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普陀.开化白石尖~和爸妈一起走过系列六

佛手

<p class="ql-block">普陀山1999年~2011年8月~山花烂漫时登国家公园开化主峰白石尖2017年4月29日~赏千年高山杜鹃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Magic、神圣 Sacred、神秘Mysterious ,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大菩萨信仰之盛行,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场,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p> <p>四大佛教名山之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金五台</p> <p>四大佛教名山之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铜峨眉</p> <p>四大佛教名山之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铁九华</p> <p>1999年轮渡普陀</p> <p>1999年普陀山门</p> <p>短姑道头</p><p>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p><p>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现今虽然有了客运码头,但游仍绵恋着这个普陀名山的第一处胜境。</p><p>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嫂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士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p> <p>在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对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p><p>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是一块巨石,底阔上尖,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上下石衔接处间隙如线,似连似断,好象上石悬空挂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是对磐陀石最恰当的描绘。</p><p>相传曾有人牵线割过两石交接之处,由此证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尝试者却都没有成功过。</p> <p>全景磐陀石</p> <p>二龟听法石</p><p>位于磐陀石西,五十三参石下端的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一副着急相。两龟的形态极为传神,令游人叹为观止。在二龟听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参石,大者侧立百尺,小者相累若卵,纵横拱峙,参差错列,不仅生态各异,而且移步变形,令人有望而生岌岌可危之感。随着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晓雾暮霭的变幻,这群奇谲的山岩,也会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相。元代书画家赵孟颍《游补陀》诗云:"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p> <p>南海观音立像</p><p>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 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p> <p>1999年南海观音立像</p> <p>2005年南海观音立像</p> <p>2011年南海观音立像</p> <p>心字石</p><p>坐落在西天门下方,广约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中镌刻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长5米,宽7米,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谓“心怀博大”,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p> <p>山西绵山水涛沟也有个心字石刻,比普陀山的小!</p><p><br></p><p>诗情画意水涛沟位于绵山后山的水涛沟自然风景区,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经过人工塑造的动物、人物典故和几十处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帘洞,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桌凳,构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风光。</p><p>水涛沟为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气的游览好去处。</p> <p>绵山道深</p><p>这段路沿途要绕三十多个弯,跨二十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入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述的狰狞怪岩;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奇异的自然风光,无丝毫人工雕琢的迹象。</p> <p>水涛沟内不仅自然山水秀丽,名人雅士的摩崖石刻遍布山间岩石之上,更能体会到诗情画意的感觉。</p><p>绵山水涛沟的心字石</p> <p class="ql-block">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p><p class="ql-block">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和生我的</p> <p class="ql-block">1999年普济禅寺~横幅:祝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挺有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和我生的</p> <p>普济寺前桥</p> <p>千步沙,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门为百步沙。千步沙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p> <p>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千步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p> <p>2005年千步沙</p> <p>千步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沙面宽阔平缓,沙质柔软细净。</p> <p>千步沙北端有一巨石植根沙间,水落则石出,上书“听潮”二字,向上有石阶通往望海亭。</p> <p>紫竹林中观自在</p> <p>莲花座上现如来</p> <p>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p><p>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p> <p>九龙壁位于普陀山第二大寺庙法雨寺的进门处,原为砖雕三龙壁,上书佛教梵文观音心咒“唵嘛呢叭弥吽,可惜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在这里重建了一座九龙壁,正对着法雨天王殿。</p><p>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浮雕砌成,全壁雕刻镶嵌精致,不露缝隙,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p><p>九龙壁高2米、宽12米、厚1米,极富立体感,据说是从大明宫殿之中拆卸而来,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壁中九龙昂首舞爪,腾云戏珠,形象逼真,群龙飞舞,栩栩如生。上部梁与梁之间另雕刻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贵气十足。</p> <p>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p><p>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是在明朝、清朝两朝皇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藏品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涉及古书画、陶瓷、青铜器、工艺品等诸多文物类型。</p> <p>故宫九龙壁</p><p>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是一面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年间烧制而成的。</p><p>上部为黄琉璃顶,檐下为仿木结构。壁面以云水为底纹,蓝绿相间,烘托出水天相连的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座,端庄凝重。</p><p>九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拥有很强的立体感。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九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制作工艺充分显示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p> <p>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以北海为中心,水面占583市亩,面积约71公顷,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海公园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p> <p>北海九龙壁面对太液池,遥望琼华岛,就像珠联壁合,北海九龙壁因此而闻名,它是用彩釉砖做的,南北两边都有九条龙,游于波涛的云彩中,珍珠色泽鲜艳,形状生动,这是一座数百年来的美丽建筑,九龙壁长25.5米,高6.9米,厚1.42米,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p> <p>北海九龙壁全景图</p> <p>大同九龙壁</p><p>在代王府前马路对面的一个小院中。这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三面九龙壁其中的一座,并且是年代最久面积最大的一座,由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在洪武后期所建。壁上九条龙各具形态,极其耐看。为避僭越,这里的龙都是四爪。壁前护栏上的雕塑也有许多故事,据说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形象也在其中。</p><p>观赏这座九龙壁的唯一不足,是它面北背南,阳光照在正面的时间只有早上的一瞬间,然后整个阳光就照在壁的后面了,正面完全背光;而这里开门的时间又是在上午八点半,完美地错过了理想光照。</p> <p>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可乘坐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不肯去观音院于1980年得以重建。</p><p>普陀山是天下最著名的观音道场。普陀山何以成为了观音道场呢?据历代山志记载,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p> <p>大士桥上</p> <p>普陀山碧海山庄酒店原是国民党在舟山的行政驻所,后收归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胡耀邦、叶剑英等多次视察海防前哨,并入住本酒店。</p> <p>潮音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p><p>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p><p><br></p> <p>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借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p><p>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p> <p>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p><p>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普陀山南天门井,崖上有石鼓,普陀山南天门阙左上方有狮子石。</p><p>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p><p>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沿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p> <p>龙华大会</p> <p>2000年六和塔</p> <p>斜贯浙西中部有一条从杭州到开化之间的复式山地,山岭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其南段.即为千里岗山脉。由淳安、常山两县的边界进入开化县境。其主峰磨心尖(1523米),往西3公里即为开化县最高峰白石尖(1453.7米)。白石尖,故名白马山,光绪《开化县志》载:"下有凹如马状,故名,亦名白石尖。"从开化林源村的中大山到淳安的官川村的曲源头,需穿越白石尖、曲源山,磨心尖,全程行走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线上,这是一条风光无限的线路。千里岗山脉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常山、开化与淳安之间,海拨1200米以上的黄山松在怪石绝壁上依势生长,刚毅挺拔,造型奇特,富有艺术魅力,苍翠秀丽的奇松、鬼斧神工的奇石、变幻莫测的烟云、美丽风光令人驻足其间,流连忘返。</p> <p>借林山乡第三届高山杜鹃花节(2017年4月29日),山花烂漫时,爸妈和大妹,我们一起登国家公园开化最高峰~白石尖</p> <p>土蜂桶</p> <p>天长地久~爸妈和大妹</p> <p>中大山~晒笋干</p> <p>山脊歇息</p> <p>1314~爸妈和大妹</p> <p>这儿有点险~借力绳子</p> <p>看妈爬树上~跟着爬树上~叫学样~又名言传身教</p> <p>The top of mountain in front of us山顶就在前方</p> <p>山花烂漫时</p> <p>We managed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我们成功到达山顶。</p><p>登上国家公园开化最高峰白石尖之巅,海拔1453.7米。</p> <p>国家测量标志</p> <p>登顶奖牌~此图片为记者采访爸时所拍2017年4月29日(登山队伍中爸年龄最大)~让谈谈登顶心里感受~之前我们自己曾试过~来了两次(不同方向:方田和林源)~最终因没走对路折回~今天林山政府组织~跟着大部队~终于达成心愿~很开心</p> <p>2015年4月25日,参与“登国家公园主峰,赏千年高山杜鹃”活动~林山乡政府组织~露营⛺️</p> <p>背着帐篷⛺️</p> <p>医生和护士配套</p> <p>借力绳子</p> <p>满山遍野的千年高山杜鹃</p> <p>右脚所指方位为新安江,秋高气爽时据说可以看清楚</p> <p>回程至中大山露营地</p> <p>到了夜晚,满天繁星,头探出帐篷即可观星辰,密密麻麻,有个guy一直在laugh,在寂静的夜晚……夹杂着小动物的叫声和风声~谓之天籁之音!和谐又美妙~天、地、帐篷、人和自然~天人合一!</p> <p>和爸同龄的大姐姐留言</p><p>Who am l ? 我是谁?</p><p>Who am l ? 我是谁?</p><p>Who am l ? 我是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