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九九七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p> <p>镇国寺,原名京城寺,五代十国的北方唯一的北汉所建,大汉天会7年,即公元963年,皇家敕造。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p><p><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殿,天王殿,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殿低矮,檐头稍平,有点儿蒙古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承担了山门的作用,一般山门都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即空门,两旁各配有一个小门,叫作无相门、无作门。</p><p class="ql-block"><br></p> <p>寺院的山门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处,三门并立,显示出佛门的神圣,这里两边小门上所题的词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分别为“崇虚”“垂幽”。</p> <p>镇国寺有三宝</p><p>其一,五代的万佛寺,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p> <p>镇国寺不同于其他木构建筑的是,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p> <p>此外大殿斗拱也是一大特色,柱头直线2.94米,转角处4米左右。</p> <p>万佛殿,也是第二座大殿。</p><p>因不让拍照,借图,如有侵权请告知!</p><p>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p> <p>镇国寺三宝</p><p>其二龙槐,形状酷似龙型,已逾1000余年,又枝叶多新发,故有老树发新芽祥瑞之意。</p><p><br></p><p><br></p> <p>镇国寺三宝</p><p>其三半截碑,因碑被村民断成半截而得名碑文中有“天会十二(968)年”字样。说明此碑是968年以后的某年立的。北汉后主刘继元的弟弟刘继钦的墓碑。</p><p><br></p> <p>尽管碑文中泛泛溢美,但这个刘继钦不是什么名角,著名的杨无敌杨业,在抗宋战争中就曾受他节制,结果有败无胜。仅仅十年多后,即公元979年,大汉就没了。</p> <p>三佛殿,第三个大殿,明代建筑,总共两层。</p><p>底层浓厚的民居风格,砖土结合,二层则为木结构建筑。</p> <p>休闲,巴适的水月观音,大佛背后的倒坐观音。姿容,坐态和双林寺极为相似。</p><p>颜容,服饰都不同于唐,少了雍容,华贵,多些清瘦,简约。</p><p>三尊(水月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p><p><br></p> <p>金代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为平遥县境内的古稀之物。</p> <p class="ql-block">(附录)中国现存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共有五座</p><p class="ql-block"> 大云院,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是现存五代木构建筑三开间中最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龙门寺西配殿,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 布村玉皇庙 山西省长子县慈林镇,位于村内十字街北端,后天台庵修缮也被证实为五代后唐,但是目前也有学者觉得断代宋代更好一些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正定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县城内育才街西侧,裕华路口对面。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p> <p>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风景看人文,也不在于追求感官的享受,而在于寻找到与自己灵魂能够产生对话的环境。而寻古之于我,面对着满目苍夷的历史遗存,就更加强调古物与灵魂的心灵冲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