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深度大环游 之十一 塔尔寺和弘觉寺

朝碧海而暮苍梧

<p>2020年9月16日,是我们青甘大环游的最后一天,也是结束旅游返家的日子。由于回温州伙伴们的机票是在15:40飞离西宁,我俩和老叶主到上海的机票则在19:40起飞,所以全体仍有半天的时间游览西宁。</p> 塔尔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寺院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和乾隆帝分别为其赐号、赐匾,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及六世、九世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我和丹玛以前都来过塔尔寺,均有不错的印象,不曾想如今的塔尔寺已今非昔比。以往是在山门前下车,开通了景区交通车后,将上车地点设在了几公里以外,游客来回只能每位掏20元。下了景交车便是游客服务中心,入寺参观的门票全价70元,半票35元。为了多了解一些宗教和历史知识,我们一行还特意花200元请了一个讲解员。<br> 这里是塔尔寺的山门,原先来玩的车辆就在这附近停车,如今管理规范了不少,这里成了进寺参观的验票处。 穿过山门就是塔尔寺广场,右侧是建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的八座如来宝塔,用以纪念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槃的八件大事。这些塔看上去形制相仿,上圆下方,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为造型奇特的藏式瓶形塔。 细看始知塔座形状各异,有方形、六边形和圆形,并饰有莲花、佛龛、梵文等图案。塔身上部竖立圆锥形的刹杆,分13层,代表佛教的13天。用八座塔来纪念释迦牟尼八大功德的,似乎只见于藏传佛教。眼前的这八座宝塔是1991年依原样重修的,因而特别的鲜艳夺目。<br> 在如来八塔的边上,是藏式风格浓郁的的护法神殿,也是塔尔寺的家神殿。由于屋顶上也盖着金瓦,但比大金瓦殿小,所以人们也叫它小金瓦殿。此殿初建于1631年(明崇祯四年),为琉璃瓦顶。1802年(清嘉庆七年)才扩建成现在四合院式的建筑,改成鎏金铜瓦顶。讲解员说墙上那些绿色的窗户是“盲窗”,仅为建筑外表美观,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屋内是怎么保持空气清新的呢?原来上部棕褐色的墙体是用高原特有的植物浸泡了藏药后制成的鞭麻墙,通气而不腐不蛀,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建筑方法。 护法神殿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与正殿相接的是二层的回廊式建筑,把院落围成方形的封闭式庭院,既有藏族建筑风格,又有汉族建筑规制,体现了汉藏文化交融。<br> 有介绍说,该殿的回廊陈设着野牛、羊、熊、猴等动物标本,象征着世间的一切恶魔鬼怪均已被神征服。万物和谐共生,乃是人们心中自古就有的愿望。 据说最珍贵的是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到塔尔寺的坐骑。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时,这匹白马却死活不愿相随,此马留下来后却又不饮不食而薨,善良的人们遂将其制成标本一直供奉至今。可是讲解员根本没提到这些传奇,带我们在此转了一圈后便离开了。 走出护法神殿,眼前就是一座绿白相间的三层宝塔。它叫时轮塔,是1942年为纪念九世班禅为塔尔寺众僧讲授时轮大灌顶法而建造的。 接着到了祈寿殿,这是一座小巧幽静的院落,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祝愿七世达赖喇嘛长寿而建的,藏语称“夏登拉康”。寺墙上有两幅精制的砖雕,左边是“鹿鹤同春”,右边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 <p>祈寿殿院内有数株根连在一起的白旃檀树(即菩提树),每到盛夏,枝叶茂密,浓荫蔽日,花开时节,芳香四溢,故该殿又有“花寺”之称。树下的花坛里,还有一块长梨状的石头,俗称“护法磐石” 或“憩石”。传说宗喀巴16岁时离家赴藏求学,母亲香萨阿曲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每天背水路过这里时,总要把背桶放在石头上休息,翘首西望为爱子诵经祝福。这位慈母去世后转世为第一世香萨活佛,因此这块石头在信徒们的心目中也成了能消灾降福的圣石。</p> 大经堂是塔尔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平顶建筑,面积1981平方米,面宽13间,进深11间。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后经几次扩建,最后扩建为168根柱子的大经堂,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五色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挂有大型堆绣和刺绣佛像,还有珍贵的唐卡环绕四壁。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墙壁上布满了佛龛,供奉有弥勒佛像、十一面观音像、宗喀巴大师像、十世班禅像等。我2006年参观过这个殿堂,个人认为是整个塔尔寺的精华之一。想不到此番我们未能进去参观,讲解员说是内有佛事活动,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让我们的游览大打折扣。这里平时就是传经诵佛的大殿,就应该考虑参观和佛事活动冲突的问题,建议辟有让游客观看法事活动的过廊,或者有佛事当天即出售打折门票,否则这种货不对板的事情是很伤游客心的。 我们被引到了边上的大茶房,其实就相当于是塔尔寺的大厨房,建于1689年,内有五口生铜大锅,最大的一口直径达到2.6米,深1.3米。每逢寺中举行重大佛事活动和早晨集体颂经期间,就用这些大锅熬茶、煮粥。 前面就是塔尔寺最著名的大金瓦殿了,人流变得拥挤了起来。在大金瓦殿左前方的花池中,有株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即白旃檀树),据说它是大金瓦殿大灵塔中那株白旃檀树的分枝,所落之叶即为十万护法神兵。 相传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就是大金瓦殿的所在,所以廊檐下常年都会有远道而来的信徒在这里膜拜。望着无休止地磕着长头的信众,不禁充满了感慨,为了心中的祈盼,善男信女可移高山、填大海,宗教信仰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br> 大金瓦殿是塔尔寺最大的圣殿,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此处最早只是一座简陋的瓦殿,后来由塔尔寺附近五个部落的藏族群众为主,连同青海全体佛教信徒化缘聚资,以宗喀巴大灵塔为中心建起大殿(即现今大金瓦殿前身)。此后朝拜奉祀者络绎不绝,香火大盛。公元1711年,又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重新打造,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并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瓣,使之具有莲池佛国的景象。<br> 大金瓦殿中那座高达12.5米的大银塔,讲解员说其实最里层是石匣,内有宗喀巴大师舍利,后包上了金塔,之后又在外面罩上了银塔。许多朝拜者千山万水就是冲它而来,但室内人实在是太多了,匆匆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挨着大金瓦殿东侧的是释迦佛殿和依怙殿,西侧则是弥勒佛殿、文殊菩萨殿。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故而又称作九间殿。这几座殿中只有九间殿较大,又有很大的天井,来到这里顿时感觉令人轻松不少。 <p>看着这些全神贯注地活在信仰世界里的信徒,顿时想起了仓央嘉措《那一世》的诗句:<br>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br>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br>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r>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r>仓央嘉措曾贵为六世达赖,但如今人们传诵更广的,是他拥有一颗不避世俗,向往自由、爱情和人世之乐的心灵,那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就是最好的证明。<br></p> 常言道,要想了解塔尔寺,就必须先了解宗喀巴大师。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诞生于塔尔寺,塔尔寺藏语叫做"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宗喀巴16岁去西藏深造,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宗喀巴大师弟子较多,其中,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均为其徒弟,足见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藏传佛教还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也正因为宗喀巴大师之缘故,历史上,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六、九、十世班禅大师均在塔尔寺驻赐过。 <p>从九间殿出来后,讲解员就直接带我们去了酥油花馆。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其中尤以酥油花巧夺天工,绚丽多彩而蜚声中外。讲解员说,酥油花源自宗喀巴大师,他曾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明灯鲜花之间千千万万颗珍珠闪闪发光,无比辉煌壮观,梦醒后他便组织僧众用酥油雕塑梦境供奉于佛前。</p> <p>2006年我来此参观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平层建筑,2013年国家拨款重建,使其成为了面阔五间、进深七间,装有恒温设施的现代展馆,解决了酥油花因温度过高而不能保存的难点。</p> <p>酥油怕热、易融化,因此只能在冬季制造,艺僧们要长时间地呆在寒冷刺骨的房间里工作。为了防止因手指的温度使酥油融化变形,还要不时将手放入冰水中浸泡。酥油花美来自寒苦,每一尊栩栩如生的作品背后,都浸透着艺僧们的艰辛和对佛国的无限虔诚。</p> <p>陈列的酥油花按照大花架的模式布置,内容广泛,常见的主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西游记”、“文成公主进藏”等。一座大的花架除了佛像或者历史人物外,还装饰有精制的背景和成千上万的缤纷花朵。如此浩繁精致的酥油花居然是一年一换,真的让人感到可惜。据说每年正月十五之夜,寺院就会请出旧的酥油花,然后在黎明前将新的酥油花布置到位。难怪当我们向讲解员请教所展酥油花的内容时,她竟无言以答。</p> 出了酥油花馆,才10点出头,塔尔寺要验票参观的场所我们基本都走到了。此时讲解员已经耐不住性子,开始推销寺院纪念品,并欲将我们直接带往游客服务中心的纪念品部。因为我以前来过塔尔寺,知道可参观的地方还有许多,见我提出了异议,讲解员不情愿的又把我们带到了隔壁的藏经楼。 <p>藏经楼,相当于塔尔寺的图书馆,是由李嘉诚先生捐赠500万元,塔尔寺自筹1000多万元,于2007年修葺完成的新建筑。整个建筑物巍峨壮观,完美的融合了汉族和藏民族的建筑风格。殿内主供11米高的文殊菩萨鎏金像,周围供奉高3米的八大菩萨和千尊一尺高的文殊菩萨鎏金像,珍藏了《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以及印度、西藏两地高僧大德论著集等。藏经楼的落成对于抢修整理古籍,系统珍藏经卷,弘扬藏传佛教文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 我们几个爱好摄影的,自藏经楼出来就有意避开讲解员的视线,抓紧时间去还未涉足之处。建在主路边的最后一个院落叫密宗经院,这是一座平顶藏式经堂,岁月令它的门脸蒙尘,却抹不去它骨子里的美丽。 密宗经院是塔尔寺的四大经院之一,是西纳·勒巴嘉措于公元1649年遵照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的法旨创建,后几经重建和扩建始具规模。密宗经院的学僧主修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等本尊,每年春、夏、秋三季会在这里举行八真言三大法会,对修道后确有悟证的僧人会授予“密宗博士”的学位。 <p>密宗经院后面的金刚坛城始建于公元2007年,是第二十七世西纳活佛罗桑旦贝坚参按本人多年宿愿,承蒙广积福德的诸位大施主之力于2009年圆滿竣工的一座佛殿。金刚坛城有三座殿,分别是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建筑精雕细刻,精美绝伦,让人刮目相看。<br></p> 度母殿也是一座比较新的建筑,2002年由扎西活佛亲自设计和组织施工,用两年时间建造。度母,又称多罗观音,是观世音的化身,殿中主尊为8米高的绿度母像,为木雕贴金。<br> <p>回头时我们又去了一下被讲解员跳过的时轮经院,这是塔尔寺的四大学院之一,建于1817年,是僧侣们研究藏族佛教的场所。这里并不大,也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是平顶藏式大殿。</p> 此时大经堂的法事活动暂告段落,许多喇嘛在外休息,引起了过往游客的兴趣,很多人便不停拍照。稍后传来了争执声,一个中年喇嘛与一位对着拍照的游客发生了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佛门净地竟也传出此等不谐之音,让人何以为堪呀! 说实话此次游览塔尔寺,给我的印象不好,最值得吐槽的有两点:一是讲解员的业务水平还停留在十几年前,而且还有推销商品之嫌,根本没法与莫高窟、榆林窟高素质的导览员相比;二是虽然采用了景交车,但塔尔寺里面的道路却是车来车往,全是来奉献供品和生活用品的有钱人,弄得景区似市集一般。这些年我们常到国外旅行,参观了无数的教堂,庄严的气氛会令人肃然起敬,这与塔尔寺的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句不好听的话,国内的佛教胜地现在普遍存在敛财的现象,这与出家人甘于清贫、一心向佛的理念可是相悖的呀! Elton脚勤,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大经堂对面的时轮坛城,所摄之金色铜雕大象,上面还坐有灵猴、兔子和吉祥鸟,因为藏民族信奉“以和为善”,而此四种动物在他们心中象征着“和气四瑞”。 最后,大家会合在塔尔寺的山门前,有伙伴展示了带有微型转经轮的精制挂件。心有所念便是物有所值,各取所需是为最好的选择。我们原计划就近午餐后即一起前往机场,但架不住青海西海旅行社李总的一再邀请,全体遂返回市区用餐,并再次品尝最正宗的牦牛酸奶。李总得知我俩和老叶主到上海浦东的飞机是在晚上,于是让曹师傅先送温州的伙伴去机场乘下午的航班,而将我们三位挽留了下来,带我们去一般人到了西宁见不着的地方。<br> 我们到的第一个地方叫金塔寺,位于一条老街上,山门已与街道平齐,别看规模很小,却是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寺,也是西宁著名的四大寺院之一。金塔寺以矗立的金塔而得名,是塔尔寺的属寺,相当于塔尔寺驻西宁的办事处。<br> 金塔寺占地面积666平方米,坐南朝北四合院,南房系佛殿,殿堂内供奉三世佛祖、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及大威德金刚等佛像,主供释迦牟尼佛。这里是西宁老百姓烧香拜佛的地方,因此香火终年缭绕。<br> 接下来参观的是宏觉寺,它与金塔寺位置很近,两寺所在的街道就叫宏觉寺街,可见此寺非同一般。李总领我们进入了一条狭窄曲折的夹壁弄,眼前的老屋甚为破旧,还有一家看似已经咽了气的印刷厂。疑惑间一转弯,突然出现了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大顶,惊得我们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p>因为李总单位原先就位于附近,因此与宏觉寺很熟,我们一行到达后,便有菩提叶老师来引领参观,将宏觉寺上上下下看了个遍。主殿大门有三,这是左侧殿门,门楣高悬牌匾,上书“宗喀大慈宏觉寺”七个金色大字,是曾经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p> 进入金碧辉煌的佛殿,内奉高大的三圣佛,下面供奉的是十世班禅宝位。接着转入供奉着藏传佛教五大传承之祖师殿,从左至右:萨迦传承祖师萨钦巴、宁玛传承祖师莲花生、格鲁传承祖师宗喀巴、噶当传承祖师阿底峡、噶举传承祖师玛尔巴。随后还去了八大菩萨佛殿,本尊、护法、财神等系列殿堂。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菩提叶老师,一路奉上表示敬仰和感激的酥油灯。 <p>公元七世纪,吐蕃藏王松赞干布迎请文成公主,珍贵的佛祖释迦牟尼等身像被同时引往西藏。文成公主一行在宏觉寺原址耐心等待了长达一个多月,并建了一处土坛供奉宝座。</p> 公元10世纪,喇钦·贡巴饶赛在此建寺。到了北宋,宗喀王唃厮啰建立吐蕃政权,筑起青唐城(今日西宁市的前身),从此该寺成为宗喀王供奉的家庙,“先有宏觉寺,后有青唐城”一说即由此而来。<br> 后该寺倾圯,直到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重建,并受到朝廷重视,主持扎巴索南被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明永乐十年(1411年),敕赐寺名为“弘觉寺”。公元1445-1449年(明正统八年至十四年),宏觉寺主持勺思吉赴西安主持重建荐福寺(即今小雁塔所在),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并立下皇帝所赐之圣旨碑。由于有了明王朝的支持,宏觉寺一度十分豪华,冠盖一方,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大慈法王等高僧由皇帝迎请至此广行善事,蒙古人也先后迎请第三世、五世达赖,在该寺广转法轮。明末,塔尔寺和佑宁寺等相继建成,宏觉寺的地位遂被取代,清时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br> 清乾隆四十四年六(公元1779年),六世班禅额尔尼华丹益西应乾隆帝之邀东行,途经青海时,居住塔尔寺和宏觉寺长达5月之久,期间为广大僧俗举行了盛大法会。之后乾隆皇帝把宏觉寺赐予六世班禅,从此,宏觉寺成为历代班禅大师驻青海的重要弘法道场。后由六世班禅交给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布管理,成为了蒙藏高僧和地方官员商谈重大政教事务的主要场所。<br> 1925年,在塔尔寺和宏觉寺驻锡弘法的九世班禅,被国民政府从宏觉寺迎请到南京等地弘法。1937年,在国民政府官兵和僧俗群众代表的护送下,九世班禅从宏觉寺启程进藏,途中在青海玉树结古寺圆寂。 <p>立在班禅行宫前的塑像,表现的是1951年12月15日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专程前来为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赴藏送行的情景。</p> 行宫内班禅法床边的这两把铺着白布的木沙发,就是习仲勋同志和班禅大师当时会晤的座椅。从此,开启了两位伟人的深厚友谊和光辉历程,十世班禅为西藏和平解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弘扬佛法奋斗了一生。 宏觉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起起落落。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宏觉寺由甘肃拉卜楞寺交给青海省佛教协会管理。2004年5月,青海省佛教协会将寺院交由十世班禅大师侄子、文都寺座主噶尔哇.阿旺桑波活佛管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活佛和众僧侣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2013年8月,高达九层的宏伟佛殿落成,2014年7月16日(农历6月20日)隆重举行了宏觉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br> 我们受到了宏觉寺主持因明大师(也即十世班禅大师侄子、噶尔哇·阿旺桑波活佛)的接见。听说要见活佛,我的心里既激动又忐忑,生怕因不懂佛门规矩而会有什么不妥的举止。但当活佛身披红色袈裟,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的霎那,心中的那道人和佛之间的高墙顷刻消散,似有一种与多年未见之师相逢的喜悦。噶尔哇·阿旺桑波活佛是一个具有现代眼光和知识的佛家人物,善于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疑释惑。他阐述道:在西方宗教的观念里,宇宙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都是神来安排的。但是,佛教却认为世间一切是各种因缘、条件而起,有因才会有果,而一切因缘都是自己造成的,也是由自己的心态所决定的。佛教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因果和缘起,所以佛教绝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内心科学、生命科学,而佛陀就是无神论者。经大师一番开示,顿有茅塞顿开之感,感觉佛教其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中了。弘扬佛教文化,弘扬的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文化教育,一种优秀的精神文明。<br> <p>临别时,活佛赠送了《习仲勋同志与十世班禅大师》和由他主编的《因明摄类学》初、高级班的教材。因明学被称为“佛教逻辑”,是佛学智慧的大典,这也是噶尔哇·阿旺桑波活佛主修的一项,在这方面他有很多专著。为了弘法并扩大宏觉寺的影响,活佛的法事和社会活动广泛,还以网名“东方因明逻辑”不时在朋友圈分享相关的各种活动和新闻报道,感兴趣者可以上网去搜索。</p> 时间飞快,我们为期11天的青甘深度大环游就此圆满结束了。回顾我们走过的旅程,看着我们尽情放飞的身影,真有一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感觉。青甘游已成为了故事,我们将继续纵横大千世界,广交四海朋友,并与大家快乐地分享旅途见闻。下一趟旅行的冲动已开始在心中萌发,亲人们、同学们、朋友们,敬请期待吧!<br>