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满满 感慨多多--探访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薛瑄故里

王一安

<p>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p> <p>矗立于村东入口处,通高六米余,砖砌而成,造型古朴。额题“薛文清公故里”,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将军手书;碑文“真儒里”三字,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西提督学校按察司副使陈棐所题。</p> <p>2020年10月5日,自驾前往薛瑄故里,学习参观。</p> <p>这是薛夫子家庙</p><p>薛夫子庙是一个四合院。大门两边还有并排两个小门对称而立。右手小门上面写着:“文纘千古”。</p> <p>幸遇薛瑄研究会副会长薛吉生先生(中)和平原村学校前校长。</p> <p>在薛瑄家庙门口,遇到了薛吉生先生正在为一行人在讲解。于是,我们也与他们一同前行。</p><p>据薛吉生先生介绍,这座家庙是薛家第五代孙子建造的。这三棵柏树是80年代重栽的,意思是薛瑄官任三品的意思。</p> <p>正殿“真在堂”由明代吏部尚书曹于汴题额。殿中供有薛夫子泥塑,塑像两旁为清初文化巨擘傅山亲笔题联:“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p> <p>这幅对联是傅山所写。</p> <p>警钟系明代所铸,由于非常沉重,未被盗走,保留至今。</p> <p>这块石碑是明代所立。</p> <p>举世称誉七个一</p> <p>平原现存的两个圣旨。</p> <p>这两道圣旨,一件是1455年薛瑄任大理卿时,明代宗对薛瑄祖父母及考妣的追赠;一件是1465年即薛瑄殁后次年,明宪宗追赠其为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公”的圣旨。在薛瑄及其之后,全族共有16人12次受到皇帝褒封,但保存下的诰命文书却仅此两件,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堪称无价之宝!</p> <p>薛瑄故居</p> <p>历代名人对薛瑄的评价</p> <p>薛瑄住过的炕和写的诗</p><p>公元1464年六月十五,76岁的薛瑄自知大限已到,勉力正襟端坐,提笔写下“土床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的诗句,“通”字最后一笔未写完,就溘然长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