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暮年生活选择

民生蜂园(向必艺)

<p class="ql-block">年有四季,春去夏来,秋意渐浓。人生亦如四季,走过青葱岁月,历经风华正茂,终将步入暮年。人生短暂,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面对余下的光阴,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已过,我年近七旬,自幼与大山结缘,对自然怀有深厚情感。童年时,我随父辈在山林间劳作,翻山越岭,耕田种地,汗水洒遍每一寸土地。如今生活闲适,回首往昔,不禁感慨世事变迁。城外之人渴望进城,城中之人却向往山林。而我,早已心归自然,将暮年托付于青山绿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我的暮年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来的夙愿。退休之初,我便萌生归隐山林的念头。如今,我在大山深处建起了养蜂基地,蜂场小屋成了我的栖身之所。我对山有情,山对我有意,天地人和谐共处,四海皆是缘分。门前溪水潺潺,屋后青山连绵,小屋静谧雅致,宛若人间仙境。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让我感受到风生水起的生机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暮年归隐山林,其乐无穷。我曾遇见一对年迈夫妇,男主人年逾八十,女主人亦近古稀。丈夫年轻时精于裁缝,老伴则擅长山歌对唱,每逢歌场必到场献唱。他们虽无显赫地位,却在林间度过了八九十载春秋,生活恬淡而满足。他们的日子,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十年前,我曾与山中两位老人共度一段时光。我发现,山中的泉水清澈甘甜,随时可饮,且从不伤肠胃。山上的野菜种类繁多,如香蕈、木耳、甜竹笋、蕨菜、芭蕉花、大叶韭、香椿等,应有尽有。溪水中的鱼儿自由游弋,巴石鱼、石豪鱼、蓝刀鱼、大嘴巴鱼随处可见。清水煮虾配豆腐,蕨菜炒腊肉,野香菇炖鸡,小竹笋煎蛋,这些山中佳肴,虽做法简单,却胜过城中招牌菜,更唤起游子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说起舌尖上的美味,我又想起那对老人的生活。他们的节奏缓慢,干活总是不紧不慢,但园中瓜果满园,茶树年年修剪得当,土鸡成群。他们的屋舍整洁有序,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态之美。在山里,来者皆是客,他们总是笑脸相迎,以诚待人。久而久之,他们视我如亲人,常为我备些山中野菜,分享自然的馈赠,这亦是一种幸福。</p> <p class="ql-block">暮年归隐山林,是我多年的心愿。早在十年前,我便提出要搬入山中生活,家人起初难以理解。曾经生活拮据时,我们住在城里,如今子女成家,我也有了新居,却反而更向往山林。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从养蜂入手,深入大山考察,学习养蜂技术,亲手制作蜂箱,筑巢诱蜂。从零开始,我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据说,养蜂是长寿职业之首,我愿意相信这一点。如今,我的归隐条件已然成熟,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暮年归隐山林,并非逃避,而是一种沉淀人生的方式。归隐山林,需有大山般的情怀。从城市走入山野,要学会适应变化,调整心态。我在山中接待过许多朋友,深知人生百态。逢场作戏、热闹捧场、游览观光人人皆可,但未必能真正适应山居生活。除非社会给予一处属于自己的山居,否则对大多数城里人而言,归隐山林几乎是一种奢望。因此,暮年归隐山林,并非人人皆可选择。</p> <p class="ql-block">人到暮年,选择归隐山林,要学会许多生活技能。生活如同照料一株花、一棵树,若用心经营,老天自会赐予春花灿烂、秋果累累;若勤于耕耘,老天也会回报一畦韭绿、十里菜香。一日之中,需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方能体味生活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英国旅行,因疫情限制了聚集,却让我有机会走进幽静的山林。几乎每两周,我都会走进一片需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山林。我用镜头记录下异国山林的静谧,也引发了我对归隐生活的遐想。英国山林中的锦鸡、野鸭、鸽子、海鸥、兔子、松鼠等动物,皆受法律保护,被视为女王的宠物。在山林中,我们与它们不期而遇,互不打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人生暮年,该如何度过?并无定式,唯有选择。变老本身并无值得向往之处,若说有什么令人憧憬,那便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白头偕老,是岁月的见证,是情感的沉淀,弥足珍贵,也最为浪漫。</p> <p class="ql-block">有人虽未真正归隐,却在游览各大城市风光时,幻想着走遍山山水水后,盖一座小楼,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清晨阳光洒落窗前,起床做一顿美食早餐;午后在阳台看书品茶,下午打理花园,拾花弄草,喂养观赏鱼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人的一生,若能如此,夫复何求?</p> <p class="ql-block">我们如今的隐居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放松的生活方式。养蜂让我走进山林,蜜蜂的勤劳与奉献精神激励了我,让我的晚年依然充满活力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人到暮年,许多朋友如冬日的火星,见或不见,终究会在某个时刻悄然熄灭。我们身边已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只是谁都不愿提起。</p> <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我们受限于各种条件,既无法真正上山,也无法舍弃许多牵挂,似乎注定与归隐无缘。</p> <p class="ql-block">只有真正明白内心所求,才能不被外界诱惑,不惧艰难,坚定地走自己的路。</p> <p class="ql-block">隐居并非独居荒野,面对陌生的自然,那需要勇气,也需要对得失的淡然。</p> <p class="ql-block">隐居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清醒而理智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隐居不是切断所有欲望,无欲无求,而是回归本心,选择一种契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隐居终归是心隐,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保留一片精神的净土,那也是一种隐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日于杜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