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最幸福的时刻

丁迷

<p>小时候过中秋节,最盼望的时刻就是等着妈妈分月饼。</p> <p>1.</p><p>打月饼的日子,一般在八月十四或八月十五当天。家乡平遥的月饼大而薄,且酥软香甜,和面时要用水和油同时来和,只记得大人们说比例是“一油二水”,这样和下的面烤出的月饼又酥又软,口感最好。月饼馅则主要用红糖,为了防止烤热的红糖会流出来,要在红糖里掺进干的面粉,后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馅子里也会和入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使月饼越发的好吃。</p><p><br></p><p>小时候日子穷,吃回白面火烧都不容易,烤的月饼自然也不能随便吃,除了走亲戚,要按数量分份儿吃。</p><p><br></p><p>虽然看大人们烤月饼的过程犹如撩馋虫,那也舍不得离开半步,挤在跟前看着大人们和面、调馅、包成一个个圆圆的饼样,再拿擀杖擀薄,放在月饼模子里压好,刻成一个个精致的月饼。</p><p><br></p><p>模子有大有小,除了圆的,还有月牙、孙悟空、葫芦等等花样。月牙是专门给女孩的,葫芦是专门给男孩的,孙悟空男女都可以吃,除了圆月饼外,这些都被称为“耍耍”,言外之意,主要是哄孩子的。</p><p><br></p><p>烤月饼的专门烤具是砂鏊和铁鏊,火上先座一个砂鏊,上面放一个铁鏊,铁鏊上面再扣一个砂鏊,月饼就摆在中间的铁鏊上。火不直接烧在铁鏊上,而是通过砂鏊间接传热,烤一会儿,再将上下的砂鏊换个个儿,这样上下受热才会均匀,烤出的月饼才会金黄酥软,而且不会烤糊,这种烤法虽然麻烦,但“土烤箱”的效果真心不错。</p><p><br></p><p>等到烤月饼的香甜热气从“土烤箱”中飘出,强烈地撞击我们的味蕾,口水真的会止不住地流下来,只是这个时候,妈妈还不会让我们吃,她知道,这些馋嘴的孩子一旦吃开,打算好的数量就不够了。所以,我们也只是过过眼瘾而已,幸福的时刻一定要等到中秋节的晚上。</p> <p>2.</p><p>当中秋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整个夜晚,我们盼望的时刻终于到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早早就占下了属于自己的纸筋小笸箩,这都是妈妈亲手做的,上面贴着花花绿绿的烟盒纸,放月饼不怕油又防潮,最合适不过。</p><p><br></p><p>妈妈开始分了,这是妈妈特有的权利,在我的记忆中,这时候是最能体现妈妈女主人的地位和权威的时刻。</p><p><br></p><p>妈妈先是把“大团圆”、“二团圆”按全家的人数切成相等份数,然后一人一份分好,放在各人的笸箩中,接下来是一人两个或三个圆月饼,再下来,女孩一人一个月牙,男孩一人一个葫芦,较小的孩子们还会分到一两个“耍耍”,还有一种又香又沙长相像苹果又比苹果小的果子,我们叫“槟子”(不知是哪两个字),它的味道更增添了中秋特有的气息。</p><p><br></p><p>等月饼分完了,我们会先尝一点儿过过瘾,但绝不会一下子吃完一个,好日子要细水长流,尽量要让中秋的味道延续的长一点。</p><p><br></p><p>然后,各自找好柜子里合适的地方存放好,心里便存下了一份踏踏实实的幸福。</p> <p>3.</p><p>每天放学后,一进门最迫不及待的想做的事,就是打开柜门端出月饼笸箩再数一遍自己的月饼,看还能吃多久。往往是越到最后越舍不得吃,每天只是看一看,然后再放回去,几个小姐妹会互相问:你还有几个?似乎要比一比谁的幸福会更长一些。</p><p><br></p><p><br></p> <p>吃了多年的家乡月饼,都没有亲自打过一回,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现在的月饼品种有多么丰富多彩,家乡的月饼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席的,它不仅代表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回忆,更因为,小小的月饼,融进了一家人的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