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东岗大商店

欧美

<p>  我是东岗土地上长大的孩子,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对东岗最深的记忆,是当年的大商店。那里,有我最初的憧憬和美好记忆。</p><p> 那时候的东岗还是乡,大商店的全称是东岗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乡里最“繁华”的地方。</p><p> 大商店是一排七八间屋子大小的土坯平房,门窗上刷着蓝色油漆。那里,一年到头都很热闹。每次进去,都会看见售货员们有的几人聚在一起说笑,有的较着劲儿比赛掰手腕,有的独自低头打着毛衣。顾客们有结伴逛着看的,有排队买东西的,还有趴柜台上跟售货员唠嗑的。春夏秋的时候还好,很多人会在商店外面扎堆凑热闹。而冬天时,商店里面会挤满了人。东北的冬天太冷,人们没有什么活计可做,有些人就会去大商店里烤火拉家常。特别是快要过年的时候,有背着筐拎着包领着孩子买年货的,有坐在炉子旁边下象棋打扑克的。很多乡里和乡下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那是大商店最热闹的时候。</p><p> 而大商店的门外,也是一处别样的热闹风景。一些人在那里摆摊,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卖的东西品种挺多,炒瓜子,玉米糖,山上的野果,园里的青菜,自己编的柳筐,家里养的小鸡,鸡蛋鸭蛋鹅蛋,绿豆芽黄豆芽大豆腐。冬天里,还会有冻梨冻柿子和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有个老爷爷常年坐在那里卖瓜子,一毛钱一纸包,每次都给装的很满。那个卖糖葫芦的大爷,每年穿着那件军大衣,戴着一顶磨掉毛的狗皮帽子。那时的人们买卖东西不讲价,说多少是多少。如果遇见熟人,卖东西的说啥也不要钱,买东西的会扔下钱就跑。</p><p> 店里店外,那一幅幅画面,是喜笑颜开,是真诚以待,是邻里乡亲的和睦,是苦日子里的希望。</p><p> 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大商店里东西摆放的样子。一进门,正对的柜台是卖酱油醋和白酒的地方。柜台里有几个高低不同的缸,柜台上整齐摆着一排大小不一的提子。再右边卖的是咸盐、火柴、洋钉子,汽水、红方、臭豆腐,碗盘、筷子、咸菜坛,罐头、饼干、核桃酥。在这边的柜台前,大多是老人和大人。拿着空瓶子等着打酱油,或给生病的孩子买水果罐头。最吸引我的,还是左边那些柜台,那里有很多小女孩儿喜欢的物件。各种颜色的线球和各种形状的纽扣,香香的雪花膏和搓手油,红红绿绿的头绳和绸子,带图案的铅笔和有香味的橡皮,漂亮的碎花布和龙凤图案被面。每次去大商店,我都会在这些柜台前流连忘返。</p><p> 第一次去大商店时,我还没有上学。那天,跟妈妈进去后,我好奇的趴在每一节柜台前,小眼睛睁的大大的,一遍又一遍的看,惊奇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地方。打那以后,大商店便成了我的向往。最盼望的事儿就是跟妈妈去那里看看,即使什么东西都不买也很开心。那些当年的“琳琅满目”,足以满足一个孩子的新奇和喜悦。</p><p> 上学后,我可以经常去大商店了,因为它就在上学的路上。每隔几天,就会拉着小伙伴进去看看。偶尔买个本子,或给姥姥捎回个顶针和线球。曾经有一双红鞋子,成了我记忆中的记忆。</p><p> 有一天,我在商店柜台里看见一双红色的鞋子,红色的皮面,红色的鞋带,非常好看。在那个脚上都是黑棉鞋篮球鞋的年代里,那双红鞋子就像一颗闪亮的珍珠,点亮了灰暗。从看见红鞋子的第一眼,我就深深的喜欢上它。至今还记得那双红鞋的价格,十四元钱。相比那时三元钱一双的篮球鞋,它就像一个高傲的公主,孤傲的站在柜台里。虽然非常想拥有它,可我从来没有跟妈妈提起过。觉得鞋子的价钱是一个太大的数字,拥有它只能是未来的梦想。可红鞋子的美丽已经印在心里,让我放不下。于是,便三天两头的放学后去看它。在柜台外面隔着玻璃轻轻抚摸,想象着把它穿在脚上的样子。直到有一天,当我又来到那个柜台前,没有再看见那双红鞋子。我轻声的问售货员阿姨,红鞋子呢,阿姨笑着说,让人买走了。那天,我连谢谢都忘了说,失落的走出商店。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去。我至今还记得那双红鞋的样子,它的美丽一直留在记忆里。只是后来想过一个问题,在那个物质匮乏,家庭收入很低的年代里,怎么会有那样一双美丽高贵的鞋子摆放在柜台里。而它,又最后去了谁的家里。</p><p> 在没有走出过家门的日子里,我眼里的大商店就是外面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二舅从香港回来探亲,我才知道,好像还有比大商店更好的地方。那年,我九岁。</p><p> 那天,二舅说从香港带东西到大陆很难,没有给我准备什么礼物。要带我去这里最好的商店,给我买喜欢的东西。我牵着二舅的手,走进大商店。我说不用二舅花钱买东西,只想带你看看这里最好的地方。那天,二舅给我买了几个图画本后,跟售货员说再买一盒彩色铅笔和水彩笔。可是售货员阿姨半天没有弄明白柜台里哪一支是彩色铅笔,也找不到二舅描述的水彩笔。后来二舅又给我买了两条粉头绳和一双绿色塑料凉鞋,带我回了姥姥家。那天晚上,二舅跟爸爸妈妈和姥姥姥爷说,想带我去香港,让我和表姐一起上学。可是直到二舅要走了,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也没有同意。二舅临走时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这里去看外面的世界。多年以后,我才读懂舅舅当时叮嘱我的话语和神情。明白了,跟那天去大商店有关。</p><p> 后来,我走出了乡,走出了县,走出了省。我看见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商场。然而,我依旧喜欢着东岗的大商店。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再进去看看。当年美丽的售货员阿姨,烫着卷的乌发已经灰白稀少,那个穿蓝色长卦的打酒叔叔,已经驼了背弯了腰。柜台已经陈旧,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再后来,大商店承包了出去,里面卖起了其他东西,当年的售货员阿姨叔叔们也已经退休离开了那里。</p><p> 如今,长白山脚下的东岗已经开发成旅游度假区,高楼林立,商场入驻。当年的东岗大商店退出了历史舞台,已是一片废墟。只有那个“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牌子,还挂在东侧的铁门旁。斑驳的见证着时代变迁,记载着当年的“繁华”,诉说着曾经往事。</p><p> 岁月改变了大商店,而我对它的美好记忆却从未走远。现在,每次路过那里,我都会停下脚步,再看看当年承载我梦想的地方。仿佛又看见那个漂亮售货员阿姨在美美的照镜子,听见打酒的老爷爷让把他的酒瓶子装满。门外卖爆米花的叔叔正要踹开那个铁炉子,几个孩子边捂着耳朵跑开边回头看,旁边打扑克的人笑声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