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3年8月</p><p>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老龙头)~承德避暑山庄~坝上草原(京北第一草原、七星湖、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p><p><br></p><p>萧山机场</p> <p>登机</p> <p>当年的秦皇岛机场~很小</p> <p>一个小故事~记忆忧新~那天正好是爸的生日~承德避暑山庄差一天也不免门票~论身份证~也就是说头天去,是不免的</p> <p>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 Mountain Resort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1703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p> <p>丽正门既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正宫的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它是个重台城门,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重台上建有城阁三间。门前列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迎面建有30米长的红照壁。布局规格严整,风格质朴秀丽,为避暑山庄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p> <p>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中国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避暑山庄内。这里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庆三代帝后驻跸热河,处理军政,礼仪宴飨,政余读书,起居游乐的主要区域。占地5.6万余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库房1300平方米。</p><p><br></p><p><br></p> <p>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p> <p>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p><p>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p><p>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p><p><br></p> <p>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p><p><br></p> <p>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p><p>宫殿区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p> <p>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p><p>湖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p><p>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p> <p>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p><p>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p> <p>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p> <p>布达拉·行宫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北狮子岭南麓,占地25.79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仿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布达拉·行宫景区为两座汉藏结合式寺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庄严 。</p> <p>坝上草原穿越</p> <p>情人谷~影视村</p><p>丰宁县因她坝上美丽的草原风光,及纯朴的乡间民风。成为众多影视作品首选的外景地。在这里先后拍摄了《我的父亲母亲》、《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及《锦秀中华》等著名的影视作品。</p> <p>丰宁京北第一草原</p><p>京北第一草原区域辽阔,平均海拔1487米,属内蒙古高原南端边缘部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见长,野趣盎然。典型的温带草原季象变化显着,既是优质的天然牧场,又是理想的草原旅游环境。</p> <p>道路两旁,是巨毯样的绿坡,山坡上有一片片的白桦林。开着车恍若行进在新疆喀纳斯的途中,拟或在北欧的山林间穿梭。</p> <p>八月中旬的坝上,草地里还有没有枯萎的野花开着,坝上草原的迷人风采,让人融入了远古的农牧生活。美丽广袤,荒蛮自然。</p> <p>深入草原履地</p> <p>十里画廊</p> <p>随着山道盘旋,我们也不知不觉中跌入了“十里画廊”的美景里。峻美的山峰,深深的谷底,山岚里深浅不一的峰峦。一路惊喜,一路赞叹。</p> <p>当地牧民称该湖为“努古斯诺尔”,汉译为“野鸭湖”。该湖位于红山军马场夹皮沟生态保护区西侧,水面约为20亩,平均水深3米,最深处达7.5米。因该湖位于沼泽内,人迹难至,岸边生长着芦苇、河柳、蒲棒等植物,成为野鸭、天鹅、鹭、雁等珍禽的栖息之地。湖周围水草丰茂,蘑菇圈环绕,内盛产水银盘、鸡爪子、白黑蘑;黄芪、柴胡等中草药随处可见,又是狍、狸、狼、狐等野生动物的汲水地。 </p><p> 建场初期,“棒打狍子瓢舀鱼”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野鸭湖盛产鲫鱼,肉细味鲜,附近蒙古人忌食鱼,遇到捕鱼人,牧民时常拿出自己的积蓄把鱼买下放生。 </p><p> 每到夏季,进驻鸭湖边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映入眼帘,整个湖区绿草如茵,不时有野鸭出没于水草之间,远处的草原上生长着绿、黄、红、白、蓝各色各样的花草,芍药花、黄花、马兰花……数数也数不清,真是百争艳。水中鱼儿漫游,蛙声起伏,空中山鸟歌唱,草原上马群、羊群悠闲地帮吃着草,野鸭湖以她特有的风貌令人心旷神怡。</p> <p>由于草原海拔较高,7~8月份的平均气温较低,夏日平均气温为17.4℃,非常凉爽。夏日里,天高水阔,水草丰美,百花争艳,骏马奔腾。玉带般的小河蜿蜒流淌,湖面上清风习习,银涛千顷,使人赏心悦目。夏日草原日出和晚霞映照更是别具风采,一派迷人的诗画景象。清爽怡人的气候,使这里的夏季成了避暑纳凉的最佳时节。</p> <p>红山军马场,建于1964年8月,今隶属于北京军区,是全军军马培育基地之一。红山军马场位于内蒙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和阴山山脉交汇处,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化林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旗元宝山牧场、桦木沟林场毗邻,总面积27800公顷,海拔平均1500米。1991年,经审定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世界遗产单位避暑山庄外八庙的风景名胜区的分景区。性质定为以清帝北巡历史文化为主题,以皇家猎场遗迹,古战场遗址、森林草原风光为主要内容,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为特征,具有风景游览、避暑度假和科教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主要由塞罕坝机械林场组成。公园原名“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5月由原林业部批准设立。 2007年12月5日,由“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更名为“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41万亩,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有山地、高原、丘陵、河流、湖泊、溪流、松树林、桦树林、羊群、军马,是消暑旅游和摄影的好地方,也是影视创作的基地。</p> <p>塞罕坝海拔高度1500米—2060米,在辽金时期曾经是拥有茂密的松林、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皇家天然狩猎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在同治年代开放耕垦,由于不合理的开垦,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导致植被退化,塞罕坝有原来的“千里松林”变成了万里荒漠。在新中国建国后,有人曾说,北京就像个坑,来自西北的风沙由于没有植被的阻挡,一直南下,多年后,风沙就会把北京城给埋没。这句话引起了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为了保卫北京,1962年第一批爱国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塞罕坝参与植被建设,由于条件恶劣,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可是这些年轻人没有退缩,一直研究如何恢复生态,从种活第一棵树开始,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慢慢的把一亩地、十亩地、到一百亩、一千亩地,到现在建成110万亩森林,草原2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的生态公园。</p> <p>神龙潭是塞罕坝草原森林风景区内的著名景点之一,《赵氏孤儿》的外景地之一,从滦河源头向东南方行驶约五公里,进入森林环抱的神龙潭。</p><p>这是一汪净水,四周群山环绕,草木葱茏,茂密的松杉伴着翠绿的草场一起拥抱着碧水,更使神龙潭野趣横生。置身于清澈见底的湖边,漫步在栈桥连接的北岸,眺望漫山的林海和湖畔的湿地,只见树林山峦与湖水交相辉映,风光旖旎,仿佛置身世外,令人有一丝超凡脱俗的感觉。</p> <p>远处丘陵山线蜿蜒,白色的风力电扇高耸,近处有羊群在安静的低头吃着草。</p> <p>当余晖落尽,一场怦然心动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那些白日里司空见惯的景色,在夜晚或许会让你觉得耳目一新!我们都很熟悉的秦旅山海号观光旅游列车开辟了夜线,坐着旅游列车在夜色中穿梭,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p><p>赏迷人的夏夜风光、享浪漫的山海情缘。坐着观光火车赏夜景,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见哦。</p> <p>入夜之后的秦皇岛散去了一半的热气,吹着微风,漫步在海边、河边、大街小巷,享受她的美。</p><p>夏夜遛弯在秦皇岛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海边。夜晚涛声依旧,但是沙滩上已经不像白天那样熙熙攘攘。这个时候最适合静静漫步。</p><p>遥望着大海的远方,任海风将思绪吹得很远很远~</p> <p>公园一直是大家广为喜爱的“遛弯地”,晚饭后,在人民公园、森林体育公园、莲花湖公园、奥林匹克大道公园、戴河生态园等多个公园都可以看到一家老小散步遛弯的身影~</p><p>夜晚的戴河生态园璀璨的灯光妆点着古朴的建筑,别有一番韵味。戴河水中倒映着五彩斑斓的灯光,给予游人赏心悦目的风景,连廊、亭台、楼阁……他们的轮廓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与白天的戴河生态园相比,似乎又多了几分妖娆,让游人沉醉在其中,忘记夏季的炎热。</p> <p>太阳城小吃街</p><p>太阳城小吃街在秦皇岛人心中的地位那也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地理位置太优越了~就在太阳城商圈当中。</p><p>试问谁不想在逛街之后来点可口的小吃呢?又有谁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顺便满足下自己的胃呢?</p> <p>大街小巷</p><p>夜晚的秦皇岛,处处都有美景。夜晚的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走在大街小巷,时时被她的美所震撼。夜游秦皇岛,甚至不用刻意寻找她的美,因为她的美,无处不在!</p> <p>街头市井</p> <p>坝上农家院,门口就是菜地,整齐的包菜,西葫芦原来是这么长的,直接生在根茎上,密密麻麻,好有满足感!全然一幅风景画!</p> <p>整齐的包菜象幅画~好萌</p> <p>土生土长的西葫芦~好帅</p> <p>塞罕坝上行,最美七星湖;</p><p>水映天蓝蓝,风吹草木舒。</p><p>对于求美赏景的大多数游客而言,塞罕坝看的就是林场林海,真正漂亮好看的,当数塞罕坝内的七星湖了。这也没错,如果赶上气候好,天蓝湖蓝,水天一色,美得令人窒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七星湖美呆!</p> <p>北戴河海滨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西部,为秦皇岛市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北戴河气候宜人,海岸绵延,沙软潮平,依山傍海,环境十分优美。与北京,天津,秦皇岛,兴城,葫芦岛构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北戴河正处于旅游带的中心节点。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p> <p>山海关Shanhaiguan area,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河北。 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山海关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总兵府”等七大风景区对中外游客开放,闻名国内外。</p> <p>山海关城四座城门的外部均有瓮城,现仅存东门瓮城,周长三百十八米,瓮城门向南开,与第一关券门成直角形。瓮城西面墙长八十五米,北墙长八十三米,东墙长七十二米,南墙长七十七米,城高十三米。瓮城墙上宽度,西为十五米,东为九点七米。</p><p>山海关城还有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p> <p>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p> <p>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今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至今。</p> <p>山海关城平面呈四方形,周长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宽五丈,深两丈五尺的护城河围绕其外。城墙外部以青砖包砌,内填夯土,高约十四米,宽七米。有城门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第一关”,保存最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第一关城楼,实测城台高十二米,城楼高十三点七米,楼东西宽十米零一,南北长十九米零七,楼分两层,上复灰瓦单檐歇山顶,楼上、下两层,北、东、南三面开箭窗六十八个,平时关闭,用时开启。西面屋檐的正中悬挂黑字白底巨幅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字迹苍劲、雄浑,为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肖显所书,现真迹藏于楼下,楼外所悬为一九二零年摹制品。</p> <p>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 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当于国防部处长),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楼,量好尺寸,请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谁来写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姓萧名显,两榜进士出身,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书法好,因年老辞官,归家山海关赋闲。</p><p>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亲自到萧家拜访,说明来意。萧显沉吟了半晌,才点头答应。不过他提出,写这种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应下来。</p><p>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消息。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东西:几匹绫罗缎匹,几枝大型湖笔,派一名亲信给萧显送去。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了,禀报说:“萧老先生在偏院里练功,每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兵部主事不解,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关系,不管他,已经等了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p><p>又过了二十多天,还是没动静。兵部主事又让手下人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p><p>兵部主事对这话不太理解,但总算有了一个期限,那就等着吧,兵部主事万没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说是新任蓟辽总督代皇帝要来山海关视察挂匾事宜,预计三天内到达。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坏了,立马让人抬着那块木匾和一坛子墨汁赶往萧家。</p><p>到了萧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传来的急信之事向萧显述说了一遍,萧显也是官场上下来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他,提着笔在匾前来回走着,一边走,一边端详,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气,开始动笔了。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石,起笔如飞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稳,又准,笔随身行,不一会儿,“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写好了。你再看萧显,浑身是汗,满脸通红。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谢。萧显说:“本来想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诗,陶冶情性,可惜呀,时间太急了。”兵部主事连忙说:“这已经很好了,已经很好了。”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挂在箭楼上,一面在箭楼下的“悦心斋”酒楼宴请萧显。酒过叁巡,宾主凭栏仰望,萧显这才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此时,把总禀报蓟辽总督已过石河,回府取笔登楼补写已来不及,怎么办?萧显急中生智,命书童马上研墨,随手抓过堂倌手中的一块擦桌布,手中一团,饱蘸墨汁,用尽平生之力,朝箭楼上的匾额甩去。只听“叭”的一声,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补上了那一“点”。众人齐声贺彩,同声赞道:“萧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p><p>萧显书写的这块匾,现收藏在山海关城楼内。城楼上悬挂的是后来的仿制品。</p><p>这是有关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雄匾的传说,里面加了许多民间演绎的成分,只能当故事听了。</p> <p>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1990年以前这里曾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老龙头景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9年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龙头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 城七部分组成。</p> <p>澄海楼是老龙头的制高点,是观海的胜地。其东西墙壁镶有清代皇帝及文人咏澄海楼诗作的卧碑,楼内陈列着老龙头出土文物和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题诗。宁海城内校场、龙武营、将台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保存完好的明代长城遗址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p> <p>入海石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