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海杨浦滨江慢行系统

忠诚

上海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创造了工业史上众多“之最”,也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临江不见江”是这一区域近百年来的城市空间难题,但是随着近年来规划设计的更新,这是上海城市空间的一次重要的蜕变,也将是这个城市百年工业文化历程鲜活呈现的重大契机。<div> 借着上海参会的机会,同时也正值自己参加多项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工作,有幸参观杨浦滨江绿地的建设成果。</div> 杨浦滨江绿地,通过绿道的串联,将滨江绿地串联一体,绿道宽度较宽,有双向慢跑道和双向自行车道组成,能够提供大量运动跑步和骑行的市民在此运动。 与主慢行系统串联着较多的游步道,如树枝状与周边的功能建筑和城市道路串联,如办公大楼、商业街区等。这些步道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织布着滨江两岸的各种功能。 主慢行系统的沿江一侧,通过游步道、林荫小广场等,逐渐向江边渗透,同时也形成了功能复合的多种休憩空间。 江边也设计了一条慢行步道,宽度较主慢行窄,形成了一条视野宽阔的沿江跑道。沿江跑道一侧可观赏江景,另一侧以丰富的绿化和草坪空间,形成了舒适开场的景观跑道,但在夏季,由于部分跑道段缺乏林荫遮蔽,使用人群并不多。 沿江跑道和林下跑道,在分叉口形成了统一的材质,为市民提供不同的跑步健身需求,也提供了不同的景观感受。这种分——合——分的做法,在较宽绿地的慢行系统中尤为实用。 慢行主线上也设置了一些功能行的如小型公厕,面积不大,但是服务半径合理,较为人性化。 在参观途中,突降大雨,但是慢行主线上隔一段就会有带玻璃顶棚的廊下空间,给没带伞的我提供了短暂的避雨区域,同时这些廊下空间又是较好的观景场所。 杨浦滨江慢行系统中,个人觉得最成功的的应该是与商业外摆空间的紧密结合,这些商业空间——外摆空间——慢行系统——滨江外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外环境空间,对滨江人气的激发具有着极大的意义。 滨江慢行除了串联一系列的功能场地外,还设计了很多的专类园,其中花镜园的设计尤其亮眼,吸引了很多市民在此射影、休憩,其余的如工业遗址园、岩石园等,共同组成了滨江慢道旁各富特色的艺术展园。<div> 滨江慢行系统,是整个浦江两岸的城市新名片,也只有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才能实现如此大手笔的景观工程,还江于民,实现浦江两岸的完全的景观化、开放化,将会是上海城市建设历史上最美的记忆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