雅丹群之一。且人迹罕至,你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可能是这里的第一个脚印。其中最具观赏性的“俄博梁”雅丹气势雄伟,绝不输于任何一个雅丹。</p> <p>俄博梁</p> <p>据查,雅丹地貌的形成大约在十万年前,雅丹这个名词的来历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世纪初考察新疆罗布泊时,引用维吾尔语中Yardang这个词来描述这种长度在十几米到数百米,高度在2-3米以上的,先经水蚀后经风蚀的地貌,雅丹本意正有“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之意。</p><p>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筑的《汉书·地理志》中用龙城、白龙堆来形容雅丹地貌,还有用狮身人面像来命名的,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雅丹地貌这个名字。柴达木盆地西部是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这里的戈壁滩上分布着数不清的雅丹,这里的公路就穿梭在这些雅丹之中。</p><p>除了雅丹地貌之外,这一带的盐湖就像是嵌在戈壁滩上的颗颗明珠,靠近公路、并已经被人作为旅游地的大、小柴旦湖、东、西台吉乃尔湖和茫崖翡翠湖,都是工业盐矿,含有钾锂镁、硼溴、碱、芒硝等多种金属元素,是化工、轻工、冶金和医疗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场地。这些盐湖在做出了极大的经济贡献的同时也成了旅游热点。</p> <p>我们在这里玩儿了一个小时后就又经过四十分钟的颠簸回到了S305省道。</p> <p>前面是冷湖镇,在这里加满了油,经过检查站后的不远处是冷湖石油基地,这是个废弃了的街镇,原来是石油工人生活居住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新油田的开发和冷湖油田的枯竭而全部撤离了。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房屋的墙与院落的痕迹,作为一种纪念碑保留了下来。</p><p> 冷湖镇</p><p>冷湖镇是一个青海非常偏远的小镇,离这最近的城市有200多公里,白天走在街上,没有车,没有人。</p><p><br></p> <p>冷湖石油基地遗址</p><p>S305省道直插戈壁,绵延百里不拐弯,十分壮阔。省道旁边一片巨大的废墟,出现在视野里,这是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因油而生,油尽而荒。从1954年中国地质勘探队发现了这里的石油,这座小城辉煌三十余载。鼎盛时期冷湖镇有五六万人口。青海石油工业在这里奠基,柴达木石油精神薪火相传。</p><p>短暂停留后继续向东北翻越当金山口。</p> <p>当金山口</p><p>当金山所在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海拔3800米。当金山位于祁连山于阿尔金山的结合部位,山脉呈东西向展布于肃北之南,层峦叠嶂,山势陡峻,植被稀疏,纵横沟谷切割剧烈,山体南北两侧宽度一般25~35km,沟谷大多呈“V”字形,沟谷两侧自然山坡坡度在30°~60°之间,当金山北坡陡峻,南坡相对平缓,地表风化严重,岩体破碎。由于受东西向断层的影响,山间东西向断陷盆地较发育,且地形开阔,盆地断面呈“U”字形宽谷,谷底高程一般在2800m~3600m。地面高程一般在2800m~3700m之间,相对高差500~1000m,当金山垭口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常积雪覆盖,独特的自然景观仿若人间仙境。</p> <p>从南向北翻越当金山口并不困难,这里远比山口的北侧海拔高很多,所以过了山口之后是一路十几公里的长下坡,路侧不时就设立的缓冲坡道,在快要下到坡底是遇到了大范围的堵车,据说前面有翻车的,我们等了大约五十分钟后车辆开始缓慢放行,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长草沟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就是一个左后转弯,那里便是博罗转井镇。</p> <p>阿克塞石油小镇—因《九层妖塔》而复活</p><p>石油小镇的真实名称是阿克塞博罗转井镇旧址,自从1995年阿克塞县城从博罗转井镇迁出,这里荒废了20多年,后来被剧组做旧作为拍摄基地,因为《九层妖塔》在这里取景。小镇地处G215国道,是去敦煌的必经之路,交通方便,路过的游客大多会前往参观一下。</p><p>小镇需要买票,残破的房屋和街道并没有什么视觉冲击感,主街上的交通岗亭、汽车上摆放着电影《九层妖塔》中的动物模型,可以发声,有点幼稚。</p><p><br></p> <p>幼儿园、礼堂、政府大楼、百货商场的建筑主体都在,门窗残破不堪,有一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楼,房间的格式也很老旧。我们大约转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p> <p>继续向今晚的住宿地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行进,大约7、80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两个小时,从G571国道进县城,首先看到的就是路侧的信百川酒店,我们先进城找吃的,按照大众点评找到了九林餐馆,一家只有两三张桌子的小饭铺,但这是名列大众点评第一的,夫妻俩经营着这个小饭馆,饭菜味道还不错,吃饭时和老板聊起来这里的几个景点,得知去透明梦珂冰川有一条新修的公路“肃盐线”,是肃北县城到盐池乡的,大约70公里。我们决定明天早上先去城北的五个庙,然后再去冰川,至于其他的地方就不去了。</p> <p> DAY8:9月6号,肃北五个庙(石窟)</p><p>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上,现存洞窟19个,只有中间5个窟可以登临,故称“五个庙”。五个庙见证了党金果勒河的风采,也持续了敦煌的风采。与河西众多的石窟相比,五个庙在最偏僻的一隅,暗藏着它的锋芒。</p><p>19个窟占据了整个崖面,目测高度大约30米,那些洞窟就悬于半崖之上。这些洞窟中只有5个能够登临参观,清晰就有了五个庙之称。凌空栈道连接着这五个洞窟,那些佛、金刚、力士和供养人像才现出真容。一些洞窟烟熏火燎的痕迹十分严重,看来佛门净地已经充当过牧羊人的居所,佛像的破坏也是惨不忍睹的。</p><p>现存的壁画,大多绘有说法图,也有耕种和收获的场面,五代至北宋期间敦煌曹氏政圈的情况也有所反映。壁画中还出现了西夏文和回纥文。专家认为,五个庙石窟壁画的特点,在其他的石窟中试分析案件,具有独特的价值。</p><p> 五个庙建在党河峡谷的崖壁上,党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五个庙就在这个拐弯处,离河面大约三、四十米。这里的河谷向下深切五十米,去五个庙要先沿斜坡下到河谷,但是五个庙景区正在全面修建,不开放!好在围栏有个缺口,我们进去沿石阶登上栈道,但五个窟都铁门紧锁,连个缝隙都没有,只拍了几张窟外墙上的残破的壁画。</p><p>下到地面,仰望山崖,可以看到这五个比较完整的石窟以及另外几个更加破败的窟穴,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回到了停车场,然后返回县城,沿肃盐线向南去了冰川。</p> <p>沿肃盐线行驶60公里就是扎子沟,公路很好,一直傍着党河,路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雪山顶,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透明梦珂29号冰川”。在山下的营地一个姓郭的师傅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门票和乘坐他的越野车登上海拔4610米冰川2号营地的价格,这里虽然有正规的门票和价格(每人210元),越野车登2号营地的价格是每辆车300元,但景区已经是关闭状态了。郭师傅说你们是北京来的,今天又没有其他游客,你们一会儿等管理员回来了就买票吧!我送你们上去。</p><p><br></p> <p>透明梦珂29号冰川位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扎子沟,地处党河西岸、祁连山西段。透明梦珂来源于蒙古语的音译,本意为高大宽广的雪山。这里虽然是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但却因地理位置偏僻而鲜为人知,其实它颜值很高。</p><p>这里一共有四十多条冰川,面积共54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国西北地区可开发的最大的极大陆型山谷冰川。大雪山是祁连山北端最高的山体,由于地处西北气流直下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透明梦珂29号冰川长达6.3公里,最高处海拔5500米。</p> <p>透明梦柯冰川</p> <p>等了二十几分钟,另一名管理员从冰川下来了,我们买了票,交了车费,郭师傅带着我们出发了,他挂上了四驱,车子开始在崎岖婉转的山路上向2号营地进发。雪山在眼前时隐时现,车子随着盘旋的道路变换着方向,郭师傅说现在不能停车,先去2号营地,等回来时我会在景色好的地方给你们停车拍照,也是为了让车的制动冷却一下,因为下山也必须挂上四驱,要依靠发动机的低转速控制车速。</p><p>车子越往上爬,发动机的声音越大,而脚下的路不是在悬崖边,就是在山脊上,终于离山顶越来越近了,我们像元宵一样在车里摇晃颠簸了半个小时来到了2号营地。这里是一个平台,有石碑刻着“透明梦珂冰川”的字样,离我们十几米的山谷就是长长的冰舌,往上看是更高的雪山冰川。</p> <p>冰川接待中心的海拔是3200米,我们能够到达的是海拔4610米的2号营地,也就是说我们要爬升1400米左右,上山的道路只是铲平一辆车宽,且非常陡峭的路,路面是砂石的,坑洼不平,发卡弯极多,有的地方是在爬升中急转弯,根本看不到车前的路。</p> <p>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冰川,冰舌如滚滚洪流下泄,那是冻住的冰。离冰川如此之近是我们没有见过的,目测冰舌的长度应该在一公里左右。</p><p>怀着兴奋的心情尽情地拍照,郭师傅的确是个好向导,不仅给我们指引哪里最好看,还为我们拍照,在这里逗留了半小时左右开始下山,在沿途又停了几次车,下到接待处已经是两个多小时以后了。</p> <p>从冰川上下来后,路上遇到骆驼🐫队。</p> <p>还有羊🐏队。</p> <p>我们今天要赶到瓜州县,还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其中2/3是普通公路,而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于是边赶路边以面包茶蛋充饥,走肃盐线、G571国道、G215国道,穿过敦煌市区才上了G3011高速,我们坐在瓜州汗王涮肉馆里时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顺利入住西缘酒店。</p> <p>DAY9:9月7号,榆林窟,张掖。</p><p>榆林窟位于瓜州县城南75公里,路况不错,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路两侧是戈壁,不过在村庄附近绿化得很好,最后一段路有些荒凉,而榆林窟正是修建在这里的一段河谷中,榆林河谷的流水和绿荫仿佛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一种清新和欣喜之感。</p><p><br></p><p><br></p> <p>榆林河在这里自西向东流淌,在500米河两岸的崖壁上开凿了42个石窟,东岸的石窟分两层,上层20窟、下层11窟,河西岸一层11窟。</p><p><br></p> <p>疫情期间只开放了5个窟,由讲解员带领游人参观、讲解,开放的石窟都在东岸二层,讲解员依次打开窟门,然后进行讲解,窟内严禁拍照。榆林窟以壁画著称,佛雕像则大多数宋、明、清时代的,相比之下显得与唐和五代时期的风格相差甚远。</p><p>我们到的比较早,所以游客还不多,我们这一拨只有十个人,讲解员讲得很详细,还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很有耐心。在榆林窟游览大约需要两个小时。</p> <p>去往榆林窟和返回的路上都途径《大地之子》雕塑塑像,这是回来时拍照的。</p> <p>榆林窟距张掖540公里,中午在服务区吃自助餐(30元/人),晚上6点半到达了张掖西站的星程酒店。</p><p>开车去鹏鑫羔羊肉吃手抓肉。</p> <p>DAY10: 9月8号,张掖五彩丹霞、马蹄寺、武威市。</p><p>为了赶上早上的好光线,我们放弃了宾馆的早餐,在天蒙蒙亮时就出发了,一个小时后到达了五彩丹霞地址公园的大门口(7点半)。这里也有很多宾馆、民宿和餐馆,可以选择在这里住宿,五彩丹霞早上6点半就开门迎客了。</p><p>这里的管理有序,比起8年前有了极大的改观。景区内的交通车按站停靠,游人可以随时搭乘前往下一站,每个景点的木栈道也修得很好,观景台很大,所选择的地点也都很有特色。</p> <p>五彩丹霞地貌景观</p> <p>五彩丹霞</p> <p>五彩丹霞</p> <p>五彩丹霞地貌景观</p> <p>在景区的KFC解决午餐后就前往马蹄寺了。</p> <p>从五彩丹霞到马蹄寺大约80公里,全部是县级路,而且还有很长一段在扩建,走了大约两个小时。</p><p>马蹄寺在村口修建了大门,在这里购票,开车进去不远就是千佛洞,这里的佛殿也是修建在崖壁上,登佛殿的台阶隐藏在石壁内,又陡又窄。</p><p><br></p> <p>登上佛店要手脚并用才行。</p> <p>再往里行驶两公里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天”了。“三十三天”并不是单纯地表示时间,而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的阶层,解释起来比较麻烦,理解起来也比较难,大致的意思是修行的顶级就是到了“三十三天”。</p><p>这里的旅游设施也很完备了,开辟了商业街,停车场也很大,只不过需要沿路往“三十三天”石窟走上两三百米的坡路。</p><p><br></p><p>“三十三天石窟”分为7层,石阶几乎全部隐藏在石壁内,石阶很窄,每一阶也很高,还有几处是螺旋式的,石壁上有“手窝儿”供攀登者扶持。每层都有不同数量的佛龛,这里供奉的是绿度母。</p><p><br></p><p>游客不多,在最高一层我们遇到了几位山东来访的僧人,为首的是位大和尚,他为大家捐了酥油灯,并且招呼在这个殿里的游客一同点燃,我们一起把几十盏酥油灯点燃并跟随大和尚颂了经。</p> <p>马蹄寺(石窟)</p><p>张掖市南约60公里,在甘肃张掖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马蹄山中有一条山谷叫“临松薤谷”,“薤(xie)”是多年生草本木植物,俗称为“藠(jiao)头”。在这条山谷中隐藏着慕名的马蹄寺石窟群。</p><p>马蹄寺石窟群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是河西走廊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创建年代早和延续时间长的重要石窟。因第9窟内有一马蹄印,相传为神马踩踏,故名马蹄寺。窟内保存有北凉、北魏、西魏、隋、唐、西夏、元、明各个朝代的造像与壁画。</p><p>马蹄寺石窟群包括马蹄北寺、南寺、千佛洞、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部分,共存70余窟龛。各窟群都开凿在马蹄山景色宜人的山谷间或近水的红石岩崖壁上,互相间的距离近的2公里,远的7公里。每个窟群有2至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著名的“三十三天石窟”高达7层。窟龛分布乱中有序,远处观望,十分壮观。</p> <p>DAY11:9月9号,今天的行程比较紧,有武威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最后要赶到景泰县黄河石林</p><p>武威白塔寺</p><p>白塔寺又称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750多年,为一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白塔寺在中国历史上剧透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p><p>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之后,萨班与其侄子八思巴在凉州讲经说法,广修寺院,先后扩建了凉州莲花寺、海藏寺、金塔寺。公园1251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亲王亲自主持为他修建的高约35米的灵骨塔。萨班圆寂后,其侄子八思巴跟随忽必烈东征西战,赢得了忽必烈的信赖,命其从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后被奉为元朝国师,掌管西藏政教事务。</p><p>元代,白塔寺规模宏大,有僧人一千多,元末,白塔寺遭兵燹(xian)被毁,明、清时两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又会与武威大地震。现残存萨班灵骨塔基座。</p><p>凉州白塔寺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实物见证。现已恢复重建了萨班灵骨塔、99座白塔塔林建设,修建了景区大门,新建了“凉州会谈”纪念馆,修建了长2500米、宽50米的专用道路。</p> <p>白塔寺虽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重修后的规模也很大,但游人甚少,我们可能是今天的第一批。塔林的正中间是重建的萨班灵骨塔,四周围是排列错落的小白塔,白塔之间是松柏树,显得肃穆神秘。</p><p>在“凉州会谈”纪念馆里展出了一些文物和展板,全面介绍了这段历史。</p><p> </p><p><br></p> <p>一个小时的县级路,我们到了武威市古浪县中路乡的天梯山石窟,柏油路一直修到景区大门,沿步行道走大约五百米,经过一个人行隧道就到了天梯山石窟。</p><p>石窟的主体是一尊大佛,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1600多年。大佛嵌刻在半凹的山崖,正面坐姿,右臂前伸,高28米,宽10米,左右分列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这尊大佛原是建在半山的崖壁上,面对湖泊,后因水势上涨,原建的一些石窟被水淹没,佛像也被淹至膝盖,后在佛像前修建了一个半圆形的堤坝,一是挡水,二也便于游人观赏这上千年的文物。</p><p>大佛两侧的山崖上还有几层石窟,但已经没有了栈道相通,窟内存有打量壁画,这些壁画的照片只能从陈列馆中看到了。</p> <p>天梯山石窟(凉州石窟)</p><p>武威市南50公里中路乡灯山村,早于龙门,被誉为石窟鼻祖。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天梯山山峰巍峨,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古城天梯山。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博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p><p>天梯山石窟建成后,是人仿此陆续开凿了金塔寺、马蹄寺、文殊山、榆林窟等。后来,北魏在大同开凿石窟时,主持人也是凉州僧人昙曜,所用能工巧匠都是凉州人。</p> <p>天梯山石窟陈列馆</p> <p>离开天梯山石窟,又是两个多小时的县级路,我们到了位于白银市景泰县西的永泰古城,这里是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修建的,为防御北方胡虏、镇守北方边境的重要兵堡。南依老虎山,东北接永泰川,西临大砂河,是扼守通往青海、河套及新疆西藏的咽喉之地。</p><p><br></p> <p>目前尚存四周的土夯城墙和瓮城,南门可通行,城内还有不多的人家居住,一些原来的建筑就只剩下房基了。就是这么一所残破的土城堡竟然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可见其历史意义的重大。</p> <p>城内保存良好的是一所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校,几年前才被废弃,房屋建筑保留下来。</p> <p>还原古城模型</p> <p>古城里的生活</p> <p>雄伟壮观的古城</p> <p>古城的外围</p> <p>古城前的汲海</p> <p>逗留一个多小时,继续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黄河石林。</p><p>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黄河石林景区的大门,云海酒楼的老板在景区停车场接到了我们,他热情地带我们先去了观景台,观景台的脚下就是一百多米深的悬崖,一条彩色公路盘旋而下,经过22个拐弯到达黄河边的龙湾村。</p><p>龙湾村是黄河石林的起点,从那里进入饮马沟,观赏高高耸立的石林。而我们现在的观景台高于黄河百米之上。</p><p>乘着老板为我们找来的私家车,一路下坡来到了龙湾村,云海酒楼是这里最大的民宿,方方正正的三层楼在观景台上就能看得到,民宿紧靠黄河边,出门走几步就是堤坝,黄河水在堤坝下两米多缓缓向西流。黄河在这里连续拐了几个弯,所以这里叫龙湾村,此处的黄河大约百余米宽,流速大约两米/秒,站在堤坝上看着默默流动的黄河,深感大自然的奇妙,黄河水就是这样流淌的几千年。</p> <p>这是我们住下民宿后边的黄河边上的美丽日落。</p> <p>日落下的滔滔黄河水。</p> <p>DAY12:9月10号,清晨黄河边上的日出。吃过早饭,车子把我们送到了四公里外的饮马沟沟口,这里有驴车送游客进沟游览,4.5公里后再换乘卡丁车上山去景区里的观景台,各种交通工具的价格都是明码标价,无论驴车还是卡丁车都由村民自行管理,秩序非常好,游客过来后就有人搭话,而这个人肯定是排在第一的,绝没有争抢游客的现象。</p> <p>饮马沟峡谷两侧的雅丹大约有四、五十米高,谷底是宽二、三十米只有的平缓砂石地,峡谷弯弯曲曲,赶驴车的老把式一边走一边指引我们观看,还会在最好的位置停下来指导我们拍照,经他的指点和“诱导”,那些冷冰冰的雅丹还真变得惟妙惟肖了,好像个个鲜活起来。</p> <p>饮马沟峡谷</p> <p>饮马沟峡谷、驴车和卡丁车。</p> <p>4公里多的峡谷走完了,来到了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这里停放着很多卡丁车,同样是村民自我维护排队的顺序,我们上了最前面的两辆车,车子轰鸣着,卷起一股股尘埃,沿着上坡山路向高处驶去,几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小平台,从这里拾级而上,这里已经是石林的最高处了,几处观景点都选择在悬崖边上,可以俯瞰石林和黄河。</p><p>山顶上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性建筑,那就是废弃的缆车站。</p><p>站在山顶的确是一览众山小,黄河也像一条银项链在山脚闪闪发亮,下来后乘拉丁车回到驴车站,上了来时的驴车再走4公里多出饮马沟,然后是步行八百米到电瓶车站,不一会儿,老板安排的车把我们接回了民宿,老板娘很快就把饭菜摆上了桌,吃过午饭后老板就把我们送到了景区停车场,我们装好车就启程前往兰州中川机场了。</p> <p>俯瞰石林</p> <p>再坐驴车返回</p> <p>到了机场大约是下午三点半,还车的手续很简单,一嗨的客服简单巡视了一下车况,然后就把预授权的6000元撤销,再预授2000元作为违章备用金,一个月后解除。办完了这些后就开车把我们送到了候机楼。</p><p>从兰州出发,11天后回到兰州,我们行驶了4200公里,租金3768元,加油1768元,过路过桥停车费839元,折合每公里费用1.5元。</p> <p>在机场我们吃到了安泊尔牛肉面,套餐28元,不贵还好吃。</p> <p>晚上8点,CA1222航班准时从中川机场起飞,10点20准时在首都机场T3安全落地,至此,我们的青甘行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