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族历史资料 之 一

Annabell

<p> <b>前 言</b></p><p><br></p><p><b>我们正在做一件幾有意思的工作,就是去追寻,记录,求证,还原一些即将或者已经消失的历史。这些历史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沉重。有的很悲情,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的祖辈和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後輩已经或者将要承受的。家族的历史既凝聚我们,亦警醒我们,我们亦要明白“以史为鉴”,这些不只是皇帝、名人的专用,平民百姓也都是一样。🥀</b></p><p><br></p><p><b> 彭菩果撰词✍🏼📌</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吴萧素娴太夫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我们吳氏老祖宗 - 吳氏祖藉南海佛山。闻说……祖屋在现佛山仁寿寺后的大树堂,现巳被拆建。老祖宗是南海名门旺族。</b></p> <p><b>吴萧素嫻太夫人与孙子吴纪祖</b></p> <p><br></p><p><br></p><p><b>现在追溯我们的(曾)袓母(外婆)- 吴萧素嫻太夫人的历史资料。据我(菩果)听闻:外婆祖籍是顺德九江。家里很穷,她从小就下田干农活,所以像当时中国北方大多数家女子到一定年纪就要扎脚。而广东地区地理经济原因大多数女子不扎脚。萧素娴 是个大脚妹,也被称为劳动的人民。为了改善乡下贫穷生活面貌,我们外婆的阿妈,即係曾(增曾)外祖母到广州做走街串巷专门卖首饰的小贩,因此而认识了我们吴姓的曾外公家。因为一来二往,曾曾外婆渐渐熟络,了解到吴家做盐商不仅富裕(嗰阵時做得盐商嘅,梗係叠水嘅喇!)而且为人好,就主动提亲,愿意把自己个女儿给吴老爷(吴衮裳)做二房。.....所以我们的大脚乡下妹就成了吴萧氏了。萧氏夫人为吴家 衮 裳 生养了七、八、九、十、十一,二男三女。十一舅父早年夭折。七舅父也英年早丧,死于1944或者1945年,抗日战争後期,盟军空军轰炸广州時,他和他的二房太太在东横街(靠近永汉路口)一座樓,躲在楼梯底,怎知就给炸弹炸中这座楼,他们双双被活埋梯底失救而死。吴家的另一房正室生的六仔女,记忆中存活的只有大、二姨妈和三舅父官名为 <u>泽 民</u>。这些是东横街吴家的故事。请大家向自己家的老人求证历史的准确性。</b></p><p><b> 彭菩果 笔述🖋</b></p> <p><br></p><p><b>吴萧素嫻太夫人和女儿吴湘及外孙许树洪摄于淸华大学图书馆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舅父】官名 吴泽民,是吴家正房太太所生,其太太(妗母即舅母)黄四喜,他们育有两男二女。长子名 吴纪同,二女 吴勵贤,三子 吴纪華,小女儿 吴自贤。吴自贤又称【志表姐】,现简化可能把【</b><b style="font-size: 18px;">自】字读成【志】。往下一代:令莹 是(三舅父二女)吴励賢之次女。三舅父有两个儿子 吴纪同,吴纪華 两家後人(缺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填房萧素娴生仔滚裳女:洵,坚,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儿子 - 七舅父(舅母)的女儿名:吴慕才又称“才表姐”;七舅父的儿子吴紀祖(上世纪六零年代移民加拿大温哥华</b><b>,後来七舅母也去了温哥华)。才表姐则一直留在香港。这就是东横街吴 家两房子女的网络。吴家的故事没有了他们就不完整了。吴家两房相處很好,互相尊重,往来无间。❤️❤️</b></p> <p><br></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吴萧素嫻太夫人与孙子吴纪祖</b></p> <p><br></p><p><br></p><p><b>吴氏萧太夫人儿媳妇(七舅母),吴氏萧太夫人,吴氏萧太夫人儿媳妇(七舅母)的女儿吴慕才</b></p> <p> 🎗 🎗 🎗</p><p><b><i>以上资料由彭菩果、彭菩本、彭菩干等人提供于2017🐔年2月</i></b></p> <p><br></p><p>~~~~~~~~~~~~~~~~</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注:谢谢 严小军,近年来对吴氏家族史做了大量的核实研究工作,有不少新的发现。附上如下:</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关于佛山大树堂吴氏是否广州东横街吴氏的源头,我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家族族谱的考证,初步结论是没有证据证明佛山大树堂吴氏(佛山祖庙捐赠楹联的吴氏家族)是东横街吴氏的先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佛山大树堂吴氏族系的初步考证:</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查找外祖母吴洵的家族源流世系,确认佛山吴氏名人吴荣光是否广州东横街吴家先人,从去年十月份至今进行如下考证:</b></p><p><b style="font-size: 20px;">1.&nbsp;&nbsp;到佛山祖庙现场勘查:</b></p><p><b style="font-size: 20px;">祖庙主殿“灵应祠”内楹联题刻(佛山大树堂创始人吴恒孚及子孙署名捐赠)。</b></p><p><b style="font-size: 20px;">2.&nbsp;&nbsp;到佛山仁寿寺、沙塘社区周边寻找“大树堂”遗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因此地拆迁,仁寿寺扩建和人民路小学扩建,大树堂遗址已经不可见。</b></p><p><b style="font-size: 20px;">3.&nbsp;&nbsp;查问联系佛山“大树堂”吴家后人吴慧卿,查询吴家族谱。</b></p><p><b style="font-size: 20px;">得知吴慧卿去年7月病故(88岁),其女儿李华甫女士确认母亲吴慧卿和舅舅吴国勤是“大树堂”后人,但是他们的族谱是《七宅四房支谱》,记录吴荣光的弟弟吴恩光的儿子吴尚聪以下四代(“尚”字-“福”字-“宝”字-“国”字)族系。故此,无法查找吴荣光(七宅长房)的族系资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4.&nbsp;&nbsp;联系广州“吴公堂”后人吴伟先生,查询吴家族谱。</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通过白云山“吴荣光父母墓”登记为保护文物单位的管理机构—白云区文化广电新闻局,联系到墓地信息提供者吴伟,查问佛山“大树堂”族系资料。吴伟先生答应帮忙,但至今未有提供资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5.&nbsp;&nbsp;购买周利锋著《吴荣光(广州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和任百强论文《佛山大树堂&lt;吴氏族谱&gt;的新发现》,查阅历史资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上述文章披露的吴氏族谱资料,编绘佛山大树堂吴氏族系表(大树堂一世至六世)。见附表。</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分析意见: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吴氏族谱》所示,吴荣光为“大树堂”吴氏家族第三代,七宅长房,(1773-1843),有儿子3人:长子吴圣基(早夭),二儿子吴尚忠(1796-1869),三儿子吴尚志(1804-1867)。</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吴尚忠有儿子7人,1人早夭,排“福”字:双福、平福、瑞福、开福、多福、长福。有孙子9人,排“保”字:保英、保树、保圻、保身、保佑、保洪、保森、保浚。</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吴尚志有儿子5人,2人早夭,排“福”字:升福、炽福、保福。有孙子4人,排“宝”字:宝文、宝震、宝漱、宝灵。其中吴宝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我佛山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彭菩干舅父提供的信息,吴洵的父亲名字为吴衮裳,下一代男子排“桂”字,孙子排“纪”字。根据吴纪同舅父的女儿吴洁慧提供的信息,吴洵的祖父是吴荣光,父亲名字为吴鑫贵,下一代男子排“泽”字。经对比,吴衮裳、吴鑫贵这两个名字都与吴荣光的3个儿子的名字对不上。另外,从年龄来判断,吴洵父亲的年龄也不可能与吴荣光的儿子是同一代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因此,吴洵的祖父不可能是吴荣光,排除了吴洵是佛山“大树堂”吴氏家族(七宅长房)第五代传人的可能性。</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但是,吴洵是否“大树堂”七宅长房的第六代或第七代传人,即吴洵的父亲实际上是“福”字辈或“保/宝”字辈呢?现在缺少证明资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甚至或者吴洵是佛山“大树堂”吴氏家族其他宅的后代呢?同样缺少证明资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只能等待找到新的线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分析意见:之二🔏</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两种可能性:</b></p><p><b style="font-size: 20px;">1.&nbsp;我们的外曾祖父(你们的外公)辗转来到广州后改了名字,因此无法与大树堂吴氏的排字对上号。</b></p><p><b style="font-size: 20px;">2.&nbsp;根据佛山大树堂吴氏族谱,吴荣光兄弟10人,为10宅,其中有2宅因违反族规被开除,族谱不再登载。</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4/27)</b></p><p><b>另外,据族谱记载,吴济运(二世)有儿子10人,正室梁氏生吴荣光等4子,妾邓氏、伍氏生后面6子。据吴洁慧表姐(吴纪同表舅父之女)问过她的姑姑,吴洵的父亲有可能是吴济运之妾所生,是吴荣光的弟弟。待考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彭菩干分析🔎:</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以为吴泽民的原名系吴鑫贵,他七弟,吴少桂,十一弟吴尉桂,系桂字排,下一代为纪字排。”🖍</b></p> <p><b>📌彭菩果评论分析二 🔎:</b></p><p><b>关于“吴荣光兄弟十人分为十宅,其中两宅触犯族规被逐出族,不入族谱……。”之说</b></p><p><b>如果按照吴衮裳在1930年代去世,他可能生于1860年代,那麽在大树堂吳氏族谱上大致是排在哪个字辈上呢?再者:听十姨婆讲:外公係「盐商」最兴旺时有几条「大眼鸡」船……。所以我推论可能就係「盐商」名义下做咗啲触犯族规的嘅事,被逐出。改名落藉广州。(但係未闻过佢有恶名)初时唔係喺东横街,(甚至唔係海味街)到咗1910年,方才买咗东横街28,30号两座宅院,安置两房妻儿。生意就交俾三、七舅父两个仔打理。但係佢哋经营不善及战乱家道遂衰落。呢啲係我拼凑现有一啲传闻与线索做出嘅猜测。只是猜测而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彭菩果评论分析🔎:</b></p><p><b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广州东横街吳氏与佛山大树堂吴荣光族系是否有关联的问题你(估计大表姐夫也在其中)做了大量嘅梳理和考证工作,无论结论如何都是有价值的了不起的。我们从小就听母亲說:吴荣光就係我哋吴家最有名嘅祖宗之一……。另外葱表哥(林孟熹)曾经提及东横街吴家嘅发源地係佛山祖庙附近嘅大树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我佛山人」亦都係吴家嘅族人……。这些传说都因为现在我们无法搞清楚我们的外公的历史情况(甚至连名字都未能搞清楚)无法从族谱查到源头。这是很遗憾的事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