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北—青甘环线之旅(二)

留意

<p>  <b>D3 青海湖—格尔木(540公里</b>)</p><p><br></p><p> 去青海前看到网上介绍,青海湖看日出最佳之地在黑马河,而我们所住酒店就在黑马河镇上。一大早天还没亮,我就来到距酒店100米左右的湖边,湖边地势开阔,确实是观日出的好地方。</p> <p>湖边看日出的游客</p> <p>果然名不虚传,太阳又大又圆,映衬湖面,煞是好看!</p> <p>黑马河到格尔木有500多公里路程,为了早点到格尔木,看完日出后,我们就赶紧启程上路。一路上,风景如画,美不胜收!</p> <p>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p> <p>从公路指示牌可以看到,沿着这条青藏公路一直开,可以到达西藏拉萨</p> <p>离青海湖不远就是茶卡小镇和盐湖,由于两年前去过,而且这次行程中又有察尔汗盐湖,所以为了能去更多的其他地方,我们就经过而已。</p> <p>今天的行程除了移动外,就是去都兰县的花海草原游览,都兰县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总面积4万5千平方公里(约7个上海之大),但人口只有10万人。</p> <p>在都兰县城以东15公里,有一处不太为一般游客所知晓的小众景点海寺花海草原,这里绿茵盖地,碧草连天,但由于过了季节,遍野的各种鲜花,已不见踪影。景区只有我们俩加上司机,等于包场。</p> <p>游览完花海草原已过下午一点,饥肠辘辘的我们到了一家当地拉面馆,牛肉面价格便宜但非常鲜美,是我们这次整个行程中最好吃的牛肉面</p> <p>由于拉面非常好吃,征得店主人同意,我们特意拍下了店主人的这张照片</p> <p>用完午餐后,继续赶路前往格尔木,虽今天早起,但我丝毫没有困意,窗外美景使我不断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p> <p>天上的白云是否像翱翔天空的大雁?</p> <p>下面这个画面是否可将“彩云追月”改成“卡车追雁”?</p> <p>公路两旁的高压电线塔,做成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羚羊或藏野驴形状,这个创意令人叫绝!</p> <p>西北多有大风,风力发电就是这里的标配</p> <p>第一次看到如此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真心为祖国的公路建设感到骄傲!</p> <p>傍晚前我们到达格尔木。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约20个上海的大小),人口只有20万人(相当于上海的一个街道人口),因驻藏部队的人员和物资供给大多是从格尔木提供,所以这座城市又被称之为“兵站”</p> <p>办理完酒店入住手续后,酒店服务员就向我们推荐,格尔木最热闹也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格尔木夜市,正好去夜市不光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可解决吃饭问题,何乐而不为呢?</p> <p>夜市入口处</p> <p>进入夜市,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列动车,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每节车厢都设置成了一个一个店铺,要吃饭就请上格尔木号动车,真是一个好创意!</p> <p>平时极少去夜市用餐的我们,在这里也享受一下大排档的乐趣</p> <p>刻有宪法条款的石雕安放在夜市醒目的地方,这正是全民学习和普及宪法的好办法啊!</p> <p>塑像中的石榴,寓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p> <p>看到紧挨在厕所边上的警署,不禁从心里要为格尔木警察,这种为民服务不怕脏、不怕臭,甘为厕所做邻居的精神点赞!</p> <p>这么大的象棋棋子,还是第一次见到</p> <p>信号灯的红灯亮起时,地面上的一排红色灯光源也同时亮起,提醒路人不要超过红线,可是仍有人...</p> <p><b>D4 格尔木—可可西里—格尔木(460公里)</b></p><p><br></p><p> 今天行程的重点就是一个——可可西里!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次来青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山梁”,对于可可西里,更多的人是从那部同名的电影中得知的,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加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因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这里是继南极、北极之后,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一些高原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如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p> <p>虽早上7点多出发,但因西北与北京时间有时差,所以仍可以看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p> <p>明媚的晨光,撒在群山上,这不就是摄影爱好者口中的“日照金山”吗?</p> <p>车从屹立在路旁、刻有“巍巍昆仑”的石柱门进入,引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昆仑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米,宽130~200公里,最高峰在青海和新疆交界处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昆仑山以无比磅礴的气势,撑起了青藏高原的脊梁,使这片不断抬升的土地成为世界的第三极。纵观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昆仑山是泱泱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昆仑山有关的神话传说比比皆是,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蟠桃盛会、后羿射日等,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p> <p>道路前方的建筑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道观——昆仑山无极龙凤宫</p> <p>穿过高原公路,经过雪山、草地、湖泊,正式进入可可西里,这时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冷酷仙境。天空蓝而高,清冽的空气直冲肺叶,就连头顶的云也与内地完全不同。公路两旁除了是连绵不断的雪山外,时而有进藏的卡车从身旁而过;时而看到远处飞驰的列车和悬挂在山腰、屹立在河道及戈壁上的一座座桥梁;更是幸运的是我们这次还看到了稀有珍贵的藏羚羊和藏野驴……不用过多文字赘述,只要用心细细品味,您就可以体会到这是一种令人陶醉、让人窒息的美!下面就用一张张照片与各位看官一起分享。</p> <p>雪山下,有一群藏野驴在觅食。藏野驴为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目前约有10万头左右,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藏野驴还有个极特殊的习性,喜欢与汽车赛跑。当汽车与它们比较近时,野驴随即朝前猛跑,并竭力与汽车保持平行。有时驾驶员也有意和野驴一比高低,将汽车开到时速60公里和野驴比赛。野驴与汽车赛跑,最后总要跑到汽车的前边,并且要从汽车前经过,才肯罢休。</p> <p>在可可西里,藏羚羊是当之无愧的精灵,在海拔3400~5300米的山地、草原、荒漠,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它们非常善于奔跑,可以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飞奔,这是其他动物根本做不到的,但它们的寿命在大型哺乳动物中是最短的,正常情况下雄性寿命仅有7~8岁,雌性的也最长不超过12岁。就是这样一种可爱的生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得到藏羚羊的绒毛转而高价售出,做成“沙图什”披肩牟利而大量猎杀,当时的藏羚羊数量有100万之多,而到目前的数量已锐减到5万只左右。再加上季节、产子等因素,在9月我们能看到藏羚羊已属非常幸运了。</p> <p>索南达杰纪念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的千分之一,是纪念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索南达杰而建。</p> <p>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p> <p>这么长的火车在大漠中就是一条细细的黑线</p> <p>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通过,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为此铁轨必须架空铺设,在如此高海拔、高寒冷的冻土层上建造桥梁,难度之大可以想象。</p> <p>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有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山东省的面积,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p><p><br></p> <p>海拔4639米的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p> <p>大型平板车上所载的小车是自驾游车主因路不熟或高原反应等原因,委托运输公司送回格尔木、西宁等地,等旅游行程结束后,再乘其他交通工具到这些城市去取回</p> <p>拖着必要行李和补给的徒步独行者</p> <p>这里是地球第三极,注定不是个温柔繁华、婉约缠绵之地。这里不具备江南小家碧玉、移步异景的精致,更没有太多亭台楼阁、诗词歌赋的装饰,而正是这种缺失,造就了它不可复制的美。作为万山之宗,江河之源,这里展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大音稀声的美,只有循声而来、心怀信仰的人,才能领略它的魅力。在可可西里恍若天外的荒原中,你我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息。谢谢各位本集垂阅,请继续关注《大美西北—青甘环线之行(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