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旅———罗布泊

叶蓉

<p>其实对这次的旅行我也纠结了很久,在向往和犹豫之间摇摆不定。期间也曾想邀请熟悉的朋友一同前往,但均被一口拒绝。毕竟,罗布泊又号称“死亡之海”,前有科学家彭加木在此遇难,后有中国户外徒步鼻祖余纯顺在此断魂。转念又想,如果这次不去,也许以后岁月渐长,越发失去想走就走的勇气。为了逼自己一把,索性把定金付掉,把顾虑清零。剩下的就是收拾行李,添置行程中的必需品以及了解一些关于西域之地的历史知识。</p> <p>临行前特意减去了长卷发,留了个短平直。因为进入沙漠后只有基础的饮用水,全程不能梳洗,所有的问题都只能用湿纸巾解决。</p> <p>九月十九日经兰州转机到达集合地敦煌</p> <p>行程第一天,早上八点半从敦煌阳光沙洲大酒店出发。车队包括两台到敦煌租车的,两台外地自驾车,外加我们搭车的五辆车(还有三辆物质保障车于前一天出发到露营地为我们安营扎寨)。此次行程游客28人工作人员12人共计40人。用组办方的话说,这是至疫情以来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一次旅行。</p><p><br></p> <p>在立有玄奘西行的纪念碑下合影</p> <p>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两关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路,是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玉门关得名是因为西域的玉石经过此关进入中原。</p> <p>(原来的行程是从当金山口进从哈密出罗布泊,因为最后去楼兰有变动,改从哈密进,从花土沟出)过了玉门关往北前行,领队在群里通知大家把卫星电话的号码发给家里人,车一旦驶入戈壁,手机就只剩下照相功能,接下来的行程都不会再有信号。</p><p><br></p> <p>进入褐色戈壁,扑面而来的就是一望无际的荒芜,还有无处躲藏的烈日。防晒必须武装到牙齿。</p> <p>今晚在戈壁,天当被地当床,仰望繁星入梦乡</p> <p>沿途的陷车、拖车、修车,给车胎补气、放气已是常态</p> <p>大海道也叫大沙河,位于哈密魔鬼城西面的戈壁无人区。是丝绸之路古道从敦煌去往鄯善最近的一条路,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大漠风貌。最吸引人的是东西长一百多公里,南北宽十多公里壮观的雅丹地貌,和大柴旦南八仙魔鬼城的雅丹地貌不同,南八仙的雅丹如同一个个隆起的巨型蚂蚁堆,而大海道的雅丹地貌是整体连成一片,绵延不绝,如同宫殿城墙雄伟壮观</p> <p>藏在戈壁深处的补给点</p> <p>行驶在广袤的沙漠公路上</p> <p>钾肥厂留下的废水坑,烈日暴晒水份蒸发后留下一个个似雪球似棉花糖的白色结晶体</p> <p>在天坑捡石头统统打包给我家某人带回去</p> <p>罗布泊,由于在卫星照片上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又被誉为地球之耳。曾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孔雀河、党河、疏勒河、黑河、塔里木河多水在此汇集,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及河水断流在六十年代逐渐干涸。</p> <p>八一泉,一看名字就是和我们最可爱的人有联系。据说解放军的先遣队员到达这里发现了一眼泉水,不过现在一丝有水的痕迹也没有了。距离八一泉纪念碑两公里处有一个解放军先遣队员打下的自流井是有水的,我们的司机何师傅说这口井里的水煮羊肉不用放任何调料味道都特别鲜美,我尝了一下,有淡淡的咸味。</p> <p>在沙漠里有水就有生命,自流井周围有生长茂盛的芦苇,还有几株挺拔的胡杨,最耀眼的就是迎风飞扬的红柳,那是久违的一抹红色惊喜</p> <p>和来自湖北武汉的乡亲合影</p> <p>2018年一辆自驾罗布泊途中自燃后剩下框架残骸的牧马人</p> <p>冲上沙丘有一种莫名幸福感,并非艺高才胆大,来自重庆的老乡一言不合就“雄起”</p> <p>在沙漠公路上装一瓶五色沙给我家老师带回去</p> <p>在科学家彭加木墓前,大家脱帽摘镜低头默哀,向彭加木同志致以最崇高的致敬!</p><p><br></p> <p>在彭加木的墓地前,堆满了瓶装水,还有饼干和各种零食,如果1980年的六月能够穿越,这里有足够的生命之源………</p> <p>2005年5月,四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自驾一辆车横穿罗布泊,在此处油尽粮绝濒临死亡之际,几位河南人路过此地救了他们,四位北京人后来往返几次寻找救命恩人,在此立下——感恩碑</p> <p>罗布泊雅丹地下大峡谷由远古时期的大洪水冲刷形成,上宽下窄。两边峡壁高耸陡峭,河道崎岖不平。</p> <p>罗布泊大峡谷,远观幽深莫测</p> <p>出了大峡谷,队伍分成两队,去楼兰古城的十人在若罗公路附近扎营,不去楼兰的继续赶往花土沟。</p> <p>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的西北角,距离若羌县城大约三百多公里。若羌县域面积约二十万平方公里,为两个浙江省的面积。中国四大无人区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羌塘,其中有两个在若羌县境内。若羌县北面是广袤的沙漠,南面是连绵的山脉。中国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穿整个县城,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罗布泊双峰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也在若羌。</p> <p>通往楼兰古城最后的二十公里路,如同炮弹炸出来的坑,车轮卷起的尘土没过车顶,一路颠簸,一路吃土。二十公里路用时两个多小时。</p> <p>这就是楼兰,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这就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笔下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所指的楼兰,在汉朝时楼兰作为一隅小国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做墙上草,两边都不敢得罪。在汉昭帝时代大将军霍光派人诱杀了楼兰国王,楼兰国就不复存在了。不知为何几百年后的唐朝,包括诗人李白,杜甫都写下了讨伐楼兰的诗句。</p><p><br></p><p><br></p> <p>如今的楼兰古城只剩下三间残垣断壁和一处破败的佛塔立在废墟之上,目所能及毫无生机,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着历经千年烈日风沙仍旧有碗口粗干裂的胡杨木框架,细看接口处为卯橓结构。</p> <p>楼兰古城如今成为中国最神秘、最小众的景点,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备,得到批准方能进入</p> <p>余纯顺———上海人,中国徒步探险者,1996年6月独自穿越罗布泊不幸遇难。</p> <p>附一则罗布泊近代发展史:</p><p>1863年,清政府刊发《大清统與图》,把罗布淖尔印制为罗布泊</p><p>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随向导考察了楼兰古城</p><p>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注入罗布泊</p><p>1934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随向导发现小河墓地</p><p>1960年,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失去水源补给</p><p>1964年,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p><p>1967年,中国在罗布泊地区爆炸了第一颗氢弹</p><p>1972年,罗布泊全面干涸</p><p>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p><p>1996年,著名探险家,户外徒步鼻祖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遇难</p><p>2008年,罗布泊腹地建起了钾肥厂</p><p>2012年,为了运输钾盐,哈罗铁路通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