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旧时光:泗泾

玩遍中国

<p><b>这是项天舒先生所作 “古镇泗泾竹枝词” 中的诗句,也是泗泾古镇下塘街的真实写照。</b></p><p><br></p><p><br></p> <p>泗泾老街,也就是泗泾古镇。位于上海松江区泗泾镇开元中路,泗泾因通波泾、外婆泾、洞泾、张泾四水汇集而得名。元代后期始成集镇,请顺治年间,酿造、米市、木行业等兴旺,闻名江南。</p> <p><br></p><p><b>上海松江的历史上下6000年,文字记载“华亭”是在东晋时期,已有1800年了。松江是上海地区建县最早的地区,至今已有1268年的历史,被称为“上海之根”。</b></p><p><b></b></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楼主带你走进了正在大修中的以松江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主的泗泾古镇……</span></p><p><br></p> <p><br></p><p>泗泾老街不长,从“古镇泗泾”牌坊到古玩城不足两公里,街两边多为破旧的古宅。现在全部在整修中,整条街最明显的标识就是安方塔,三十多米高,挺拔而立,特别显眼,这个塔共有七层,有句古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以此表法。</p><p><br></p> <p><br></p><p>老街入口不远的孙士林宅坐南面北,建于民国时期,曾开设南货店。现存前厅、宅楼、过街楼。通面阔15米,通进深26.2米。此宅为泗泾下塘典型风貌建筑。</p><p><br></p><p>2017年泗泾镇完成对孙士林宅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在对现场进行考证对比并加以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材质、规格、色彩、纹样相同的材料替换后期人为加铺、改铺和破损严重的铺装。</p><p><br></p> <p><br></p><p>在孙士林故居一角看隔壁美轮美奂的安方塔,制作采用特殊的七层八角楼建筑出来的宝塔,虽然称不上极其雄伟,但是它里面供奉的佛像都是那么的庄严。</p><p><br></p><p>最近因古镇在改建,安方塔也关闭,这次不能登塔一览泗泾古镇的全貌有些许遗憾,好在就在本地,来去方便,下次再去吧。</p><p><br></p> <p><br></p><p>“月栖华明” 取自泗泾名人元末文学家陶宗仪的诗句“风月沼萍云影淡,月栖径竹露华明”。此座老宅是程宅已然是修缮如旧……</p><p><br></p> <p><br></p><p>“南村映雪”其实就是一家附带卖甜品的书店,内部每一处都修缮的极其用心,最主要是安静,人很少,可以慢慢品。</p><p><br></p><p>“南村”取自文学家陶宗仪在泗水之南筑的“南村草堂”,“映雪”则取自藏书家孙道明于泗水之北所建的“映雪斋”。白墙黛瓦,如雪照映,很有画面感。</p><p><br></p> <p><br></p><p>沿着小巷走到泗泾塘一看,小巷深深,意境幽幽,但愿能修旧如旧,显现一种应有的历史文化感。旁边还有座“福田净寺”,显然和旁边的商业街比较不搭调。</p><p><br></p> <p><br></p><p>福田净寺是泗泾千年古刹东田寺的恢复重光,距今已历时千年。福田净寺前身实为建国初尚存的东田寺,又附以初建于清代中期的“严家庵”(原址在泗泾镇北张泾6号,比丘尼庵院)等寺院的重建增辉。</p><p><br></p> <p><br></p><p>福连桥的北边有史量才故居。周六,周日不开放,就在外面拍了张照,打卡了一下。</p><p><br></p><p>史量才,是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故居门楼两侧为“顺应时代进步潮流,鼓舞民众爱国斗志”的对联,由原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所题。这座宅子于民国13年(1924年)在清代平房基础上翻建,占地954平方米。2000年,史量才故居被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br></p><p>马相伯故居于2003年开放。故居自成一体,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给人以平实无华,简朴淡雅的感觉。厅堂内两侧挂满了浓缩马相伯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的文字及相关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马相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p><p><br></p><p>马相伯,字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原籍江苏丹阳,1840年生于江苏丹徒,中国 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人士,上海复旦大学创建人,首任校长。为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知名人士于右任、邵力子等都是他的门生弟子。</p><p><br></p> <p><br></p><p>从福田净寺过去没多远,在跨于泗泾塘之上有一座福连桥,为三拱石桥,连接老街开元中路和江达南路然后直通沪松公路,据记载此桥始建于明代,曾经历过多次毁坏,在1986年又有松江政府于原址重建,就是今天看到的样子。</p><p><br></p> <p><br></p><p>泗泾镇原本有三桥一塔,在民间有“三弓一箭安一方”的说法,但武安桥、普度桥都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与方塔遥遥相望的福连桥,它也是松江仅存的3座大型古石桥之一。</p><p><br></p><p>走上古桥,能看到桥身石缝中长出的青藤,桥的圆拱构成的曲线,不禁让人感叹建造者设计的巧妙,桥头两端之下都筑有码头,不时有船只经过。</p><p><br></p> <p><br></p><p>泗泾塘沿河北面,一排廊棚犹如单排宿舍,这里没有游人的喧嚣和商业的气息,纯粹的市井之家,桌椅板凳扫把灰斗置于门口放于廊下,有点分不清是谁家的,就像是公用的,谁都可以用,谁都可以坐。</p><p><br></p> <p><br></p><p>廊棚下,老人们正在聊着泗泾古镇的前世和今生……</p><p><br></p> <p><br></p><p>泗泾塘沿河南面,一排有些破坏的房子依然住着当地原住民,当他们看见我在拍片时,会随口一句:这破房子有什么好拍的?</p><p><br></p> <p><br></p><p>连福桥向南就是江达南路,江达南路其实就是一条小巷,在小巷内看见一个摄制组也在这里拍摄……</p><p><br></p> <p><br></p><p>江达南路49东是一座清代贞节牌坊。</p><p><br></p> <p><br></p><p>古镇的另一头就是近年新建的仿古建筑,也就是古玩市场,现在很是萧条,因不喜欢这些仿古建筑,只在外围拍了几张片子就离开了泗泾古镇……</p><p>(史料部分来自网络)</p><p><b> 喜欢的点赞,谢勿送花!</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