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英雄的部队,一个杰出的将军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念胡炜将军诞辰一百周年</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作者:张爱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编辑:韩水霖</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胡炜(1920年10月4日—2018年6月20日),男,河南省新蔡县余店乡,原名胡守德。</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37年参加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野战军2纵4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21军61师师长。 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1军参谋长。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2年后,历任21军副军长、军政委、军长。1969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21军军长,并兼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和省委书记。当选为9、10届候补中央委员,1974年12月升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b></p> <p> 70年前在舟山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登步岛战斗。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的1949年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师长兼政委胡炜同志率领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开展一场解放战争中浙江境内最为惨烈的战斗。 </p><p>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是红28军完整建制传承保留下来的钢铁红军师,也是第三野战军序列中唯一的红军师,其前身为1935年2月重建的鄂豫皖红28军。在红军主力长征后,这支部队在军政委高敬亭的领导下,在鄂豫皖大别山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牵制敌正规军68个团,约17万人,歼灭敌18个整营又15个整连和大量小股部队,粉碎了敌人反复的“清剿”,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正如毛主席赞扬的那样:“红28军很有成绩,很了不起。”抗战时期 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是新四军人数最多,实力最强,装备最好,保留红军连队最多的支队。1941年2月又编为新四军2师第4旅。解放战争中是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华东野战军第2纵第4师。1949年 淮海战役后在全军统一整编中 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 </p><p> 这支部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和越战越勇的战斗作风。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胜仗的部队。</p> <p>  首先,是这支部队信仰坚定英勇顽强有奉献精神的队伍。红军长征后,南方根据地军民面对重敌的残酷围剿,国民党采用“移民”、“并村”,强行实施“保甲连座法”,制造白色恐怖,他们进一村,杀一村,制造许多骇人听闻的大惨案,不少苏区变成无人区。留在南方8省十几个游击区的红军面临无粮、无弹、无医药,没法得到群众的支持,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困境。有些不坚定分子纷纷“反水”,甚至连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红16军军长孔荷宠、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闽浙分区政治部主任彭祐、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红10军副军长倪宝树、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等留在南方红军队伍中一些领导人也都叛变投敌。他们叛变后又领着白匪“围剿”红军队伍,给南方许多红军和游击队造成巨大的损失,失去了重创敌人的战斗能力。但是鄂豫皖地区在高敬亭的领导下的红28军官兵和根据地人民在白色恐怖面前没有屈服,他们积极努力恢复和建立党的领导机构,发展武装,抽调主力骨干组织建立了许多地方部队和便衣队与主力红军密切配合,迅速打开了局面,坚定了军民坚持斗争的革命信心。在红28军成立不久,在强敌的尾追和堵截下,他们仍然取得了梓树坪、界岭和桃花山等战斗的胜利。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歼敌3个整营和1个营的大部,极大的震撼了敌人。在大别山区开展起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可是,当年的红28军的官兵不仅面临凶险的对敌斗争,还要承受着内部错误路线的打击。高敬亭一方面对敌斗争坚决,但他也延续了四方面军对内严酷肃整的错误路线,使红28军的大多干部都无端的受到过“第三党”的指控,被关押、吊打,做苦工受审查,有的甚至被错杀。手枪团团长余雄就是被众多错杀的优秀指挥员中的一个。红28军的指战员在这样艰难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他们一边背负着委屈,一边仍然无条件的服从命令英勇的与敌人战斗。许多人就是以自己的英勇战斗来洗刷冤屈,恢复战士的身份。红28军二号领导小师政委方永乐是一个能文能武深受官兵爱戴的好领导,也因为肃反问题,在一次掩护部队撤退转移的战斗中,他以牺牲自己证明了对党的忠诚。后来许多长征干部说:都讲长征苦,其实坚持游击战争更苦。红28军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近2000人的牺牲,前赴后继,保持了大别山区红旗不倒。是南方十几个游击区中保留下来的数一数二的红军建制队伍,也是唯一一支在南方游击区中越打越大,越打越强,在艰难条件下给敌人以重创,打出了一片灿烂天地的钢铁队伍。</p> <p>  红28军的战斗力还源于干部身先士卒,战士不畏牺牲。在3年的游击战争中,28军本来师团干部就不多,仅有的三个师级干部师长周世觉、师政委方永乐、师政治部主任熊大海全部牺牲在战场,团一级领导也牺牲很多。领导冲锋在前,战士就跟的上,打的猛,守得住,这就是红28军的作风。网上曾经统计评论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出自红28军的师以上干部牺牲最多,表现了红28军的干部那种冲锋在前,绝不畏死的作风。他们是在南麻战役牺牲的华野5师政委秦贤安,益林战役牺牲的华野4师的师长殷绍礼和济南战役牺牲的我父亲华野37师政委徐海珊。解放战争中虽然我军团以上领导牺牲比例不高,但它已经也不是游击战了,美械装备的敌人炮火很猛烈的,战斗常常很残酷。有一年,我随母亲去看望罗炳辉将军的夫人张明秀阿姨,她说道南麻战役前,秦贤安叔叔去看她, 向她告辞时说:“也可能就见不到了。”阿姨说:“开什么玩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这一仗有什么?”秦叔叔说:“现在不同了,现在是飞机大炮了。”也就是这一仗秦叔叔牺牲了。军人走向战场都是作了慷慨赴死的准备的,我的父亲也是揣着遗书上战场的。</p><p> 第二,这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部队。每一场战斗,无论多么凶险他们从不畏惧。打硬仗红28军可以整营整连的消灭敌人。但他们每一仗,都是很下功夫,要胜利,也要最大的减少自己的伤亡。在坚持敌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他们始终处于敌人绝对优势“清剿”,时时处于危险之中,但他们在战斗中摸索出“拖垮25路,相机打11路和东北军,向保安团要补给”的军事斗争策略,和“敌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伤亡过大不打,缴获不多不打”的作战原则。努力以小的代价换取大胜利。在战术手上,他们利用国民党部队多,番号杂,互不了解等特点,经常是化妆摸进敌人据点,接近敌人或诱敌出来伏击消灭。红28军较早化妆成功的一战,是手枪团长余雄带人化妆成敌“张司令”及随从,带着礼物给回家过年的曾代理过伪安徽省长,时任省财政厅长的余谊密“拜年”,顺利进入坚固围寨和和余家的高墙深院。在敌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迅速缴了20多警卫人员的枪,生擒了余谊密子孙三人,这种聪明仗在28军的军史上可以看到很多。在1935年8月,红28军在桐城唐家湾、唐河湾一带连续全歼伪桐城县保安队和县常备大队后,向青草塥开进。途中侦察得知,安徽省保安团的一个连向我迎面开来,师政委方永乐令前卫手枪团将其歼灭。手枪团以25路军“追剿”队的名义接近该敌,枪口突然对准敌人,在敌尚未醒悟之时,就已经将其100多人全部缴了械。第二天部队继续开进中又遇到11路军一个连,手枪团仍然化妆成25路军“追剿”队,将其歼灭。前不久,在网上的“今日头条”中还登载了当年红28军手枪团3分队长李世焱,和商南县委书记张泽礼带的县委便衣队配合,运用化妆战术一天端掉了敌人10个碉堡的故事。他们利用头天与敌11路军打了一仗的机会,扮成11路军的“伤兵队”,在熊家河一带叫开一个敌人碉堡,迅速冲进去,缴团丁的枪。然后要俘虏扛上卸了枪栓的枪,走在“伤兵队”前面,叫开第二个碉堡。就这样,一天多的时间里一枪未放,拔掉了敌人10余处碉堡。在叫到最后一个碉堡时,敌人认出了张泽礼,慌乱开枪进行抵抗,但很快也被缴了械。这样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红28军中是人人都有经历的。红28军的干在三年游击战争红28军与敌战斗数百次,其中典型战例有67个,获大胜的有26例,小胜28例,双方各有伤亡缴获的8例,完全失败的5例,从这个记录可以看出红28军是一个打仗很动脑筋的部队。毛主席就曾当面称赞红28军营长林维先是“游击专家”。</p> <p>  在抗日战争中,也是4支队9团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战斗是打响的新四军抗日第一枪。他们精心组织,全歼鬼子20多人,击毁汽艇两艘,我无一伤亡,打破了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国人的抗日热情。接着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4支队在棋盘岭、椿树岗一带合肥至六安和安庆的两条公路上多次伏击鬼子的运输线,毙伤鬼子1000多人,俘获10多人,击毁鬼子汽车150多辆,装甲车两辆,还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而自身很少伤亡,在新四军成立头两年,4支队战绩是最突出的。这个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经历夺定远、半塔、金牛山、大桥、陈道口、金马驹、朝阳集、南麻、三岔店、益林、孟良固、淮海等等无数战斗,所属三个团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战绩突出分别被上级领导机关授予“金钢钻”、“铁锤子”和“钢铁团”的荣誉称号。一个师所属三个团都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师,这在全军部队是少有的。</p><p> 第三,紧紧的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同心是这个部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白色恐怖疯狂的时候,红28军在打破国民党的残酷“围剿”的同时,还积极建立和发展便衣队和地方武装率领群众打土豪,除恶覇,分粮食,建立党组织,保护人民群众。鄂豫皖的老百姓也发扬了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全力支援红军,涌跃参加红军,为红军探敌情,送情报筹粮款,安置伤员,付出了巨大牺牲。三年参加红军的就有两千余人,出现了许多父子参军,兄弟参军,一家参军的感人事迹。苏区人民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病员和便衣队员,仅黄冈地区人民,三年就先后收护了200多名伤病员。在那艰苦的年月鄂豫皖人民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把仅有的粮食、衣物、油盐拿出来支援红军。湖北红安县党史办的主任告诉我说鄂豫皖老区的人民说,在战争年代红28军是大别山军民关系最好的时期。这支部队就是在人民的支援下生存、成长、壮大起来的。</p> <p>  胡炜1920年农历8月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在高中读书期间就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参加了红军游击队,38年2月他所在的抗日独立团编为新四军4支队8团,胡炜任6连指导员,营长表扬他是打仗勇敢的指导员。在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中,胡炜努力学习,勇敢作战,扎实工作,受到领导和同志的赞赏,在短短的三年间就担任了新四军2师主力团的政治委员,成为一名优秀的年轻指挥员。在随后的战斗工作中,他和老同志紧密合作,打了许多好仗。特别是43年组织任命他担任甘泉县委书记兼任甘泉支队司令、政委,党、政、军一把抓。他仅带一个多连的兵力开赴新区,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就打开了局面,实现了领导关于建设新根据地的要求,展示了他统领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被领导和同志们公认为是军政兼优的好干部,是二师军政岗位都争抢的干部。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全军进行整编时,28岁的胡炜由师政治部主任直接被任命为61首任师长,成为三野最年轻的师长。说明了领导在长期的斗争中对他工作和军事指挥才能的肯定。胡炜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改行他又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74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是当时全军大军区正职任职的唯一的抗战干部。他都是上级和群众心目中的军政兼优的人才,他在61师,在21军工作战斗了35个年头,在战争中他带领部队打胜仗,在和平时期他抓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中,也使这支历史悠久的部队不断取得新进步。胡炜不仅在工作中有出色的才能和业绩,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凡是还他接触的人都会让你感到温暖,可亲可敬。在61师、在21军干部战士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是军、师的灵魂人物。</p><p> 70年前的登步岛战斗是胡炜担任师长后经历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斗。渡江战役打响后,61师攻占了杭州、绍兴、溪口等地,又参加宁(海)象(山)战役,取得节节胜利。8月30日,61师接到了配属22军参加攻击舟山群岛的任务。乘着新中国诞生的欢悦,部队一举连续在攻占了六横、吓歭、桃花诸岛, 22军随即电令61师迅速攻占登步岛。攻击登步岛战斗的命令实际并不符合军委和野战军的指示精神。在登步岛战斗之前的10月27日福建前线的金门战役已经失利,造成解放战争以来我军的最大损失。早在10月初,中央对三野的总攻作战方案时就要求:“集中优势兵力,战前做好充分准备,力戒骄傲轻敌。”金门失利的第二天三野关于攻击登步岛又发出了“要集中兵力作好充分准备”的指示。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些指示和金门战斗失利的情况都没有向61师传达通报。</p> <p>  虽然这些情况当时61师都不了解,但是作为61师师长兼政委的胡炜在胜利面前头脑始终十分清醒。他看到:胜利使部队战线拉长,兵力分散,难于集中优势兵力;粮食和作战物资海上供应紧张;船只也不能满足作战和后勤的需要;敌人的海、空优势也十分明显。因此短期内发起对登步岛攻击困难大,把握小。师领导研究将实际情况上报后,提出休整一段时间,再发动攻击的建议。但是22军仍然电令61师迅速攻占登步岛。胡炜和师领导感到作为配属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坚决按军要求11月初按时发起攻击。</p><p> 11月3日登步岛战斗打响,胡炜同志亲率5个多营的兵力乘木船抢滩登陆登步岛,与有海军、空军掩护的近7个团兵力的敌人激战了两天三夜,敌人不断以海、空炮火持续轰炸、扫射, 援军不断源源涌入,敌两个军长登岛指挥督战,气焰嚣张,妄图全歼61师,制造他们的第二个“金门大捷”。61师部队在无工事依托、无援军,也没有水喝,没有饭吃的情况下,面对着敌人飞机、军舰炮火的狂轰滥炸,部队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每一个阵地都拼死反复争夺,干部伤亡了,战士自动代替指挥,子弹没了就拼刺刀,用洋锹、枪托、石头砸,不断的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阵地前处处都是敌人的尸体。我军也伤亡严重,全师官兵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在后续无援,弹尽粮绝敌,强我弱的极端不利情况下,师长胡炜不顾个人荣辱,机智果断地决定,以佯攻作掩护,带着伤员,带着牺牲战士的遗体和近400名俘虏,以我军伤亡1487人,毙伤俘敌3400余人的战绩,把陷于绝境的部队带回了桃花岛。创造了以木船渡海作战给敌以重创而全身而退的战争奇迹,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61师是“共军最悍的一个师” 。</p><p> 登步岛战斗成为61师绝少的一场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战斗,是70年来一直有争议的一场战斗,也是一场几十年评价不公正的战斗。在第三野战军的战史上把这场战斗和金门战役并说成是“失利”、“受挫”,给部队很大的压力。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登步岛战斗这是一场以少击多,打出了我军威风,打的敌人心惊胆寒,破灭了敌人梦想的战斗。金门和登和两战虽然同是失利,但金门是全军覆没,登步是重创敌人后主动成功撤退,将这结局根本不同的两战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公正的。这两战的失利主要都是战役决策者既违背中央和三野的指示精神的,也没有听取参战部队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合理建议,急于求功,仓促上阵,造成的恶果。这两战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我军指战员都表现出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死打硬拼的革命精神。但出现的是两种不同结果,应当说这和两战在战斗的准备和组织的不同有着相当大的关系。</p> <p>  胡炜是一个睿智敢担当指挥员。虽然,他战前对有着不同的意见,但作为军人他服从命令是绝不打折扣的,作为师长他又是有高度的责任心的。在客观的向上级反映情况的同时,他对战斗的准备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61师早在接到渡海作战命令后,师领导就一方面加强思想动员工作,一方面安排各团在地方同志的配合下,成立了“船管会”,动员征集船只和船工,同时在部队挑选骨干,组成自己的“水手队”,拜船老大为师,培养自己的“船老大”。对地方船工也重视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有了一支军民相结合的船队,在渡海战斗中民工也积极参加战斗,有10多位船工献出了生命,保证了登步岛战斗中渡海攻击和撤退时,船运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一段除了组织部队做好渡海训练,在胡师长的脑海里敌情、海情、潮汐、风向,渡海作战的每一环节他都要想,要尽可能的顾及周到。接到22军“不迟于11月初发起登陆攻击”的命令,他立即亲自督促捡查准备工作,带着干部观察地形,反复研究修改作战方案。要求各级指挥员做好周密细致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加强主观努力,克服种种客观困难,可以说在战前他在为想到的困难做一切尽力的准备。但是金门战斗的准备是明显不足的,甚至有重大的疏漏和失职。从刘亚洲关于金门战役的材料看,金门战役负责组织实施的领导虽然也提出推迟攻击的建议,未被批准后,仍然没有认真做好战斗准备工作。对战斗的困难和凶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从上而下盲目轻敌,甚至在第一攻击梯队的船队中装载了办公的桌椅和庆功等和作战无关的物品。反映部队根本没有打硬仗恶仗的思想准备,他们可能以为和渡江战役后敌人大溃败一样,这是一场可以横扫千军的战斗。在船队的组织上,金门前线部队对征来的船工采用的是重金收买,黄金加鸦片。但船工依然怕死,接近金门海滩,枪炮打起来了,船工躲在船底,战士不会驾驶,造成船只阁浅、被炸,至使第二梯队没有了船只,后续无法增援,攻击部队也没有了撤退的可能。</p><p> 在攻击战斗的组织上,61师在职的三个领导,师长胡炜和副参谋长王超亲自率部上岛,副政委李清泉在桃花岛驻守,组织船队运输和各项保障。领导干部全身投入,严密组织,全力以赴。在新中国建立前后,“避战”的情绪在我军许多部队的领导中一时有严重的表现。征战多少年,很多人不愿意牺牲在这胜利的前夕。金门战役我军不属于一个师建制的四个团9000多人参加攻击战斗,却没有一个师级领导登岛统一指挥。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也出现过我军参谋长自伤以求避战的情况。在海南战役主攻师先头加强团渡海出击时,师领导许多也是推脱带队,最后是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队出征的。相比之下胡炜在这个时候毅然带队出征,既体现了61师领导冲锋在前的好传统,更充分表现出他对人民的忠诚和对战争、对部队的高度负责。也正是由于他的亲临指挥,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机智的指挥撤退,带回部队,破灭了敌人妄图把登步变为第二个金门的梦想。</p> <p>  虽然,在第三野战军的军史上登步岛战斗是一场“失利”,但在61师官兵心中始终都自豪的说:这是一场英勇顽强,以少胜多的胜仗,是一场打出61师军威的战斗,是61师师史上光辉的一页。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61师“铁锤子”团三连当兵。那时的师长刘正昌,是人人都尊敬的华东一级战斗英雄。他正是当年“铁锤子”团的参谋长,是他奉胡师长命令带领我们一营的老前辈掩护全师最后撤出来的一批。他经常下部队,一到我们团他一定来我们连,每次来他都要给我们讲传统,讲到登步岛战斗,鼓励干部战士要继承好传统,发扬好作风。后来我当了指导员,每年新兵下连我都要讲连史每次都要讲登步岛战斗。登步岛战斗在61师官兵心目中就是一部英勇顽强,以少胜多的光荣史,是一部 61师 官兵人人引以自豪的战史,激励着光荣传统在这个部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p> 1981年兰州军区认定61师为红军师,181团、182团为红军团,师医院为红军医院,更加增强了61师官兵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促进了61师官兵在新时期出色完成轮战、维稳、救灾、训练、演习等各项任务。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61师受命开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了一场对越的边境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新时期的61师继承发扬了前辈信念坚定,前赴后继的奉献精神,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又打了一场不一般的漂亮仗。</p><p> 部队接到参战命令,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整个军营立即沸腾起来了, 大家参战报国热情十分高涨。很遗憾的是我没能亲身参加这场战斗,但我读到当年61师的组织干事王伟功写的一本书——《热血》,作为这场战斗的亲历者他真实的记录了该师在老山前线感人的事迹。看到书中讲述的一个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可爱的战士,一个个尽心尽职的干部,我真是内心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老前辈,这些新一代身上完全就是老一辈的身影。</p> <p>  师政委张海阳写下遗书和师领导冒着时刻可能的冷枪冷炮,和数不清的地雷走遍了全师前沿每一个阵地,每一个哨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舞了士气。刘登云师长在大雨中掂念着战士,掂念着阵地,一道命令全体人员迅速撤离工事。在百年一遇的暴雨中,全师穿着雨衣站在工事外,有牢骚,有怨言,却无一人不执行命令。一夜间,半个山体滑坡,倒塌猫耳洞275个,30华里的道路被冲毁,大桥被冲断,全师却没有人员伤亡。一道看似无情的命令,避免了重大的伤亡和损失,同样的情况在友邻却一次死亡了几十人。182团3营长狄国平在攻击战斗中不顾个人危险三次违反命令,却是为了保证胜利,减少伤亡。特别是在突击队取得胜利撤出战斗进入安全岩洞后,为了寻一个情况不明的战士,他坚决阻止了他人的寻找行动,自己却悄悄的独自一人重返战场。赵怡忠、杨代宽、陶克叶…这些流血牺牲的年轻人,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让我含泪。多好的新一代人,前辈在艰苦的年代为了人民今天的幸福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是奉献,是光荣。在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时期,这些年轻一代,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不畏艰苦,流血牺牲,更是高尚,更是奉献。</p><p> 几十年的和平环境,部队从师领导到战士基本都没有经历过实战。现在全师上万官兵将一下子展开在10多公里的防线上,进入70多个阵地,500多个猫耳洞。面对面的与年年征战的越军作战,部队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少牺牲?这对部队的组织指挥和作战能力等全面素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的捡验。 61师的各级干部对使命敬畏,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论是大行动还是小行动,不论是大战斗还是小战斗,他们都用心组织,专心谋划。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是一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部队,是一支能打胜仗,可以创造奇迹的部队。 </p><p> 师长刘登云为了让官兵明明白白打胜仗,在部队进人阵地前就精谋细划组织制定了全师一年作战规划。把一年时间的作战分为旱季、雨季,旱季怎么打?雨季怎么打?初期、中期、后期作战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进攻怎么打,防御怎么打?一个一个问题提出,一个一个问题反复研究论证,找出最佳方案,逐步形成一年的规划方案。让官兵明白了首长意图,知道各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应对,上阵地心里有了数,打胜仗有了底。部队接防后很快就进入了情况,避免了被动局面的出现,保证了部队小伤亡大胜利。“铁锤子”团7连在前沿战斗上百次,毙敌50多人自己却无亡人,像这样的连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一年的作战实践证明,胜利就是这样用心谋划来的,打出来的。</p> <p>  在出击战斗中,全师各级全力以赴,精心策划,反复演练,充分准备。战斗中一线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密切配合,最后以6人牺牲,12人负伤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58人的辉煌战绩,打出了一个干净、利落、漂亮的歼灭战,成为南疆作战史册上以小代价取得大战果的精典战例。担任攻击任务的182团9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的称号。 </p><p> 61师还是一个管理细致,纪律严明的队伍。部队开进、回撤铁路运输,摩托化行进来回5000多公里,车辆无一事故,人员无一漏乘,装备无一丢失损坏。参战600多个日夜全师共亡34人(其中非战斗减员仅1人)。在红28军一个迫击炮排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炮兵团在轮战中,执行162次炮击作战任务,压制敌595个目标,歼灭敌552人,摧毁敌火炮43门,机枪61挺,军车58辆,工事272个,观察指挥所15个。而全团无亡人,伤7人无重残,无一件重要装备损坏,在所有轮战炮兵团中仅此一家。 </p><p> 在老山边境的紧张战斗中61师依然像前辈一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一边战斗,一边开展新时期的军民互助活动,他们与共青团甘肃省委共同发起了一个“前方将士杀敌立功,后方青年创业立功”的“双立功”活动。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在前线和后方架起了一座互相激励的桥梁,一个“理解万岁”让满满的正能量在阵地和全国传播。</p><p> 61师还在战区、驻地大张旗鼓的扶贫济困、恢复生产、恢复开学、兴办扫盲、普及法律、开办文化娱乐、禁毒扫毒、帮助个体户发展生产,帮扶从越南撤回的华侨。把战区的军民共建搞的热火朝天,让地方干部们看的目瞪口呆。他们调动间接参战分队,日夜施工建起近2万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促进了当地各族群众商业互市,有效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他们抽调优秀干部、战士,在距离前沿仅几百米的地方开办“帐篷小学”,“扫盲夜校”,帮助中学复课和代培老师。設立“速成卫校”培训乡医,建起“便民医院”住院部,让群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许多地方医院住不起院的群众,纷纷登门。为战区地方兴修公路、水利、市场等土方量和工时,在各轮战部队中名列前茅。使部队起源于大别山游击年代的军民鱼水深情,在老山发挥的淋漓尽致。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部队领导机关的赞扬。61师一系列的和平建设举措,不仅有力改善了边境贫困地区人民生活,也吸引了越南河江省老百姓前来贸易,让越南群众赞叹、羡慕不已。越南政府边境调查组向高层的报告中感叹:“……中国方面的贸易集市已经和正在瓦解我边境各省民心……”</p> <p>  一年的边境作战,一大批英雄模范载入红军师的史册。1个连队,2名官兵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2个连队,2名个人被军区授予称号,3个团立功,1个营,7个连队荣立一等功,324名官兵荣立一等功。前辈的传统在发扬光大,什么样的任务在61师执行起来都会完成的与众不同的一流,新时期的61师依然是一个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 只有杰出的将领才能带出英雄的部队,一个英雄的部队又必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大熔炉。高敬亭、胡炜、刘登云他们正是从这支英雄部队走出来的信念坚定、睿智、有担当的优秀指挥员,又是带领这支部队走向新辉煌的杰出代表。</p> <p>  在今年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上,全军100面战旗方队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展示了人民军队的不朽功勋和血染的风采,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爱国拥军的热情。在这100面战旗中就飘扬着61师“金钢钻”、“铁锤子”和“钢铁团”的三面英雄战旗,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永远记载着一代一代61师官兵的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不朽功绩。</p><p> 国庆节后的一个月,我参加了 “胡炜将军魂归舟山”和“纪念登步岛战斗70周年”活动,我怀着沉痛和敬仰的心情送叔叔最后一程。胡炜叔叔是父亲的老战友,也是我一生最敬仰的人。胡炜叔叔对我一直很关心照顾。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他从朝鲜出差回国,到我家来看望,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回招待所时,我和姐姐去送他,在路上他非要带我们去商店给我们一人买了当时很贵重的金尖的“金星”钢笔,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后来一直到高中我还在用它。由于他回国后,部队在山西我见到他的机会并不多,但每次见到他,他都很高兴,拉着我的手亲切和我说话。我和胡叔叔联系比较多的是1967年21军调防到西安后,那时我在西军电上大学,我经常去叔叔那里,有了和叔叔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我特别感动敬佩的是,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在陕西八年的时间里,他和军里的领导的家就住在原西北局党校的一个筒子楼里,家家住房就在一个大走廊里,洗漱、厕所、厨房都是大家公用。那时他的女儿晓晋才上幼儿园,上公用厕所不方便,就用家里的一个痰盂做便盆。但是这个便盆叔叔是不允许警卫员去倒的。这类看不起眼的小事,在胡叔叔那里就是绝对不允许</p><p>的。那时是文化大革命,为了不让地方人员特别是当地百姓派性对部队有影响,叔叔带头家里不用保姆。所有的家务事,包括倒便盆全要由吴旸阿姨来承担。阿姨自己有工作还要忙家务,虽然很忙很累,但她对于叔叔这种严格要求已是习以为常,从无埋怨。叔叔来往接触的人很多,除了老战友、老部下,还有许多是他当领导时的一般干部和普通战士,甚至有些老部队他不曾接触过的干部、战士因敬佩他的为人,也都希望来看望他。不论是什么人,职务是高还是低,熟悉还是不熟悉,他对你都一样关心,热情。作为晚辈看望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但我想不到的是,我每次搬家,叔叔和吴旸阿姨都会来家里看望,让你感到无比的亲切。叔叔从来没有追求、计较、索取过什么享受和待遇,他从不把自己看作是可以接受别人服务的领导,他是一个初心始终未改的共产党人。他始终都把自己当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以一个普通人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特殊,让人敬佩;以一个普通人,对待别人,让人温暖。他就是这样一个品得高尚的人,和他在一起,你始终是温暖、轻松、快乐的。</p> <p>  作为烈士子弟,叔叔对我是更加关心照顾的,但他对你的关心照顾不是给你什么额外的利益和好处,而是让你在艰苦的实践中锻炼你,培养你。69年底,在临毕业分配前夕,我向胡叔叔提出希望服兵役到父亲的老部队来当兵。叔叔说,可以,一定从普通一兵干起。后来我来到“铁锤子”团三连,这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红军连队。在叔叔的关怀和鼓励下,我在三连战斗了8年,从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到指导员一步步走过来。我在当副指导员时,一次胡叔叔和我说:连队工作该怎么抓,你要心里有数,不要今天上面一个电话,明天一个通知,后天一个什么精神,搞的你天天围着上面转。这样你可能事事受表扬,结果年底总结时什么也没抓好,还要受批评。这个指点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我知道叔叔是要我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唯上。以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都能把工作做的最好,这些都是叔叔教我的。我在连队8年立了三个三等功,被师里树为先进典型,在师史上还有我的名字。我当了三年指导员,连队后两年全被师里评为我们团唯一的“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78年兰州军区一个步兵师抽一个建制排比武,比步兵五大技术和战术,我们连二排代表我们61师拿了军区第一。马师长特别高兴说: “全军学硬骨头六连,我们师还要学二排”。那时团里有什么重要的工作,艰苦的任务一定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连,交给我们连。连队是我收获最大,生活最愉快的年代。奠定了我人生道路的基础。后来我调到南京军区和转业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能把工作干的最出色。我很感谢叔叔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一直都以他为榜样,我没有辜负叔叔的希望。</p><p>在这次舟山的活动中我很高兴的见到许多当年参加登步岛战斗领导和烈士的后代,他们的父母大都是我父母的老战友。特别是老部队“金钢钻” 、“铁锤子”两个红军旅也派出了代表,带着在国庆70周年阅兵的三面荣誉军旗来为老师长送行。在普陀区政府和登步岛管委会的热情、周密安排下我们重访战场,回顾历史,祭奠先烈。大家都仿佛亲眼见证了当年那场激烈的战斗,受到一次最深刻的传统教育。 </p><p> 当晓伟、晓晋和家人缓缓的将叔叔的骨灰撒向大海,我们也将手中的白花送向大海随着叔叔一起回到他钟爱的战友们的怀抱,实现了叔叔“与宝岛人民同在,共碧海青山长存”的夙愿 。 </p><p> 大海将永远铭记一个英雄部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p><p> 大海将永远铭记一个杰出将军的博大情怀。 </p><p> 我们也永远怀念着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