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玩具也有春天——记六⑥班竹节人制作指南评选活动

吴芷珺

<p>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名叫《竹节人》。这当中提到了我们父母在七、八岁时非常流行的一种玩具:竹节人。竹节人是70后80后流行的玩具,早就过时了。但是,在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这篇文章后,这个竹节人就在我们班上掀起了一股热潮。</p><p> 大家空有制作竹节人的热情,但苦于没有详细的制作指南指导实践。这时,我们想到了郑老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有一种高科技的东西叫百度。所以,有一部分同学通过百度搜索资料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还有另一部分实干家坚信实践出真知。于是我们班几位大师级别的人物便大展身手,表现自己了!</p><p> 所以接下来请欣赏《六年6班竹节人制作指南优秀作品集》。</p> <p>  首先是我们石隽燊,张信恩的作品。咋一看,咦?怎么这么多补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小机关!那些小机关上画着详细的图解,真是用心啊。内容也是有趣又具体,让我这个手当脚用的人也能一眼就看懂。</p> <p>  接下来请看是杨紫一和肖钰涵的大作。这是指南吗?这分明就是一张成功的手抄报啊,瞧瞧这精美的插图,细致的边框,可见她们的用心啊!</p> <p>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由蒋可欣,张欣怡,翁婧萱组成的三人小组做出来的指南,果然与众不同!这淡雅的青绿色,跟我们的竹节人很搭哦。就是这步骤可不可以再详细一点呢?</p> <p>  再看看我们班绘画大师林佳颖同学的作品。除了清晰的图解,佳颖同学还别具匠心地补充了玩法,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能介绍下竹节人的制作材料,那就更完美了!(个人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小建议,嘻嘻)</p> <p>  瞧瞧咱班吴芷珺的作品。幽静的群山搭配上四季常青的竹子,完美吻合了竹节人的意境。不过,"方针"一词用的不好,如果换成"宝典"或"指南"就很nice了!</p> <p>  黄正圆,周文俊,巫劲辉三位同学的指南就厉害了!这介绍是增之一分则嫌多,减之一分则嫌少。我们黄正圆同学对于简洁概况这方面真是拿捏得死死的啊!</p> <p>  我们郑妮娜同学对自己的文字功底相当自信!单看这洋洋洒洒四百字的介绍,哎,是我输了。</p> <p>  接着是郑子豪的"小"作品:巴掌大的口袋说明书,便于随身携带,考虑到了生活实际,细心!</p> <p>  然后是我们"文学家"高梓萱的作品。图解用粉色,可见我们梓萱有着一颗粉粉嫩嫩的少女心,不知道这样一位充满玲珑心的小姑娘做出来的竹节人战斗力如何?</p> <p>  最后一个作品出自余江之手。天啊!这还是我认识的余江吗?定睛一看,有许多熟悉的语言!哦,原来他份指南有多处借鉴了课文内容。好一招移花接木,在下佩服佩服。</p> <p>  大家为了更好的制作竹节人,做出来的《竹节人制作指南》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这一份份制作精良的指南,不仅给竹节人的爱好者带来便利,还让我们的传统玩具——竹节人,迎来了春天。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令我看得眼花缭乱,更别说给这些作品排名了。所以,我将这宝贵的选择权交给大家,去选出心目中的No.1吧!</p>

竹节

指南

制作

作品

我们

同学

玩具

图解

余江

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