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摘要:裴映章,1951年4月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步兵二师,1952年12月随第一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因他年龄小、人又灵活,曾给游好扬将军当过警卫员。因此,裴映章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军第一小兵”。</p> <p>裴映章:中共党员,甘肃省天水县新阳公社老传村人。1932年5月出生在天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儿时父母双亡,随着叔叔和婶婶生活,1951年4月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2师。1952年5月,第1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准备入朝参战并进行整编备战,第1军与第3军合并,第1师与第3师合编为新1师。第2师与第3军8师合编为新2师。为加强朝鲜前线反登陆作战力量,1952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调第1军入朝参战。第1军由第1野战军正式编入志愿军序列。军长黄新廷,政委梁仁芥。辖第1师、第2师、第7师。先后隶属第19兵团、志愿军总部。1953年1月22日,裴映章所在的第1军第2师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战。</p> <p>跨过鸭绿江后,第2师向朝鲜西海岸大同江口中和、黑桥地区开进,配属第64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构筑防御工事和反敌空降任务,因美军拥有制空权,每天都出动多架轰炸机疯狂轰炸我军阵地和后勤补给线,裴映章他们部队根据上级命令,把高射炮和防空武器配置在各个山头的制高点,在敌机低空投弹轰炸时齐射,击落击伤多架美机,强有力地打击了美机的嚣张气焰,使敌机不敢再进行低空投弹。6月中旬,第2师奉命归建第1军,裴映章所在的部队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经过激烈的战斗,迫使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向后撤退。胜利完成了志司交给的作战任务,为我军在停战谈判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此后,朝鲜战场大部分时间处于停战谈判阶段,裴映章所在的部队在防御阵地和"联合国军"进行过数次小规模的战斗,没有进行大的战役。朝鲜停战后,奉命在三八线和朝鲜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p> <p>裴映章入朝参战期间,执行任务坚决,作战勇敢,多次受到表彰。因他年龄小、人又灵活,期间曾给游好扬将军当过警卫员。因此,裴映章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军第一小兵”。由于他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突出表现,1956年回国后,被组织选送到解放军天水步兵学校学习。</p> <p>毕业任新疆军区骑兵第二团四连排长,1964年调新疆军区塔城军分区最偏远、最艰苦、对苏斗争最为紧张的铁列克提边防站任副站长(副营职)。</p> <p>铁列克提,地处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西部裕民县境内。气候恶劣,常年刮风。铁列克提边防站始建于1962年8月,驻地高程856.6米,管辖边境线37.7公里。边防站对面是苏军扎拉纳什库里哨所,西南面是苏方阿拉山口火车站。苏方具有铁路、公路交通优势,调动兵力方便、快捷。</p> <p>中苏边防铁列克提战斗是继我国东北边境的珍宝岛战斗之后中苏边防又一次较大的战事。战斗根本原因是苏联蚕食我国领土所至。根据1883年中国清朝政府同沙皇俄国政府签订的《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中俄两国在铁列克提边境地段的边界线应沿着清朝时期不规则的卡伦路为界(清政府把设在边境一线的守防单位称为“卡伦”,卡伦驻军巡逻时走的路称为卡伦路),既然是边防部队巡逻时走的路,那它就不可能是笔直的。但苏联在1954年出版的官方地图上,却毫无根据地单方面违反上述边界条约的规定,在该地段把边界均划成一段一段的直线,并且每段直线都偏向中国一侧,这样就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大片领土划到了苏联一侧,形成了边境争议地区。从1963年开始,我边防官兵在上述争议地区巡逻时,就遭到苏军的武力干涉,在之后的几年内苏军又多次绑架我方人员,粗暴干涉我方牧民在我国领土上放牧转场。当时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以保持中苏边境局势的稳定,我边防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在该边防地段停止了边防巡逻。后苏军不断对我方正常的边防执勤进行武力干涉,迫使我边防部队从1968年初开始在中苏边境西段即新疆段19块争议地区(总面积为三万四千五百七十四平方公里)中绝大部分地段都停止了边防巡逻。面对苏军的强行入侵行为,如果长此下去,对我国的边防斗争十分不利。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1969年初新疆军区向中央请示,建议恢复上述地段的边防巡逻。总参谋部将新疆军区的请示呈送给周恩来总理后,周总理针对上述情况作出了“逐年恢复巡逻”的批示。</p> <p>1969 年6月,苏军在铁列克提地区钢管山往南至39 号界桩,越入我方实际控制线1至3公里,用石头垒起17处“国界”标志,并洒上石灰水作为新边界,严重破坏了边界现状。并修有堑壕和掩体,企图蚕食和侵吞我国的领土。新疆军区立即向外交部、总参谋部上报了上述情况。请示:1、恢复铁列克提边防站以南地段的正常巡逻;2、拆除苏修所设标志;3、通过会晤对苏修私设标志提出抗议和谴责。其中计划在1969年8月13日,首先恢复塔城争议地区铁列克提地段的边防巡逻。1969年7月3日,外交部、总参谋部批复同意新疆军区上述方案。此时铁列克提防区战云密布,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我方巡逻肯定会受到苏军的武力阻挠,战斗不可避免。在这期间,塔城边防部队正处在整编中,裴映章副站长身体有多种疾病,组织已经确定让他转业回乡,他也离开了边防站到机关去办理相关手续,但当这位志愿军老兵得知部队要进行边防巡逻的消息后,立即返回到边防站,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带队执行巡逻任务。并对组织讲:“我在站上时间长,所有巡逻道路和地形地物我最熟悉,有点病不算啥,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不带队谁带队?走不动,爬也要带领同志们完成这次巡逻任务。”裴映章工作敬业,任劳任怨,为人豪爽,在驻守铁列克提边防站5年多时间里,经常带领战士们沿边巡逻,对面苏军哨所的官兵很多人都认识他。裴映章对铁列克提地区的边界走向、地形地貌非常熟悉,对争议地区“三条线”形成的历史、时间、地点以及这一地区我国领土被新、老沙皇侵占的面积也都非常清楚。(中苏边界三条线:即条约线、苏图线、实际控制线。所谓条约线,即中国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条约划定的边界线,苏图线指苏联政府单方面出版地图显示的边界线,实际控制线指中苏双方各自实际控制的线段。)双方国界三条边界线并存的复杂状况,造成了两国之间的领土争议,形成争议地区,原因看似复杂,归根结底还是苏方的蚕食和侵占。</p> <p>1969年8月13日凌晨,裴映章带领11人边防巡逻队,在铁列克提钢管山西南我方一侧沿着习惯性控制线进行正常巡逻。9点15 分,苏军1架直升机侵入我国领空,对巡逻组进行低空跟踪监视飞行。巡逻组在裴映章带领下,毫不畏惧,沿着我方一侧的边界线从北向南行进,沿途看到苏军在我边防巡逻路附近新修了很多工事,修工事时用的洋镐等工具还扔在原地。裴映章指示逐一进行拍照取证。9点45 分,当我巡逻人员越过平坦地带,通过了695.5高地,距离676高地约300米处,苏军出动一辆坦克、两辆装甲车越过边界,横停在我巡逻路线上,企图阻拦我军巡逻,裴映章命令班长刘允增用俄语向苏军喊话:“这是中国的领土,你们退回去。” 并继续沿我方边境继续前进。9点50分,当行进到676高地时,埋伏在阵地内的苏军摇摆白旗对苏军直升机发出信号,跟在我巡逻组上空的苏军直升机立即拉高,工事内的苏军随即向我巡逻组射击,走在最前面的裴映章颈部被苏军重机枪击中,造成颈部贯穿伤,脖子两侧的弹孔流血不止。他忍着剧痛顽强地指挥巡逻队冲上676高地,与坚守在高地上我军11名掩护班战士汇合。</p> <p>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从高地两侧进行迂回,对高地形成合围,坚守高地的我军22名官兵,在裴映章指挥下英勇反击,拼死抵抗,击退了苏军步兵的第一次冲锋,苏军被迫缩回。随后,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又从高地南侧向我迂回,掩护其步兵发起第二次冲锋,又被我军击退;由于苏军坦克和装甲车未受到我军反坦克火力的威胁,又迂回到676高地侧后,猛烈射击,苏军步兵第三次向高地发起冲锋,再次被我军击退。苏军在连续三次步兵冲锋失败并遭受较大伤亡后,改变了战术,步兵龟缩在阵地内,改由在壕沟内坦克炮击676高地,装甲车则近距离地围攻676高地,直接瞄准高地上的我军进行长时间疯狂的射击。苏军装甲车三辆为一个组,分别从三个方向以包围的态势向676高地射击。弹药发射完毕后退下去补充,另外三辆上来后以同样的态势继续射击。由于676高地无任何植被可供隐蔽,也没有任何坚固的防御工事,山顶面积仅有十多平方米,四周陡峭,坚守高地的我军均为轻武器,装备只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班用机枪,火力完全处于被动态势,面对苏军的坦克和装甲战车重火力,手持步枪和冲锋枪的我军官兵毫无还击能力。为躲避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疯狂射击,坚守阵地的我军官兵不停地改变战斗位置,从高地北侧转移到南侧,遭苏军坦克和装甲车攻击后,再由南侧转移到北侧,而苏军的三辆装甲车排成一线,恶狼一般紧追不舍。多个回合之后,我方阵地上伤亡的人员越来越多,能跑动的人越来越少,动作也越来越慢。坚守阵地我军22名官兵在裴映章指挥下宁死不退,誓与苏军战斗到底。八一电影制片厂战地记者李连祥、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摄影记者温炳林将已拍好了胶片全部消毁,摄影摄像机砸坏,不给苏军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最终,坚守阵地我军22名官兵,除一名重伤昏迷被俘外,全部壮烈牺牲。</p> <p>在苏军包围676高地时,我军掩护巡逻的各战斗小组进行了救援,并向苏军发起了多次进攻,力图解救被围困在676高地上的我军指战员,但由于苏军地堡内重机枪和装甲车上机枪疯狂地封锁阻击,坦克也不停地炮击我军,使手持轻武器的我军根本无法接近676高地,多次进攻均被苏军强大的火力阻击回来,并且在进攻的过程中,我军又牺牲了7名官兵,多人负伤。</p> <p>此战我军28人牺牲,12人负伤,1人重伤被俘。战斗虽然失利。但裴映章和英烈们用鲜血生命实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宁肯前进一步死 , 绝不后退半步生”。</p> <p>裴映章牺牲时37岁,追记二等功,安葬于新疆托里县烈士陵园。</p> <p>【编者按】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军第一小兵” 的英雄裴映章。在战争年代是英雄,在和平年代也同样不失英雄的风采。他驻守在新疆边防,在担任新疆军区塔城军分区铁列克提边防站副站长(副营职)之时,保持英雄本色,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人豪爽。他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带病坚持带领同志们完成巡逻任务,后以顽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打击来犯之敌,轻伤不下火线,以牺牲生命的代价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不愧为人民的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死重于泰山,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国家的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英雄的业绩将永载史册!倾情推荐阅读赏析!</p> <p>2019年8月13日,参战部队老战士、烈士亲属在当年战场纪念铁列克提战斗50周年,裴映章烈士女儿裴江秀(左),女婿谢新权(中)与作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13日,作者(左)与坚守676高地唯一幸存者袁国孝(右),在新疆托里县烈士陵园祭奠铁列克提战斗牺牲的战友。</p> <p>2020年10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