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夺冠》

秦岭老叟

<p>  国庆期间,电影院首映本该在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贺岁片——《夺冠》。下午,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了这部期待已久反映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大片。</p><p> “中国女排”,是八十年代中国青年的楷模,是激励中国青年为国拼博的奋斗群体。女排,之于中国,绝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这么简单,它赌上了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多年来,女排精神始终鼓舞着国人,这背后,离不开“女排之魂”——袁伟民,陈忠和,郎平。尤其是郎平,更是把自己的青春、命运、家庭同女排紧密联系在了一起。</p><p> 2019年9月18日,郎平问女排姑娘们:“今天是什么日子?”</p><p> “9·18国难日!”</p><p> “好了,明天和日本队比赛,你们都知道应该怎么打了。”</p><p> 凭着这股血性,郎平带领着中国女排横扫2019年排球世界杯,以11场全胜战绩勇夺冠军,献礼新中国华诞。</p><p> 60岁的郎平,又一次站到了鲜花和掌声的顶峰。</p><p> 赛后,央视记者采访她:“您在最后把14个队员全部换了,挺难的吧?”</p><p> 郎平几度伸手抹泪:“是挺难的,没有想过11连胜,所有的球都是一点点的拼......”</p><p> 中国女排赢了,而这次,郎平哭了。</p><p> 眼泪背后,是她47年的辛酸。</p><p>赛场上的拼搏、热血和残酷感染着她,郎平的心里悄悄种下了运动员的梦想。</p><p> 1973年,13岁的郎平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排球班,从此,排球便成了郎平一生的事业和追求。</p><p> 第二年,郎平便遇上了人生第一个伯乐——张伯苓的孙女张媛庆。当时的张媛庆在北京市第二业余体校担任教练,她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子,觉得她身上有种成为一名优秀球员的潜质。然而,在同时接受训练的这批孩子中,郎平的各方面条件都不是最突出的。雪上加霜的是,郎平在进入体校之后不久,脚部骨膜就发炎了,平日走起路来都是一瘸一拐的,更别说参加正常训练了。几经治疗,仍不见好转,这让张媛庆火急火燎。为了帮助郎平,张媛庆在工作之余,四处打听治疗这种病的方法,甚至特意帮郎平重新制定了训练方案,根据她的病情适时调整运动量。在张媛庆手把手的培养下,18岁的郎平因表现特别优异被破格选进国家队。</p><p> 为了训练控球的本领,袁伟民让男陪练从高台上朝下砸球,女排姑娘们则站在墙角处接,接不到3个好球就不能休息。</p><p> 由于周围都是木刺,队员们宁可被砸,也不愿意被木刺扎到,一场训练下来,遍体鳞伤都是常态,郎平甚至被砸出过轻微脑震荡。训练强度最大时,甚至要不吃不喝,持续练7个小时的扣球。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女排在高光背后,踏着的完全是条血路。</p><p> 而郎平也因精准扣杀,力量强大而一鸣惊人,开启了她的“五连冠”巅峰时刻。</p><p> 1981年11月16日,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在日本拉开帷幕。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国人民都围坐在收音机旁,期盼着中国队与日本队的决战。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直到北京女孩郎平高高跃起,以一记狠球决定了胜负。</p><p> 中国队,世界冠军!</p><p> 一时间,所有人热泪盈眶。天安门前灯火通明,很多人欢呼着奔跑在街头,大喊着:“中国万岁!女排万岁!”</p><p> 那一年,郎平的经典扣球动作,被印在纪念邮票上成为永恒。</p><p> 自此,郎平开启了她的“五连冠”霸业。</p><p> 1982年,夺得世锦赛冠军;</p><p> 1984年,夺得奥运会冠军;</p><p> 1985年,夺得世界杯冠军;</p><p> 1986年,夺得世锦赛冠军;</p><p> 这样的无限风光,是中国体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在辉煌的1986年,郎平选择了退役,浑身的伤病已经无法支撑她再次征战了。</p><p> 多次膝盖手术后,郎平的整个髌骨软骨几乎都没有了,走回宿舍都需要九牛二虎之力,更别谈剧烈运动了。曾经叱咤赛场的冠军,此时的灵活程度都不如六七十岁的老人,而这一年的郎平,才25岁。</p><p> “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打不了球了,只得退役。”</p><p>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那时候的郎平尚年轻,曾经的荣耀被重重地拿起,也只能重重地放下。</p><p> 退役后的郎平,被国家安排到了北京市体委,任职副主任。这是个旁人求之不得的“清闲大老爷”的活儿,郎平却任性地拒绝了,她说:“我不是个当官的料。”</p><p> 此时的郎平,丢了饭碗,还落了一身的病。但却做了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自费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个决定不是闹着玩的,此后的留学生涯,让郎平吃尽了苦头。</p><p> 初到美国时的郎平,身上只有东拼西凑的90美元,没有工作签证,打不了工,她只能在朋友家“蹭吃蹭住”,这样的落魄模样,哪里还有世界冠军的影子?这让郎平心里很不是滋味。</p><p> 思来想去,她选择了新墨西哥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p><p> 这样的艰苦的日子她硬抗了一年多,郎平终于成为了该校的管理专业研究生。</p><p> 读研期间,郎平靠着玩命给意大利一家俱乐部打球,终于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甚至荣获了“意大利最佳运动员”。</p><p> 人们都说郎平身上有股血性,其实,哪有女人家真的血气方刚,只是凭谁能硬扛。</p><p> 毕业之后的郎平,先后担任了新墨西哥大学女排主教练和日本八佰伴全明星队主教练。</p><p> 此时的郎平,已经到了带哪个队,哪个队就能夺冠的地步,名副其实的“香饽饽”。正如白岩松所说:“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发生。”</p><p> 然而,1995年,郎平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了祖国。</p><p> 自郎平退役后,中国女排主力球员也相继退役。从1988年开始,中国女排的成绩便一路下滑,1992年奥运会排名第七,1994年世锦赛更是掉到了第八。曾经风光一时无两的中国女排沦为了一支二流球队。</p><p> 这时候,国家体委想到了郎平。体委没有抱任何希望地给郎平发了份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p><p> 这句话让郎平心头一酸:“我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p><p> 于是,郎平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一盘散沙的中国女排上。沉寂的中国女排,终于又迎来了曙光。</p><p> 1995—1998年期间,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开始一点点复苏。但这一切的成绩都是郎平拿健康换来的。</p><p> “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是好的,晚上睡觉时,身体和床之间所有缝隙都要塞紧,否则会疼得难以入睡,心脏也像老人一样无力。”直到身体出现了多次昏厥,郎平才知道,真的撑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带队,“这是对中国女排的不负责”。</p><p> 1999年初,郎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女排,在告别会上,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铁榔头”泪流满面。</p><p> 当郎平再次回归中国女排时,已经是14年之后的2013年。</p><p> 这次的郎平,依旧是临危受命。中国女排再次跌入谷底,伦敦奥运会上,甚至输给了30年都没输过的日本队。</p><p>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这是郎平此生都无法拒绝的一句话。这回,郎平只提了一个条件:“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p><p> 该换血时就换血,该洗牌时就洗牌,再次回归的郎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世界先进的经验都融入了改革之中。取消了“没人性”的军事化管理,发掘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大批人才。</p><p> “允许她们化妆打扮,允许她们看电视剧、上网购物等等,让她们生活得高高兴兴的。这群90后姑娘不仅变美了,在国际赛场上也更有竞争力了。”</p><p> 在后勤医疗上,郎平也是下足了心思:“从美国请来最专业的体能训练专家和伤病康复专家,取消了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女排姑娘们的伤病一下少了很多。”</p><p> 女排之路的艰辛,郎平再清楚不过了,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伤,她不允许再发生在这群年轻的孩子身上。</p><p> 因此,郎平在带队的过程中,很少摆出教练的严酷架势,而是像妈妈那样时刻给她们关怀和包容。</p><p> 即便是队员做得不好的地方,郎平也都是以鼓励为主。终于,低迷的女排又重新找回了生命力。</p><p>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p><p> 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p><p> 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p><p> 很多人说,郎平带出来的这届女排,是有史以来最具亲和力的一届。 </p><p> “我是普通女人”,这是郎平的心声。她希望年轻的排球队员们不用这么负重前行。</p><p> 没有赛事和训练安排时,这群姑娘们也爱扎堆逛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们不必背负那么多的冠军情结、民族情结、英雄情结,更多的时候,她们是个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普通女孩子。</p><p> 正因为如此,郎平改变了女排。改变了女排的选人方式、训练方式、输赢思维、国际形象。让中国女排笑容更灿烂,生活更多彩,训练更灵活,精神更丰富,赛场更出彩。</p><p> 郎平,中国女排的灵魂!中国体育的传奇!世界三大球的奇迹!</p><p> 衷心祝愿中国女排不断超越自我,再夺佳绩!衷心祝愿郎平教练身体健康,事事顺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