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遗址, (黄河大铁牛)

大平原

<p>  见证黄河古渡兴衰交替,展示开元铁牛旷世雄风。蒲津渡,始起于两千多年前(春秋之前)黄河之上的古老渡口,位于山西运城西南永州境内,由于它春秋之前就是黄河之上往来河东河西今山西于陕西间的重要渡口,由于它竟然是黄河自古以来秦晋之间水上交通要冲,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重要的地理遗存,不光时中华大地,世界上恐也难找出其二。蒲津渡出现后,早期时此渡口泛舟穿行于黄河东西两岸,就为古代人民两岸往来提供了极大方便。秦代时,有人不满足泛舟黄河,因为黄河难予训服,黄河水有时平静,有时大浪滔滔。于是,出现了一个历史人物名垂千古,此人就是秦公子名咸。咸不满秦朝统治,唯恐日后惨遭不幸,于是,秦公子咸奔晋,并带走了大量钱财物。他投晋后为了奔走黄河两岸的人们更快捷更安全,他统领了造大舟在蒲板夏阳津于河面铺舟铺板建造了浮桥,也就是于公元前257年建造了史上早期的蒲津渡浮桥,名曰蒲津渡浮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两千多年前就在黄水滔滔之上架设建造了浮桥,更加方便安全的使古代秦晋两地的人们走越浮桥及人员物资往来,使天堑变通途,天险黄河在此地带的阻隔彻底成为了历史,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飞越。</p><p> 直到今天,有些贫困地区,一条普通的河流,就能阻断两岸民间的联系,想建座能够通车的桥梁也实属不易。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蒲州古城竟然在滔滔的黄河之上架了座浮桥,这是何等的财力,何等的技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功劳。</p><p> 2020年9月29日,我终于来到了古蒲津渡口,终于看到了黄河古渡口唐代大铁牛,终于看到了尽管是按考古成果复原出唐代原貌的蒲津渡浮桥。</p> <p>  为了人车在浮桥之上减少晃动,以后各代都在极力维护加固浮桥。东魏、西魏及隋代等也都在黄河上建造过浮桥。唐初时,蒲州是长安(陜西西安)与河东山西并通过山西进入中原联系的枢纽。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蒲州设为中都,地位上升到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齐名,为加强统治并与河东及中原广大区域的联系和统领,唐玄宗时倾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建造了几尊重达几吨重的大铁牛,牵引钢铁绳索加固舟船,进一步加固封死舟桥上的木板。于是,唐开元年间铁牛大展雄风,黄河浮桥长期稳定地通达两岸,护佑了唐代黄河两岸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唐代盛世维持了好多年。</p> <p>  此图就是复原的唐代原址之上的古蒲津渡浮桥。直到今天江河之上的浮桥,其架设原理还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当年的创新。只不过,唐代黄河浮桥两岸各增添了四头大铁牛,浮桥岸边左右各有两尊大铁牛力拉浮桥左右晃动的绳索,使桥面保持长期稳定。古代劳动人民的点子简直是想绝了,铁牛结实沉重,固定在桥头左右前方,真是威震乾坤,力镇黄河。两岸人民通过浮桥互通有无,联姻婚亲,成为古代大河之上的重要渡口,也成为重要的军队往来的交通要塞。直到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古今变迁。</p> <p>  此图是位于河东山西一方的蒲津渡口浮桥桥头,四尊巨大的铁牛力拉千钓。由于金元战火和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当然也有后来因三门峽水库蓄洪使河床淤积的原因,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面埋深达6.5米。</p><p> 1988年及1991年,国家对蒲津渡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勘探和发掘,终于使蒲津渡这一起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黃河渡口的原址得予再现,黄河铁牛也终于重见天日!</p> <p>  此图是经复原的古蒲津渡黄河浮桥。约几十艘大木船横架于古黄河(今故道)之上,桥面约有两三百米长,五六米宽,位于今运城市永济(县级市)城西十五公里,距原址蒲州城西墙51米。铁牛头西尾东,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重达数吨,尽显力大无穷之像。每头铁牛前有一铁铸高鼻深目的胡人(早期称为匈奴人,今应是蒙古族人)作牵引状。古老的蒲津渡浮桥桥头的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囗铁牛,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p><p> 我好像在其他的什么地方也看到过铁牛,但它没有蒲津渡浮桥力拉千钓的磅礴气势,也没有蒲津渡浮桥复原之后的惊奇壮观。人们有幸再见千古浮桥,真实的历史重现了往昔的辉煌。真是人们来到浮桥前,中古历史在眼前,唐代繁荣开盛世,感激蒲城千古情。</p> <p>  此图是时任国家领导江泽民于一九九四年一月的题词:“蒲津渡遗址…"。蒲津渡遗址的重现,使我们有眼福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看到一千多年前唐初大型古渡口当年的辉煌,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我国桥梁史、冶炼铸造工艺及黄河故道变迁、水文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p> <p>  如果你来到蒲津渡遗址,如果你看到复原后古渡口浮桥的壮丽,你定会为气势磅礴的铁牛和一桥飞渡的壮观惊叹喝彩。因为这非等于杨军阵,也不同于秦马俑,其性质是不同的。这是经改建春秋浮桥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也许古代只有唐代盛世,才能铸就如此辉煌。铁牛力拉浮桥,是因为这里上古时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就是虞尧古都蒲州的统领地,也是尧舜禹曾经治理及生活过的地方。秦代时这里也是秦灭韩魏赵的交通要道,有着“西卫京师,东保三晋,控制来水,山川会要”的战略功能,至今还有一段明代的原汁原味的城墙保存完好。</p> <p>  下图就是毫无修饰的明代城墙。众友们在别处看到的所谓明代城墙,基本上是明代始建的,大部都经历了维修或重修。这段明代城墙原汁原味,其左边是烽火台,右边为城墙,本来大部分己被黄河泥沙淹埋了,经发掘重现住昔峥嵘。我们真应该感谢我国历史、考古及各方专家们的辛勤劳动,感恩政府重视、重现了黄河大铁牛力拉浮桥的美丽壮观。不然,我们今天如何能看到蒲州古城奉献今天人们的千古情,如何去猜想、去体会一千多年前铁牛力拉浮桥的真实原貌。</p> <p>关中锁钥牛拉桥,虞舜古都地险要。</p><p>春秋至元工程展,遗迹重现今人瞧。</p><p>蒲州古城名声远,往昔古情并未消。</p><p>千年之前实景在,唯有此处显洒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