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特别爱扒瞎

山水闲人

<p class="ql-block">  扒瞎,和说谎,意思很近。但不完全一个意思。睁着眼睛说不是事实、不是存在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把过去很久很久以前的存在,当做现在的事实,把想象的当做事实,把仅仅是口头说过或纸上写过的,当做事实来说。这些都是扒瞎。</p><p class="ql-block"> 不知其他人种是否也爱扒瞎。反正咱们国人,很爱扒瞎。</p><p class="ql-block"> 尤其,咱们国人扒瞎时,大家都乐意听,且不反驳,不纠正。后边我陆续给举几个国人扒瞎的例子。</p><p class="ql-block"> 国粹扒瞎之一:媳妇伺候公婆。</p><p class="ql-block"> 作为索要彩礼重要理由之一,养大闺女去你们家伺候公婆,不能伺候自己父母,要点补偿本来就是应该的!我们常看到主张彩礼的人提起这个理由。</p><p class="ql-block"> 甚至,要彩礼的同时,还要买独立住房,不和公婆一起生活,也是结婚条件之一。这也不耽误他们言之凿凿地说儿媳妇伺候公婆!</p><p class="ql-block"> 那么,儿媳妇又是怎样伺候公婆的呢?分三个阶段说。</p><p class="ql-block"> 第一,大约100年前,儿媳妇,还真是事实上娶进婆家并伺候公婆的。那时财富生产的主要方式是耕作土地。妇女没办法独立生产财富。她们不得不依附于男人。她们的持家劳动也不被看做是创造财富。那个时代,妇女结婚后,确实只在婆家付出劳动。</p><p class="ql-block"> 第二,新中国的建立,真正的解放了妇女。建国到上世纪末,儿女婚后,女人地位提高了,也陆续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了。妇女以及其中的儿媳妇,地位大大提高!男人以及公婆地位日复一日地下降。即使没有参加社会生产的妇女,也早已凌驾于男人之上。不要说伺候公婆,甚至外不参加社会生产,内不料理家务,也是寻常可见的存在。可以说,这个时期,那些料理家务,不虐待公婆的儿媳妇,就是好儿媳妇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存在一种情况,儿女结婚暂时没有明确分家。这是存在的,但这往往是由于没有住房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实实在在混合在一起帮助公婆赡养整个婆家老小的,有,但已经是极其稀少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和人民富裕了,住房充裕了。儿子结婚,都是购买独立住房了。而且很多是到城里买住房。可以说,独立住房,是结婚的标配和前提。几乎没有哪个女人肯嫁给没有独立住房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真不知这些住在城里独立住房里的儿媳妇是怎么样伺候公婆的?!</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这些在城里有独立住房的小夫妻,又有多少既不工作,又天天跑回婆家去蹭饭去蹭钱的呢?不去啃老,已经是好儿子好儿媳的标准了。</p><p class="ql-block"> 用一百年前的社会现象,为今天的买卖婚姻找理由!这就是“伺候公婆”说法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这里仅仅揭示扒瞎。并不表示赞成或反对彩礼。国外以及国内有些民族,也有不收彩礼的。彩礼,也真不都是原生家庭借机敛财。用于共同辅助新家庭的,也大有人在,且日益增加。同时,也不能简单评价说收取彩礼就是陋习。借婚姻谋取利益,也许在人类历史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还是人类文明的结果和标志!或为了强大族群的势力(氏族联姻、国家和亲等),或为了融洽关系减少冲突,或为了原生家庭富裕,或为了商业或政治上借力(女性以及部分男性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也是社会阶层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等等。</p><p class="ql-block"> 纵观整个动物界,雄性获取配偶交配权,不外乎四种方式,购买(动物界也存在购买行为,如雄鸟给雌鸟建巢、孵化期为雌鸟采食、协助雌鸟供食幼鸟等)、取悦(在某些动物中流行,如孔雀、麻雀、狗、牛、马、猪)、骗取(流行于人类,动听,勾画美丽愿景,承诺未来支付等等。动物中也存在骗取行为。通常是雌性主动,昆虫、某些鱼类),和强制(鸡、猛兽等。人类有时也会发生强制行为)。购买,比起骗取和强迫,是文明,是进步。人类行为往往是复合型的。取悦在先,购买在后。但这是在不同当事人之间完成的。取悦在年轻人之间完成,购买交易在彼此家长之间完成。当然古代以及现代部分社会中不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更文明的行为,可能就是没有彩礼,年轻人以爱情为基础自由结合。这不是不可能。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办喜宴不收礼甚至给发红包,相比随礼吃席,就是更文明的办喜事方式。</p><p class="ql-block"> 同样地,彩礼不存在高低标准,可以是零,也可以是负数,可以很高。这是供需关系和消费者偏好共同决定。比如农村更低档次女性,反而彩礼更高,城里更高层次女性彩礼更低甚至没有彩礼。这是农村、城市两个婚恋市场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更改,即不可通过要素流动解决。</p><p class="ql-block"> 双方议价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外貌以及用户对外貌的偏好程度,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双方财富自由程度,家庭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对方对此的渴望程度,子女以爱情名义的参与程度和父母说服他们的能力,男女双方年龄差距以及自身婚育历史及对扶养负担和社会体面的影响等等。因此,彩礼高低不是问题。问题是彼此契合。想获得美好的物质或婚姻生活,是人类普遍的、良好的愿望。没有过错。虽然社会为了人口问题和社会安定问题有必要干预彩礼问题,但彩礼高低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只是风尚问题。男性没有理由要求女性必须优惠价格给你。男方、女方也没有理由以多少年的感情还不值多少钱来绑架对方。彼此在彩礼环节,议的就是价格。感情,爱好,只是议价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且,子女感情作为议价因素之一,也不是只有和父母一个立场这种选择。因此,通常说感情值不值,大概率是谎言!对当事人来讲,感情肯定屈服了内心的物质贪欲。当然,卖惨、耍泼如果能换得财富,也未必不可取。</p><p class="ql-block"> 相比较而言,指责对方要彩礼、要的彩礼高,指责对方不同意彩礼数量就是不尊重自己、指责对方几年爱情还不值多少钱,都是“既~又~”行为,是用伪道德绑架对方的行为,倒是真正的不道德行为。</p><p class="ql-block"> 婚恋市场,本质上就是活鲜产品市场(应季性)、差异化产品市场(每个供应商每个用户都是不同的)、非公平顾客市场(每个用户对不同供应商、每个供应商对不同客户,给出的交易条件是不同的)的综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粹扒瞎之二:</p><p class="ql-block"> 文凭就是才能证明</p><p class="ql-block"> 崇尚教育,是中华美德之一。据说一万多年前,我们祖先中那些年老者就蹲或坐在篝火旁给娃娃们讲故事。这是教育的最早起源。2500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有文字记载的各类各级“学校”。鬼谷子堪称最著名的世界军事理论博导。倡导有教无类的孔子,是最早的混合学制教育导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门培养。师从孔子,未必都是大才。可见,有教无类,与分类分级培养选拔并不矛盾!或者说,有教无类,不是什么人都能培养成才的!</p><p class="ql-block"> 不成才,不一定是教育或教育者的责任。比如诸葛孔明倾其毕生之力培养刘禅,阿斗也没成为优秀帝王。康熙成为千古一帝,不一定全是陈廷敬的功劳。以杜受田之才学和谋略,能助咸丰抢登帝王宝座,但失去帝师辅佐以后,咸丰却不仅政绩平平,其天资不足,也许正是晚清皇族衰落的起点!他本人和其六弟相比,就是八旗子弟一枚。自他以后,大清再无男人,正脉无出,旁支全是八旗子弟,文不能治国安民,武不能骑马征战,皇室既不能选出明君,也不能拔出优秀的官员将帅。除了不能生育的,皇家生出来的,就是只会溜鸟的,直到灭亡。 单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说灭清第一功臣是杜受田呢!</p><p class="ql-block"> 总想跑题!顺便说到,学生不成才,真不是老师的过错。学业上,有阿斗、奕詝为证,品德上有庞涓为例。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现代的教师悲哀呢。不知何时开始,竟然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 虽有重教传统,但先辈们也还有自知之明,各安其分,百业安生,而不是全民龙凤,都要不输在起跑线上。</p><p class="ql-block"> 隋创科举,平民新增了向上流动的渠道。但受国家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局限,接受教育的人口还是很少的。</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才开始普遍接受教育,受教育年限也越来越多。受国家包养大中专毕业生制度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富裕了,人们的龙凤之盼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普遍!十四亿人口,六七亿个家庭,不论贫富,不管智商高低,大家同做一个梦。大有废黜百业,独宠教育之势。</p><p class="ql-block"> 按人力资本价值评价, 分别 以1910、1940、1960、1997、2020年为时间节点,私塾五年,国高,高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大概算同一等级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三年私塾,高小,初中,中专,一本,大概就是知识分子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某级文凭,有多大的人力资本价值,要看很多因素。</p><p class="ql-block"> 第一,这一文凭在人口(某一年龄组)中的比例。人类肯定存在智力水平差异。通过老者讲故事来获得教育,和进入学校获得教育,同一比例的学生肯定是同一层次的人才。随着比例扩大,人才等级降低,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同一名称或等级的教育机构,在不同时期,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是同一层次的人才。普及的教育,不仅仅因为注水而降低了培养标准,也因为生源质量的降低而降低了人才质量。80年代深圳的短期培训文凭质量肯定高于现在的某类大学文凭。</p><p class="ql-block"> 第三,人类智力本身存在差别。人在智力类型和水平上的差异,既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条件。智力差异,决定了不的同学生,即使在同一质量教育机构学习,或者学习同样时间,甚至学习更多的时间,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同样的人才。因此,类型教育,往往更能开发某些学生的智力。</p><p class="ql-block"> 第四,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提高,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但不等于要受同样的教育。有时不分类型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其中显而易见的就是,扭曲了部分年青人的择业观念,制造、加剧了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p><p class="ql-block"> 第五,学习用功程度不同,文凭质量也不一样。虽然国家承认学历,但质量就是能否挣到高薪,取决于学习获得的能力,而不是文凭。那些进入大学校园主要就完成谈恋爱、泡网吧这两件事的学生,拿到的文凭,肯定是水货。</p><p class="ql-block"> 第六,对文凭的盲目追求,使部分家庭因教致贫。学不致用,花费成本高,就业收益低,使部分家庭没有因为受更多教育而提升阶层,相反,倒加剧了贫困。</p> <p class="ql-block">国粹扒瞎之三:初恋是最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初恋最美好。这是谁说的呢?有两种可能。一是和初恋对象没得手的失恋者说的。二是和初恋成功连理的人说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成功牵手的人,他们怎么知道后面的恋情好还是不好呢?因此,他们怎么判断何种恋情美好呢?</p><p class="ql-block"> 同理,如果是初恋没得手的人说,你们没有结婚过日子,没有柴米油盐的骚扰,没有钱多钱少的烦恼,没有你家我家的争执,没有家务的缠身,你怎么确定他(她)好呢?他(她)根本没有变现啊!</p><p class="ql-block"> 被拆散的。</p><p class="ql-block"> 单恋的。</p><p class="ql-block"> 是没有牵手的双方,都这样看待初恋吗?被抛弃的一方,也这样认为吗?只摸过手没同居就分开了的、同居一段因矛盾、或因家长反对、或因经济条件满足不了而分手的,都一个看法吗?两个人同时同步坚决分手的,两个人中一个坚持分手一个死活不愿意分手的,他们双方都这样认为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后来私会初恋需要制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过去越久远,记忆越模糊。后面烦恼越多,对久远的美化越强烈。意淫总比真枪实弹美好!不仅因为你的缺点没变现出来。更因为是你一个人自己玩!互动的过程和问题,没有展开。</p> <p class="ql-block">  国粹扒瞎之四:女性对爱情更专一</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父权社会的压制,会使女人更加克制,是可能的。但不论是古代母系社会、现代保存母系社会、以及诸如巴黎、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现实存在,都足以让人相信,没有哪个性别更趋向于专一。恐怕,专一只是社会制度约束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事实,如果女性更专一,那男性放荡的对象来自哪里呢?恐怕没有统计数据支撑女性更专一还是男性更专一这样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不一定全面,因而也不一定准确,我看了大量的动物世界科教片。似乎,除了灵长类动物外,动物的性行为,都是没有快乐的,仅凭激素驱动的,甚至有些动物的性行为是痛苦的(如猫)危险的(被天敌捕食)甚至致命的(螳螂、某些鱼类)!但灵长类的性行为充满了快感。不是仅仅为了生育的活动,而是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民间俗语说,母狗不掉腚,公狗上不了墙。男追女隔堵墙,女追男隔层纱。只有累死的牛,没有犁坏的田。</p> <p class="ql-block">  国粹扒瞎之五:</p><p class="ql-block">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教育管理者深信、宣扬、坚持、贯彻这个观点。还相当广泛。</p><p class="ql-block"> 不论从知识、技能、技术角度看,还是从品德、素质角度看,古今中外,都不存在这个事实。可以说,这是一些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的人,逞口舌之快编造并传播出来的扒瞎之说。是对教师的fxs式的精神摧残!</p><p class="ql-block"> 典型的例证:孔子不能说不是好老师,不是不会教的老师。但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是七十二圣贤!</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鬼谷子的弟子,也有品质如庞涓一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诸葛孔明倾毕生之力悉心教导刘禅一人,刘禅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能说孔明是不胜任的帝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粹扒瞎之六 年轻人压力大</p><p class="ql-block"> 目前年轻人不爱结婚、不爱生育,一些人说原因之一是年轻人压力大,买不起房。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和女人要彩礼是因为要伺候公婆一样的谎言。</p><p class="ql-block"> 说年轻人压力大,各种说法中,有说上有四个老人要扶养,所以压力大(留待后面单讲)。有说是因为买不起房。</p><p class="ql-block"> 买房,只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之前是没有房。结婚的人没地方住,几代同室,几家同室,都不是什么奇怪事(那也没耽误年轻人结婚,也没耽误他们造娃。又穷又没单独空间,还造很多娃呢)。</p><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在买房,是挺贵,往往耗费父母毕生积蓄才买了婚房。对于家庭来说,买房确实是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 中国社会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社会压力传递障碍。社会总体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不能正常地传递给关联个体。比如:</p><p class="ql-block"> 岗位空缺的压力,传递不到家庭和年轻人。那么多岗位招不到工,工资给的很高,年轻人不为所动,或者用父母血汗钱求一份工作,挣那还赶不上初中生当服务员的工资。包括父母每年打点恩人的费用,堂堂大学毕业生的微博工资,不过是父母血汗钱的转移支付而已。</p><p class="ql-block"> 家庭经济困难压力传递不到子女,一方面是父母节衣缩食,另一方面是子女漂在城里吃喝玩乐(包括在读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各种理由不工作(考研,考公等)。</p><p class="ql-block"> 核心家庭经济困难压力,不能在夫妻之间正常传递。大不了离婚(当然这类传递障碍,不像前两类那么普遍)。</p><p class="ql-block"> 第一,虽然买房压力大,但这个压力,是父母的压力,绝大多数子女是感受不到的,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结婚生娃。不论父母在农村在城里,卖腰子卖肾,也都给买了可心可意的婚房。甚至,农村男孩除了村里的住房,也都是父母给买了附近城镇的楼房,才结婚。连同购房的月供,年轻人都不愿意承担。</p><p class="ql-block"> 第二,说在北京买不起房。怎么不说在月亮上买不起房所以不结婚呢?全中国14亿人,如果都去北京买房,那肯定绝大多数人买不到房子。这只是个人爱好问题,爱好京漂自然也就爱好无房。我一直单恋月宫里的嫦娥,去不了,这也算不上社会问题,是个人精神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三,现代年轻人不爱结婚不爱生娃,和社会压力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要问题是现代年轻人的享乐人生的态度。想想几十年前,几代同室的年轻夫妻不也生了一炕娃娃吗?吃不上,没有小两口的单独住房,一样快乐一样盼着结婚(何以见得?有老话为证: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样乐呵呵生一炕。</p><p class="ql-block"> 编瞎话,扒瞎,一定过过脑子。 </p><p class="ql-block"> 这里只讨论扒瞎。至于年轻人的享乐人生人生态度,不在讨论范围。或者说,人生到底该如何,我并不认为人生一定要做苦行僧。来一趟不容易。何苦把幸福寄希望于不知道有没有的下一个轮回呢?又何苦寄希望于那个不一定比自己更靠谱的下一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