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听了杨剑平老师一堂课,把它记录下来。以期共同发展,提升教学水平。</p> <p>老师首先用PPT出示炼钢和冰雪两张图片。</p><p>问:你看到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p><p>生:一个感觉热,一个感觉冷。</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来谈谈不同的冷热感受,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设计很好,从学生的生活感受自然引入到物理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是研究身边的事物。)</span></p><p><br></p> <p>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PPT的填空。(温度单位、符号、摄氏温度的定义)</p><p>生:温度的单位是度。</p><p>师:请说完整。</p><p>师:度与摄氏度有什么区别?</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及时纠正学生错误,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个易错点理解更加的深刻)</span></p> <p>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p><p>老师通过PPT出示人体图片,弹出字幕:人的正常体温37℃、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23℃、适合洗澡的水温40℃;</p><p>老师通过PPT展示我国最高气温,最低气温。</p><p>然后通过练习题对常见的温度值进行回顾练习。</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已有的知识集中呈现。从学生能够轻松感受的温度开始,从我们身边的气温出发,给学生提供数据,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一些冷热程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师从练习题出发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环节。)</span></p><p>师:这些温度是怎么知道的呢?</p><p>这就要用到温度计来测量。</p><p>老师出示一个自制温度计,介绍自制温度计的结构。</p><p>师:你猜想如果我将这支温度计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p><p>生:会上升。</p><p>师: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p><p>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把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自制温度计液面的变化。再把自制温度计放入冷水中,看自制温度计液面的变化。</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通过自制温度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动手学物理、动手实验也不是那么难的事,用身边的事物就能研究物理知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鼓动性的语言促使学生有一种探究欲望和动手的激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要让操作学生边操作边说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既把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使后排学生能够从学生的描述中,理解到看不很清晰的实验现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br></p><p><br></p> <p>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p><p>展示灯片,温度计的原理:热胀冷缩。</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提醒学生注意:是谁的热胀冷缩来显示温度的高低变化。)</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师:(手中拿着自制温度计)这支温度计能测量温度吗?为什么?</p><p>生:不能,没有刻度。</p><p>师:怎样给这支温度计标上刻度?(小组讨论)</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及时复习摄氏度的规定,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span></p> <p>出示温度计的图片。介绍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p><p>师:请拿出实验器材盒中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p><p>学生作答。</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谈到选择温度计的量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要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根据估测值来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span></p><p>练习温度计的读数。</p><p><br></p> <p>师:我们来练习一下用温度计测水温。</p><p>师:想想在温度计的使用中,要注意哪些事项?</p><p>生1: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p><p>生2:温度计读数时不能够拿出来。</p><p>生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p><p>师:首先要估计一下水温,再选择合适温度计。</p><p><br></p> <p>老师用PPT展示练习题:</p><p>1、(正确的测量步骤)</p><p>2、(下面的温度计放置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p><p>3、(下面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是否正确?读数是偏大还是偏小?)</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及时巩固,练习题的设计还可以有更多形式)</span></p> <p>出示体温计图片。</p><p>师:请观察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室温度计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重点分析了体温计的缩口结构,由于这个结构,使得体温计的上部液柱只上不下。知识归纳精简独到。)</span></p> <p>练习巩固</p><p><br></p><p>1、(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区别不包括?)</p><p>2、(没有甩就直接测量37.5摄氏度与40摄氏度的检查者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p><p>3、(下面的体温计示数是多少?)</p><p><br></p><p><br></p> <p>最后进行了课堂知识总结。</p><p>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给了学生一个回顾本节课的一个话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没有局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杨老师这节课,课堂设计结构合理,各知识点的转换衔接自然如行云流水,无痕过渡。教学问题的设计比较好,能够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堂也注意了让学生参与实际活动,通过体验活动方式学习新知。)</span></p> <p>我们的听课、评课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