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故里

你不懂我心

<p>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如雷贯耳、难以磨灭的名字,他就是1881年出生于绍兴的鲁迅先生。</p><p><br></p> <p>  大家都知道绍兴最有名的地方就是鲁迅故里啦,来到绍兴就一定要去鲁迅故里看看哦。</p> <p>  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绍兴市东昌坊口。</p><p> 鲁迅故里主要有: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等。是鲁迅少年时期生活和求学的真实场景,其中祖居建于清乾隆十九年,青砖黛瓦,砖木结构,为典型的江南特色民居,由台斗门,大厅、香火堂和后楼组成,豪华气派,不难看出,鲁迅祖上是大户人家。</p> <p>  对于我来说,鲁迅就是一个存在于书本上的人物,曾经在小学、中学的课本里读过鲁迅的《祝福》《故乡》《阿Q正传》《狂人日记》……鲁迅对祥林嫂、《故乡》里的我、阿Q、狂人等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记忆犹新。我也看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这样一位伟大的文豪。因此、对鲁迅故里——绍兴这个地方怀有特殊的情愫,印象之深刻。多年之后,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今儿个我就要前往举世闻名的鲁迅故里-绍兴旅游,带着对鲁迅故里的想象和向往,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开始参观一下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故里,近距离感受当地的风貌人情,与大文豪鲁迅"面对面"了。</p> <p>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位大文豪生前创作无数名作,《狂人日记》、《孔乙己》、《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等,文采飞扬,发人深省。今天我也要参观百草原和三味书屋,近距离感受了解鲁迅。</p> <p>  这个就是鲁迅故里的入口啦,看着这个建筑风格🏠就有点古色古香的感觉吧。</p> <p>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p><p> 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p> <p>  跨进鲁迅故里,一股文化气氛扑面而来,里面陈设的家具都衬托出这房子的古老和书香气。这不愧是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的大文豪住过的房子啊。</p><p><br></p> <p>  这个俗称“台门斗”,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 左右还有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重点看“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这三块匾彰显了周家当时显赫的身份。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p> <p>  这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德寿堂”大匾,这是堂名。就是重大活动和招待客人的地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客厅。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p> <p>  这个俗称“香火堂”。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这些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恒训》的内容是祖父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之法,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识,无所不有。</p> <p>  这是家人聚会之地。额枋悬“思仁堂”匾一块。山水画两侧对联:“君子处事有忍乃济;儒者属辞既和且平”。</p> <p>  鲁迅祖居即周家老台门,后由于子孙繁衍,祖居不够使用,后来又购置了两个台门,即过桥台门和新台门。从九世祖周福清起,长子住新台门,次子住过桥台门,小儿子和父母住老台门。鲁迅先生出生在新台门,仅是老台门面积的一半。但血脉相连,鲁迅时常回到老台门,这里是他牵挂的地方。</p><p> 周家老台门向西大约一百多米是周家新台门,是一座与周家老台门建筑规模和结构相仿的大型台门,坐北朝南,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p> <p>  鲁迅原来小时候也是大户人家呢。可鲁迅自己后来还是过着相对简朴的生活。</p> <p>  鲁迅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鲁迅家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  鲁迅家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  鲁迅家的厨房</p> <p>  盆景一样精致的园林</p> <p>  鲁迅故里对面的街边立着“民族脊梁”的照壁。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中华民族之脊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也应以先生为楷模,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p> <p>  读着《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感受当年鲁迅先生的童年。很快百草园映入眼帘,一眼就尽收眼底了。这与我想象中的百草原简直天壤之别。想象的百草原神秘、有趣、惊险,而今的百草园,说是百草园,其实不过是一方菜园子,沾上鲁迅的光,有了名气。杂草丛生,显得荒芜,倒是园子里的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儿什么的,让人见到了生机,也让当年的鲁迅和小伙伴们找到了童趣。</p> <p>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p> <p>  菜园的旁边立了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刻着"百草园",提醒人们。人文人文,离开人,也就没了原来的文化感了。</p> <p>  从百草园出来,来到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屋里的一张大桌子,桌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大戒尺,那应该是老师的讲台吧。桌子旁放有六张小桌子,这都是学生自己家的,由于需要,就从家里搬了过来当课桌。</p> <p>  其中有一张与众不同的桌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用过的桌子,在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这是鲁迅先生为了告诫自己不迟到而刻的。这体现出鲁迅先生学习的勤奋严谨的态度。</p> <p>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典型的塾师之家的布置,有专用书柜、普通书柜,以及文房用具等。</p><p> 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读书,“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为勉励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发奋学习。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吃苍蝇等游戏。</p> <p>  三味书屋门前是一条水道,绍兴水道狭窄,所以细长的乌篷船成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旧时货运来往,更有赖于乌篷船的运输。</p><p> 小船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拱形的小桥横卧河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流于小桥两端,不时回头远眺或停步细端,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经有的点点依恋。忽然间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勾起一丝莫名伤憾,不禁黯然,人老了!经历也多,性情脆弱,可能是共性。</p> <p>  踏着青石板望前走,路边是乌蓬船的码头,小河上,乌蓬船和古色古香的房子连在了一起,水乡江南的韵味尽收,真是悠悠哉哉。</p> <p>  仁里牌坊前的鲁迅特色街,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p> <p>  最后参观了鲁迅纪念馆</p> <p>  绍兴鲁迅纪念舘,始建于1973年,2003年改建。位于鲁迅故居东侧,舘名为郭沫若先生题写。</p><p> 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館,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舘内收藏有大量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及模型等。</p> <p>  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铜像,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p> <p>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更加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经历了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没落。积极投身于反清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以激国人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p> <p>  毛泽东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p><p><br></p> <p>  走出纪念馆就能看到一个酒店,叫咸亨酒店,是曾经孔乙己在这里喝酒的地方,门口还有孔乙己的雕像。</p> <p>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时间,于是点上一碗花雕,慢慢喝着品着,想着孔乙己在这里沾酒写字的样子。绍兴的花雕,色如琥珀,红中带黄、黄中透红,喝上一小口,微微发甜。到了胃里才知道还是蛮有劲道。酒如人品,江南风土人士看似柔弱,实质骨子里是上进、刚强的!</p> <p>  喝一碗花雕酒,嚼一把茴香豆。就近请教那个唯一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先生,茴香豆的“茴″字究竟有几种写法。坐着乌蓬船,任由戴着乌毡帽的船夫,手划脚躅地往来穿梭,长橹出水,柳丝摇风,顿觉洗心沸肩,忘情江湖,做一回快乐的水乡人。</p> <p>  绍兴历史厚重,似乎沒有几个城市可以媲美。说山,有府山塔山会稽山;说水,有东湖鉴湖若耶溪。说名人就更多了,做过国君的有大禹、勾践,当了烈士的有徐锡麟、秋瑾,还有无可比拟的王羲之、贺知章、陆游、王冕、徐文长、王阳明,时人皆知的蔡元培、周恩来、鲁迅。自科举以来,绍兴出过文武状元27人,文武进士2238人(其中文进士1965人,武进士273人)。</p><p> 毛泽东同志曾称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在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时赋诗曰:“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p> <p>  漫步在这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目录着鲁迅先生的遗存,感受着先生当年生活情境,再细细回读先生的作品,品味先生笔下风貌人情,那原汁原味的感觉不可言表,激荡心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