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初秋庐山休养之旅

长庆

<p>庐山一(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市境内。</p><p>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p><p>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被评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p><p>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文化,教育,宗教,政治等名山于一身。从西汉时的司马迁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朱熹再到近现代的康有为,胡适,郭沫若,毛泽东等文坛巨匠,政治名人共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余首歌颂庐山的诗词歌赋,使庐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山。</p><p>首先参观的是美庐别墅,这是一幢两层的英式别墅,始建于1903年,是英国巴莉女士1934年赠送给宋美龄的。</p><p>这里古树参天,竹林环绕,环境十分优美,蒋介石亲自命名为“美庐”。这里也成为蒋介石与宋美龄夏季避暑必去的场所,据说毛泽东后来也来此居住过,留下了“委员长,久违了”的诙谐话语。</p> <p>绿树掩映的美庐别墅</p> <p>古树参天,竹林环绕,环境十分优美,这也是宋美龄十分喜欢这里的原因。</p> <p>这是蒋介石手书的“美庐“石刻,文革中被红卫兵砸的斑驳陆离,后来又加以描绘修复。</p> <p>简洁,典雅的宋美龄卧室,房间内有宋美龄弹过的钢琴,阅读收藏的英文书藉以及烧煤油的早期冰箱等。</p> <p>庐山抗战博物馆一原是庐山图书馆旧址,这里是1937年发布(抗战宣言)的地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p> <p>馆内陈列的各种图片及文物</p> <p>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原名庐山大礼堂,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庐山人民剧场。</p> <p>会议旧址共上,下两层,先后于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会场布置基本还原了原貌。</p> <p>锦绣谷是从天桥左侧石阶至仙人洞的一段秀丽山谷,全长约1.5公里。</p><p>中断崖,怪石,峭壁,险峰云集,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十分优美,这里还是看庐山云雾的最佳位置之一。</p><p>好运石位于锦绣谷的山道上,据说围绕着这个石头转三圈,分别可以带来官运,财运以及桃花运。</p> <p>1946年7~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晤谈之处。</p> <p>仙人洞位于锦绣谷南端的佛手岩下,此洞高,深各约10米。</p><p>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p> <p>仙人洞的左侧有石砌的月亮门,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p> <p>月亮门内有一巨石,形如蟾蜍,名为(蟾蜍石)。有一劲松插石挺立,石上刻“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p><p>据说此松为毛泽东“为李进所摄仙人洞照”所题写的七绝诗之处,诗中所题劲松就是此松。</p> <p>御碑亭位于仙人洞一侧的白鹿升仙台上,四正大方,内外厚重,四面无柱皆为石壁,结构独特,亭中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御碑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此处亦是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人公在此避雨,浪漫相遇的地方。</p> <p>大天池位于庐山西北海拔900余米的大天池山顶,天池呈长方形,池水呈碧绿色,终年不干涸。</p> <p>大天池曾是明太祖,明成祖,明光宗三度赐名的天池寺的一个放生池,后来天池寺废弃,此处也就剩了一个放生池,长不过数米,宽不过两米,实在是太小了。</p> <p>由大天池一侧向下行450个台阶,就到了著名的龙首崖。龙首崖下临绝壁,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崖下几棵虬松,宛如龙须,随风飘舞。</p><p>因为去时天上下着小雨,因而视觉不太理想,有种雾蒙蒙的感觉。</p> <p>悬崖边的庐山松</p> <p>三叠泉也称三级泉,水帘泉,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东南九叠谷,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其实并非泉而是瀑布,水流从五老峰北悬崖口落下,冲击三级盘石而形成“三叠”,总落差155米,十分壮观,俗语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p><p>站在三叠泉附近的高处俯视,一叠的水从20多米高处一倾而下,二叠弯曲倾下,然后直入潭中。</p> <p>要近距离感受三叠泉的视觉冲击,还需下到谷底看全貌,这是十分辛苦的过程。景区内缆车将你送到一叠入口,然后要步行1600级的台阶下到最底端,此一路台阶十分陡峭,行走时要格外小心。</p><p>站在三叠泉谷底仰望,看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如雷轰鸣,真是太壮观了。</p><p>在此稍作休息并拍照留念后,还要原路返回,此时才发现上山比下山要更耗费体力。凭借一根拐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了山顶,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庐山客”。</p><p>上山途中也有些人无力继续攀爬,最后乘滑杆被抬了上来,但价格也是相当不菲的。</p><p><br></p> <p>在缆车上所拍</p> <p>含鄱口一横亘九奇峰与五老峰之间,形如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故名。</p><p>登上岭脊,极目远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p><p>含鄱岭上建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亭等建筑,被建筑专家学称为是“天人合一”的典范。</p> <p>含鄱亭</p> <p>这座方形的二层楼台名为“望鄱亭",是观鄱阳湖和日出的胜地。只是必须要有好天气为先决条件,当天登上亭台四望,只见雾蒙蒙一片,根本就不见鄱阳湖的影子,只能说是运气不济吧。</p><p>二层楼台上据说曾经拍摄过电影(天仙配)七仙女率众姐妹下凡的场面,另外蒋介石和宋美龄率属下曾在此跳过舞,因此也称跳舞亭。</p> <p>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当年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时,来到庐山游览,时值暮春时节,白居易有感于山下桃花落败而此处桃花盛开而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花径也由此而来。</p> <p>花径亭,亭内有“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所书,但后人置疑此字为现代简体,应为现代人所书。</p> <p>白居易雕像</p> <p>白居易草堂</p> <p>白司马花径石刻</p> <p>园内小桥流水,花径通幽,景致小巧玲珑,极富江南园林特色,令人留连忘返。</p> <p>芦林一号一毛泽东当年在庐山期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亦称芦林别墅。这里同时也是庐山博物馆所在地,占地2700平米,环境十分优美。</p> <p>这是当年毛泽东的卧室</p> <p>会客室</p> <p>馆内陈列的图片展览</p> <p>毛泽东诗词苑位于庐山博物馆旁,整个苑区列出了毛泽东一生主要的诗词。其中还包括了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诗词作品,是一个具有纪念性的领袖主题苑区。</p> <p>整个苑区依山势而建,显得气势宏伟不凡。</p> <p>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纪念铜像</p> <p>位于芦林一号旁的芦林湖,又称东湖,四周群山环抱,湖水如镜,山色倒映,相映成趣,犹如天上神湖。</p><p>此湖是一处人工湖,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建成后成为了庐山一处美丽的胜景。</p><p>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在湖中游泳,如今这里已成为庐山市的水源地,为庐山人提供饮用水。</p> <p>望江亭造于剪刀峡上,险峻突兀,底端似台,幽雅壮观。</p><p>由于此亭位置特殊,倚近天池山,处在虎背岭,牯牛岭,日照峰等包围之中,北面开阔,壑口成为遥看长江之佳处,因此得名。</p> <p>望江亭不远处的“庐山抗战纪念碑”</p> <p>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是一个不大的方形池,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p> <p>小天池后边的山顶上,屹立着一座白塔,此为西藏佛教红教活佛诺娜呼图克图的墓塔。</p><p>诺娜呼图克图,法号列匠错,为莲花生大士第十七代嫡裔,1936年病逝甘孜,1937年按其遗愿葬于庐山。</p> <p>诺娜塔高35米,塔基为方形座,覆钵式塔形,塔身上部为十三天,鎏金圆形宝镜铜塔刹。塔体造型壮观,气势不凡。</p> <p>黄龙寺座落于庐山玉屏峰麓,因距黄龙潭不远而得名。寺庙处于“万山环抱,松杉碧绕”,是一处景色奇幽的居然胜地。</p> <p>三宝树为三株千年以上的特殊古树而得名,两棵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p><p>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谓,故名三宝树。</p> <p>此树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p> <p>黄龙潭幽深,静谧,在古树掩映的峽谷间,一道溪流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而成暗绿色的深潭。</p><p>相传在很久以前,黄龙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危害四方百姓。后彻空禅师云游至此,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于黄龙,乌龙潭中,从此百姓安居乐业。</p> <p>乌龙潭距离黄龙潭不远,位于东谷山冲底头,两山夹峙,中为一线幽涧。泉源来自长冲,芦林之水,终年流不间断。</p> <p>庐山牯岭街景</p> <p>牯岭夜景</p> <p>如琴湖靠近花径景区,又名花径湖。始建于1961年,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约1000000立方米。因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而得名。</p><p><br></p> <p>如琴湖峰岭环抱,环境幽雅,是庐山著名的风景区之一。</p> <p>湖光山影,美不胜收</p> <p>湖中有一小岛用曲桥连接,上缀水榭,一亭名为“忆琴亭”,湖因亭而美,亭因湖而立,形成绿水青山之绝美画面。</p> <p>五老峰位于庐山风景区的东南,海拔1358米,是庐山最为雄伟险峻的山峰。</p><p>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形成并列的五座山峰,看上去就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五老峰因而得名。</p><p>从不同角度看五峰姿态各异,或像诗人咏诗,武士高歌,或像鱼翁垂钓,老僧打坐。正如李白所咏:“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道出庐山五老峰的神奇壮观。</p><p><br></p><p><br></p> <p>攀爬五老峰本不在此次行程之内,因团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考虑到身体原因,就没有安排五老峰行程。但五老峰又是庐山风景区最重要的景点,排名仅在三叠泉之后。再三考虑后,在一个午后开始了攀登五老峰之旅。</p><p>五老峰从山底下到第一峰难度较大,而从第一峰到第四峰相对平缓,且山峰之间的距离较近,但第四峰到第五峰就很远了,难度很大,除非体力特别充沛。登上第五峰可以不走回头路,直接从五峰亭顺阶而下,可到达三叠泉索道入口。</p> <p>我们是下午3点左右开始攀登的,打算攀到一峰就折返,经过艰苦的努力,用了不到一小时到达了第一峰。一峰上这个石头亭有点特色,名为待晴亭。但风景确实一般,视野不够开阔,就此折返的确心有不甘,经询问路人到二峰距离不过二,三百米,于是决定继续向二峰挺进。</p> <p>去二峰的路虽不远,可是路确实是不太好走,上山的路都是原始的石板路,没有台阶,十分光滑,走上去要格外小心。</p> <p>形似老鹰的鹰嘴石</p> <p>到达一峰顶部豁然开朗,极目远眺,湖光山景尽收眼底,鄱阳湖清晰可见,俨然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此时此刻,感觉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了。</p> <p>山顶风景虽好,但脚下也要格外当心,二峰山顶都是大石头,并且是倾斜的,找不到一处平地落脚,悬崖边也未修防护栏,因此拍照时要格外小心,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p><p>此情此景让我回忆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峽谷,同样面临悬崖,同样不设护栏,据说是为了保持原始风貌和环保。</p> <p>在二峰顶上稍作停留后,就开始原路返回了,余下的二峰留给以后吧。下山相对轻松一些,整个全程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p><p>至此庐山所有的景点基本都游遍了,挑战自我获得成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看来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p> <p>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麓,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创建,距今1600多年。</p><p>庙宇椽摩栋接,丹碧辉映,规模宏大,足称万僧之居,是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p> <p>唐代,东林寺盛极一时,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之后,慧远和东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p><p>据说,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在历史上,东林寺对于中尼,中印以及中日的宗教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p> <p>在东林寺西的山丘上,有东方佛教“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墓塔一“荔枝塔”。</p> <p>寺庙内荷花掩映,庙宇金碧辉煌,显得分外壮观。</p> <p>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在东林寺留下名篇,如白居易的咏(东林寺,白莲)等,足以证明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创始地之一,规模和影响十分远大。</p> <p>寺内不乏许多精致的假山石和松树盆景,彰显出江南寺庙的特质。</p> <p>距今1600年的古香樟树,枝繁叶茂,气势如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