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做了四个决定

乐观

<h1>婆婆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做了四个决定</h1><p>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婆婆离开我们已经7个月零5天了。婆婆在世的时候,很早就会让我准备过节的食材,等待中秋节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如今婆婆不在了,房子也卖掉了,没有了聚集地,家里的长兄也好像人间蒸发了,没有了消息。</p><p>一个月前我就和老公商量今年的中秋节怎么过?经过商量我俩做了如下决定,由我负责实施。</p><p><b>第一决定:为老家的长辈送去问候</b></p><p>婆婆的后事处理完,从老家回来后,除了婆婆去世第一个月、四十天和百日,我们彼此互相发个视频,看看我们为婆婆祭奠的情景:我们在家为婆婆祭奠,老家的叔婶和弟弟妹妹们在老家为婆婆上坟。然后各忙各的,很少联系。</p><p>快过节了,婆婆不在了,叔婶就是家里的老人了,不能因为自己的老人不在了,与老家人的亲情就断了。以姐弟四人的名义给叔叔汇去了1000块钱,以我俩的名义买了中秋礼物(月饼、蛋糕和扒鸡),直接邮寄到老家。</p><p>老家还有一个婶,今年80岁了,是老公二爷爷家的。婆婆在家的时候,和婆婆关系特别好,婆婆去世时她哭的非常伤心,本来身体不好,还坚持着让孙子搀扶着她到婆婆灵前吊唁。婆婆的后事处理完,我们专门去家里看望她。这一次我也寄去了同样的礼物。老家人收到礼物非常开心,并表示感谢。</p><p>在此之前,每逢年节他们没有收到过礼物,因为婆婆在这个家是最年长的老人,他们没有表示,婆婆没有发话,我们也就没有动作。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公公在世的习惯:老家在河南农村,过去家庭条件不好,每年过年公公都要给老家的叔叔寄钱过去,贴补家用。公公去世24年,婆婆也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她没有收入,每年过年的前一个月婆婆就会提醒儿子们,要早点给叔叔把钱寄去,让他们买年货。其实,现在老家的条件比我们都好。</p><p>此外,我和老公还决定,只要家里老人还在,每年的中秋、春节都要给她们寄去礼物,一方面是保持亲情的联结,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对老人的孝敬之心,再有就是通过此举表达我们对母亲(婆婆)的思念之情。</p><p><b>第二个决定:给大姐寄去中秋礼物,并向大姐发出邀请</b></p><p>快到中秋了,渤海湾的鱼虾都大量上市,北京那买不到这么新鲜的纯渤海湾的虾。半个月前,我就跟海鲜市场老板预定了30斤大虾(10个左右1斤)。6斤寄给了大姑姐,6斤给在北京工作的侄女(老公弟弟家的女儿,弟媳去世后,我们一直把他当做女儿)。其余的给我的娘家哥嫂送去一半,我自己留下一半,过节给大家吃。</p><p>虾头天下午寄出,转天上午大姐收到了,大姐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告诉我虾好鲜好大,并向我表示感谢。</p><p>婆婆去世后,我经常跟大姐保持着联系。娘不在了,不能让出嫁的姑娘没有娘家的感觉。大姐住在北京给闺女带孩子,每周我们都会有一次语音通话,互相问候。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国庆节,假期稍长些,所以我邀请大姐一家到我们这过节。外甥女一家三口有安排,不能来,大姐姐夫愉快地答应,我很高兴。所以这两天我就开始忙着收拾房间,换上新的床单和被子,准备迎接他们的到来。</p><p><b>第三个决定:给亲家的母亲送去问候</b></p><p>婆婆在的时候,每逢年节,我们彼此都给双方老人互送礼物。今年端午节前夕,我和老公商量,今年过节不给老人买东西,直接给老人发个一千块的红包,让老人喜欢什么买什么,免得我们买了不知道老人喜不喜欢吃。亲家是上海人,我们在北方,口味不同。没想到亲家母早早地给我们寄来了端午粽子礼盒,给我们搞得非常被动。</p><p>中秋节前20天,我就把钱打给了亲家母,让她给老娘买东西。开始亲家母不收,后来被我说服收下。而且告诉亲家母,千万不要给我们寄东西了,我们是小辈,给老人买东西是应该的,再说呢,亲家本身也长我们几岁,更不应该给我们买东西的。</p><p>第四个决定就是以后每逢节日聚集,我家就是聚集地。</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