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我曾写过一本书

李书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小我就喜欢这两句关于书的名言,对书籍有一种神圣敬重的情感,进而看写书的人更是“高山仰止,望尘不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没想到,在我30岁而立之年也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封 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版 权 页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起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的1977年,我下乡的第二年被村里推荐上河南省供销学校,学习会计专业,因为不是高考渠道入的校,所以,我们这一批是按“技校”待遇。毕业后先分配到获嘉县城关供销社当出纳,后于1980年初调入新乡地区财贸干校(后改为中专学校)当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老师“技校”学历显然是不行的。于是在1982年国家首次在全国招收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时,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录取。1983年电大又开设了经济类专业,考虑到专业对口,我又参加了一次成人高考,又被录取,重新开始上电大的“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电大虽然表面看没有全日制大学正规,但电大使用的教材都是当时国内顶级水平的各专业的权威教授编写的,代表着当时各学科的最高水平。加上各科考试绝大多数都是全国命题出卷,闭卷考试,强压之下,“逼着”学生确实学到不少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电大经济类专业的第二年,1984年8月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整版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TQC的探索者》对我的触动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注:TQC是英文“全面质量管理”的缩写,也即三个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中的主人翁程抱全,在湖北黄冈财税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市财政局工作,可他不甘寂寞,对产品质量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去工厂、建筑工地、农村等进行调查,利用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开展质量问题的研究和写作。炎热的夏天,他的单身宿舍没有空调电扇,他光着膀子,披着湿毛巾,把脚侵泡在盛水的桶里来降温,孜孜不倦地写作。历时两年多写出了60万字的书稿。为了让权威鉴定,他携带书稿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孙老已身患重病,停止了所有手头工作,但孙老看到程抱全书稿头几页就被吸引住了,他让程抱全找地方住下,孙老用7天时间看完书稿,给予了肯定。并建议书稿可以叫“质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程抱全得知世界质量会议在英国召开并面向世界征稿,他把他的书稿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改写成一篇论文《论用十种简易数学计算法考核企业的经济性》,结果,投稿被大会筹备组选中,并邀请他在6月20日赴英国布莱顿市参加会议宣读论文。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被邀请参加会议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程抱全的事迹鼓舞了我,产生了也要搞点“研究”的冲动。比较起来,程抱全的起点是中专财会专业,我也是中专层次财会,又上电大经济类专业,比程抱全开始搞研究的专业知识起点并不低;年龄上,我比他还大两岁,社会阅历方面比他起步时也不差。只要找准方向,下一番功夫,也一定能搞出点成果!<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这是1985年我和教研室张振东主任<左一>、李广业校长<左二>去北京出差时在颐和园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行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了想搞点“研究”的想法,接下来的问题是,具体的研究方向是什么?选择什么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段时间,工作上有授课任务,电大课程的学习、作业、考试,家中刚添了女儿,……几头的事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可是想搞研究的想法一直在边边角角的时间里考虑酝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1985年到1986年约两年时间,我对研究目标逐渐明确起来:我考虑到当时国内企业改革,确定了经营责任制为工业、交通、商业、外贸等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基本经营形式,为适应企业改革的新情况,对传统财务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教授阎达五提出:“我国企业微观会计改革的近期目标应该以建立和实施内部责任会计为突破口”,“将责任会计单独成科”等观点,社会出现了对责任会计的重视和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当时国内对责任会计的研究,多是一些理论探讨性或实际做法介绍的文章,而责任会计方面的专著则是凤毛麟角。至于对责任会计运用于商业企业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编写成书,几乎是空白。为此,我决定把目标定位在商业责任会计方面,写一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尽可能多的掌握和占有这方面的资料,在新乡、郑州、北京等地的书店购买了百余本财会、管理方面的书籍,还有自1980年以来的国内几大专业刊物也在参考之列,有的能在单位找到,有的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文献管理部门面向社会提供复印服务。我在那里买过不少论文的复印件。同时我对书籍、论文等进行仔细研读,做读书卡片,这种摘抄卡片做了一千余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要写书,自己的写作水平行吗?我之前只是当知青和之后的两三年写过五、六年的日记,之外在写作上则没有什么锻炼,我就“临时抱佛脚”,对写作知识也做些准备。上电大中文专业一年级时,所开课程有北师大的刘锡庆的《写作》课,里面有一个观点,写作要讲究“文体”感,各种“文体”都有其特点,如小说、诗歌、散文、论著、论文等等,我就主要揣摩论著表达的语言、逻辑、结构等规律。《形式逻辑》课里的概念的内涵外延的运用。张志公教授的《现代汉语》课里对用词、句式、段落等有许多介绍……还买了《辞类》、《汉语倒序词典》、《论文写作指南》等工具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5月4日,是一个值得记住且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一天我坐在书桌前,铺开稿纸,拿起笔,写下了《商业责任会计》这本书的第一个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几乎利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来进行写作。这中间,我非常投入,常常会因为书稿的结构编排怎么合适?某个地方表述中遣词造句等咬文嚼字、苦思冥想、反复推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终在1989年的三、四月间,完成了书稿,字数约27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写东西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是用笔写到稿纸上。如果对内容修改,字少了,就在稿纸的行与行中间,或者稿纸边缘空白处写上一些字;改动的字多,比如整段改动,则另用一张纸写上定稿内容,在下面标上插到“××”页“××”行,附到草稿的相应那一页后面。最终定稿后,还需要把全部草稿都字体比较工整地誊写到方格稿纸上面,当然须按要求写(一字一格,标点符号怎么占格等)。二十多万字如此这般誊写完,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主要是晚上的业余时间和休息日)。真正是辛辛苦苦地“爬格子”,工作量着实不小,当时把右手写得酸痛。<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1986年和教研室游乃明主任<左一>、任巨贞老师<左二>在学校办公楼照的相。</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出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完了书稿,究竟其价值、水平如何?需要得到专家的审阅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根据书稿整理出一个一千多字的内容简介,先寄给当时的商业部财会司李大炎司长,不久李大炎司长委托秘书回了信,信中就我对商业责任会计的研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说明,财会司主要是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没有人力审阅书稿,建议找高等院校会计学专家审阅。我找到主管部门省供销社教育处王锡美处长,王处长对会计专业不熟悉,但他对年轻教师勇于探索,著书立说,大加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联系上山西财经学院(后来改为山西财经大学)主管科研和教学的会计学杜英斌副教授,杜院长百忙中审阅了书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现把杜院长的序言复制在下面:<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杜英斌院长在阅读书稿后对里面一些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我据此又进行改动,删节了一点内容,最后书稿字数变成约25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学校的孙明春老师,找到他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郑大学长徐东彬主任,联系出版事宜。徐东彬主任同意采用包销方式出版,2000元买书号,印好书交出版社50本样书,其余自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买书号、印刷书籍等全算下来,需要两万多元,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我把困难和平日经常交往的新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社科联)李润竹秘书长说了,他对出版和印刷书籍非常熟悉,也有这方面的社会关系,他提出,把他的名字做为第二主编,书号的钱他垫付,书籍让新乡市教育印刷厂先印,印刷费欠着,卖了书后再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这个办法印了5000本,我拿走500本,销后所得书款算我的稿费。4000多本,李秘书长负责推销。半年后李秘书长全部卖完,还了开始时挪用社科联公款的书号费,支付了印刷厂的印花费,剩下的书款归他所得。我负责的部分,在校内会计培训班发放,省社教育处王处长在兄弟学校推荐等,也基本卖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1987年冬去昆明参加教学研讨会议途径峨眉山照的相。</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1987年冬去昆明参加中专学校教学研讨会,在石林留的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收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忆三十多年前从准备、构思、写作到出版《商业责任会计》一书,曾经历时五年,几乎占用了这期间我所有的业余时间,耗费了许多精力,对我来说,是“史无前例”、“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可以算作我人生中一段不平凡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若从“经济效益”、挣钱多少看,只落下来两千多元(当时的月工资400多元)。还不如去社会上的学校代课,得讲课费挣得多,而且代课也不用很耗神费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通过写书,对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等还是有不少收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即“天下文章一大抄”。确实的,写论文,编教材,离不开借鉴社会上现有的同类书籍中的内容,特别是同名称,同体系的专业书籍,它们里面内容雷同,相同的会占大部分比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我写的《商业责任会计》,以前社会上没有这种角度、体系、结构的书籍可供借鉴,所以,不夸张地说,我写的这本书,有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我自己创作的。书中我表述了“商业责任会计”、“责任会计预测”、“责任会计计划”、“责任会计核算”、“责任会计控制”、“责任会计考评”等六个概念,这些都是之前的专业术语中所没有的,为此我颇费了思想。还有在一个新的结构体系中,把所要表达的东西论述得详细充实,相互之间衔接自然,符合逻辑,也是需要反反复复斟酌思量的。再者,把二十多万字组合到一块儿,在写作能力方面也是一个考验和锻炼。(当然,主要是抽象思维,经济论著这种文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写这本书,使我在系统内小有名气,省社教育处王锡美处长好几个公开场合提到我,倡导青年教师要钻研业务知识,搞好本职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团中央联合编纂《当代中国中青年学者辞典》,面向全国征集辞条,编委会经对我的学术成果鉴定,把我选入书中。并用800多字把我的基本信息以及在国内责任会计方面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该书1991年10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连同后来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的几篇论文,加之于1992年到1995年我通过上山西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的专升本,取得了会计本科学历,以及业务工作中的踏实表现,在1997年,我39岁时晋升为高级讲师职称。在当时单位里的同龄人中是较早评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调入学校时是“技校”层次的学历,起点很低,后来一边工作,一边上电大,上专升本,最后取得本科学历。虽然费了不少周折,但因为是工作期间深造,工龄不间断,而且当时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提高,上电大报销学费和书费,去上课和考试不算请假,视同出勤;专升本是自己先垫付学费和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一学期去郑州面授一次,最后去太原山财面试答辩,所以有交通费住宿费),拿到毕业证后报销总额的一半,外出面授和答辩,每次约7到10天,也视同出勤。总共加起来,也没花多少钱,并且时间上也没有因请不了假而烦心。比起单位里原始本科、专科毕业到学校的同龄的同事,在工龄、评上相应职称的时间、专业学识水平等方面并没有落后。</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 < 完 ></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这本辞典被水淹后没有了,这两张图片是从孔夫子旧书网店上截屏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1989年我<右一>参加学校论文评比,在观看参评者的论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u>附录一:</u></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便于感兴趣的朋友进一步了解《商业责任会计》这本书的有关内容,下面把此书的前言、目录、书的第一章有关责任会计概念等内容列示出来。<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u>附录二:</u></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给我写序言的杜英斌院长,当时还是副院长,副教授,不久就成了山西财大的院长兼党组书记,正教授。现转载两个和杜英斌院长有关的文章资料,以增加对他的了解,并再次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谢!<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分享后反响:</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