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0月4日,雨,伊川县城西金钟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出伊川县城人民大街往西,过电视转播台不远路北有一座佛教寺院,这就是金钟寺,因为路边通向金钟寺的台阶很不显眼,因此知道这里有座寺院的人并不多。其实金钟寺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只是后来因为寺内某些僧人的恶行,该寺被依律拆除,直到本世纪初,南府店村部分信众以及香客集资在县城西荆山上恢复重建了金钟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据史料记载,金钟寺建于北魏时期,和嵩山少林寺、佃庄报德寺几乎同时期建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来的金钟寺在程园的东侧,占地五百余亩,最鼎盛时有僧侣480多人,是洛南七寺之一,香火旺盛,影响周边数县。</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最近拜谒过多座寺院,发现其大部分都是建于北魏时期。据了解这是因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视佛教的发展,推崇礼佛之风。他建立各级官方佛教管理机构,设置僧官;请一些高僧每月到宫廷讲经三次;广做佛事,还亲自为出家人剃发。他率领皇亲国戚参与大型礼佛活动,重臣公卿争相趋附,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就表现了这一盛大仪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魏时期的洛阳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同时存在佛寺最多的城市。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的京师洛阳,“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孝文帝时期洛阳城大规模建造佛寺、佛塔、佛窟,使洛阳佛寺数量达1367座,仅西域僧人就有3000多人,拥有佛经达415部1919卷,当时的洛阳被誉为“佛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新建的金钟寺坐北朝南,规模不大,有天王殿、偏殿、大雄宝殿等。这是山门,同时也是天王殿。山门前塑有地藏王菩萨的全身立像。他的形象和我们熟知的玄奘法师很接近。一手托如意宝珠,一手执拿金锡杖,意为“宝珠照彻天堂路,金锡震开地狱门”。</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王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金钟寺的山门也是天王殿,重檐庑殿式建筑风格,双重挑檐。青砖灰瓦,清秀朴素。里面供奉的菩萨也是标配,前面是弥勒菩萨,后面是韦驮护法,东西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笑口常开,慈眉善目,韦驮护法也一改往日的严肃,降魔杵朝下,以笑容示人!</b></p> <p><b>这是东西两侧的四大天王。他们和其它寺院里的同仁们有所不同,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腿部各有两个小人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过天王殿进入寺内,但见绿树成荫,花影扶疏,一派绿意盎然。两侧各有三间硬山式建筑风格的偏殿,应该是用作念佛堂和斋堂或者寮房。</b></p><p><b style="font-size: 20px;">据史料记载,原来香火旺盛的金钟寺为什么被官府取缔是因为寺内部分僧人的恶行。这个金钟寺除了规模宏伟之外,还有一个“镇寺之宝”,叫做“莲花盘宝碾”。石磙是由黄、橙、 青、蓝、紫五色玉石做成,衬着绿翡翠雕刻的莲花碾盘,好像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一般,好看极 了!用它碾米,又快又省力,碾出来的米雪白,做成饭香甜可口。据说,用它碾米还有一个好处:越碾米越多。其实,世上那有这种好事呢?这都是不怀好意的和尙凭空捏造出来的。欺骗家庭主妇们到寺里碾米。可是她们进了院深墙高的古庙,十个有十个都被和尙糟蹋了。最后,给你半升米、两把豆就算拉倒啦。有的妇女还被和尙留在庙里,弄得家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b></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府店归洛阳县管辖,衙门里有个捕快叫杨威,他的未婚妻似玉被金钟寺内的和尚欺负后跳河自尽了,杨威收集了和尚们的罪证,到洛阳县衙击鼓鸣冤,当时的县官叫迷糊,外号刮地皮,曾经被人送天高一尺的匾额。他因为收了和尚的银票,想不了了之,就对杨威说:你且退下,此事罢了,罢了!。杨威气不过,就召集乡亲们手拿农具将金钟寺围了起来,并把有恶行的和尚五花大绑着拉到了寺外,同时还救出了不少被强行滞留寺内的妇女。乡亲们怒气冲天,三下五除二就在金钟寺的门口挖了十几个大坑,把有恶行的和尚埋在坑里,只露出一个光头,然后套上骡马,挂上犁耙,把恶僧的脑袋都给耙了个稀烂。县官听说后要治杨威先斩后奏的罪,杨威辩解道,我是按照县老爷的口谕办的呀,何罪之有?你不是交代我要将和尚耙了吗?县官一听张口结舌,哭笑不得,看民意难违,只好作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此以后,金钟寺就被官家取缔,成了一片废墟。“金钟寺的和尙——罢(耙)了,罢(耙)了”也就成了洛阳一带流传甚广的歇后语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色心留凡尘。上面说的故事并不是杜撰,在南府店的村志上有记载,只不过文中提到的人名都是演绎出来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登上近二十个台阶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悬山式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雄宝殿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老先生所题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祖。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礼佛诵经活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殿内的墙壁上有精美的壁画,形象的表达了佛祖传经、诵经、说法、救苦救难,修成正果的过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念佛堂的前面有两通石碑,记载着为复建金钟寺捐资出力的两位信士何团香、陈松盘的功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坐落在伊川县城西山植物园内的金钟寺依山就坡而建,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给绿意盎然的植物园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鲜活。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园林得到了和谐相处。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不知道是我观察的不仔细,还是什么原因,金钟寺内居然没有钟鼓楼,我们来的时候天下着小雨。试想一下,在一片濛濛的雨意中,听铁杵一下一下,撞击着铸满篆文的大钟。钟声如雨。一片一片,在屋顶上、树梢间、竹丛里,散去,荡开,远逝。时间与空间,一点一点消散。古朴的静,庄严的静,四大皆空的静。黑的静,红的静,白的静。钟声在时光缓缓铺开的宣纸上,启示前世、今生和未来:“当――”,“当,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