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读史笔记(3)

宏观天下

《史记•殷本纪》开篇说:“(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帝喾第二个妃子简狄,一行三人到河里沐浴,看到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捡起来吞了它,因而怀孕,生下了后来成为殷始祖的契。所以嘛野外什么鸟蛋之类的千万别贪吃,否则万一怀孕了呢咋办? 接着《殷本纪》列了殷契的后代,有意思的是殷契的后人们都以天干取名,什么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他们的父母对小孩的取名也太儿戏了点吧,他们的后代以后可都是部族的首领或者是商国的君主呀,不说取个霸气点的名字,也不该用“甲乙丙丁”的这么随便吧。 看《殷本纪》才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典故原来出自于伊尹。史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说,伊尹名叫阿衡,想求见成汤又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随嫁的臣仆,背着饭锅砧板,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后来成汤就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 <p>伊尹,夏末商初的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伊尹当过奴隶,幼年时寄养在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他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历事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p> 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属性,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有腥气, 攫肉为食的动物有臊气, 食草的动物有膻气。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所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伊尹把他五味调和的思想引申到执政上,以调和为原则对各种势力进行调解,使其融合,最后便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浓厚功力,这就是治国的最高境界。 有段时间我曾好上了烹饪,知道中国的烹饪技法有煎、炒、烹、炸不下几十种,单是炒又有爆炒、滑炒、煸炒等等十几种;知道火候有大火、中火和文火,不同的烹饪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火候;知道盐入底味,酒能去腥,生抽调味,老抽上色,白糖提鲜,光是醋有米醋、香醋、陈醋和白醋几种,做菜时一般用米醋,做海鲜的话用香醋也不错,吃饺子什么的最好用陈醋或香醋,凉拌菜则用陈醋比较好,吃螃蟹、虾之类的最好是香醋,而据说吃朝鲜冷面时必须要放白醋,不同的调料有着不同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食材,施以不同的烹饪方法,搭配上配料,掌握好火候,五味调和,也就可以烧制出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佳肴。 治大国我不清楚,但是对于管理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企业也能体会到它若“烹小鲜”。如果说我们把管理服务的对象或一项工作目标好比是食材的话,工作方法就是烹饪技法,那每一个职员便如同各种不同的调料,而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就像是火候。有了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按照不同的人性格、特长、作用各异,把他们置以合适的位置,用到恰到好处,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再运用好火候,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这样,形成一个协调和谐的氛围,便可以实现管理的最佳效益。<br>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br>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