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出版后,季羡林赞许,大诗人却送打油诗讽刺,够辛辣!

媒体联盟特别报道

<p>27年前,贾平凹的《废都》横空出世,瞬间激起了中国人的“阅读热情”,广受大众好评,然而半年后,形势急转直下。</p><p><br></p> <h3>之前的一片赞美之声被铺天盖地的恶评所取代,并发展成了对贾平凹的个人批判,《废都》被禁,杀人诛心的戏码再次上演,贾平凹蓦然回想起父亲当初被打成另一派后人走茶凉的情景,世态炎凉,人生冷暖的况味,他彼时便已遍尝了。</h3></br><h3>侮辱谩骂,诋毁攻讦,一瞬间成为众矢之的,本就患病的贾平凹彻底病倒了,他住院都不敢用本命,化名龙安,就想希望能在病床上安生一点。</h3></br><h3>谁知去了病房才发现,里面人手一本《废都》,边看边骂,安生是安生不了了……</h3></br><h3>对贾平凹的批判严重到什么程度?几十年后贾平凹在一次采访曾提到一件辛酸又好笑的事情:当时逃到四川的贾平凹想避避风头,结果一下楼,宣传栏上贴满了批判他的文章,他跑到河边,想放松放松心情,一阵风吹过来一张报纸,结果他拿起来一看,还是批判他的文章……</h3></br><h3>即便在今天网络暴力肆意的时代,我们也很难想象贾平凹当时是如何忍受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的,如果说普通民众的负面评价还可以从专业角度进行批驳,那文化圈的反应就很值得玩味了。</h3></br><h3> <h3>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曾预言:“《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可以说,这个评价还是很有水平的,感觉两边都不得罪,不直接回答批判这本书的对与错,但实际上是力挺了贾平凹。</h3></br><h3>我想季羡林的潜台词大概是这样的:“现在批判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贾平凹太超前,现在的时代容不下这本书;不对是因为,不能因为看不懂,看不透就批判人家。”</h3></br><h3>学者温儒敏甚至把《废都》和艾略特的《荒原》相比,认为“《废都》的命意和《荒原》何其相似!两者同样有着对于传统文明断裂后的隐忧和悲剧感,《废都》也许可以称为东方式的《荒原》。</h3></br><h3>当然,文化圈批评的人更多,大诗人杨宪益先生就做了一首叫《有感》的打油诗送给了贾平凹:</h3></br><h3>忽见书摊炒《废都》,贾生才调古今无。人心不足蛇吞象,财欲难填鬼画符猛发新闻壮声势,自删辞句弄玄虚。何如文字全删除,改绘春宫秘戏图。</h3></br><h3>杨宪益是文坛老前辈,不仅是大诗人,还是大翻译家,翻译过《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中国传统巨著,学贯中西,通达古今,是货真价实的文坛大佬,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h3></br><h3> <h3>贾平凹的雄心就是想达到《红楼梦》那种境界:无限的实,无限的虚,越实越虚,愈虚愈实,但在精研红楼的杨宪益眼中看来,两者差的可能不是一星半点儿。</h3></br><h3>从这首打油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杨老先生对贾平凹的不屑和鄙夷,他认为《废都》不过是被小书贩炒起来的地摊货,是贾平凹用来卖钱的工具而已,故弄玄虚还不如直接画上“春宫秘戏图”。</h3></br><h3>这个评价话说得很重,让人听了很觉辛辣讥讽,至于贾平凹写《废都》到底是不是为了敛财,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但仅仅看到《废都》中的颜色表述,就将它归为颜色小说进行批判,明显是不公平的。</h3></br><h3>平心而论,贾平凹通过《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那种空虚迷茫的精神状态,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确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痛苦。</h3></br><h3>《废都》复活了传统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境和情感模式,让人恍然大觉,我们的记忆里就睡着古人,我们无名的酸楚与喜乐与牢骚,在《废都》中有名了,却原来是古今同慨,比如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名之累……</h3></br><h3>的确,我也认为《废都》难以和《红楼梦》相提并论,其实就小说来看,贾平凹的长篇不如中短篇,他真正写得好的不是小说而是散文。</h3></br><h3>比如他在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集40年才华的高水准之作,就很精彩。贾平凹将这本书写给生命的行者,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希望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多一些从容潇洒,那句“真正的孤独不是形单影只,而是不被理解。”便出于此书。</h3></br><h3>喜欢小说的不妨读读贾平凹的这本《废都》,喜欢散文的,一定不能错过贾平凹的这本《自在独行》,一本是红尘俗世凄凉梦,一本是人性智慧心灵之书,都是打动人心的好文字。点击文中商品卡就可购买正版书籍。</h3></br> <a href="https://mo.mbd.baidu.com/r/aiCHSJdHVu?f=cp&rs=525332618&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f152ec7d73da43d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o.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