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装置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div> 1.安装方法繁琐复杂,实验效率不高。橡皮筋的连接与缠绕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掌握小车的安装方法;在缠绕橡皮筋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错数橡皮筋缠绕圈数,或者不小心拉断橡皮筋,导致实验效率低下。</div><div> 2.实验效果不够显著。学生需要把橡皮筋缠绕很多圈,小车才能驱动,而且为了达到较明显的对比实验效果,每组实验的缠绕圈数至少相差达10圈。</div><div> 3.在释放橡皮筋驱动小车后,橡皮筋会接触地面从而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影响小车的行驶距离。<div><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材中的橡皮筋小车安装方法</h3> 难度过大的实验操作易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模糊的实验效果不利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种更加简易的实验装置——拉伸式橡皮筋小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伸式橡皮筋小车</h3> 一、实验器材的改进<div> “拉伸式橡皮筋小车”需要的器材包括: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刻度尺、长尾夹、橡皮筋、平头螺丝钉或小木柱、卷尺等。<br></div><div> 具体安装方法如下图所示,在一辆玩具小车的一端安装一个短小的柱子或者平头螺丝钉(不可太长),用于固定橡皮筋,接着把长尾夹夹在刻度尺零刻度的一端,把橡皮筋固定在长尾夹的尾巴处。<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伸式橡皮筋小车安装方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伸式橡皮筋小车安装方法(视频)</h3> 二、实验操作的改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伸式橡皮筋小车的操作方法(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测量方法(视频)</h3> 三、实验改进优点<div> 1.拉伸式橡皮筋小车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小车的安装材料易得,安装方法简单,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实验探究;小车的操作方法简便,刻度尺与橡皮筋一体,在拉伸橡皮筋准备释放小车的同时,也测量出了橡皮筋的拉伸长度。<br> 2.拉伸式橡皮筋小车的运用,使实验活动更富探究性。通过该装置,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以定量地设置实验变量——橡皮筋的拉伸长度,从而实现探究弹力大小与橡皮筋拉伸长度的关系。此外,还可以探究弹力大小与橡皮筋粗细等其他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对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地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br> 3.拉伸式橡皮筋小车的运用,使实验效果更显著。在该对比实验中,每组实验的拉伸长度只需相差2-3厘米,小车的行驶距离便有着约100厘米的差距,显著的实验效果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概念和形成科学的认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