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年轮,我铭刻……

周一进

<p>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也曾有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p><p> 难忘的知青岁月,让我们曾经的15个少男少女走到了一起,45年的相识,友情终身难忘,虽说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芳华,却留下了一片暖暖情意。</p> <p>   时至今日,我们再次相聚。</p><p> 回忆那特殊年代的往事,更加体会到这段岁月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并发现早已深藏在记忆的角落仍旧安放着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知青时光仿佛又拉近到了眼前。</p> <p>  1975年的金秋十月,是我们“红光知青点”的知青们下乡务农的日子,距今已经整整45个年头了。</p><p> 当年,虽然我们也只是千百万下乡知青中的普通一员,虽然我们在乡下三年左右的日子里平淡无奇,虽然我们的“知青年轮”时隔久远,但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是第一次身份转变、第一次社会实践、第一次感悟人生。</p> <p>  那时,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思想懵懵懂懂,还不知人间冷暖,更不知天高地厚。</p><p> 作为“纯白少年”转身成为"知识青年",怀着对祖国召唤的积极响应,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憧憬,对“大有作为”的急切追求,满怀激情,心无旁骛。</p> <p>  那天,我们十几位整装待发的下乡青年,既像部队里的战士,即将奔赴战场;亦如刚出笼的小鸟,准备自由飞翔。</p><p> 我们乘着敞蓬大卡,驱车20公里,来到四灶公社红光大队。由此,我们告别学校、告别父母,十五个异姓、七姐八弟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正式安家落户。</p> <p>  接着,无论是劳动还是生活、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无论是顺利还是艰难、无论是个人还是大家,十分欣慰的是“大家庭”始终充满活力与欢乐。</p><p> 成员之间尽管性格有差异、苦乐或不均,时常有笑声、偶尔含泪水,可从来没有出现过呕气、争吵、互损或诋毁别人的事,“一家人”和睦相处、十分愉悦。</p> <p>  期间,毫无疑问我们是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必须学会干农活。</p><p> 在结束了起初短暂的农闲和酷寒期后,便进入到了一年一季的春耕农忙时节。在第一次参加春耕农忙中,我们不仅接受了艰苦的锻炼,更是接受了意志的考试。</p> <p>  实践证明,经过了年复一年春耕、夏种、秋收、冬储的体验,我们这些从前手不提、肩不担的子女,面对各种各样的农活,无论是播种插秧、锄草间苗、施肥收割,还是刨地浇水、喷药治虫、扬谷摘果等,也能程度不同地学会操作,有些甚至做到了熟练掌握。</p> <p>  常言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块短缺的板,“知青大家庭”也不例外。起初,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得靠自己动手。</p><p> 老实说,在摸索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也吃过夹生饭、黑白饭、枪子饭,做菜时咸了加水、淡了添盐,尽管“自食其果”,但彼此没有矛盾,也不相互怨言。</p> <p>  三年的知青历程,在我的记忆里务农也好、生活也罢,可谓十分的艰难:</p><p> 这三年,我们始终是艰苦劳动与艰辛生活并行,欢声笑语与痛心泪水同在;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理解生活自理、生活磨砺的涵义;我们虽说人瘦了、变黑了,却成熟了、坚强了,收获了应得的物质回报和巨大的精神财富……</p> <p>  弹指一挥间,四十五年过去了。我仍深切地怀念着我的知青生活,并总想把记忆中那段不寻常的往事疏理出来,通过字里行间,留下满满的足迹和情感。</p><p> 相信我,会竭力做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