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相似”,促提升——漳州市初中数学教研共同体二组活动纪实

cy

<p>  2020年9月30下午3点漳州市初中数学教研共同体第二组在漳州一中碧湖校区开展教研活动。庄素慧老师开设《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共同体老师围绕这节课展开交流研讨。</p> <p>  庄素慧老师由“大峡谷的宽度测量” 情境引入,通过类比探索全等三角形判定,本节从条件少到多、从角度出发进行探索,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测量、计算对应边的比值,让学生从实际得到“猜想”: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分别相等,则它们相似。老师进而通过几何画板,多次动态操作得到该结论,由此得到判定定理。</p><p> 通过例题精讲、变式训练1、2,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得到常见相似模型:A字型、X字型,并且通过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解答情境问题,以及进一步拓展提高,让学生尝试研究双垂直模型。整节课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重难点突破,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思考,课堂气氛融洽,情境创设及解决方面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 <p>  郑秋月老师组织了本次的评课,郑老师首先对这节课表示肯定,其次提了两点意见:一是为什么可以类比,全等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二是如何进行类比,结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引入本节课。</p> <p>  接着共同体的老师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 <p>  吴香秀老师建议在动手操作环节,用导学案形式,给定两个角,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画出符合的三角形,测量各边,并求对应边的比值。胡敬婷老师建议删除“特殊角度对应三角形相似求各对应边比例”操作环节。</p> <p>  郭艺超老师建议在“解决情境问题”,在图片中标注字母,更直观提炼数学模型。林秋霞老师建议板书设计,增加第三点“常见模型”。颜月红老师建议情境也可采纳漳州地区特殊建筑,提升学生的热爱家乡情感。</p> <p>  初中数学教研共同体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成长的乐土,我们思考、我们学习、我们讨论、我们争辩、我们反思,期待在每一次的交流和研讨中我们不断的成长和提升。</p>

老师

三角形

学生

相似

情境

教研

共同体

这节

全等

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