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代才子邓石如有一副自题对联扬名天下:“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寥寥十四个字道尽天下春秋,也是人生心境的写照。春有春的明媚,秋有秋的韵味。江南,秋雨绵绵十数天,好不容易看见天空放晴,选择近距离的杭州,完成一下曾经想去的良渚古城文化和心心念念的满觉陇桂花飘香,体会一番仲秋时节的西湖秋水及其周边,说走就走 …… 去读一读杭州这篇文章。</p> <p>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旅行是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旅行,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我们没有钱钟书先生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和谐的相处、最大的快乐是人在旅途 …… 杭州,不用坐飞机,不用乘高铁、动车,原始的绿皮车刚刚好。亲情,自然会有一番磨合。</p> <p>下了绿皮车,转乘杭州地铁,再转乘公交,按照出行前一天匆匆忙忙做的功课,按部就班的跟上下班似的。</p> <p>杭州的公交不挤,地铁也不挤。</p> <p>中午时分,我们到了第一个目的地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意欲印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起源之一。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良渚古城遗迹的形成、始于公元前3300年 ,距今已经5300余年,持续发展历经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p> <p>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迄今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 ,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p> <p>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 。集农耕、水利、古城于一体的良渚古城形成了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p> <p>遗址公园内的这家“莫角书院”,有很多良渚文化的书籍、图片供游客翻阅、挑选。由此想到:从农耕、水利、古城形成的良渚文化5000几百年,泱泱中华为什么当下会遭到某国中伤、挑衅?只因为某国文化区区几百年,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零头、羡慕嫉妒恨也!没有文化的流氓怎会和满腹经纶的学者友好相处?</p> <p>2018年1月中国正式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0年5月,良渚古城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 </p> <p>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有发掘了几千年前的遗址,也有许多按照史前文化恢复原状的建筑,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古典乡村图景,随处可见。</p> <p>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该到良渚古城遗址来补上一课。</p> <p>遗址公园内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沥青路面和人行便道,现代元素和古迹遗址相得益彰,每一处都如同走在公园里。</p> <p>那个经常在电视上手执折扇,侃侃而谈的高晓松挺会闹腾,联手日本文化名人安藤忠雄,在全国各地文化名胜弄了一间间的“晓书馆”。从良渚古城过来,“晓书馆”歇歇脚、“泡一泡”,翻翻书,很舒服。</p> <p>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没多少文化的我们,顿时感觉变得有文化起来 ……</p> <p>泡了书店出来,一轮夕阳正在西沉。虽然被广告牌挡住了,而杭州的“咸蛋黄”,还是格外引人入胜。</p> <p>简单用完晚餐,用“嘀嘀打车”约了车,去往第一晚我们预订的民宿。一路上司机师傅不停夸我们有头脑:节前这个时候刚刚好,前些天秋雨绵绵,令人烦恼,这几天天气好,不凉不热。堵车闻名全国的杭州这几天基本上不堵车。各景点游人也不多。过几天长假了,游人肯定像钱塘江潮。错峰出行,是一个好选择 ……</p> <p>运气好的时候挡也挡不住!手机预订的这家“茶树果民宿”座落在龙井村137号。当我们的出租车到达的时候,老板已在门口迎候,享受了一把下车有人为我们打开车门的礼宾服务。老板说,因为热水水箱坏了,停业了三天。今天下午才修好,开始接网上订单。今晚,民宿就归你们二位。弄得我们像是包下了民宿的感觉。“茶树果民宿”的设计、布置,是狮峰脚下、龙井村口的小亲新!</p> <p>前台接待是老板的儿子,父子俩、再聘请了一位阿姨,打理着“限量版”服务:房间干干净净,感觉比自己家收拾得都干净。总共只能接待15位客人。一栋精致的小楼。主人住在一楼,二楼、三楼不多的几间客房。这块不大的黑板上,主人把龙井村、西湖一带的景点标的清清楚楚。</p> <p>天一亮我们起床洗漱一下,就顺着龙井村内的主路往狮峰方向走。百米开外就到了“龙井茶源头、茶文化圣地 —— 老龙井。”</p> <p>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龙井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十八涧,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峰,龙井,云屏,虎跑”之首。</p> <p>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村我1980年代中期到过。还有和龙井村齐名的“十里梅家坞”,都是走马观花。狮峰龙井、梅家坞龙井才是西湖龙井茶的鼻祖、魁首。只可惜当下,所有的浙江的茶、甚至蔓延到江苏等省份也拉起了”龙井”大旗,挂羊头卖狗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玷污了真正西湖龙井的美名。真的是气煞乾隆爷、也气煞我等茶民也 ……</p> <p>一早品尝了民宿老板的龙井茶,而后观瞻老龙井,再次零距离凭阑处 —— 乾隆六下江南(1762年)御栽的18棵狮峰龙井茶树,再读乾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前。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团凤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感觉乾隆喜欢龙井是真的是喜欢到家了。</p> <p>老板见我们从龙井村折回,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一人一大碗“龙井村肉丝面”外加荷包蛋。夸夸其谈面怎么好、汤怎么鲜、浇头怎么地道。我边吃边谢他周到、边和他聊狮峰龙井,聊杭州的面、杭州的面汤。老板大我2岁。“这里好山好水好地方,开家民宿弄弄白相相,广结人缘养养老。钱赚的再多又怎么样”?他还建议我带些“自产自销”的上好龙井茶:“保证正宗!诚心价,600元一斤”。我说,茶喝有缘人,我的舌头已经证明了你的好龙井。可我家里春天囤的龙井还没有喝完,就道一声“谢谢”了。日上三竿,图为和老板道别。</p> <p>从龙井村下来,即拐进了杭州名闻遐迩的九溪十八涧。</p> <p>我们沿溪而行,紧扣九溪十八涧自然景观的奇绝特征。奇山怪石、涧水清溪,饱览九溪十八涧溪涧交错、山石巧怪、树动花摇的怡人景色。</p> <p>什么叫“山不转水转”?九溪十八涧,青山岿然不动,涧水奔流不止,动静结合,一步一景,呼吸流畅,趣味盎然。</p> <p>走完了九溪十八涧,感觉又一次挑战自己成功!由衷地自我表扬了自己十八年前断过的双腿!</p> <p>虎跑泉的来历,有一个饶有兴味的神话传说。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性空到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p> <p>龙井茶叶虎跑水,不可不知、不品的西湖绝配。俱往矣!小董1978年和同事刘军出差衢州途径此地,旅途劳顿,二人前来虎跑饮茶。那时1元一杯;2020年的今天,老董专门过来怀旧,100元一杯。想来也非常合理,那时我每月工资36元,现在我每月养老金 …… 元。</p> <p>西湖人民有福利!拼图上的场景是虎跑公园附近的大叔大妈聚集在虎跑泉下,排队用瓶瓶罐罐灌装虎跑泉水。这让我们想起了五年前在广西长寿之乡巴马镇看见的同样一幕,也是大叔大妈,也是瓶瓶罐罐,也是排起长队 …… 世界上有个词叫作“得天独厚”,世界上有句话叫作“近水楼台先得月”!</p> <p>天底下还是善良之人多!杭州城外,人生地不熟,我们除了步履所到之处,我们基本上靠打的。饮罢龙井茶叶虎跑泉水出来照例打的回满觉陇。上车后司机立马叫她打开“高德地图打车平台”说:这几天“高德”搞活动,有优惠 …… 近5公里之后下车,原本近20元的车费,我们只需付6元钱。5公里行车,开开停停,司机(萧山人)和我们唠家常:儿子在英国自费读博士,是我卖了房子供的,至今未归,媳妇相夫教子数年,望眼欲穿 …… 絮絮叨叨,非常感人。</p> <p>满觉陇,位于西湖以南,是杭州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天下,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p> <p>满觉陇之秋,把天下桂花绽放到了极致。它为我们准备了视觉盛宴(徜徉在觉陇路上)、嗅觉盛宴(只要你鼻子呼吸正常)、味觉盛宴(坐下,来一碗杭州阿婆“私人定制”的桂花汤圆);吴刚先生每年都到此采撷落英缤纷的桂花为嫦娥女士私酿桂花酒 (当然这是老董我浮想联翩、胡诌遐想 …… )</p> <p>是夜,我们借宿在龙井之下,九溪之源,满觉陇万株桂花丛中依山而建,日式风格的山舍酒店。“山舍”,乃满觉陇之网红,年轻人的聚集地,全年一房难求,房价有点儿小贵。想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感觉;再想想几天以后长假了,也许花再多的银子,也难求它睡榻一张 ……</p> <p>山舍酒店,日式风格设计和布置。是集咖啡屋、茶室、酒店住宿于一体的舒适复合空间。扎堆在文艺小亲新们之中,我们的心态也年轻了许多。</p> <p>酒店有一个大厅,既是咖啡座,也像阅览室,布置的很文艺,很亲新,非常适合我们从龙井下来,走过了九溪十八涧之后的劳顿、小歇之下,一扫而光。</p> <p>清晨,缱绻睡意,被沁人心脾的馥郁桂花香气惊醒!</p> <p>吃罢山舍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她西式、我中式)早餐,临走之前,我们再次坐到了“山舍”露天吧,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满觉陇的桂子香气,陶醉在氤氲之中 ……</p> <p>滴滴打车5公里,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这是以茶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它被漫山遍野的龙井茶树簇拥、包围着,地处杭州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p> <p>“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不解之缘。同时,“琴棋书画诗酒茶”也道出了文人雅士对茶的偏爱。</p> <p>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茶事大行其道。古往今来,茶之栽培、之制作、之饮啜、之境界、之收藏、之效用、之艺术、之缘分、之兴盛、之出品,各有其道,各有其情。</p> <p>从大处着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处体会“龙井茶叶虎跑泉水”,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茶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情怀。</p> <p>茶叶博物馆出来到西湖边,再次观瞻苏东坡纪念馆。虽然40多年前到过,但还是要瞻仰一番的。我喜欢唐诗宋词,苏轼是兴盛宋词的翘楚、代表人物。而且他的豪放、旷达人格魅力感染过我,他诗词歌赋和曾经两度在杭州府做父母官的不朽传奇和书法的传世之作,都是我景仰的。</p> <p>只可惜,因为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纪念馆二楼仍然封闭着不开放。记得二楼有他的词作手书真迹,本想再度品味欣赏一下,却只能到院子里读读他的碑帖了 ……</p> <p>苏堤是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当“一把手”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是后来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条堤岸的雏形。杭州人民口口相传,都叫它“苏堤”。</p> <p>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有著名的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苏堤春晓”位列“西湖十景”之首。 长堤卧波,贯通了整个湖的南北两侧,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p> <p>西湖之美,天下人都知道;西湖的生态这么好,随处可见小松鼠在树上蹦蹦跳跳、野鸭在水中嬉戏,出乎我们的意料。更相信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想:谁说生态不是卖点?置身西湖、漫步苏堤,满满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感觉袭来。</p> <p>且走苏堤,且看两岸,碧波荡漾西湖景,摇橹之声轻轻来。</p> <p>在苏堤上闲坐一会儿,发发呆、喃喃絮语、想想心事,十分惬意。</p> <p>从北到南,徒步走完苏堤。坐下小憩,再度琢磨,堤字何以在这里、提土旁成了左耳朵旁?杭州人民有话说:漫步苏堤,你要用心感受、要用耳倾听,人间天堂,碧波荡漾,浆声灯影 —— 方能体会西湖大美。</p> <p>打开犒劳我环西湖徒步成功的最佳方式是:在“楼外楼”点一客东坡肉、来一盘西湖醋鱼 …… 酒家“心有灵犀”,赠月饼一枚,以资鼓励!只不过,东坡肉和西湖醋鱼,再也吃不出从前几次到楼外楼吃过的那个味道来了。我顺便拍了一把老婆马屁:还不如你做的大鱼大肉好吃的 ……</p> <p>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所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是文人墨客、书画爱好者心中的圣地。</p> <p>一幅书法、水墨画作品,如果不矜印压章,就如同一件衣服没有领子纽扣;一幅书法、水墨画作品,如果没有引首章、如果没有落款印,就毫无章法可言。</p> <p>金石寿是古时文字和书法学问的集成。金石寿也印证了一幅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它和翰墨情一样寄情于文房四宝,见意于篇籍碑帖,是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的情怀。</p> <p>这样打车的图片,我“不厌其烦”发了三次。只想说明一句话:在杭州,从这里到那里都不远。拿起手机约车,比问路更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