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武社火

山水相映

社火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表演,在各种节日期间的主要娱乐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山西阳泉我家乡的一种社火“武社火” 提到武社火就的说平定张庄村。张庄村位于太行山中部西麓,阳泉市平定县南部,是张庄镇政府所在地,距平定城 15 公里,昔阳城 10公里,阳涉铁路穿村西行,207 国道贯村而过,阳左高速出入口建于村南,地势优越、交通便利。<br>  明清时期,张庄村开通了驿道,当时的官道,可以保证两匹马相向而行,通行无阻,俗称通京大道。是由南到北的一条大街,从北阁到中阁跨越中桥,从中阁到五道庙大槐树下,从五道庙大槐树下到南阁贯穿南北的一条长街,向北可通往平定到京城,向南可直达昔阳、和顺、左权,赞皇是村南边各县商人通往北京的必经大道。 中阁南面的“通京大道” 张庄古槐长在村中阁坡下,2001 年 3 月,阳泉市人民政府树碑公布此树为五百年的树龄,阳泉市一级保护树木。 重新整修的北阁 这既是链接中阁北阁的中桥,俗称“寡妇桥”。这段感人的寡妇桥故事稍后顺便也介绍给大家分享。 桥身两侧护栏有两排戏子石人雕塑,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桥拱顶两侧正中的两个兽头也被人为破坏。 郭老师讲故事:很久以前北阁中阁中间夹一深沟,每当下雨洪水泛滥,两边村民只能隔河相望。且说村南一户人家男人是梨园弟子唱的一手好戏。一次演完冒大雨趟河回家,结果命丧洪水浪头下。妻子王巧珍悲痛万千,遂决定造一石桥造福百姓。于是纺纱织布节衣缩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攒够了修桥钱。她的义举感动了来修桥的“活鲁班”老石匠,因此不要工钱还带徒弟儿孙一起修桥。<div>  大桥合拱后老石匠想粉饰桥面,王巧珍也想纪念丈夫就建议在桥的两侧栩栩如生的塑了一班戏曲人物。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王巧珍祝好人长命百岁又在桥头塑了个“王八”驼碑,碑文详细记载了修桥动人事迹。后人便把这桥称为“寡妇桥”</div><div> 转眼多年后老石匠的第八代子孙张石柱,因李地主家狗咬住他家的鸡不放,救鸡心切狗也被追的慌不择路从桥上掉下去摔死啦。李地主仗势欺人讹穷小子石柱两天后请一班戏来唱三天为狗送葬。</div><div> 煎熬两日还是一筹莫展的这个下午忽然来了个自称姓王的班主要免费给石柱唱戏三天,看见石柱疑虑边说你祖上积德种瓜得瓜你就放心吧明天准时开唱。第三天如约而至戏唱的非常好动作娴熟字正腔圆,百姓赞不绝口。第三场晚上唱的是“天雷报”唱得格外出彩。就连李地主看完回家的路上还一直嘀咕“这穷小子哪来的钱请这么好的戏班子”突然一道闪电一声炸雷把李地主也给烧死啦。消息传开后大快人心百姓都说恶有恶报活该!</div><div> 后来李家人从一算命先生那里得知,是寡妇桥上那些石人几百年吸收日月精华修成正果,他们为报答老石匠的恩泽而救急张石柱,李地主儿子知道内幕后趁夜色带一帮人来到寡妇桥,把“石人”和驼碑的“王八”头砸了。从此这班戏没再能出演。人们传说谁家孩子有病有灾去摸摸“王八”的断颈还能避邪祛灾。</div> 言归正传在清朝末期,为抵御外侵义和团在我国的兴起,我村村民积极响应,在村中阁档榆村院设立拳坊,练习各种拳脚及武术器械,特别是在一九00年义和团首领之一张义在我村榆村院传授义和拳,使我村习武成风,达到鼎盛。 义和团拳坊遗址两眼窑洞 义和团拳坊圈门遗址 师徒合影留念 明清时期张庄村上街村民已习武成风,武社火也远近闻名。人们在农闲时期在观音阁的大道上练习各种器械及拳术,特别是在春节后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锣鼓喧天,旌旗飘扬,练武场面热闹非凡。据非遗传承人郭景海老师讲,从我记事起我的师兄和师傅们就在这里一招一式传授武社火拳术和各种器械套路。师傅个个汗流浃背,龙拳虎跃,刀来枪往,学的很认真,很壮观,通过历代师傅的身传以授,严格教学和共同努力下,平定张庄的武社火永葆青春活力,一代代传承下去。 历代武师的故事介绍 郭冀周(1889年—1969年)小名顺周,从小学练拳术,尤其擅长双刀,鞭杆,因生活所需长期赶骡马往返于赞皇、和顺、张庄之间,一次路遇两个响马截扛要钱,他凭借浑身武艺和胆量与-响马搏斗,用其鞭杆打败响马腿,别一响马见状求铙,仓皇而逃。从此此路再无响马截扛。此举造福一方百姓。<br> 郭章进 生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武艺超群,身怀绝技,长期赶骡马往返赞皇、和顺、张庄和平定之间。能在两驮之间横卧扁担入睡,长期与响马交战,次次胜利告终,被平定镖局聘为保镖。<br> 郭济麟 生于年代不祥,1900年义和团爆发为抵御外侵,义和团首领张义来张庄传授义和拳,他积极参加并学习义和拳等套路。并把此拳传授给他的子孙及张庄武社火的后人,此人是义和拳的传承人。<div> 郭振彪 生于清朝末年,小名孔义,此人在南山居住,是近代张庄武社火的传授人,他武艺超群,精通各种拳术与器械套路,特别是能譬拳与绳镖,他的家在离村3里远处的南山杏树岭居住,有次晚止在村办事迟回家,路上遇到五六只狼,他凭借浑身胆量与高超武艺与狼决斗。用绳镖击退狼群,。成为人们传颂的故事。他是武社火教头,在本镇下马头教授武社火套路,天已黄昏,徒弟七八个送师傅回家,徒弟们早已商量好,要探师傅到底交给武功没有,七八个人一起去抱师傅欲起把师傅摔倒,说的迟那时快,郭振彪一转身一个扫蹚腿七八个厚生应身倒地。他们等爬起来齐声跪拜师傅“谢罪”,郭振彪说不是我没交给你们武术套路,是你们功夫不到,最简单的扫腿就能制服你们。难道我没有教给你们武功吗?郭振彪的超群武艺远近闻名,是名符其实的武教头。<br><div>  郭骅(1911—1975年)小名尽科,随南山拳师郭振彪学练通臂拳与各种器械,尤其擅长大刀套套路。他是六十世纪七十年代张庄武社火的主要传承人,当时武社火红极一时,在日仪时期,我村老爷庙住着日本鬼子,鬼子闻听说郭骅武艺好,非要和郭骅进行摔跤比赛,郭骅从背上就跳下来,就反摔跪姿动作把鬼子反摔倒,反复五六次,鬼子都惨遭被摔的下场,摔的鬼子哇哇叫,鬼子坚持不服输,不让郭骅离开,郭骅无奈只好违心地让鬼子摔倒一次,这样才算罢休。郭骅一生武功超群,方圆几十里闻名,在每次武社火表演时由于庙中戏台前地方狭窄,人群拥挤,郭师傅往高空抛物大刀,打场抛起十多米高,在空中旋转两三下,人们见状慌忙后倒,瞬间一片偌大的场地打开,郭师傅不慌不忙大刀落下从后背承接。此后紧锣密锣的开始武社火表演。这一故事成为平定方圆几十里传承的佳话。<br></div></div> 郭忠孝拳师视频 郭忠孝拳师视频 器械套路有:六合枪、通臂大刀、通臂单刀、齐眉棍、双刀、日月风火圈、虎头钩、九节鞭、绳镖、鞭杆等套路。<br>对练套路:大刀破大枪、白手夺枪(二套)、单刀进枪、双刀进枪、双手袋等。<br> 特有兵器介绍:三节棍:三节棍是我村武社火中最难练也是最凶猛、对练中最难掌握的兵器之一。它由三节长分别是60厘米、70厘米和60厘米的白蜡杆和六个圆环相连而成,两两相连而成。此兵器对练是能近能远击打变化多端,凶猛异常三节棍与磨杆对练套路严谨合理,是我村武社火最拿手的套路之一。<br>  日月风火圈:它是我国稀有兵器之一,它形状外圈是太阳形,内半圈是月亮形状,外圈里开刃,月牙外开刃,圆圈有两个小环,在护手的两侧。此兵器制作不易,杀伤力较大,进攻性能较强,都能砍臂、挂、拉、划又能钩、扫、割、削防御性能也非常好,传统对练套路是风火圈进枪。 郭景海,从十三岁开始和爷爷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后经师郭忠孝学习华拳与剑术此后拜师郭骅学习通臂拳与通臂大刀,又向河头潘师傅学习六合枪,一九七三年在昔阳参加晋中武社火运动会跟省武术队学习棍术。<br>我现在掌握的拳术有通臂拳、华拳、五步拳、形意进退连环拳、八极拳 <p>在首届阳泉社区文艺晚会表演的千年社火获一等奖。</p> 这些拍的都是观音阁大道,以前历代拳师授艺和郭景海老师他们幼年习武的地方。 一定要把张庄武术传承下去,这是郭景海老师最大心愿。2018年张庄小学开设了武社火拳术器械套路专题课,由传承人郭景海老师亲自代课。 特别是2018年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倡导和支持下,郭景海,郭建平,郭根林,郭润堂,王殿峰,郭扑虎,王文祥,郭忠喜,岳东生,陈喜文等人的团结一致努力下村主任自己出资购置了社火器械及耍社火费用,张庄村的武社火再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