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纪大了的人,身上总有股“老人味”?背后真相扎心…

宇宙能量

<p>最近两则淹没在众多新闻里的事件,让我在这个秋天,第一次感受到了凉意。</p><p><br></p><p>湖南株洲,一位外出散步的老太太,走着走着突然直挺挺地栽倒在地,不省人事。</p> <p>见此,正在执勤的城管小哥飞步将老人扶起,好心的路人赶忙递来座椅。</p><p>待老太太恢复知觉后,众人才得知方才的惊险一幕,原来是因为她患有癫痫。</p><p><br></p><p>而平日里,老人一直是一人独自生活。</p><p><br></p><p>当小哥贴心地为她拭去脸上的污泥时,两千多公里外的哈尔滨,另一位88岁的独居老人,正在自家的床上孤独地躺着。</p><p><br></p><p>整整四天四夜,动弹不得的老人,盯着天花板,滴水未进。</p><p><br></p><p>与他相熟的报纸发行员,在发觉不对劲后破门而入,刚进卧室,眼泪就掉下来了:</p> <p>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老人,躺在满是尿渍的床单上,甚至没了说话的力气。</p><p>直到老人被送去医院,众人才联系到姗姗来迟的子女们。</p><p><br></p><p>揪心的有惊无险,南北的两拨好人,让人宽慰之余,心里多少有点五味杂陈。</p><p><br></p><p>子女的成长路上,父母步步追,岁岁随,而当父母日渐老去,有多少儿女,只躺在通讯录里。</p><p><br></p><p><b>年迈和疾病一步步吞噬他们的健康,孤独和寂寥一点点蚕食他们的生活。</b></p><p><br></p><p>而只顾低头赶路的我们,对此,一无所知。</p><p><br></p><p>01</p><p><br></p><p>早前就有权威预测,2020年我国的独居老人将达到3000万。</p><p>曾几何时,儿孙绕膝,尽享天伦,是多少人关于养老的美好想象。</p><p><br></p><p>而在现实中,对绝大多数独居老人来说,连基本的生存都是莫大的难题。</p><p><br></p><p>稍微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前面的新闻并非孤例。</p><p><br></p><p>安徽蚌埠,一位独居老人不慎摔倒在阳台,只能拼命敲打脸盆向人求救。</p><p>“咣当咣当咣当,咣当咣当,咣当... ...”</p><p><br></p><p>光着身子的老人,就这样在冰凉的地上躺着,呼救着,饥肠辘辘着,整整四天四夜。</p><p><br></p><p>获救后,他如获至宝地抱着消防员递来的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p><p><br></p><p>人们这才注意到,房屋里混乱不堪,饭菜早已经生虫发霉,散发着一股异味。</p><p><br></p><p>而面前的老人,竟是如此的瘦骨嶙峋。</p><p><br></p><p>同城的子女,已经整整20天未来探望,甚至不曾打过一通电话。</p><p><br></p><p>《世说新语》有云:“生老病死,时至则行。”</p><p><br></p><p>可对独居人群来说,晚年的安全和尊严成了一种奢侈,有时甚至连他们的离去,也无人知晓。</p> <p>上海一小区内,一户紧闭的房子,多日传出难以忍受的臭味。</p><p><br></p><p>报警后才发现,房内67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已经离世多日。</p><p><br></p><p>而第一个觉察不对劲的,不是同在上海的女儿,而是附近的邻居。</p><p><br></p><p>时光催人,子女们不断往前飞去的同时,父母们正在无可避免地老去。</p><p><br></p><p>“<b>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空无一人</b>。”</p><p><br></p><p>一语,戳中人心。</p><p><br></p><p>人到暮年最大的悲哀,不是岁月带来的记忆衰退,行动不便,甚至是病痛缠身。</p><p><br></p><p>而是生儿育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辈子。</p><p><br></p><p>生命的末尾,却活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p><p><br></p><p>02</p><p><br></p><p>前阵子,有篇名为<b>《对不起,这2.5亿被二维码抛弃的人,正在消失》</b>的文章,一度刷屏。</p><p><br></p><p><br></p><p>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人们,被隔绝在新世界之外,成了互联网的遗忘者。</p><p><br></p><p><b>但对于独居老人来说,被时代遗忘,远没有被儿女遗忘来得更加无助。</b></p><p><br></p><p>内心深处那些无法排遣的孤独,是比生存的困境更为隐秘的角落。</p><p><br></p><p>看过一则短片,名为《多住几天的家》。</p><p><br></p><p>老伴去世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p><p><br></p><p>子女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几次,每次回来了,也是嫌弃家里老旧,执意要住宾馆。</p> <p>父亲的日常,就是在屋子一遍又一遍地走着,跟家具对话,和花草聊天,甚至假装孩子们都在,召开起了“家庭会议”。</p> <p>但聊天的内容,却怎么也绕不开孩子,有时候,聊着聊着,他就哽咽了。</p><p><b>无人作伴的老人,孤灯辗转夜难眠,一草一木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想要握紧的依靠。</b></p><p><br></p><p>短片中令人鼻酸的片段,也在生活中真实地上演着。</p><p><br></p><p>大山深处,70岁的刘奶奶,在儿子两年前因意外去世后,变得日益孤僻。</p><p><br></p><p>远嫁外地的女儿,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带着外孙女回来看她一次。</p> <p>村子里家长里短的闲聊她不感兴趣,年纪大了,智能手机她不愿也无力学习。</p><p><br></p><p>孤独的老人,每天都坐在院子里那把吱吱呀呀的老藤椅上,久久地望着村口。</p><p><br></p><p>想起来曾有记者采访独居老人们如何消遣日常的生活,得到的回答,令人颇为心酸:</p><p><br></p><p>有人养猫养狗,半夜睡不着了,就起来和猫狗说话;</p><p><br></p><p>有人深夜打给人工客服,恳求他们能够跟自己聊聊天......</p> <p>“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p><p>人们常常歌颂父母的伟大,却很少想过父母老去,环顾四周不见子女时,内心的孤单与寒冷。</p><p><br></p><p><b>守着空荡荡的房间,思念着远方的孩子,又担心打扰他们的生活。</b></p><p><br></p><p>“我很好,你忙你的就成,不用担心我。”</p><p><br></p><p>天各一方的日子里,父母偷偷掩藏着内心的孤单与落寞。</p><p><br></p><p>而我们,亦忽略了他们太多口不对心的谎言。</p><p><br></p><p>03</p><p><br></p><p>不知你有没有发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上,总会散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p><p><br></p><p>年幼时我也曾捂着鼻,偷偷向母亲抱怨村口的寡居老人家中这种“奇怪的味道”。</p><p><br></p><p>母亲摆摆手,“人老了都这样,不大爱干净,没啥可大惊小怪的。”</p><p><br></p><p>那时的我,对母亲的话笃信不疑,认为这种老人味是岁月的痕迹,也多少有些不卫生的缘故。</p><p><br></p><p>许多年后,主持人张泉灵讲述的一段经历,让却我对它有了另一种哀伤的解读。</p> <p>过去她在做独居老人调查时,也曾发觉不少老人身上、家中都有种相似的“怪味”。</p><p>为此,她还专门跑去向医生朋友咨询,但他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p><br></p><p>有次采访一个北京老太太,两人相谈甚欢,她没忍住问了句:“奶奶,您多久洗一次澡?”</p><p><br></p><p>老太太犹豫了良久,不好意思地说:</p><p><br></p><p>“我尽量不洗澡,人老了洗澡太危险,一个人在家万一摔了,以后要给孩子多大负担?”</p><p><br></p><p><b>至此她才知道,那种让人嫌弃的“老人味”,是岁月的印记,更藏着老人们的沉默与隐忍。</b></p> <p>“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五月天的这句情歌,用在父母身上也恰如其分。</p><p>不敢用坏消息打扰你,不敢随便麻烦你,这是中国式父母年老后最大的温柔。</p><p><br></p><p>可正如作家刘娜所说:“父母不会拿孝顺绑架你,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放任自己。”</p><p><br></p><p><br></p><p>岁月不饶人,最先不饶过的便是父母,他们的不愿麻烦背后,是脆弱、需要,以及呼唤。</p><p><br></p><p><br></p><p><b>年老从不是最大的悲哀,错过了父母晚年的时光,留下永久的悔恨才是。</b></p><p><br></p><p>年少时,我们都是踩着父母的双肩,走向远方,</p><p><br></p><p>如今他们垂垂老去,也绝不该后顾皆忧,老无所依。</p><p><br></p><p>04</p><p><br></p><p>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感触颇深。</p> <p>村口的戏台子前,大戏已经开场,众人团团围坐,一派热闹景象。</p><p>为了让卧床多年的老父亲看看喜欢的戏解解闷,儿子特意把老人的床,从家里推到了戏台对面。</p><p><br></p><p>可能是担心床离得太远,年老体衰的老人看不真切台上的表演,他还轻轻弯下腰来,耐心地跟半卧在床上的老父亲,一遍遍复述着剧情。</p><p><br></p><p>神情温柔,笑容宠溺。</p><p><br></p><p>一如小时候,每逢谁家办喜事,父亲带他去村口看戏时那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