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度风霜染白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和黄师六三(4)班同学“离别半世纪后的对话”

力一平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双节的欢乐时光中,我思念大江南北上下正度夕阳无限好的同学们,我缅怀英年早逝的承滨兄和我喜爱的开山门生。白发人惊悉黑发人驾鹤西去,这是怎样的一种哀痛?我此刻千言万语写不出一个字,只列了三个标题。谨以此美篇表达我对同学们的思念并祭拜天堂的学兄和门生。</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未完成的这个美篇框架发出之后,几位门生便敞心袒腹主动、陆续地向我倾诉衷肠。长歌当哭,哀祭逝者,是应在痛定思痛之后的。心灵的交流,魂魄的碰撞,甘苦的回味,未来的企及,应该是在面壁沉思之后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终于和50多年前的高足 ,历尽千帆尽,归来仍少年。兴致盎然地开始了“离别半世纪”后的一次次约会, 进行穿越半世纪的“对话”……</b></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我们心中的一座高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与杏元君对话</b></p><p><br></p><p><b> 自箴老师是个不讲名利的人;是位真诚待同事、学生的无私的人;他谦和亲切宽以待人。</b></p><p><b> 他敬业爱岗,数学造诣很深,是位以身为范,勤勤恳恳的园丁。</b></p><p><b> 胡老师76年调回老家江西,十多年前,全新和贤田曾去江西探望恩师。以后十年都以电话联系,年节问候。据说,几年前胡老师的手机停了机,再也打不通了……</b></p><p><b> 我不相信胡老师走了,他是同学们心中的一座高山,他是屹立在我心田的一株苍松……</b></p><p><b> 在这双节思亲念友的日子里,特以心制此照片加进美篇,以表怀念。</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杏元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看到黄老师这段貌似“普通”的文字,看到黄老师这独具匠心的制作,我仰慕眼前这座高山,这棵苍松,心里充满了敬意。止不住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b></p><p><b> 黄老师,黑发见证了你的付出,白发目睹了你的深情。当年,你和胡老师给予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任我们展翅翱翔,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追求朝阳般的理想;如今,你给我们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任我们躺卧休憩,回忆青春岁月静好,享受夕阳无限浪漫。</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答杏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苍天有眼,桃李有情。师生灵犀一点通,远在庐山的胡老师,注定知晓你们班的同学,都是知恩图报的有情有意的门生。你的话语他一定能听到,他会说此生足矣!</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r></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青丝少女变银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和平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黄老师,拜读了您制作的相册和美篇,昨晚彻夜难眠,总在思考回复您,写写我的读后感。</b></p><p><b> 虽我们师生终于联系上后,两个月来思想上的沟通,灵魂上的碰撞,使我更加了解和敬爱我们的黄老师。</b></p><p><b> 每每读到老师美篇中最精彩的段落或图片中的解说辞,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念给我家陈老先生分享。他多次动情地赞扬黄老师才华横溢,才情出众。他六二年毕业于华师中文系,熟知并了解众多的华师的门徒。他说优秀者不少,象黄老师这样木秀于林,文采出类拔萃者不多见。並自愧不如。</b></p><p><b> 我常想,我们这批您的开门学子,能拥有今天的名誉地位,幸福生活,全有赖于在黄师求学的四年,得益于胡老师、黄老师、余老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我们能取得耀眼的业绩,与受黄师校园的影响熏陶有极大的关系。是黄师为我们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p><p><b> 黄老师,你永远是我的老师、兄长!</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和平致黄老师和国俊:</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黄老师,国俊同学,近一段时间,我被你师徒二人的大爱情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感染和感动。我非常感谢你们给我们三四班留下了这么美好的影集、美篇,我该收藏的、该加洗成册的工作已经完成。</b></p><p><b> 现给你们提供修元,万寿华的照片,不知是否有价值?我还有江福兰,丁淑兰学生时代的照片,若需要,我抽时间翻拍,为班集体添砖加瓦。 </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湖北省原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素华,是我们班从政的同学之一。 我最早获悉她离开家乡的信息,是她担任襄阳棉纺厂厂长。这次与同学们复联后,才知她不久前才从襄阳市人大主任的高位上退下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上网查了一下,获知她在任上被誉称为“实干主任”。下面的图片,是湖北省传媒的长篇报道。</b></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黑发少男变白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与贤田、全新、国俊的对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王贤田 </b></p><p><br></p><p><b> 王贤田1947年1月生,湖北阳新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农艺师。曾任黄石市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湖北省九、十届人大代表。</b></p><p><b> 199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发出《关于开展向王贤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中央和省、市、县先后多次邀请他作巡回报告。曾经三次获得“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十多次获民政部、省、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10月被评为“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b></p><p><b> 1999年10月1日应国务院邀请参加建国50周年庆典,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b></p><p><b> 2002年,贤田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b></p><p><b> 贤田是我班又一从政的同学,他和吴天祥成为新时代雷锋时的人物,我很早就从《湖北日报》上断断续续地读到。</b></p><p><b> 在黄师读书时,他是个看似不起眼的矮小男学生,可从他身上显现的超强毅力和过人的才华,却一次次让人眼亮。</b></p><p><b> 本来在黄冈各县同学中,他的一口阳新话是最难听懂的,可在年级普通话大赛中,他却以标准的普通话朗诵了一首诗,一举夺得冠军。</b></p><p><b> 64年寒假,黄冈地区大雪封路,长途车停运。贤田为了赶上学校开学报到,竟冒着紛飞的大雪,冰冻的山路,只身徒步数百里,硬是在开学前赶到了学校。</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贤田说:</b></p><p><b> 同学会及拜见黄老师的意见,可按国俊和黄老师的意见办,我会召之能来!此事请国俊全新和平等同学多操心,我们服从。</b></p><p><b> 感谢国俊同学为此事操劳,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们估计十五人左右是不会有大问题的,能来则来,都巳年过古稀,安全第一。</b></p><p><b> 就目前情况来看,估计可能来聚会的有:阳新2人,鄂州三人,黄冈二人,浠水2人,巳在武汉三人。再加上修元,金牛,贵球,旺松,素华,瑞珍,福兰,长宏等八人都是可联系争取来的,以上计十七人。</b></p><p><b> 再加请景教授夫妇及孝华和张武我们同屆同学计四人,特邀他们一起参加,顶多二十人左右。</b></p><p><b> 我们朝这个目标努力吧!我估计这是我们晚年最后一次大集会吧!昐成功同学们!</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国俊致贤田:</b></p><p><b>贤田老班长:您好!</b></p><p><b> 为组织好"阔别五十六个春秋的师生见面聚会",必须仰仗老领导您的权威和号召力.亲和力,只须您动动口,指派几人具体执行,各司其职。</b></p><p><b> 当务之急是联系上所有健在的同窗,若他(她)们愿来且能来,只因未知会他(她)们而缺席,就十分遗憾了。尤其是未入群和入了群不参"聊"的同窗,情形不清。真想他(她)们如杏元所盼:群中金菊花烂漫.怒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王贤田先进事迹</b></p><p><b> 《人民日报》 (980918第1版)</b></p><p><b> 湖北阳新县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县、烈士县、水灾多发县。在民政局长的岗位上,王贤田始终把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儿子,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b></p><p><b> 灾害面前挺身而出</b></p><p><b> 王贤田担任县民政局局长8年,阳新经历了5次特大水灾。危难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把灾民的事当成最大的事来办。</b></p><p><b> 1994年7月11日,一场特大暴雨突降阳新。晚上11点,他拿起雨伞就要出门。妻子拦不住,又放心不下,就与丈夫一起走出了家门。此时,全城断电,一片漆黑,街道水流汹涌,许多房屋倒塌,夫妻俩在齐腰深的雨水中搀扶着艰难行进。为了妻子的安全,他就近把妻子推到岗亭上,说:“就在这里等我!“说完就独自一人在水中摸索前行,几次被洪水冲倒,几次掉进深坑,终于赶到了民政局办公室,马上组织救灾工作。凌晨4点,当他返回交通岗时,妻子还在雨中哭喊着他的名字。凌晨6点,他又赶到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迅速转移群众。当他安排群众转移完毕时,100多灾民全都发自内心地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一年,在抗洪救灾最紧张的60个日夜里,王贤田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210个村、815个居民组,体重减少了10公斤。</b></p><p><b> 1998年,长江流域再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阳新的灾情非常严重。这时,王贤田不巧旧病复发,县委让他去外地住院治疗。可他再三请求,硬是在长江大堤上连续战斗了近两个月。8月7日,王贤田驾船到宝塔湖大堤接运灾民。在宝塔村,他看见工棚内有母女俩在哭泣,原来这家的粮食被冲走了,女儿又患上严重肾炎。王贤田连忙从刚领到的工资中拿出200元给这位妇女。3天时间王贤田安置好了近万名灾民,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县23个重灾镇,核实灾情,慰问灾民,到省、市报灾,申请款物。灾后,他又到太子镇港边明村办灾民新村点实地指导,如今,这里的32户重灾户的新房已经建起。</b></p><p><b> 时刻牵挂群众冷暖</b></p><p><b> 王贤田常常这样说:“身为民政局长,当你拿起饭碗吃饭的时候,要想一想群众有没有饭吃,有没有水喝。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才能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b></p><p><b> 早在1975年,他奉养一位孤寡老人,同老人的父子关系一直保持了18年,直到老人去世。现在,王贤田家还赡养着一位名叫明花的老太太。无依无靠的明花老人,原来靠讨饭为生,王贤田知道后便把她接到家里来住。明花老人这一住就是26个年头。多年来,王贤田共赡养4位老人,还先后帮助过70多位有困难的老人和孤儿。</b></p><p><b> 王贤田的家是幢潮湿、破旧的平房,家里有一个明显特色:家什陈旧且少,但床却很多,每间房里至少一张床,一间大点的房间摆着三张床,客厅也有床。这些床是供来访的贫困群众住的。8年中,他这个贫困县的民政局长,在自己家无偿为来访群众提供吃、住1000多人次。民政局的同志提议给他一点补贴,他说:“群众找上了门,让他们吃顿饱饭,睡个好觉是应该的,如果要补贴,那就变味了。”</b></p><p><b> 自家的事能省则省</b></p><p><b> 当民政局长8年来,上级先后奖给王贤田4500元奖金,他全都用于帮助特困群众、孤寡老人和有困难的学生。</b></p><p><b> 有一次,他因病到黄石市治疗了一个月,可回来报销的单据仅400多元。原来,他根本没有在医院住,而是借住在朋友家里。王贤田的妻子虽不识字,却十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长期生活在农村,民政局的老局长看不过去,将他的妻子安排到殡仪馆做清洁工。1998年,民政系统实行减员增效,他的妻子又带头下了岗。女儿1996年从财贸学校毕业,局里的同志说,民政局正缺财会人员,就安排在局里算了,王贤田说:“别人的女儿可以,我的女儿不行。”至今,女儿还在待业。可是,王贤田却为从小收养的一名孤女优先安排了工作。</b></p><p><b> 王贤田7岁丧母,16岁丧父,是姐姐一手养大的。姐姐的子女都在农村,又是重灾户,可他从来未多发过一分钱。</b></p><p><b> 这几年,阳新民政事业大发展,民政局宿舍楼先后盖了两栋,而王贤田与家人仍住在殡仪馆旁边一处阴暗潮湿的平房里。白天,这里哀乐徘徊;晚上,这里列车隆隆。县领导早就有意给他换处新居,可他说,住在这里,那些“穷亲戚”来得方便,至今仍未迁走。</b></p><p><b> 王贤田就是这样,一心想着人民的疾苦,一心想着群众的冷暖,一心一意甘做人民的好儿子。</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荆楚名师戴军的业绩</b></p><p><br></p><p><b> 戴军(原名戴全新),男,194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1996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7月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 </b></p><p><b> 现为黄冈中学教研处主任、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黄冈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b></p><p><b> 1999年10月,被评为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2001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中学特级教师。</b></p><p><b> 戴军在黄冈中学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和"德育先进工作者"。 1997、1998、1999年度连续被中共黄冈市委组织部、黄冈市人事局年度考核为优秀。</b></p><p><b> 他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意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学理论功底,文史知识面较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基础,培养能力,鼓励和引导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语言精炼,庄谐并举,以乐教促乐学。担任过11届高三文科历史教学,高考成绩均居本市(地区)前茅。</b></p><p><b> 教学之余,笔耕不止。有《历史教学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中学历史教师素质修养琐谈》等10余篇教研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获省级以上学术机构论文一、二等奖。并应邀担任过或正在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中学生学习报》、《试题研究》等刊物特约编辑和作者。参与了《国际关系史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湖北概览》(武工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爱国必先知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华奇才怪杰荟萃》(武工大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等书的编写工作。数十次为前来我校访问交流的省内外同行讲公开课,获得好评。还应邀到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武汉等省市兄弟学校和教研机构讲历史示范课或介绍历史教学经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全新说:</b></p><p><b> 黄老师,您太爱您的学生了,您不要太累了,国庆期间要休息好,不要为学生太操劳了。是我们做学生的对您不孝道,您到群里一个多月了,您的学生还未走到您的面前。我们心中应有愧!</b></p><p><b> 幸亏有国俊、杏元、和平、贤田、张武,还有辉先景兄伉俪等几位,时而在群里同您聊聊,说说让您高兴的话,不然我等不孝之弟子,还有在群里连个脸都不露一下、泡都不冒一下的,情何以堪?</b></p><p><b> 国俊,您真是老师的好弟子,我们的好同窗,我们要好好感谢您呀!明天一大早,我要回老家去看望弥留病榻的93岁之亲姑妈,白天没办法同您说说话,晚上什么时候回来,我再在群里看看老师,说几句话。</b></p><p><b> 黄老师,您为您的弟子制作别有情趣的照片,真是令人叫绝。我想,像黄老师这样让学生感动得无地自容的高龄老师,在人间,在荊楚,还能有多少?我眼里又有泪水了,我又激动了。</b></p><p><b> 我们想早一些,向您报到,向您问候,尽点孝心。等着国俊的通知灬灬老师,多休息些,不要累,我们祝您和师母健康!</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答全新君</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我双节全休,才能完成这个“六十年变迁”的影集,表达对健在者的思念和对逝去者的哀悼。也就了却了一件心事,今晚可一觉到天亮了。倒是你太忙太累,要多保重。要学会忙里偷闲多休息!你去忙,别惦记我。</b></p><p><b> 你读了这个“美篇”,就知道我们已经联系上了哪些同学,有哪些同学入了群,有哪些同学会微信却不冒泡,有哪些同学想冒泡却“力不从心”。你还可知道有哪些同学没入群,有哪些同学没联系上……群里冒泡的没几个人,半桌人都没有,实在太寂静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国俊说:</b></p><p><b> 作为学生,通常是,对年长的老师是尊重敬畏;对年轻的老师,是敬佩喜爱,没有距离感。我们作为黄老师的开门弟子,就是后一种的师生关系。开运动会,黄老师为我班忙前忙后,张罗鼓劲;自己穿着跑鞋参加教工短跑比赛;黄老师作为主角出演话剧"青年一代"轰动黄州城......年轻帅气.文雅倜傥.活力四射的黄老师,给我们留下难忘美好的记忆。</b></p><p><b> 阔别五十余年后,终于又见到了敬爱的黄老师,虽历经沧桑,老师的精力旺盛.文思敏捷.紧跟时代节拍掌握新技艺......在老师面前,弟子们还敢有"老了"的自卑吗?</b></p><p><b> 老师的言传身教.举手投足,都在潜移默化着学生。联系到黄老师仅两月,我们就学到很多,领悟了不少。黄老师____我们终生的楷模。</b></p><p><b> </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答国俊君</b></p><p><br></p><p><b> 国俊:你渗透入深情的文字,让我双眼润湿。你可知道,当贤田说下次的相聚,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大型聚会”。我闻此“最后的晚餐”的信息,确感岁月无情。但也确实令我伤感多日。</b></p><p><b> 真的,不是自谦,我的确没有做到你说的那么好。</b></p><p><b> 我们这代师范生,是听着“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去上大学的。我们干上教师后,却并未去寻求什么“光辉”,而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享受乐趣;而是在和学生“打成一片”中品味兄弟姐妹情的甜蜜;而是在“甘做人梯”中领会“助学生攀上高峰”的生命意义。只是,我们相聚时间太短,只有365天。之后,我们又在文革野火中隔绝。但就是这场野火啊,让我更是倍加珍惜我与你们之间的师生情,让我更深深的爱上你们。你们班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在文革中冲击我,相反,你们还偷偷地来看我,见到我都是同情的眼神。那是世上最珍贵、纯真的师生情,我为拥有这份感情感到欣慰和自豪。</b></p><p><b> 如果说我此生真有什么可取的,那就是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致力践行“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诺言!</b></p><p><b> (下图是我和全国著名语文专家魏书生、钱梦龙先生在温州讲学的照片。照片)</b></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湖北省将军县红安县原宣传部部长、现红安县老干促进会会长王旺松,带领分会会长缅怀先烈,为擦亮“全国第一将军县”的名片,发挥应有的作用。</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修元说:</b></p><p><br></p><p><b> 黄老恩师:刚才有空读群,才见您为我精心制作了一幅肖像图,真乃星光闪耀,感动不已,有幸之至,恩情之深。多谢!</b></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沉痛哀悼英年逝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