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怀念

疾风

<p>  我是1972年6月调到汉旺东方汽轮机厂的,报道地点:河壩东汽中学,在这里,一呆便是13年,汉旺便成为我的第二故乡。</p><p> 汉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首先是它的天气,这里风大,当你第一次踏入汉旺这片土地时,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树冠都是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原来这是长年累月被风吹成这样的。还有就是你头天晚上给小孩洗的棉衣棉裤掛在窗外,因风大(手洗,水淋淋的)第二天早上基本已干。</p><p> 由于风大,这里夏天很凉快,夏天的傍晚大家吃好饭后,便三三两两邀约着到河堤,河壩散步玩乐,因害怕被风吹感冒,故一定要带件加冷的衣服。河壩是孩子们游乐的天堂,在那里他们踩水嘻闹,玩石,奔跑,直到暮色降临才依依不舍回到家里。</p><p> 汉旺,生活便宜,那时1元或1.5元钱就能买到一只小公鸡或母鸡,记得有一次母亲到汉旺来玩,一天她竟然花了10元钱买了一只羊回来,(当时住503栋),于是将羊宰了与邻居们分享。农民拿来的蔬菜新鲜无农药,纯天然,也很便宜……</p><p> 汉旺,只有一条街,这就是我们购买生活品及物资的唯一地点。我们厂很大!在我的映像中,汉旺就是我们厂,我们厂就是汉旺。</p><p> 汉旺,在70年代,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只有公路和火車。我沒坐过汽車,也</p><p>不知道</p><p>那时有无班車,出差或回家就坐绿皮火车,它是闷罐车,车箱里没座位,大家用纸板铺在車厢的</p><p>地面上,背背相靠席地而坐,直到德阳再转车到各地。晚上,车里用的是煤油马灯。车早出晚归,只有这一進一出。从汉旺到德阳是下坡,从德阳回汉旺爬山上坡,这种火车是烧煤,动力不足。但列车每晚都要拖着几车厢的大部分东汽人“吭哧”,“吭哧”地拼命“爬”回汉旺。有一次坐在車里,车厢里的照明马灯随着火車的晃动节奏一晃一晃地,大家只是闭目养神。突然大家觉得车咋倒着飞奔,而且车速越来越快,大家都紧张万分,这时列车员说,别紧张,由于火力不足,車爬不了上坡了,也控制不住让它停下,只有让它顺其自然地倒着奔驰,大家只好紧紧抱在一起,睡意全无,任凭火车倒着“加速度”地滑行,旣然如此,我们便只好接受并冷静下来,享受着火车倒行的难得的机会,火车倒奔了好长一段路程,它才慢慢停下来,于是又从新加煤炭,给足火力,让它从新上行回汉旺……</p><p> 因在汉旺火车站有一熟人,他告诉我一件事,说有天早上发现汉旺车站少了一节車箱,找了好久也未找到,車站的人认为:偷什么不好,非要偷一节笨重火車箱……最后还是沿铁路向德阳方向走去寻找,直到德阳火车站,才发现这车箱竞然站在德阳车站内等着主人去请它回家。大家推测,</p><p>大慨是那晚风太大,把它吹走,沿着下坡铁道顺风而下!</p><p> 在汉旺,小孩上学放学不接不送,对小孩是放养,让他们在厂家属区自由玩耍,记得两个女儿6,7岁时,夏天都是到街上买两个饼,两个西红柿,自已到四主机冷却池去游泳。夏天还到农民地里採摘桑椹,吃得满嘴通红回来……那时他们在汉旺度过了快乐幸福难得童年。</p><p> 1975年以前,我们看的都是埧埧电影,有电影就在六公司院子里放映,去看的人很多,大家要早早去占位子,我的位子都是学生先帮我占好到时带着两小孩去看便是,享受着这份特别的关爱!1975年后在家属区修建了工人俱乐部,那时厂里才有了电影院,结束了看埧垻电影的时代。</p><p> 在中学执教13年,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照片,仅管照片己发黄变旧,但看着却倍感亲切!它记录了我29岁到42岁这段时间人生过程,这是我的黄金时期,也算是自已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沒有干得轰轰烈烈,但确是脚踏实地地工作着……</p><p><br></p><p><br></p> <p>以下是我教过的班级的毕业照片,这么多年了,都记不住他们的姓名及是那一届的学生了。只把照片展现出来。</p> <p>中间第二排第七位邱玉光校长。</p> <p>这是初85级一班同学的毕业照,我女儿原在这一班,(后转成都川师付中就读)。</p> <p>这是85级一班部分同学,前排右二为吴文龙(英语老师)老师的儿子吴军。</p> <p>高八一级学生高考成绩不错,记得郭惠宾考上清华,王磊考上湖南大学,现在澳大利亚,文泽群也是湖南大学……</p> <p>这是初78级一班的毕业照!吴文龙老师当了他们班三年的班主任,我教了他们三年,</p><p>初一,初二年级教数学,初三教化学。男生最后一排右三,是李传军,有一年我回东汽参观,在厂区广告宣传栏看見李传军已成了全国劳模、标兵。真不简单!男士第一排左五是王伟光,大学毕业返校教数学。2008年在512地震中与妻子双双遇难。男第一排右三叫秦林。后来与他母亲一直在东方电气集团工作。</p> <p>初78级一班全体女同学的合影照!毕业了,你看她们每个人笑得多灿烂!每个同学都那么漂亮可爱!</p> <p>这应该是初77级的学生。第二排第六名是我校老校长陆卫东先生</p> <p>有一年学校组织教师到绵竹公园游玩,留下的照片。</p><p>我与李瑰芳老师。</p> <p>与王秋迪老师和两位学生。</p> <p>这是我们的小刘老师刘秀英,他辛苦地为理化老师准备实验。谢谢你多年为我们的付出。</p> <p>两女儿随老师到公园游玩。孙占舟老师帮照的像,两人穿的衣服都是我親自设计裁剪自作的。</p><p>那时两女儿春夏秋冬的衣服全是自已制作,家里没缝纫机,都是到吕娉萍老师(数学组)和季秋萍(化学组)两位老师家用缝纫机,谢谢你们在困难时期对我的帮助,这些我将永记心中!再次谢谢你们!🌹🌹</p> <p>在绵竹公园与周秀琴,李惠民,李瑰芳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在:李惠民老师,李瑰芳老师,周秀琴老师和我。</p> <p>。</p> <p>李瑰芳老师。</p> <p>王秋迪,我,及周老师。</p> <p>汉旺虽沒有公园,但都有天然的景点是我们的娱乐天地,走河堤,玩河壩,聚会在绵远河对的牛鼻子山上。 春天到了,牛鼻子是我们必须要去的地方,去欣赏那里的田园风光,一片片黄色的油菜花,白紫色蚕豆花分散在片片绿叶中,还有一棵棵玉米直直地站立在地里,农家小院被一笼宠竹林包围着,带有一种原始美……</p><p> 这是我们6家人相约在牛鼻子山上野炊时的合影。</p> <p>吃饭了!那快乐的心情无言表达,啊!那次还带有啤酒!</p> <p>六位老师合影一张,从左至右:徐玲,李芙弟,唐秀英,刘淑芬,李瑰芳和我。</p> <p>还有一次与袁校长等人去牛鼻子包饺子,馅合好,面准备好,带上锅,临时挖个坑当灶,柴火在山上找枯枝败叶,然后杆皮包饺子,这个过程真叫爽,这种野炊方式现在的小孩没見过,写出来都让他们眼红:。</p> <p>我,王乃兰,教音乐的王兰老师,物理老师李俊茹在校门口的小桥上合影。</p> <p>这是我的两个学生。左:杜刚,淘气但同学都听他指挥,算是孩子王吧!于是我让他当班长,对维持班上纪律却是起到一定作用。右:朱家勋,我住河埧202栋邻居的小孩,两人都参了军。現不知道他们在何方?</p> <p>这应该是李瑰芳带的那个班在行牛鼻子搞春游时的留影。</p> <p>1985年6月我从东汽调到成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同时调动的还有苟宏宣(政治老师),付定(生物老师)。这是分别时的合影留念照。</p> <p>这照片中有何雁飞(章维群老师的女儿),张帆,(李芙娣老师的女儿)还有谁喃?</p> <p>我们几位老师在绵竹公园约合影。</p><p><br></p> <p>化学组全体老师。从左到右,第一排,陈建英,我,季秋萍,刘秀英,唐秀英。</p><p>第二排,代子先(教研组长),许广平,杨海涛。</p> <p>以下照片是1998年厂庆时回汉旺与老师们的合影。</p> <p>与束纪宁,唐秀英李瑰芳合照。</p> <p>一,二是周秀琴夫妇,第三,地理老师黄德宇,.我,章维群,李惠民(物理老师),徐玲,王秋迪夫妇,汪秀(小学部老师)。</p> <p>照片中我,王秋迪,徐玲,陈慧川。</p> <p>电工罗师付。</p> <p>王秋迪和我。</p> <p>与周秀群,罗师付一起。</p> <p>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带孙到上海避难,几位老师到我女儿家聚会,在女儿家合影。</p><p>第一排:宋粤珍,张燕燕,我。</p><p>第二排…赵佩芝,诸小红,吴文龙,陈慧川,李瑰芳</p> <p>这是2004年宋粤珍老师到成都,住丁泓家,由丁泓,王峥带我们到成都东湖公园吃饭游玩时照片。</p><p>王铮,一位优秀出众的学生,因工作们出色表现,退休前任集团公司东风电机厂党委书记。</p><p>这是王铮,我和宋粤诊老师。</p> <p>我和宋粤珍在东湖。</p> <p>丁泓,(原东方汽轮机厂老厂长丁一的女儿)我和宋老师在东湖歺厅留影。</p> <p>这是2015年到上海与部分老师相聚上海中山公园。</p><p>张燕燕两口,我,周亚娣,李瑰芳。</p> <p>以左至右:徐匡烈(张燕燕的先生),我,张燕燕,周亚娣,李瑰芳,吴文龙。</p> <p>来一张独照。谢谢上海的老师的热情接待。</p> <p>  今年我77岁了,年底便进入78岁,现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了,总想回忆过去,回忆那往日时光!穿过时光遂道,回到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p><p> 现与同事们又二,三十年未見面了,</p><p>最后发一张我</p><p>2020年年8月份在云南普者黑景区的照片与大家見面!</p><p> 想念你们,我的老同事,想念你们,我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2019年秋在成都宽窄巷子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