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10.2.周五.阴</p> <p>题记:这是2号给妈妈写的祝寿文章,在此作为49期第一天的打卡作业吧。</p> <p>妈妈生日是9月26号(阳历),由于国庆中秋双节放假8天,10月1号前大家都忙较,约定在10月2号(阳历)给妈妈祝寿。</p><p><br></p><p>二姐大儿子宇作在南京工作很忙,二儿媳鸽彪临产,二儿子正超在家陪伴,只有他们三人未到,其余全到齐。</p> <p>在敬爱的妈妈今天大喜之日,把妈妈和爸爸的故事和大家说说,把心中蕴藏很久的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一吐为快...</p> <p>这是父母的订婚照,妈妈说父亲56年元月左右从部队转业回家,在6月订婚了,父亲当时给母亲的彩礼就是8件布料。同年结婚,彩礼就是9元大红包。当时父亲26岁,母亲15岁。</p><p><br></p> <p>妈妈讲,感觉那天要生我了,上午挺着大肚子去荷叶塘挑了五担大水(每担100多斤),4担把大瓦缸装满,留一担在木桶里。又马上去对面邻村供销社打好煤油回来,以备晚上点灯用,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p> <p>父亲在离家100多里的煤矿工作,生我的时候他工作很忙,请不到假。</p> <p>妈托人叫对面邻村的接生大娘,在下午约5~6点申时,随着哇哇的大哭声,顺利的生下了我,爸妈特高兴,生了个大胖儿子。</p> <p>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家依然很穷,物资相当匮乏。</p> <p>我出生后,家里也没什么营养点的东西,妈妈最好的补品是豆皮(农村作豆腐,用大铁锅煮豆浆,上面的那层冷却后,用粗长的大竹筷挑起,凉干就是豆皮)加个荷包蛋,也只能吃1~2餐。另只有干萝卜丝,干豆角等这些坛子菜吃。产后头三天妈也只能喝糖水,糖饭(片糖),不能吃咸菜。</p> <p>下面是我们姐妹兄弟四人,大姐大我5岁,二姐大我二岁,我大弟弟二岁。我们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他们的担子越来越重,父亲还有老母。</p><p><br></p><p>那时吃不饱穿不暖,人们严重的营养不良,面黄饥瘦。为了一家的吃饭问题,妈妈勤劳,拼命的做工,和男人的一样的做事。</p><p><br></p><p>去黄竹山(邻村)每担挑150斤左右的青瓦回来,1.5米的个子累得气喘嘘嘘。去朝阳煤矿挑100多斤的煤到离家50~60里的县城去卖,大热天热得汗流浃背,路上还要歇很多次。</p><p><br></p><p>去水库工地和男人一样用手推车去推几百斤的土石。那时一个工才值2~3毛钱,妈妈一年也要做300多个工,相当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工。</p><p><br></p><p>妈妈说经常带我去土里干农活,在一岁多,有一次坐在土里捡吃了一颗野果实,被麻得嚎啕大哭,妈妈用乳头让我衔着哄我别哭,她的乳头都麻红了。</p> <p>随了生产队做工外,妈妈还要起早贪黑的做家里的事,在自留地种了各种蔬菜水果,将豆子,小麦卖掉补贴家用。喂鸡,喂猪。</p> <p>为节省开销,妈妈自己买白色洋布,染料回来,染成不同的颜色,也编织粗布衣料,给我们缝制衣服。晚上经常坐在床上,借着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为我们一家纳鞋底,做布鞋到深夜。</p> <p>记得在我3岁左右的一个寒冬晚上,邻居大娘自己不识字,拿着染料过来叫妈妈给她看看如何使用?当时妈妈正在洗碗,煨坛盖还没盖上(那时农村都是地灶),煨坛里的水是滚开的。</p><p><br></p><p>我好奇,说给我看看,立马站起去接,一脚踩进煨坛里(膝盖以下),妈妈立马将我穿着厚袜的腿塞进小便桶,那时的土屋厢房里放了小便桶的<父亲分的是地主屋>,几分钟后才将棉妹剪开,妈妈心急如焚的连夜黑灯瞎火的,和那个要妈看说明的大娘的老公背着我跑去乡村卫生院。</p> <p>下面这土屋来自网络,我父亲分的是高大的地主屋,那时几十户居民的屋连在一起。</p> <p>后来妈妈每天用父亲厚厚的毛领棉大衣严严实实的将我包裹起来,生怕有丁点风吹进来,那时的冬天冰天寒地,地上的冰几寸厚,踩起来吱吱响,寒风呼呼的叫,吹到脸上格外刺痛。</p> <p>每天打针二次,上午下午来回跑,约半个月基本痊愈。幸好当初小腿及时入小便捅,现在我的腿没一点疤痕<当时妈妈真担心我的腿今后有满腿疤痕>。</p> <p>为了节省,我们姐妹兄弟的衣服是穿了又穿,补了又补,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记得那时我4~5岁时穿姐姐的的花衣服,邻居哥哥笑我:卫国你是男是女?为啥穿花衣服,我脸一下就通红了,脱下来从此不穿花衣服。</p> <p>其实妈妈也只读了3年书,外公那年被抓去当壮丁,几年后拖着残病的身躯回家,不久便去世了,那时妈妈才5~6岁。</p><p><br></p><p>外婆是裹过脚的,因为太痛,晚上经常偷偷松开绑布,才没有太小的三寸金莲,外婆不得不去地主家洗衣等杂活,把三个小孩(大舅二舅妈妈)拉扯大,并送三个孩子都读了几年书。外婆是智慧和坚强的女性,这辈子吃尽了苦。外婆去世上山的时候,我因工作忙,没回家送送她老人家,至今也是我心头隐隐的痛...</p> <p>父亲3岁丧父,随母改嫁,7岁卖黄土,13岁当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身上十多处枪伤,立功无数,奖章无数。</p> <p>“父亲没读过一天书,在部队很上进,地当纸棍当笔,学会写信,写报告,吹口琴,上台打拍子指挥大型文艺活动,表现优秀,被选去军校学习,当过班长”。</p> <p>转业回煤矿工作,还是认真,勤奋,年年评为先进。</p> <p>经常舍己救人,关心他人。</p> <p>“父亲也是勤俭节约,当初每月工资只有30来块,自己在单位种些蔬菜,经常只在食堂打5分钱的菜,或只打份饭 ,吃自己的蔬菜。将蔬菜,福利(单位发的十滴水,手套,肥皂,蚊香等>节省下来带回家”。</p> <p>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四姐妹兄弟,做人要正直 ,善良,乐于助人...父母也一直以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p> <p>弹指一挥间,曾经风华正茂的妈妈,历经岁月的沧桑,如今已银丝满头,作为儿女的我们也都是50或奔50的人了。</p> <p>妈妈现和我们一起住了20多年,身体很健朗,过得充实幸福,只血糖稍高点。</p> <p>我今天总结下,妈妈为什么身体健康,思维敏捷?</p><p>1,我们晚辈们都很孝顺妈妈,今天个个送给妈妈大红包,妈妈今天特别幸福。</p><p><br></p><p>2,乐观开朗,积极的思维,18岁的心态。每天开心爽朗的笑,声音洪亮。只想积极的,只讲积极的。</p><p><br></p><p>3,几十年长期养成的勤劳好动的好习惯,经常主动帮我们去市场买菜,每天晚饭后都要散步一小时左右。</p><p><br></p><p>4,脑力活动多,20多年一直和我们住一起,这些年一直帮我们做生意,大脑得到了很好的锻练,算数基本没差错,反应又快,每天过得很充实。</p><p><br></p><p>5,空闲时玩玩手机,学会了抢红包,发红包,看抖音,看美篇,玩靠谱e家软件,学会了发朋友圈等等。</p><p><br></p><p>是我和大姐的铁粉,我发在美篇的每篇文章,她都看,点赞,点评(当然是发表情符号),好文章帮我点阅读数和转发。每天过得开心快乐。</p><p><br></p><p>“老太君”就是我妈的昵称。耳聪目明,精明得很呢。身材很挺拔,看上去不过70岁。</p><p><br></p><p><br></p> <p>俗话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有这样的妈妈多幸福,也是子女的福气。</p> <p>今天是妈妈80大寿,向妈妈说声:敬爱的妈妈您辛苦了,儿女们爱您,祝您永远健康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妈妈和爸爸的故事今天就说到这,多谢大家)。</p> <p>以下是这次祝寿的照片和视频,敬请大家欣赏。</p> <p>下面视频是我儿子(军校毕业分部队工作刚二年)和弟弟儿子(现读大四)给奶奶敬酒。</p> <p>今天特别开心幸福的妈妈</p> <p>下面妈妈和小舅妈(71岁)</p> <p>下面是我岳父和岳母</p> <p>下面是我大姨夫和岳父</p> <p>下面妈妈和重孙子(大姐的孙子)</p> <p>全家福</p> <p>下面是小舅妈和她大儿子一家,女儿和小儿子这次很忙没来,带来了祝福。</p> <p>妈妈和四个儿女</p> <p>妈妈和大女儿一家</p> <p>妈妈和二女儿二女婿</p> <p>二姐的大儿子</p> <p>二姐的二儿子和二儿媳</p> <p>妈妈和我(老三)一家</p> <p>妈妈和弟弟(老四)一家</p> <p>妈妈和大姐(老大),二姐(老二)</p> <p>妈妈和我(老三)弟弟(老四)</p> <p>妈妈和二个儿媳</p> <p>妈妈和二个女儿</p> <p>妈妈和二个孙子</p> <p>妈妈和我</p> <p>妈妈和弟</p> <p>二个孙子给奶奶敬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