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创/我网你来 配音《剑南春之歌》</p> <p><br></p><p>绵竹,因地处绵水(今绵远河)、多竹,故名。1996年撒县设市,由德阳市代管。特产剑南春曲酒、玉泉板鸭、绵竹年画。</p><p><br></p><p>绵竹"剑南老街”正大门。</p> <p>“剑南老街”牌坊背面图。</p> <p>绵竹剑南老街,位于四川省绵竹市,总长500米。此街完全按照清风格设计,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投资1.5亿,按照国家4A标准恢复兴建“剑南老街”。</p><p><br></p><p>集“酒生态、酒文化、酒旅游”三大独特资源优势为一体,成为展示“剑南春”深厚底蕴和巨大魅力的酒文化博览街。2010年12月22日“剑南老街”正式宣告落成。</p> <p>剑南春酒坊遗址博物馆规模之宏大,生产要素之齐全,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并且是仍在使用的活文物原址,是中国近代工业考古的重大发现。</p> <p>绵竹县志记载:明代绵竹酒业凋蔽,清代康熙年间复苏,有酿酒作坊上百家,其中大作坊18家,“朱(天益)、杨、白、赵”四大酒坊最为著名。至乾隆年间,“绵竹大曲”已经闻名遐迩。1911年“绵竹大曲”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p><p><br></p><p>1951年5月,以“朱天益”、“积玉鑫”、“裕川通”等老牌作坊为主,成立了国营绵竹县酒厂,这个厂就是今天“四川省绵竹剑南春酒厂”的前身。这些老作坊传承下来的古窖池便是成为今天剑南春酒坊遗址。而遗址中硕果仅存堪称活文物的“天益老号”一直不断为剑南春酝酿着琼浆玉液。</p><p><br></p><p>12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剑南烧春”被选为“宫廷御酒”进献京都,明清时期,这里酒坊林立,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康熙初年,朱熠开设“开益”酿酒作坊,传至清光绪年间,朱家后代朱天益将作坊更名为“天益老号”。从此,“天益老号”盛名相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p> <p>剑南春古老的酿造车间和天益号共同构成剑南春古窖池群,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的老窖695口,每一口都在不间断的生产,酿造剑南春美酒。</p> <p>唯一可见的酿酒~传统拌曲车间实况,工人们正在辛苦的劳作。</p> <p>川酒会馆见证了绵竹酒业的辉煌发展历程,宋代实行酒类专卖,川酒酒税成为中央财政的主要收入。</p><p><br></p><p>《宋史~食货志》称:“绍兴17年,四川设酒务监,成都府二员、绵竹一员”。这表明绵竹酒业在当时就显示了强大的酿造实为。</p><p><br></p><p>到清康熙年间,绵竹酒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绵竹境内出现了数百家酿造酒坊,产品远销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南京、上海以及陕、甘肃等地,川酒会馆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p><p><br></p><p>全国各地酒商们纷纷来到会馆,品酒选酒,洽谈议价,订货交易,聚会娱乐,处理商业纠纷等等。来来往往,年年月月,绵竹的酒业几乎没有过淡季。</p> <p>剑南老街酒肆随处所见,在这里可以看到汉、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的酒具、框子、酒旗、酒名、服装等卖酒情景。每一间酒肆都是绵竹剑南春酒在某个时代的缩影。</p> <p>在剑南老街仿古建筑墙体上,你会发现不少的年画。这些年画叙述着酒与文化共生共存的历史渊源;再现了华夏某个历史人物的精典故事;展示了“剑南春”深厚底蕴与巨大魅力的酒文化。</p> <p>剑南老街的尽头有一座明清老戏台,在大戏台的左右两侧是大茶坊,不少绵竹人下午坐在这里喝茶、欣赏戏剧,感受绵竹文化。</p> <p>这是一条充满酒文化历史的老街,你会发现老街与众不一样的美景!</p><p>(2020.10.5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